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方法收集166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1例、中年组67例和老年组88例,记录其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 166例患者中,30.1%有颅内病变,39.8%有颅外病变,30.1%颅内外病变并存;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以颈内动脉居多,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大脑中动脉最明显;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老年组颅内动脉狭窄率明显降低(P<0.01),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比例明显升高(P<0.05)。61例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存在侧支循环,其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代偿形式以初级侧支循环开放为主,占67.7%,大脑中动脉以次级侧支循环开放为主,占72.2%。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外动脉病变的比例逐渐增高。颅内外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存在3级侧支循环的开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x)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ICAex重度狭窄或闭塞的52例病人为观察组,另选取52例ICAex血管正常的病人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血管搏动指数(PI),并判断侧支循环开放类型。结果 ICAex重度狭窄或闭塞病人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改变,与健侧相比,患侧MCA、ACA血流速度明显下降,频谱形态呈弥散圆钝状,PSV和PI值明显下降(P0.01);患侧PCA血流速度明显上升,PSV和PI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OA血流方向逆转,血流速度相对升高,PI减低;TCD检测的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及程度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检出结果基本一致,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可以检测到ICAex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能为临床及时选择适宜治疗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颅内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的评价。方法选择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72例(病例组),健康体检者158例(对照组),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根据临床上有无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缺血发作体征将病例组又分为症状组100例和无症状组72例。结果病例组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血管搏动指数不对称,患侧血流频谱异常。与健侧同名动脉比较,呈低搏动血流频谱,表现为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峰时延迟,峰型平坦圆钝,呈典型低搏动性特征。病例组患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和血管搏动指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有3种侧支循环建立方式,前交通动脉侧支通路开放者96例(55.8%),后交通动脉侧支通路开放者82例(47.7%),眼动脉侧支通路开放者69例(40.1%)。症状组患者52例未发现上述3种侧支循环开放,临床上均伴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病例组26例(15.1%)有1个侧支通路建立(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其中症状组22例(84.6%),无症状组4例(15.4%);79例(45.9%)有2个侧支通路建立(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眼动脉或后交通动脉+眼动脉),其中症状组26例(32.9%),无症状组53例(67.1%);15例(8.7%)有3个侧支通路建立(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眼动脉),均见于无症状组患者。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经济、无创的检查方法,它对于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不仅可以评估患侧大脑中动脉的灌注程度,直接反映侧支循环建立是否充分,而且可以确定侧支循环通路建立的方式,从而对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途径。方法对100例老年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评估侧支循环变化。结果大脑中动脉主干重度狭窄或闭塞59例,TCD显示软脑膜吻合侧支通路开放34例,占57.6%。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30例,侧支通路开放24例,占80.0%,其中前动脉交通侧支开放8例,后动脉交通侧支开放2例,前动脉交通与后动脉交通侧支同时开放4例,眼动脉侧支开放6例,前动脉交通、后动脉交通和眼动脉侧支同时开放4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7例,TCD发现窃血改变4例,占57.1%。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例中,2例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患者出现颈外动脉-椎动脉侧支开放。左侧颈总动脉闭塞伴头臂干中度狭窄1例,TCD显示椎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侧支通路开放。结论 TCD技术有助于了解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和全科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患者55例,收集血管影像学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分析MCA M1段闭塞合并同侧脑动脉病变情况、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结果 MCA M1段闭塞侧大脑前动脉(ACA)A1段/大脑后动脉(PCA)P1段发育良好、无重度狭窄,颈内动脉无重度狭窄/闭塞37例(67.3%);MCA M1段闭塞侧并发ACA A1段发育不良/重度狭窄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5例(9.1%);MCA M1段闭塞侧并发PCA P1段发育不良/重度狭窄13例(23.6%)。血管影像学和TCD显示:ACA→MCA软脑膜侧支开放50例(90.9%),PCA→MCA软脑膜侧支开放42例(76.4%),脑膜中动脉→MCA侧支开放5例(9.1%),枕动脉→PCA→MCA侧支开放13例(23.6%),穿支动脉及新生血管血流代偿55例(100.0%)。结论 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时因合并同侧脑动脉病变情况不同,主要启动了大脑皮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颈总动脉(CCA)或头臂干(BT)重度狭窄或闭塞后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颅内外侧支循环的情况。方法选择经DSA证实的CCA或BT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24例为患者组(1例患者为左侧CCA闭塞,伴BT重度狭窄),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应用TCD检测两组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判断侧支开放情况。结果①CCA或BT闭塞的17例患者中,13例CCA或BT局部未探及血流信号,4例呈异常低速高阻的血流信号;CCA或BT重度狭窄的8例中,6例病变局部呈异常高流速伴涡流血流频谱,2例仅探及狭窄以远CCA低流速、低搏动性血流频谱。24例患者的颈外动脉均为血流方向逆转、低搏动性的颈内动脉化血流频谱改变。21例颈内动脉起始段为低流速、低搏动性血流频谱。②大脑中动脉的流速及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健侧及对照组(P〈0.01)。眼动脉呈正向低搏动性血流频谱者19例,未探及血流信号者3例,反向切迹血流频谱者2例。③24例患者中,19例(79.2%)Willis环侧支开放;3例有健侧颈外动脉侧支供血。9例呈前循环盗血的血流频谱改变,其中6例(25.0%,6/24)大脑前动脉呈收缩期早期切迹血流频谱改变。2例患侧颈内动脉虹吸段、眼动脉呈反向切迹血流频谱改变。1例BT闭塞患者颈内动脉起始段呈切迹血流频谱改变。结论应用TCD可对CCA或BT病变的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评估老年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方法 对 80例老年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 ,采用TCD技术检测脑底动脉环和眼动脉的侧支循环通路。根据临床上有无脑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体征将患者分为症状性闭塞组 (5 4例 )和无症状性闭塞组 (2 6例 )。结果 TCD显示 93%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 ,5 1%后交通动脉侧支开放 ,2 5 %眼动脉侧支开放。 4例 (5 % )症状性闭塞患者未发现侧支循环 ,31例患者 (39% )1个侧支通路建立 ,36例患者 (45 % ) 2个侧支通路建立 ,9例患者 (11% ) 3个侧支通路建立。无症状性闭塞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症状性闭塞患者 (P <0 .0 1)。结论 TCD有助于了解老年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对颅内侧支循环及颅内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33例,行双侧经颅超声造影检查,观察Willis环、颅内大动脉和眼动脉的走行、血流方向及血流信号,记录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并对健侧或患侧颈总动脉行压迫试验。结果经颅超声造影对眼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84.6%、56.5%,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健侧[(74.71±13.07)cm/s vs(100.46±19.15)cm/s,P<0.01]。经颅超声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2.6%。结论经颅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颅内侧支循环及血供,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患者颅内动脉侧支循环开放类型。方法比较51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管搏动指数(PI)。并分为无症状组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4例及卒中组28例,经统计学分析颅内侧支循环类型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①患侧PSVMCA和PIMCA明显低于健侧,分别为(66±21)cm/s、0.63±0.16与(138±54)cm/s、0.86±0.20,P=0.000。②无症状组及TIA组中,前、后交通动脉同时开放者占39.2%(20/51),卒中组单支开放或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外侧支同时开放者占29.4%(15/51),P=0.005。结论TCD对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为临床提供侧支循环建立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强  华扬  凌晨  段春  张蕾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3(6):244-247,277
目的探讨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侧大脑半球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指数的改变与颅内Willis环主干、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开放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一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而另一侧正常或狭窄50%以下且颅内动脉无狭窄的患者112例作为闭塞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和颅内动脉检测结果均正常的112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MCA的血管搏动指数(PI),比较两组患者双侧MCA、ACA、PCA的PSV和PI的差异,计算并分析患侧MCA的PSV、PI差值(PSVD、PID).结果①闭塞组患者双侧MCA的PSV和PI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SV相差61 cm/s,PI相差≥70%,P=0.000、P=0.000).②闭塞组患者患侧MCA、ACA的PSV和PI较健侧明显降低(P=0.000),患侧PCA的PSV较健侧增高,PI相对降低(P=0.000),患侧MCA的PSV下降率明显高于ACA的PSV下降率.③闭塞组患者患侧MCA的PSV与双侧ACA及患侧PCA的PSV直接相关(P=0.000、P=0.000、P=0.006).结论对双侧MCA的PSV、PI及ACA、患侧PCAPSV的差值分析,可以提高TCD对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认识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并完成全脑DSA检查的患者81例。END定义为入院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基线评分增加≥2分或运动评分项增加≥1分。将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26例和非END组5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侧支循环分级标准采用美国介入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侧支循环评估系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发生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END组比较,END组患者年龄≥60岁[65.4%(17/26)比36.4%(20/55);χ~2=5.992,P=0.014]、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0 mg/L[76.9%(20/26)比45.5%(25/55);χ~2=7.080,P=0.008]及糖尿病患者比例[38.5%(10/26)比16.4%(9/55);χ~2=4.802,P=0.028]均显著升高,而侧支循环分级显著降低(Z=-3.25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412,95%CI:1.075~10.824;P=0.037)、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0 mg/L(OR=3.812,95%CI:1.141~12.740;P=0.030)及侧支循环分级(OR=2.165,95%CI:1.241~5.514;P=0.009)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脑侧支循环分级下降和年龄≥60岁、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0 mg/L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侧支循环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88例。根据侧支情况分为侧支良好组和侧支减少组。本研究将对两组患者的发病类型,脑灌注参数和血液流变学进行测量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侧支良好组42例,年龄(63.34±10.56)岁;高血压病32例(76.19%);收缩压(150.69±25.96)mmHg。侧支减少组46例,年龄(63.21±10.33)岁;高血压病22例(47.83%);收缩压(162.82±25.46)mmHg。两组相比,侧支良好组高血压比例明显增加,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其余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侧支良好组中无梗死灶患者比例最高(16例,38.09%),LTI比例最低(1例,2.38%);侧支减少组中PI比例最低(1例,2.17%),IBZI发生比例最高(15例,32.61%),P<0.05。③侧支良好患者患侧CBV明显增加,TTP、MTT明显延长。侧支减少组患侧TTP明显延长,MTT明显缩短,CBF明显增加(P<0.05)。④两组相比,侧支良好组Rcbv、Rcbf略高,Rmtt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Rttp无明显差异(P>0.05)。⑤侧支良好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都低于侧支减少组(P<0.05)。结论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以降低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M1CAO)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我科收治的M1CAO患者158例作为疾病组,另取169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M1CAO患者均于发病1周后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确诊,根据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形成情况,将其分为无代偿组、单纯大脑前动脉(ACA)代偿组、单纯大脑后动脉(PCA)代偿组及ACA+PCA代偿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PDGF、IGF-1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住院当天及15d时M1CAO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M1CAO患者出院后90d的预后进行评估,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血清PDGF、IGF-1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1C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无代偿组比较,单纯ACA代偿组、单纯PCA代偿组、ACA+PCA代偿组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依次升高,NIHSS评分依次降低(P<0.05)。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1CAO患者血清PDGF水平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r=0.4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高PDGF、IGF-1水平及侧支循环形成是M1CAO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糖尿病是M1CA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1CAO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明显降低,二者水平升高与侧支循环形成及良好预后有关,是M1CAO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评价选择性分流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TCD对169例接受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术中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脑血流连续监测.根据是否实施分流术,将患者分类为分流组(n=32)和未分流组(n=137).记录术前侧支循环开放途径,比较麻醉后、颈动脉夹闭前后、分流前后以及颈动脉开放后双侧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MV)、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和MV变化率.结果 颈动脉夹闭前分流组与未分流组MV分别为(34.73±13.54)cm/s和(35.32±13.18)cm/s,无显著差异(P=0.825).颈动脉夹闭后分流组MV较未分流组显著降低(P=0.000),MCAMV下降率平均为69.34%±20.93%,较未分流组显著降低(P=0.000).分流后MCA MV显著提高,平均提高(35.68±16.69)cm/s(P=0.000).结论 TCD可客观评价分流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闭塞的眼动脉侧支血流动力学作用。方法对110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老年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闭塞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Willis环和眼动脉的侧支循环通路。闭塞组又分为眼动脉侧支组(40例)和无眼动脉侧支组(70例)。另设80例无颅内及颈部动脉病变患者为对照组。结果病变侧大脑中动脉的多普勒信号搏动指数(评估流入压力和远端血管阻力的指标)眼动脉侧支组和无眼动脉侧支组之间无差异,但是Willis环侧支通路[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的存在对大脑中动脉的搏动指数有明显作用。病变侧颈总动脉阻力指数眼动脉侧支组明显低于无眼动脉侧支组。结论眼动脉侧支对颈内动脉闭塞远端动脉床的血管阻力作用有限,而Willis环侧支在脑灌注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的患者DSA所见软脑膜动脉吻合(LMA)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及其分布的关系。方法纳入50例MCA Ml段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DSA表现对LMA进行评分,再根据评分的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侧支循环较好组(LMA评分1~2分),共24例;侧支循环较差组(LMA评分3~5分),共26例。按照多田公式计算脑梗死的体积,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体积的差异,判定脑梗死体积与LMA评分的关系;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灶在MCA供血区分布的差异。结果①侧支循环较好组的平均梗死体积为(21.8±10.9)cm3,侧支循环较差组平均梗死体积为(100.7±37.4)cm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81,P〈0.01)。将LMA评分与脑梗死体积进行秩相关检验后,两者具有正相关性(r=0.967,P〈0.01)。②侧支循环较好组中,梗死累及MCA前部分支供血区和中部分支供血区患者的比率分别为8.3%(2/24)、12.5%(3/24),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的46.2%(12/26)和38.5%(1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均不是LMA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有超过3项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侧支循环较好组的比率(33.3%,8/24)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MCA M1段闭塞时,LMA评分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性。LMA主要代偿MCA前部分支和中部分支供血区,而对基底核区代偿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SA显示的血管影像,将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分为3组:颅内动脉病变组(A组)60例、颅外动脉病变组(B组)52例、颅内外动脉均有病变组(C组)23例。分析3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及脑动脉狭窄程度与侧支循环开放的关系。结果①3组侧支循环的总开放发生率为70.4%(95/135),A组侧支循环开放发生率为56.7%(34/60),B组为84.6%(44/52),C组为73.9%(17/23)。组间开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4,P〈0.01)。②3组患者侧支循环的开放以Willis环吻合形式的开放发生率最高(51.9%),Willis环吻合开放发生率组间比较,以B组最高(67.3%),A组最低(38.3%),P〈0.01;颅内外吻合和脑膜支吻合开放发生率接近,分别为21.5%和20.0%;颅内外吻合以B组最高(42.3%),A组仅1.7%,P〈0.01;软脑膜支吻合各组接近,P〉0.05。③A、B两组闭塞的患者分别为9例和13例,均有侧支开放。单侧狭窄者B组侧支循环开放发生率(78.6%)高于A组(48.8%),χ2=6.291,P〈0.05。结论侧支循环开放发生率为颅内动脉病变低于颅外动脉病变。动脉狭窄越严重,侧支循环开放发生率越高。Willis环吻合为主要的侧支循环开放形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伴有脑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L,CatL)水平与脑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至少有1条颅内外大动脉(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70%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ASITN/SIR血流分级系统评价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0~2级定义为侧支不良,3~4级定义为侧支良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CatL水平.结果 研究共纳入79例伴有脑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63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8.76±12.24)岁;侧支不良组51例(64.56%),侧支良好组28例(35.44%).侧支良好组血浆CatL水平与侧支不良组无显著性差异[(7.09±2.27) mg/L对(8.79 ±3.53) mg/L;t =2.751,P=0.069].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高为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0.935,95%可信区间0.823~0.963;P =0.046),而血浆CatL水平与侧支循环状况无显著独立相关性(优势比0.910,95%可信区间0.766~1.081;P=0.285).结论 伴有脑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CatL水平与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的病灶形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30d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因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住院患者145例,根据病灶在MRI弥散加权成像上的形态特征,分为规则病灶组95例和不规则病灶组5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30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早期的临床功能预后。结果与不规则病灶组比较,规则病灶组END、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明显降低,病灶直径明显缩小(P<0.05,P<0.01);其中END 27例(18.6%),脑卒中30d后预后不良31例(21.4%)。与预后不良比较,预后良好患者不规则病灶、END、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明显降低,病灶直径明显缩小(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规则病灶(OR=3.949,95%CI:1.331~11.716,P=0.013)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OR=2.211,95%CI:1.473~3.319,P=0.007)和END(OR=6.136,95%CI:3.043~12.428,P=0.001)是30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穿支供血区病灶不规则的单发小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END,并且短期功能预后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开放率和开放类型对患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MVMCA)下降率和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DSA证实的I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头部CT、MRI及临床表现,分为脑梗死组(CI组)6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IA组)40例和无症状组(Asy组)42例。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MCA的平均流速(MVMCA)及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将侧支循环开放分为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及颈内-外动脉(ICA-ECA)的开放,比较3组间患者颅内动脉侧支循环的开放率、开放类型、患侧MVMCA下降率的差异性。结果①3组间各侧支动脉开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97,P=0.000)。Asy组ACoA(51.7%,78/151)、PCoA(38.4%,58/151)及ACoA+PCoA+ICA-ECA(7.3%,11/151)开放率均高于TIA和CI组(P<0.001),ICA-ECA的开放率亦高于CI组(P<0.001);TIA组与CI组比较,除ICA-ECA为TIA组高于CI组外(P<0.001),其他侧支开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3组间MVMCA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249,P=0.000)。Asy组MVMCA下降率为(30±11)%,TIA组为(51±4)%,CI组为(65±7)%。AcoA+PCoA同时开放者,患侧MVMCA下降率最低(P=0.000)。结论一侧ICA闭塞后,侧支循环的开放程度与临床表现相关。ICAO患者的ACoA+PCoA同时开放可以降低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下降程度,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