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皮生长因子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生长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影响,用氚标的胸腺嘧啶核甘(^3HTdR)掺入法证明EGF单独对角膜上皮细胞无生长促进作用,而当和角膜基质块同时培养时,EGF能够明促进膜上细胞生长,不同浓度EGF的每分钟放射性计数(CPM)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01),并且随EGF浓度增加对角增上皮细胞促生长作用增强。提示EGF能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作用,但需要角膜基质的  相似文献   

2.
黄挺  陈家祺 《眼科研究》1995,13(2):104-106
将无明显角膜散光(≤1.00DC)的白内障病人15例施行表面角膜镜片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Ⅰ期手术),另将无明显角膜散光(≤1.00DC)的无晶体眼病人19例施行表面角膜镜片术(Ⅱ期手术)。术后二组病人裸眼视力的提高程度相似;角膜屈光度增加分别为9.77±2.84D和9.84±2.35D;发生明显角膜散光(>1.00DC)者分别为9例(60%)和10例(52.63%),二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二组病人屈光效应稳定时间分别为5.37±0.84个月及4.45±1.05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角膜镜片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发生上皮下浑浊(haze)的影响因素。方法 216眼随机分两组,分别于术后使用拂炎和艾氟龙滴眼。术后1年按不同因素将haze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间haze发生率比较P为0.028。术前不同屈光度(≤-6D与〉-6D)比较P为0.624。上皮智除时间(〈30秒与〉1分钟)比较P为0.519。不同年龄组(≤25岁与≥35岁)比较P为0.366。结论 PR  相似文献   

4.
王丽娅  李辰 《眼科》1996,5(2):112-115
应用流式细胞仪及细胞活性染料Dio,PI对高钾角膜保存液保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存活与K液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高钾保存液组保存5、7、9、11天的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均高于K液组(P〈0.05),(2)含钾离子浓度在12.15mM的高钾保存液角膜内皮细胞存活高于其它高钾组(P〈0.05),提示低温状态下高钾角保存液对延长角膜内皮细胞的存活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修复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10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切口组和微切口组,分别行常规3.0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1.8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使用角膜内皮显微镜于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对两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前六角形细胞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d、1周中央角膜厚度增加明显,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后1d、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中央角膜厚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一步缩小了手术切口,术后恢复更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简易手术角膜计对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角膜散光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制简易手术角膜计对67例人工晶体植入的病人进行术中散光控制,并与43例未用组的病人进行对照。术后0.5、3和6个月两组散光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应用组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不规则散光的比例较高。认为该角膜计具有简便,经济,可靠,实用,易普及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角膜基质内羊膜(amnioticmembrane,AM)移植治疗兔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keratopathy,BK)的疗效。方法 40只新西兰健康成年白兔,建立BK模型,然后随机分为角膜基质内AM移植组(A组,12只)、角膜表面AM移植组(B组,12只)、切开角膜板层组(C组,12只)、对照组(D组,4只),比较四组兔移植后不同时间的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中央混浊情况。结果 AM移植前四组兔的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4,P=0.90),而在移植后第1、2、4、8、12周四组兔中央角膜厚度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M移植后4周时,A组兔的角膜中央混浊情况为+者7眼、++者1眼,B、C组均为+者2眼、++者6眼,D组为+者3眼、++者5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P<0.01),而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角膜基质内AM移植可以有效修复BK兔角膜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中采用不同大小切口对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80例(160眼)行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的近视患者按切口大小分为3组,A组(切口弧长19.0mm)50眼,B组(切口弧长5.0mm)50眼,C组(切口弧长2.5mm)60眼。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Orbscan-Ⅱ检查模拟角膜镜读数(SimK值)、后表面Diff值、3mmIrreg值、5mmIrreg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3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3组SimK差值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3组间SimK差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组角膜3mmIrreg值、5mmIrreg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3mmIrreg值、5mmIrreg值C组<B组<A组,但仅5mmIrreg值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3组术后后表面Diff值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术后6个月后表面Diff值增加量(后表面前凸)C组<B组<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小切口的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在术后角膜散光、角膜规则性和角膜后表面前凸方面都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影响。用氚标的胸腺嘧啶核甘(3HTdR)掺入法证明EGF单独对角膜上皮细胞无生长促进作用,而当和角膜基质块同时培养时,EGF能明显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生长,不同浓度EGF的每分钟放射性计数(CPM)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01),并且随EGF浓度增加对角膜上皮细胞促生长作用增强。提示EGF能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作用,但需要角膜基质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睑下垂术后早期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眼睑闭合不全患者21例(32眼)随机分为A组(戴镜组)和B组(传统组)。2组均按常规方法行额肌肌瓣悬吊术,术后A组均连续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每14d更换1次;B组均根据传统的方法滴滴眼液和涂眼膏,术前及术后3d、7d、1个月、3个月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患者主觉症状等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段泪液分泌量均无明显改变,但两组在术后早期均出现了角膜上皮染色,染色点较术前增加,术后3d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明显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术后7d、1个月荧光染色评分仍继续增加,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10);术后3个月角膜染色基本消失,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7)。泪膜破裂时间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3d两组均较术前减少,术后7d、1个月A组较前逐渐变长,B组变化不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2、0.01),术后3个月两组均有所恢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3)。主觉症状评分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术后3d患者主觉症状明显增加,但A组症状明显较B组减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术后7d、1个月两组主觉症状均有所减轻,但两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17);术后3个月两组主觉症状逐渐消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2)。结论 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早期配戴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不仅可使患者早期用眼,而且可促进患者泪膜稳定,减轻眼部不适感,降低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在角膜碱烧伤中对胶原降解的作用机制和实验治疗影响。结果表明:角膜碱烧伤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第3天时GSSG均增高(P<0.01),而羟脯氨酸下降(P<0.01)。8天后GSSG逐渐下降,羟脯氨酸则逐渐增高。30天时2组均基本恢复正常(P>0.05)。GSSG与羟脯氨酸呈负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tion,SMILE)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和LASIK手术且常规术前检查确认为适应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SMILE手术者共93例(186眼)为观察组,接受LASIK手术者共96例(192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并于术前和术后1d、10d、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检查,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平均细胞面积。结果 手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分别为(-27.10±11.20)%和(-14.50±4.30)%,对照组分别为(-29.20±9.60)%和(-17.90±4.30)%,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均较对照组低(均为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分别为(-24.50±10.90)%和(-13.60±4.30)%,对照组分别为(-27.00±10.80)%和(-15.60±4.40)%,较术后1个月时有所减少(均为P<0.05),说明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有一定回升趋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MILE与LASIK治疗近视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与LASIK相比,SMILE术后角膜弹性的改变较少,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过重损伤。  相似文献   

13.
孙倩  周跃华 《眼科新进展》2014,(10):971-974
目的 比较远视眼与近视眼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和眼压的差异。方法 分别选取远视眼与近视眼各60眼,应用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生物力学的指标:角膜滞后量和角膜阻力因子量,模拟Goldmann眼压,角膜补偿眼压。对远视组和近视组的角膜屈光力、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生物力学相关参数进行t检验;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压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远视组与近视组之间角膜屈光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103,P<0.01)。仅中央角膜厚度与角膜滞后量和角膜阻力因子量呈显著正相关(r=0.637、0.519,均为P<0.01)。中央角膜厚度与非接触眼压计测得的眼压和模拟Goldmann眼压均呈正相关(r=0.428、0.406,均为P<0.01),与角膜补偿眼压不相关(r=0.075,P=0.466)。角膜屈光力与非接触眼压计测得的眼压呈正相关(r=0.283,P<0.01),与模拟Goldmann眼压和角膜补偿眼压无相关性(r=0.186、0.117,P=0.067、0.251)。结论 角膜的生物力学参数主要与角膜厚度呈正相关,不受眼屈光状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术对中低度近视眼的对比敏感度、调节近点、调节灵敏度、正负相对调节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过程。方法 连续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83例166眼。按戴镜时间分为4组:1组(戴镜前50例99眼),2组(戴镜后1~3个月36例72眼),3组(戴镜后时间>3~12个月38例76眼),4组(戴镜后时间>12~40个月42例84眼)。检查对比敏感度,采用移近法测定调节近点,测定正、负相对调节,±2.00D翻转拍测定调节灵敏度。结果 (1)对比敏感度:与1组(3c·d-1:1.80±0.16;6c·d-1:2.06±0.15;12c·d-1:1.84±0.15;18c·d-1:1.42±0.15)比较,2、3、4组各空间频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2)调节近点变化:与1组(9.10±1.88)cm比较,2、3、4组调节近点分别为(7.74±1.90)cm、(7.43±1.35)cm、(7.03±1.2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3)单眼调节灵敏度变化:与1组(8.70±2.46)周·min-1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3组、4组调节灵敏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06)。(4)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与1组(-2.07±0.88)D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3组、4组正相对调节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6)。负相对调节:与1组(+2.57±0.58)D比较,2组、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0.98),4组负相对调节减少(P=0.002)。结论 角膜塑形术引起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阈值均下降,调节能力增加。调节灵敏度、正相对调节能力保持稳定后呈增加趋势,负相对调节能力保持稳定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表面角膜镜片术(epikeratophakia,EKP)对神经再生和角膜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化学技术对36只兔眼EKP术后2周、1、2、3、6和8个月角膜神经再生过程进行观察,同时对角膜触觉的恢复进行测量。结果术后第3周,受眼角膜神经首先长入供体镜片的翼边,术后第2个月,支配靠近受供体交界处的基质,术后8个月末,神经纤维稀疏进入上皮细胞。浅切口镜片的再生神经密度高于深切口镜片者。术后4个月,镜片周边感觉高于镜片中央感觉,术后5~8个月,镜片感觉明显提高,但周边感觉仍高于镜片中央的感觉。结论EKP术后角膜神经再生和触觉敏感度的恢复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手术瘢痕屏障作用;(2)微环境的适应;(3)环钻切口的深度。因此环钻深度为0.20~0.25mm时有利于角膜板层分离、镜片缝合和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单次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8例角膜新生血管患者行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各注射康柏西普约20μL(0.2mg)。通过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及面积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通过视力及眼压变化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8例患者术前第1天、术后第7天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17.83±5.64)mm2、(12.58±4.52)mm2 和(14.64±4.18)mm2,患者术后第7天和3个月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术前第1天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第7天视力和术前第1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7天眼压与术前第1天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角膜基质及结膜下单次注射康柏西普可减少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而短期内对视力及眼压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配戴软性及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及前房深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屈光不正患者60例(120眼),分别予以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contactlens,SCL)及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RGPCL),其中SCL组30例(60眼),RGPCL组30例(60眼),ObscanⅡ角膜地形图观察戴镜前及戴镜后1a、2a角膜屈光力、角膜前后表面Diff值、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戴镜前RGPCL组角膜上下表面屈光力差值为(0.98±0.49)D,戴镜后1a为(0.66±0.43)D,戴镜后2a为(0.59±0.37)D,均较戴镜前减小(P<0.05);戴镜后1a、2a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均较戴镜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CL组戴镜后1a、2a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I-S值、前后表面Diff值、前房深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中央角膜厚度为(549±26)μm,戴镜后1a为(527±29)μ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2a为(509±31)μ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配戴RGPCL对角膜代谢和功能影响不明显,且能够提供更好的光学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紫外光A/核黄素角膜交联(ultravioletA/riboflavincornealcross-link-ing,UVARCXL)后兔角膜基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1的短期含量变化。方法 1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角膜交联后3d,C组为角膜交联后7d。B、C两组行UVARCXL。各组取角膜后去除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角膜基质内MMP-1的含量。结果 A组角膜基质内MMP-1/总蛋白含量为(0.140±0.036)×10-6,B组为(0.242±0.059)×10-6,C组为(0.372±0.061)×10-6,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51,P=0.000)。UVARCXL后3d,兔角膜基质内MMP-1含量显著升高,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其含量进一步升高,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VARCXL后7d内,兔角膜基质内MMP-1含量持续增加,推测MMP-1可能对UVARCXL后的角膜基质重塑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软性角膜接触镜破损的因素。方法 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9535人(19068眼),进行镜片破损调查。结果 不同含水量镜片中,低含水量镜片破损率较高,超过8.0%;不同制造工艺中,离心浇铸型破损率较高为9.5%;不同中心厚度(-3.00D为基准)镜片中,0.035mm镜片破损率较高为8.35%。仅具有一年戴镜经验的患者,破损率较高,占破损人数的57%;北方春秋季节破损率高,约30%镜片破损发生在这两季节。结论 软性角膜接触镜破损与镜片的含水量、加工方式、中心厚度及配戴者使用经验,所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邹留河  魏林娜 《眼科》1996,5(4):206-208
应用角膜中期保存法(K液,CSM,Dexsol及Optisol)对85只动物角膜及5只人角膜进行保存试验,保存时间为3、8、10、14及20天。应用0.25%锥蓝及0.2%茜素红双染色,保存10天以内的动物及人角膜内皮完整性良好,14天的供体角膜部分出现水肿,内皮细胞丢失率为5-10%,保存20天的供体角膜在部分出现水肿,内皮细胞丢失率在30-40%。对保存8及10天之动物角膜进行电镜检查,其超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