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采用神经束内微电极记录家兔心交感神经电信号,探讨不同状态下家兔心交感神经束内的电活动。方法:将特制铂铱合金微电极在16倍手术显微镜下植入心交感神经束内,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神经电信号,同时接入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正常状态下与心肌缺血时家兔心交感神经电信号的变化。结果:心交感神经电信号可持续记录,心肌缺血时心交感神经放电较正常时明显增强(P<0.01),微电极记录能很好反映神经束内电活动的变化。结论:神经束内微电极可稳定记录心交感神经电信号,能较好反映神经束内电活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用插入式微电极对家兔脊髓电生理信号进行长时间稳定记录、采集的技术方法,初步分析描述电信号的特征。方法:以家兔作为实验对象,在其脊髓内插入多电极,利用神经信号处理系统采集记录中枢神经电信号,利用相关软件初步分析所记录的神经电信号。结果:可长时间采集记录到脊髓内复合型中枢神经电信号。结论:插入式电极在家兔脊髓能稳定记录到中枢神经电信号,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在中枢系统特别是脊髓内的长期植入记录建立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纵行神经束内电极与周围神经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eng XJ  Zhang J  Chen ZW  Chen TY  Hu TP  Si Y  Zhang XW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4):2152-2157
目的 研究纵行神经束内电极长期植入家兔坐骨神经神经束中的生物相容性 ,并探讨应用纵行神经束内电极记录的周围神经束的信号对电子假手控制的可能性。方法 将纵行神经束内电极长期植入 12只新西兰大白兔坐骨神经的神经束内 ,分别作为记录和刺激电极 ,通过经颅刺激系统 ,在术后不同时间记录运动诱发电位 (ME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 ,观察电极长期植入神经束内所记录到的信号的变化 ;术后 6个月信号记录结束后 ,取电极植入处的神经束进行组织学检查 ,了解电极对神经束的影响。然后 ,将纵行神经束内电极植入一名前臂残肢志愿受试者残肢的三条主要神经的神经束中 ,记录志愿受试者在意识控制中完成不同手的动作时的信号 ,并将其应用于电子假肢的实时控制。结果 不同时间记录的MEP和CSEP潜伏期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方差分析 ,均P <0 .0 0 1)。经组间比较 ,MEP和CSEP的潜伏期在术后 1个月内无明显变化 ,以后明显延长 ,但 3个月以后趋于稳定 ;不同时间记录的MEP峰间波幅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方差分析 ,P <0 0 0 1)。经组间比较 ,在术后 1个月内变化不明显 ,以后明显降低 ,3个月后又趋于平稳。不同时间记录的CSEP峰间波幅虽然随时间延长有下降的趋势 ,但其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方差分析 ,P >0 0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利用插入式微电极对大鼠大脑皮层和脊髓电生理信号进行长时间稳定采集、记录的技术方法。方法:以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其大脑运动皮层和脊髓内插入电极,利用神经信号处理系统采集记录中枢神经电信号。结果:分别成功采集记录到皮层和脊髓内复合型中枢神经电信号。结论:插入式电极在皮层及脊髓能稳定记录到中枢神经电信号,为植入式微电极阵列在中枢系统特别是脊髓内的长期植入记录建立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成年雄性家兔弓状核神经电活动测定的动物模型,探讨其在雄性生殖调控中的意义。方法:参照Sawyer图谱,对家兔弓状核准确定位后导入玻璃微电极,L-FDQ-1型神经信号放大器和VC-10型电生理仪对电脉冲信号进行处理、记录,分析弓状核的神经电活动。通过微电极注射0.5mol/L醋酸钠溶液(含1%傍胺天蓝)后,在组织切片上证实电极位置在弓状核。结果:成功定位雄性家兔弓状核,准确将玻璃微电极导入弓状核核团区域,平面定位是冠状0平面中(前囟处),深度距皮层下15mm。记录核团放电,其脉冲的频率为每30s(12.60±4.92)次。结论:下丘脑弓状核是雄性性腺发育的控制中枢,对第二性征发育起直接的调控作用。雄性家兔下丘脑弓状核的定位和记录核团放电,对研究男性性发育机制及其性早熟病理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4%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在下丘脑室旁核,中缝大核埋藏双极刺激电极或不锈钢管,以便刺激,电解损毁或微电泳或激动剂。并暴露脊髓背角,利用玻璃微电极记录脊髓背角印对刺激有神经的反应,信号经计算机算处理。  相似文献   

7.
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是一项重要的难度较大的电生理实验技术,要将电极刺入细胞内并保持细胞基本正常存活,除了需要正确使用多种仪器、细心制作细胞标本之外,精心制作合格的玻璃微电极是决定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记录成败的关键,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来制作玻璃微电极的经验,介绍制作符合实验要求的玻璃微电极的方法。1实验材料和仪器三腔玻璃管毛胚(GG17)内口直径1mm,管壁厚度0.5mm,华西医科大学玻璃厂产品。水平式玻璃微电极拉制器,日本成在厂PD-5型拉制器,应通过预先实验,找好最适当的加热电流和磁拉力数值,记录这些数据备用。…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脑区内采用微量注射的方法来观察神经递质对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同一脑区内是否也可采用此方法尚未见报道,本文介绍同一脑区内采用微量注射和微电极记录的方法。一、材料和方法 (一)电极制备玻璃微电极的尖端为1~2μm。截取一段较微电极约长1cm、内径0.16mm、外径0.39mm,将其一端挫成斜面,用细丝将微电极和微量注射管绑在一起,在显微镜下将两者尖端调在同一水平,同时保持两者间  相似文献   

9.
高眼压豚鼠视神经损害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波 《中国热带医学》2003,3(3):352-353
目的 探讨高眼压对视神经损害的最初部位以及神经束内受损轴索的分布。方法 10只豚鼠眼压急性升高,另外10只作为正常组。视神经制成标本后用电镜观察。结果 在正常眼压组筛板的轴索里、可见直径20—25nm的微管和13nm的神经纤维,在部分轴索内可见2—3个线粒体或小器官。在高眼压组连续横断面的切片,仅在筛板水平的轴索内观察到积聚的小器官,多胞体以及多层小胞体。91%的神经束内的受损轴索的分布不均匀。结论 高眼压对视神经损害的最初部位为筛板水平,神经束内轴索损害的分布为弥漫性。  相似文献   

10.
电极间距对家兔在体希氏束电图记录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不同电极间距的导管对在体家兔希氏束电图记录结果的影响。 [方法 ]30只家兔均经左颈总动脉插管记录希氏束电图 ;所用电极导管A间距 2mm ,电极导管B间距 5mm。 [结果 ]电极导管A成功率为 93.33% ,电极导管B成功率为 6 0 .0 0 % ,P <0 .0 0 5 ;两种电极导管插入深度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采用 2mm电极间距的导管可以明显提高家兔在体希氏束电图记录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