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其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已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外科手术是治疗HICH的常用方法,近年随着微创神经外科和内镜技术发展,神经内镜因创伤小等优点而逐渐用于HICH患者手术治疗。3D-Slicer软件是一款用于医学影像处理的软件,由于其可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多模态融合和三维重建,故可用于HICH患者血肿体积测量、血肿定位和手术路线规划。本文主要综述了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在HICH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6月我院采用小骨窗开颅微创术治疗的52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2例患者,死亡率为13.5%(7/52),死因主要为术后再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肾衰竭及严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等;存活45例,术后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Ⅰ级14例、Ⅱ级17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2例。结论小骨窗开颅术具有创伤小、耗时短、恢复快等优点,疗效确切,是治疗HICH较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高灌注脑出血(HICH)发生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CAS治疗的21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3.3%)术后发生了HICH。评估患者临床基线、影像学特点与HICH之间的关系。患者术前均接受脑CT灌注检查评估,定义脑血流量达峰时间(TTP)指数为患侧与对侧TTP的比值。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Poisson检验。结果 HICH组和无HICH组TTP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0.10比1.30±0.15,t=4.461,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TTP指数1.22可作为预测HICH的危险因子(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5.9%)。结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若术前TTP指数1.22,提示在CAS后发生HICH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4.
<正>高血压脑出血(HICH)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预后效果优劣并未得出明确结论,临床上对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术式选择等均存在一定争议〔1〕。本文对比分析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小骨窗血肿显微清除术和钻颅置管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HICH患者  相似文献   

5.
《内科》2020,(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发病后短期内(28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HICH患者9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对照组)30例和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再按入院时GCS昏迷评分将90例HICH患者分为轻型组(12~15分,30例)、中型组(9~11分,30例)和重型组(3~8分,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比较上述五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检测比较轻、中、重型三组HICH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入院后第1天,HICH患者的CD4~+细胞相对计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对照组患者,且昏迷程度越重,相对计数越低(P0.05);CD8~+细胞相对计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对照组患者,且昏迷程度越重,相对计数越高(P0.05);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对照组患者,且昏迷程度越重,CD4~+/CD8~+比值越低(P0.05)。入院治疗后,HICH患者的CD4~+细胞相对计数逐渐下降,轻型组和中型组患者在第7天达最低水平,重型患者在第10天达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回升,在第28天时其水平与第1天时相当;HICH患者昏迷程度越重,CD4~+细胞相对计数水平越低,轻、中、重型三组HICH患者的CD4~+细胞相对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后,HICH患者的CD8~+细胞相对计数逐渐升高,轻型组和中型组患者在第7天达最高水平,重型组患者在第10天达最高水平;随后逐渐下降,在治疗第28天时其水平与第1天时相当;昏迷程度越重,CD8~+细胞相对计数水平越高,轻、中、重型三组HICH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后,HICH患者CD4~+/CD8~+比值逐渐下降,轻型组和中型组患者在第7天达最低水平,重型组患者在第10天达最低水平;随后逐渐回升,在第28天时其水平与第1天时相当,昏迷程度越重,CD4~+/CD8~+比值越低,轻、中、重型三组HICH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CH患者发病后易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第7~10天最为严重,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收治的82例HICH患者及80例高血压患者,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肥胖情况、既往病史及体育锻炼情况等基线资料;采用德国罗氏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低密度胆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同型半胱氨酸(Hcy)、载脂蛋白(Apo)B等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HIC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82例HICH患者中出血部位分布为34例丘脑出血,32例内囊出血,12例外囊出血,4例小脑出血;出血量10 ml患者32例,10~19 ml患者26例,20~29 ml患者18例,≥30 ml患者6例;发病时间多分布在凌晨,其中凌晨6点左右28例(34.15%),5点左右14例(17.07%);夜晚23~24点14例(17.07%);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534,P0.05)、Hcy(OR=3.231,P0.05)、LDL-C(OR=2.134,P0.05)是HICH发生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OR=0.631,P0.05)是HICH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HICH患者的出血部位主要发生在丘脑和内囊,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凌晨5~6点,其次是夜间23~24点;男性、Hcy、LDL-C是HICH发生的危险因素,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预防HICH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内科》2020,(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发病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变化趋势,为免疫支持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HICH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Glasgow昏迷评分分为轻度HICH组(12~15分,30例)、中度HICH组(9~11分,30例)和重度HICH组(3~8分,30例)。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未发生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高血压对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比较HICH患者(发病后1~28天)、高血压对照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志愿者外周血IgG、IgM、C3、C4水平。结果 HICH患者入院后第1天的外周血IgG、IgM、C3、C4水平显著低于高血压对照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ICH三组患者的外周血IgG、IgM、C3、C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外周血IgG、IgM、C3、C4水平均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P0.05);三组患者的外周血IgG、IgM、C3、C4水平在入院后均逐渐降低,轻度、中度HICH患者在入院后第7天达最低水平,重度HICH患者在入院后第7天或10天达最低水平,随后均逐渐升高,入院后第28天的水平与第1天时的水平相当。结论 HICH发生后患者免疫功能被抑制,发病后第7~10天被抑制的程度最为严重,在此期间宜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病死率、致残率均高,内科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多行手术治疗。但手术时机的选择尚存较大争议,2008年4月~2009年4月,我们共手术治疗HICH患者81例,其中超早期手术治疗患者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具有高病死率(40%~60%)和病残率[1]。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不断上升,HICH已成为高血压病患者生命及健康的严重威胁。如何提高HICH的疗效是神经科的重要课题。2007年1月—2010年1月经定向软通道穿刺术治疗HICH患者338例,并与2004年1月—2007年1月  相似文献   

10.
<正>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重症,国内治疗HICH的方法较多,简易定向锥颅碎吸及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微创术)以创伤轻微、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等优点,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对中重度HICH患者,应用临床对照方法观察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术和直视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择1998年1月~2008年12月在定西市人民医院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HICH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较全面的分型,针对每一类型依据其病情及出血量找出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和巴林左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80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治疗的方法为开颅显微手术和微创治疗(血肿腔置管引流术)。将所有病例按出血部位进行分型,然后将血肿位于脑叶及基底节区的HICH患者按照意识障碍程度分为2组。未昏迷组患者120例,GCS 10~14分;昏迷组患者120例,GCS 4~9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HICH患者分型统计:脑叶出血51例,基底节区出血208例,丘脑出血59例,混合型出血23例,小脑出血18例,脑干出血9例,原发脑室出血6例(继发性脑室出血例数被包含在其他型出血的例数里面),多发脑出血6例。多见的脑叶及基底节区出血的分组比较:未昏迷组中开颅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3.8%,微创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组中开颅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10.6%,微创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HICH应根据分型及意识障碍程度、出血量等因素选择手术方式,摒弃只用一种手术方法的思维模式,既减少了开颅手术带来的大创伤和高花费,又降低了微创治疗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刘德  杨庆岩  谷席娟 《山东医药》2010,50(23):100-101
目的 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7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术,观察两组病死率、血肿清除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死亡1例(2.6%)、对照组死亡2例(5.1%),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80%者36例(36/39)、〈80%者2例(2/39),对照组分别为28例(28/39)、〈80%者2例(9/39),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ADL恢复情况略差于对照组.结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血肿钻孔置管引流术治疗HICH各有优势,前者可获得较佳的血肿清除率,后者 ADL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过程中发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较为罕见.作者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1例HICH治疗过程中出现CVST病例,提示临床医师HICH治疗过程中患者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加重,需警惕CVST.HICH治疗过程中,甘露醇和止血药物使用不当可能是发生CVST的病因,抗凝治疗可作为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Kanaya报道,日本近15年来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特别是壳核出血患者手术(3372例)及非手术(3638例)治疗的远期效果作了比较。资料表明,手术可以挽救壳核严重出血患者的生命,而非手术治疗对轻、中度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作者自1975年以来在爱知县Fujita卫生大学  相似文献   

16.
陈现安 《内科》2013,8(3):233-236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97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1例(25.9%)合并消化道出血。依据HICH合并消化道出血与否分组,分析性别、年龄、就诊时血压、GCS评分(意识状态)、脑部出血位置、破入脑室与否、中线结构移位与否、出血量、病死率等因素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关系。结果 HICH并发消化道出血与其脑部出血位置、出血破入脑室与否、中线结构移位与否及意识状态(昏迷)等因素有关(P〈0.05);出血位于脑干、丘脑部位、并破入脑室或有中线结构移位、出血量大、昏迷程度重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HICH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GCS评分≤8分,单纯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出血且破入脑室,出血破入脑室(或中线结构移位,或有意识丧失),脑出血量≥30 mL。本组197例HICH患者,死亡40例(20.3%),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组,死亡23例(45.1%);HICH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明显比未合并出血的患者差,且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越早,患者病死率越高(P〈0.05);瞳孔散大,GCS评分≤8分,并发消化道出血及3 d内发生消化道出血,均是HICH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掌握HICH并发消化道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后,针对原发病行积极防治,可保护胃黏膜,有效降低消化道出血并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和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甘露醇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HICH常规出血治疗后并发脑水肿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老年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pro-BNP和FIB水平,并检测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均接受甘露醇治疗。治疗第1、2、4、6、8、10天复查以上项目。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ro-BNP、FIB水平和NHISS评分并采用ROC分析联合检测血清pro-BNP和FIB水平对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预测作用。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pro-BNP、FIB水平、NHI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2 d的血清pro-BNP、FIB水平、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而治疗第4、6、8、10天的血清pro-BNP、FIB水平和NHI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血清pro-BNP和FIB水平预测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灵敏度、准确性等均较单独检测血清pro-BNP或血清FIB水平高(P0.05)。结论老年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血清pro-BNP和FIB水平均较高,治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血清pro-BNP和FIB水平,联合检测血清pro-BNP和FIB水平对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良好,可用于HICH后并发脑水肿患者甘露醇治疗对神经功能影响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式和时机选择及其对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HICH患者185例,根据从起病到接受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分为超早组(间隔时间≤6 h)91例,早期组(6 h间隔时间≤24 h)58例、延迟组(间隔时间24 h)36例;根据病变部位及所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小骨窗组89例(行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骨瓣组61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引流组35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比较患者术后1个月的GOS评分及术后1年的ADL分级。结果超早组术后1个月GOS评分优良率及术后1年ADL分级优良率均明显高于早期组和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延迟组术后1年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超早组和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组间术后1个月GOS评分、术后1年ADL分级及术后1年死亡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对于HICH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而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不同部位的HICH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临床实践中还缺乏统一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文章主要从分析HICH的局部解剖学特点、脑内血肿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以及其独特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的最新研究进展入手,详细阐述了血肿扩大、脑水肿和继发性缺血损伤等在HICH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便寻找到更好的临床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高血压脑出血(HICH)极具破坏性,病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极高,而由其引起的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治疗时重点清除血肿,控制脑水肿进展〔1〕。以往对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常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复发,预后效果不佳〔2〕。本研究观察高血压所致的中小量基底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微孔手术治疗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68例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