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超声造影评价闭合性脾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闭合性脾损伤的价值。方法2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全身肝素化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肝素化处理,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犬体表脾区,建立闭合性脾损伤模型。分别于撞击前、撞击后对脾进行普通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实验结束后评估脾损伤情况并与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普通二维声像图:脾实质损伤区回声不规则,与正常脾组织界限不清晰,部分可见包膜连续性中断,包膜下及腹腔可见不同程度的积液。超声造影所见:脾实质损伤伴活动性出血时在不同时相的增强特点不同;脾包膜破裂伴活动性出血时,可见微气泡自破裂口向外呈“涌泉状”或“喷射状”移动;脾内血肿形成而止血时,血肿内各时相均未见增强效应。病理检查结果与超声造影结果相关性好。结论超声造影能通过微气泡的增强特征实时判断脾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或形成血肿。  相似文献   

2.
超声造影评价闭合性肾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价闭合性肾损伤的价值.方法 2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随机选择一组进行全身肝素化处理.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对实验犬肾区进行撞击建立动物模型.于撞击前和撞击后进行普通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动物并评估伤情,与上述结果对照研究.结果 普通二维声像图:部分可见肾包膜连续性中断,包膜下可见不同程度的积液,肾实质损伤区回声强弱不等,边界不清晰.超声造影:肾损伤伴活动性出血时,不同时相实质呈现不同的增强特征,包膜破裂时可见微气泡自破裂口向肾外移动,肾集合系统严重损伤时可见微气泡自输尿管开口向膀胱"间歇喷射状"增强;肾损伤伴血肿形成时,血肿区各时相均无增强.病理结果与超声造影结果相关性好.结论 超声造影能通过微气泡的增强特征实时判断闭合性肾损伤的损伤情况,及其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或形成血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对闭合性肝外伤经皮射频凝固治疗的评价。方法采用撞击器撞击16只猪肝区,建立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型。将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采用超声造影引导射频针刺入肝实质损伤区进行射频治疗。射频治疗后即刻及1h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不进行治疗,撞击后即刻及1h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撞击后即刻,所有猪肝超声造影均可见活动性出血信号。射频针在超声造影下均准确刺入肝实质损伤病灶。射频治疗后即刻,超声造影检查,7例未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1例仍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经再次射频凝固治疗后,超声造影未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射频治疗后1h,治疗组超声造影未见肝活动性出血。对照组在撞击后即刻及撞击后1h,超声造影均可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结论超声造影术前能准确评估闭合性肝外伤的情况,术中能精确引导射频针刺入肝实质损伤病灶,术后能及时、准确评估疗效,在闭合性肝外伤经皮射频凝固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评估射频凝固闭合性肝外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8头健康家猪肝区,建立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分为治疗组(6头)和对照组(2头).治疗组在超声造影引导下进行射频凝固治疗,射频治疗前、后进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对照组撞击后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不进行任何治疗.实验结束后,剖腹验证疗效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前超声造影和增强CT均检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动物模型的肝实质损伤病灶,超声造影检出全部猪肝活动性出血信号,增强CT检出6头猪肝活动性出血.射频治疗后,治疗组超声造影及增强CT均末检出肝活动性出血.对照组1头在撞击后30分钟内因失血过多死亡,另1头在撞击后1 h超声造影及增强CT均可见肝活动性出血.结论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均能准确诊断闭合性肝外伤并对射频凝固止血疗效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和腹腔镜在经皮射频凝固治疗闭合性肝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猪肝区,建立24只猪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型,随机平均分为超声造影组和腹腔镜组。分别采用超声造影和腹腔镜检查诊断猪肝部被撞击情况,引导经皮射频凝固止血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估。将治疗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4只猪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型成功建立,超声造影和腹腔镜检查对闭合性肝外伤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两组损伤区热凝固治疗射频电极置入准确性均为100%,两组间治疗时间及凝固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造影和腹腔镜检查,肝活动性出血均被成功控制。结论超声造影和腹腔镜均可快速、准确诊断闭合性肝外伤,并引导经皮射频凝固治疗及治疗后对疗效的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在经皮射频(PRFA)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价值。方法建立16只猪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采用二维灰阶超声和CEUS对肝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并在CEUS引导下将射频针植入治疗组肝损伤部位。PRFA治疗后,进行CEUS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相关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前,16例经CEUS均清晰显示肝实质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并均检出肝活动性出血信号。CEUS准确将射频针引导刺入肝实质损伤区。治疗后,CEUS检出1例仍存在肝活动性出血信号,该例经再次射频凝固治疗后,CEUS检查未见出肝活动性出血信号。病理结果与CEUS结果相关性好。结论CEUS在PRFA治疗闭合性肝外伤方面具有精确引导射频针植入和准确评估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引导止血剂注射治疗肝损伤实验动物肝脏活动性出血灶的声像图变化。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用18G半自动活检针经皮穿刺击发损伤30只实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小动脉,超声造影观察肝脏活动性出血部位并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蛇毒凝血酶局部注射治疗)及对照组(生理盐水局部注射治疗)分别进行治疗及观察。结果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5只)实验动物肝损伤后即刻超声造影均显示肝损伤区有造影剂的外溢现象,证实肝损伤区有活动性出血。实验组动物在注射蛇毒凝血酶治疗后即刻超声造影剂外溢现象消失,活动性出血停止;对照组动物造影剂外溢现象仍然存在,活动性出血仍存在。治疗后1h剖腹探查,实验组动物肝脏损伤处出血停止,可见大小不等的凝血块形成,对照组动物肝脏损伤处仍有出血。经测量实验组实验动物腹腔游离出血量约30ml,对照组实验动物腹腔游离出血量约110ml,明显多于实验组动物腹腔游离出血量。结论超声引导蛇毒凝血酶局部注射治疗能有效控制肝脏出血,对肝外伤止血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经皮冷循环式多极射频凝固控制闭合性肝外伤活动性出血的潜在价值。 方法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实验猪肝区,建立16只猪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超声造影引导下将多根双极射频针刺入肝损伤病灶进行射频凝固止血治疗。采用腹腔镜观察肝表面的变化。采用超声造影和股动脉收缩压的方式评估疗效。将治疗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16例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动物模型均成功建立,其中10例为Ⅳ级,6例为Ⅲ级。治疗组8例肝活动性出血均被成功控制,治疗平均时间为(18.6±7.2)min,平均输出能量为(24.2±11.4)kJ。治疗组撞击后血压迅速自撞击前的(130.2±15.5)mmHg(1mmHg=0.133kPa,下同)下降至(82.0±15.5)mmHg,并在射频治疗后1h恢复至(119.7±11.6)mmHg。对照组2只猪死亡,撞击后1h动脉平均收缩压为(45±21)mmHg,失血量明显多于治疗组(P〈0.01)。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式多极射频凝固能有效控制Ⅲ级和Ⅳ级闭合性肝外伤的活动性出血。  相似文献   

9.
动态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急诊肝破裂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实时灰阶超声造影(CEUS)对急诊肝破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肝破裂患者分别进行二维灰阶超声及动态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二维灰阶超声诊断肝包膜下破裂1例、真性破裂4例、中央型破裂2例及肝肿瘤破裂1例,CEUS分别诊断为3例、5例、3例、1例。在CEUS时,肝包膜下破裂:可见微气泡于动脉相“喷射状”或门脉相“涌泉状”向肝外移动;中央型肝破裂:肝动脉和门静脉放射状增强特点在损伤区中断,损伤区增强较正常肝实质延迟;真性肝破裂:可有微气泡“喷射状”或“涌泉状”向肝外移动,肝实质内放射状增强中断,积液区回声呈逐渐增强,延迟相后,肝损伤区和肝包膜破裂口处仍有微弱的增强效应;肝肿瘤破裂:动脉相可见肿瘤区快速增强后,可见微气泡自损伤区呈“喷射状”向肝外移动,肝外积液区和在肿瘤损伤区仍有少许的增强效应。结论CEUS对急诊肝破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微血流成像(MFI)诊断猪闭合性肝创伤的价值。方法 采用自制撞击器对全麻状态下的15只健康猪撞击其肝脏部位建立闭合性肝创伤猪模型;之后分别以常规超声、MFI及超声造影(CEUS)观察撞击后肝脏损伤部位、范围及程度;最后处死动物并取出肝脏,根据所见评估MFI诊断猪闭合性肝创伤的效能。结果 大体病理显示,撞击共对15只猪造成29处肝创伤。常规超声、MFI及CEUS诊断猪闭合性肝创伤的准确率分别为37.93%(11/29)、82.76%(24/29)及96.55%(28/29),常规超声与MFI及CEU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MFI与CEU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I于多数猪肝创伤处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于1只创伤处显示“泉涌状”、5只显示散在血流信号。CEUS中,15只猪肝创伤处均表现为低或无灌注区,1只损伤处造影剂呈“喷射状”、5只呈“泉涌状”自肝脏损伤部位溢出并于肝周或腹腔内形成液性暗区。结论 MFI对诊断猪闭合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价值,可与CEUS相媲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灰阶超声造影对急性锐器肝外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只大鼠肝内共建立锐器肝外伤模型40处,分别应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观察肝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并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肝内损伤的部位及血肿范围,27处损伤区血肿形成无活动性出血,超声造影表现为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无增强,损伤区血肿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分界清晰。8处损伤区有活动性出血造影后表现为门脉相微气泡自肝内损伤血管处向血肿区呈“涌泉状”移动。超声造影显示肝内损伤区的敏感性为87.5%(35/40),显著优于常规超声20%(8/40)(P:0.000)。结论:灰阶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超声对实验大鼠急性锐器肝损伤的诊断水平,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灰阶超声造影诊断肝外伤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灰阶超声造影对肝外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全麻开腹状态下4只小型猪肝内共建立外伤模型16处,其中锐性伤7处,钝性伤9处。肝脏创伤后分别应用常规超声及灰阶超声造影观察肝实质损伤的部位、范围、损伤程度,并与增强CT、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灰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肝内损伤病灶的部位、形态、范围,其显示肝内损伤区的敏感性为100%(16/16).显著优于常规超声(37.5%,P=0.000)。肝内损伤病灶的超声造影特征为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无增强,呈负性显影,损伤区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分界清晰。在判断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上,超声造影分级与病理学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灰阶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常规超声对肝外伤的诊断水平,在肝外伤的诊断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皮射频凝固治疗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闭合性肝外伤(BHT)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16只小型猪BHT伴活动性出血区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对治疗组进行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PRFA治疗。将治疗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7例经一次PRFA后,CEUS未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另1例经一次PRFA治疗后,CEUS仍可见肝活动性出血,经第二次PRFA治疗后,CEUS未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剖腹探查治疗组肝表面均覆盖一层凝血膜,均未见肝活动性出血。对照组肝周积血增多,肝损伤级别为Ⅰ~Ⅳ级,肝表面未形成凝血膜,均可见肝活动性出血。结论 PRFA是一种可行的治疗BHT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视下经皮射频凝固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16头猪肝区,建立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型,损伤程度为Ⅱ~Ⅳ级。将动物模型分为两组:治疗组(12头)和对照组(4头)。采用超声及腹腔镜确定损伤程度和部位,在腹腔镜直视下经皮穿刺将射频针置入治疗组肝损伤区进行凝固止血治疗。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病理检查验证。结果腹腔镜直视下引导穿刺治疗,8头动物模型1次性射频凝固治疗后,成功控制肝活动性出血。4头一次凝固治疗后仍有肝活动性出血,重新布针经再次射频凝固治疗后成功止血。对照组肝包膜及肝实质呈不同程度的破裂,均可见血液自破裂口持续外溢。治疗1h后,治疗组动脉收缩压平稳,对照组动脉收缩压不稳并继续缓慢下降,治疗组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直视下经皮射频凝固能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猪闭合性肝外伤的活动性出血,有望成为一种微创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造影引导经皮射频凝固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引导经皮射频凝固(PRFA)治疗闭合性肝外伤(CHT)的价值。 方法建立8只猪CHT模型,采用CEUS引导射频针经皮穿刺进入肝损伤区进行凝固止血治疗,采用CEUS评估疗效,并剖腹探查验证。 结果CEUS共引导穿刺9次,其中,7只动物模型1次性引导穿刺PRFA凝固止血成功,另1只引导穿刺后第1次PRFA凝固止血不完全,再次CEUS引导穿刺并PRFA凝固止血成功。经剖腹探查证实。 结论CEUS在引导PRFA治疗CHT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in the diagnosis of active hemorrhage and intraparenchymal lesions in blunt hepatic trauma versus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US).

Methods

Twenty heparinized and anesthetized domestic pigs have been created to animal models with blunt hepatic trauma by a special impacting device. Conventional US and CEU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if hepatic traumas were present.

Results

Active hemorrhage, the presence of intraparenchymal lesions, and sonographic pattern were evaluated for conventional US and CEUS, as compared with laparotomy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Contrast-enhanced US detected active hemorrhage from the injured livers in all cases, but conventional US did not find that in any case. The sensitivity of CEUS and conventional US in diagnosing intraparenchymal lesions of blunt hepatic trauma were 100% and 6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Contrast-enhanced US is more sensitive than conventional US in determining the active hemorrhage and intraparenchymal lesions in blunt hepatic trau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