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耳蜗术后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一直被视为禁忌。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耳蜗植入者行颅脑MRI检查是安全的[1,2 ] 。我们对1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行颅脑MRI扫描,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患儿男,双耳语前全聋,于1岁3个月时行左耳人工耳蜗植入术,植入NucleusCI2 4M型耳蜗(该装置磁铁可移出) ,术后定期调机。2 5岁时出现全身瘫软、乏力,3岁时出现抽搐,脑电图有癫痫波,为除外颅内病变,需要行颅脑MRI检查。步骤如下。1.用氯胺酮和咪唑安定静脉维持麻醉,保留自主呼吸,未行气管插管。2 .人工耳蜗磁铁取…  相似文献   

2.
脑白质异常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证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常规MRI检查中发现脑白质异常的手术适应证,为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证选择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12月期间,351例年龄在0.9-3.0岁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聋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进行常规影像学MRI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发现MRI形态有异常改变,对有脑白质异常的病例提出总结讨论,选择手术适应证,进行术后随访。结果351例患儿中选择了347例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351例患儿常规MRI检查提示:脑白质形态异常20例,占5.7%,其中轻、中度异常16例,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随访2年以上未见恶化趋势。严重异常4例,取消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进行长期随访。结论幼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常规MRI检查不可忽视,通过术前的常规MRI检查可以了解患儿的脑形态和发育状况,从中发现听力障碍患儿伴有脑部罹患。轻度脑白质异常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未发现预后恶化,严重脑白质异常由于临床经验不足,采取MRI长期随访,如有明显影像学和症状的改善方可慎重考虑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内耳畸形及颅脑异常的发病情况,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确诊为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245例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232例行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204例行内听道MRI检查,196例行常规颅脑MRI检查,分析内耳结构异常及颅脑异常患儿的影像表现。结果行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的232例中,195例内耳正常,37例内耳异常,占15.95%;行内听道MRI检查的204例中,167例正常,37例异常,占18.14%;行颅脑MRI平扫的196例中,110例正常,86例异常,占43.88%。耳蜗畸形包括:Michel畸形3例4耳,耳蜗未发育4例7耳,耳蜗发育不全2例3耳,不完全分隔Ⅰ型5例8耳,不完全分隔Ⅱ型5例10耳。前庭畸形16例26耳,半规管畸形14例24耳;内听道畸形7例12耳;前庭导水管畸形16例29耳。颅脑异常者包括:脑白质病61例,颅内发育变异9例,脑先天畸形7例,脑损伤、破坏性疾病6例,颅骨异常2例及松果体囊肿1例。结论本组先天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内耳畸形发生率为15.10%(37/245),颅脑异常发生率为43.88%(86/196),术前常规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内听道MRI及颅脑MRI检查能够发现内耳及颅脑病变,可作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人群的筛选及植入耳选择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迷路纤维化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迷路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及对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效果。方法:结合文献复习,报告3例迷路纤维化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CT扫描3例均未发现异常。1例术前MRI提示耳蜗基底间纤维状,1例术后提示对侧耳蜗纤维化。2例病变较轻者成功地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因病变严重电极未能植入。结论:MRI在迷路纤维化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迷路纤维化的病因之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一期手术清理中耳病变后,具有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影像学检查最佳方案迄今尚未确定,术前常用高分辨CT和MRI了解耳蜗的解剖结构、帮助选择手术入路、确定耳蜗植入侧。然而,究竟术前选择哪种检查方法可提供更多帮助仍有分歧,或两种方法联合效果更好?回顾分析爱尔兰国立人工耳蜗植入中心早期手术的88位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像学评估对耳蜗骨化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解放军总医院2009~2012年间7例耳蜗骨化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等资料,总结分析其术后康复效果。结果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和MRI检查,特别是耳蜗MRI仿真内窥镜可判断耳蜗骨化范围及程度。植入时1例患者因一侧耳蜗完全骨化而失败,另一侧植入顺利,其余6例均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症。人工耳蜗开机后7例患者均有听觉反应,但CAP)及SIR分级不同(因病例数量少未做统计学分析)。结论耳蜗骨化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评估需将颞骨高分辨率CT和MRI结合,MRI仿真内窥镜重建可清晰显示耳蜗病变程度及范围。对于耳蜗轻度骨化患者,经典面神经隐窝入路一圆窗龛前方开窗术可顺利植入电极。人工耳蜗植入术可以作为伴有耳蜗骨化的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的治疗手段,术后康复效果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7.
人工耳蜗在前庭水管扩大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研究前庭水管扩大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经验。方法 对15例(15耳)双侧前庭水管扩大伴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行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并对术后结果进行随访。经面隐窝径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在圆窗龛前下方行鼓岬钻孔,植入多导人工耳蜗电极。结果 ①术中电极完全插入耳蜗,其中6耳出现轻微井喷;②术后无面瘫、脑脊液耳漏等并发症;③所有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都有听觉;④术后听阈与耳蜗结构正常植入患者无明显区别(自由声场平均听阈30dBHL);⑤术后语训在北京同仁医院或中国聋儿康复中心进行,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2例患者已经进人正常学校就读。结论 前庭水管扩大伴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人工耳蜗植入与耳蜗结构正常患者植入术后效果基本一致,人工耳蜗植入可以作为前庭水管扩大伴有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8.
CT与磁共振成像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诊断作用,以及对手术选择的影响。方法 71例(142耳)双耳重度耳聋、拟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进行术前CT与MRI检查。结果 CT与MRI均发现,12例(22耳)患者有前庭水管扩大(15.5%);14例(25耳)患儿有Mondini畸形(17.6%);3例(5耳)患儿有内耳道扩大(3.5%);2例(4耳)患者有可疑内耳道底骨质缺损(2.8%)。MRI发现有5例(5耳)患者单侧耳蜗纤维化(3.5%),而CT未见异常。1例(2耳)患儿的CT显示面神经裸露(1.4%),MRI正常。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应该进行CT与MRI检查。对于发现前庭水管综合征、Mondini畸形、内耳道扩张及内耳道底骨质缺损有重要意义。这二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相互补充诊断耳蜗纤维化与面神经裸露。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保证手术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神经完整性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术前听神经完整性的检查方法;在对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客观检查耳蜗发育及病变状态的检查方法。方法 对12例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进行检查,根据本小组建立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耳蜗影像学检查方法、术前听神经完整性检查方法及评估标准、以及术后植入电极位置的早期检查方法,结合1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康复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儿满足本小组制定的人工耳蜗植入遴选标准而接受了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包括1例对侧耳(第2耳)人工耳蜗植入。一例患儿因评估结果为听神经发育障碍,未作人工耳蜗植入。所有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术后听觉能力皆明显改善。结论 MRI头轴位及听神经轴位和颞骨CT薄层扫描、膜迷路表层实时三维重建及膜迷路实时重建等影像学方法,结合听力学及外耳道电刺激测听反应阈与不适阈差值的电生理方法来评估听神经的完整性,对术前预测人工耳蜗植入后患儿听觉康复的可能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术后早期反斯氏位X线摄片观察蜗内植入电极部位及植入电极形态,可作为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成功性直观、简捷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3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再植入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9年6月行人工耳蜗再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再植入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后造成再植入的原因:外伤1例,手术固定电极不良1例,术区感染5例,排除言语处理器、手术植入及患者自身原因的助听效果差2例,不明原因植入体故障14例。5例感染患者均为一期行人工耳蜗取出,感染控制后行二期人工耳蜗手术,均为单耳再植入,2例同侧植入,3例对侧植入。23例患者首次均为右耳单侧植入,再次植入时2例患者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3例患者改为对侧再次植入。再植入术后随访1个月至5年10个月,1例患者术中出现井喷,术后眩晕,3d后缓解;1例患者出现头皮下血肿,术后2周内自行吸收。所有患者术后人工耳蜗听声效果正常。结论人工耳蜗再植入的原因有外伤、手术原因、感染、助听效果差、植入体故障,其中植入体故障和感染是儿童人工耳蜗再次植入的主要原因。再植入手术不影响人工耳蜗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较初次手术无明显提高。为了减少人工耳蜗再植入,提倡精准的微创人工耳蜗植入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加强对患者家长的教育,减少外伤等造成的人工耳蜗故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电极植入前后圆窗耳蜗电图(R W EcochG)中耳蜗微音电位(CM)阈值的变化,以客观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否对耳蜗基底膜造成损伤。方法:对40例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R W EcochG测试,分析植入电极前后CM阈值的变化。结果:4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39例电极植入前后CM阈值相近,且在个别频率植入电极后CM阈值减小5dB;仅有1例患者电极植入后CM阈值比植入前明显增加,术中植入电极时有阻力感。结论:术中RWEcochG测试可以客观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本身是否对耳蜗基底膜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2.
中耳乳突炎性病变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双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合并中耳乳突炎性病变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方法.方法 29例不同类型中耳乳突炎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根据炎症病变程度采用Ⅰ期手术26例,分期手术3例.非化脓性及慢性中耳炎静止期者,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保留骨性外耳道,同期行人工耳蜗植入;化脓性中耳炎者,行完壁式或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保留骨性外耳道或重建外耳道后上壁,获得干耳后,Ⅱ期行人工耳蜗植入.结果 29例中耳乳突不同炎症病变患者经Ⅰ期或分期手术,人工耳蜗电极均顺利植入.随访2~8年,无炎症病变复发,开机后人工耳蜗工作正常,无电极裸露、脱出.结论中耳乳突炎性病变经正确的手术措施干预后,可行人工耳蜗植入.强调依据病变程度和范围个性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在人工耳蜗植入中的作用。方法和结果 在我院临床听力中心1996年至2001年4月就诊的1000科名6岁以下儿童中要求植入人工耳蜗的小儿,男30例,女26例,经系统的术前的医学和听力学评估(CT或MRI、ABR、40Hz-AERP、声阻抗、耳声发射、小儿行为听力评估包括裸耳听阈和助听听阈),植入人工耳蜗45例,10例配以助听器,1例证实为蜗后病变而随访。结论 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力学评估很重要,可以进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指导术后测试,并可作为术前的听觉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耳蜗的膜迷路结构。为人工耳蜗手术檀入电极做好术前准备。方法 分析11例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MRI内耳水成像圈像。使用GE Signa Infinity TwinSpeed 1.5T扫描仪,采集内耳所在区域内水信号。送AW4.0工作站进行圈像的后处理。结果 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10例显示耳蜗的膜迷路正常,1例双侧耳蜗只显示一圈半,且耳蜗直径缩小。诊断为耳蜗骨化。结论 MRI内耳水成像能清晰显示耳蜗的膜迷路,为人工耳蜗植入电极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T与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诊断作用 ,以及对手术选择的影响。方法  71例 ( 142耳 )双耳重度耳聋、拟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进行术前CT与MRI检查。结果 CT与MRI均发现 ,12例 ( 2 2耳 )患者有前庭水管扩大 ( 15 5 % ) ;14例 ( 2 5耳 )患儿有Mondini畸形 ( 17 6% ) ;3例 ( 5耳 )患儿有内耳道扩大 ( 3 5 % ) ;2例 ( 4耳 )患者有可疑内耳道底骨质缺损 ( 2 8% )。MRI发现有 5例 ( 5耳 )患者单侧耳蜗纤维化 ( 3 5 % ) ,而CT未见异常。1例 ( 2耳 )患儿的CT显示面神经裸露 ( 1 4% ) ,MRI正常。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应该进行CT与MRI检查。对于发现前庭水管综合征、Mondini畸形、内耳道扩张及内耳道底骨质缺损有重要意义。这二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相互补充诊断耳蜗纤维化与面神经裸露。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保证手术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梅尼埃病具有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进行性听力下降、耳闷塞感及不同程度耳鸣等症状,人工耳蜗植入后不仅要解决听觉恢复的问题,还必须考虑前庭功能恢复,特别是眩晕的情况。另外临床上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双侧严重梅尼埃病发生率也较低。我们介绍1例梅尼埃病致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情况,探讨梅尼埃病行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术前术后处理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人工耳蜗在前庭水管扩大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前庭水管扩大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经验。方法 对 15例 (15耳 )双侧前庭水管扩大伴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行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 ,并对术后结果进行随访。经面隐窝径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在圆窗龛前下方行鼓岬钻孔 ,植入多导人工耳蜗电极。结果 ①术中电极完全插入耳蜗 ,其中 6耳出现轻微井喷 ;②术后无面瘫、脑脊液耳漏等并发症 ;③所有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都有听觉 ;④术后听阈与耳蜗结构正常植入患者无明显区别 (自由声场平均听阈 30dBHL) ;⑤术后语训在北京同仁医院或中国聋儿康复中心进行 ,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其中 2例患者已经进入正常学校就读。结论 前庭水管扩大伴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人工耳蜗植入与耳蜗结构正常患者植入术后效果基本一致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作为前庭水管扩大伴有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几种内耳畸形患儿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方法:对10例内耳结构异常的感音性耳聋患儿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结果:术后随访0.5~4.0年,10例基本达到了较满意的听觉言语恢复效果。结论:内耳畸形息儿行人工耳蜗植入,应严格进行术前听力学与影像学的评估,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可以达到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电子耳蜗植入前必须对植入效果进行客观预测。耳蜗植入效果的术前评价传统上通过鼓呷电刺激,当鼓呷刺激时有声音感觉称为阳性反应。植入前电测试缺乏主观感觉通常被视为耳蜗植入的禁忌症,但有报道少数患者即使植入前测试阴性亦植入成功,而术前测试阳性并不是可能成功的唯一标准,因为耳蜗植入后重新进行语言编码综合的中枢过程不能通过这一方法检测。因此,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观察耳蜗电刺激后产生的皮层反应可能有助于对耳蜗植入效果进行术前客观评价。7例拟行耳蜗植入的深度耳聋患者,均为后天性语后登.无全身及其他神…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目前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 CI)已经成为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虽然CI技术日益成熟,人工耳蜗装置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依然存在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行人工耳蜗再植入。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分析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