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制吡非尼酮(PFD)滴眼液局部应用于角膜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8只远交群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以磷酸盐缓冲液(PBS)滴眼,实验1组和实验2组大鼠分别以3 mg/ml和30 mg/ml的PFD滴眼液滴眼,全部大鼠每天滴眼6次,连续14 d。每次滴眼液滴眼后,观察并记录大鼠接触滴眼液后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情况,包括有无抓挠眼部、频繁眨眼或甩头等行为。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的结膜、角膜及虹膜组织等眼表情况,应用荧光素钠染色检查排查角膜是否存在损伤情况,参照Draize的兔眼刺激性实验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评分,比较第14 d时三组大鼠眼表的损伤情况。三组大鼠结束滴眼后,将10%水合氯醛按照3.5 ml/kg用量配置,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充分麻醉后,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取大鼠的眼结膜和角膜,置于4%的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中固定4 h,行病理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生物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进行显微照相。刺激性行为的描述采用例数和百分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大鼠刺激行为持续时间和Draize眼刺激性实验评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的大鼠在滴眼后,均立即出现抓挠眼部的行为,约持续20~30 min后消失。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的大鼠接受滴眼液处理后均无明显刺激性行为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P>0.05)。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大鼠的刺激性行为持续时间分别为(23.50±1.87)min、(24.83±3.06)min及(25.67±2.8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P>0.05)。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的结膜、角膜及虹膜Draize评分分别为0.33±0.52、0.50±0.55及0.83±0.75。采用单向方差分析的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的结膜、角膜和虹膜Draiz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3,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的病理切片显示,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大鼠的角膜和结膜上皮完整,角膜基质排列规则有序,未见病理性改变。结论 PFD滴眼液眼局部应用于角膜的安全性良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余敏斌  李扬  葛坚 《眼科学报》2001,17(4):235-238
目的:观察0.2%Brimonidine滴眼液对中国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0.2%Brimonidine治疗组(每日滴眼两次)和1%Carteolol对照组(每日滴眼两次)各20例,疗程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的眼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0.2%Brimonidine组和1%Carteolol组均可有效地降低眼压,但两组降低眼压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Brimonidine对瞳孔和心率地,血压的改变无临床意义。0.2%Brimonidine治疗组中,6例患者出现嗜睡,2例出现口干,1例出现眼部灼热感。结论:0.2%Brimonidine滴眼液有良好的降眼压效果,毒,副作用少,可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药物治疗的主要药物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3.
王华  王涛  孙丽 《眼科》2012,21(2):111-114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的短期降眼压效果。设计 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 研究对象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高眼压症患者42例。方法 对上述患者按所用药物的不同依随机表法分为A、B两组。A组28例(28眼),滴用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特力洁),B组14例(14眼),滴用进口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适利达),均为每日1次,每次1滴,共28天。受试者于入组当日及用药后第28天8:00、11:00、14:00、16:00测眼压,第7、14、21天则于8:00测眼压。眼压测量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3次取平均值。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虹膜、晶状体情况。主要指标  眼压值。结果 A组用药前眼压为(23.99±1.51)mm Hg, 用药后1~4周眼压分别为(18.04±1.27)mm Hg、(17.75±1.43)mm Hg、(17.63±1.50)mm Hg、(17.49±1.47)mm Hg,用药后眼压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72,P=0.000)。B组用药前眼压为(24.37±1.55)mm Hg,用药后1~4周眼压分别为(17.91±1.35)mm Hg、(17.71±1.39)mm Hg、(17.55±1.34)mm Hg、(17.44±1.17)mm Hg,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眼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85 P=0.000)。A、B两组用药前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43),用药后1~4周两组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76、0.93、0.86、0.89)。入组当日8:00、11:00、14:00、16:00  A、B两组眼压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46、0.44、0.50、0.31),用药后28天8:00、11:00、14:00、16:00  A、B两组眼压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89、0.85、0.94、0.98)。用药28天时两组患者角膜、虹膜、晶状体均无异常改变。结论  本文的小样本、短期研究显示,国产拉坦前列素与进口拉坦前列素均能有效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两者之间的降眼压效果无显著差异。(眼科, 2012, 21: 111-114)  相似文献   

4.
张文强  叶倩  黄志坚  黄晓莉 《眼科研究》2014,(12):1107-1110
背景 拟前列腺素滴眼液是治疗青光眼,尤其是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线药物,但价格较高.国产的类似药物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已应用于临床,但大样本、多中心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鲜有报道. 目的 采用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评价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高眼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按照统一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中国5个地区25家医院纳入确诊的POAG及高眼压症患者576例837眼,其中POAG患者524例755眼,高眼压症患者52例82眼.本研究经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每晚用0.05 g/L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点眼1次,用药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眼压控制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视力、血压、脉搏、眼部症状和体征,采用用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评价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患者用药后1、2、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9.66±5.46)、(19.59±7.86)和(19.35±5.03)mmHg(1 mmHg=0.133 kPa),均较用药前的(28.36±7.86) mmHg明显下降,各时间点眼压值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8.325,P=0.000),其中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后1、2、3个月眼压的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30.43±7.18)%、(30.19±8.72)%和(30.71±9.90)%.治疗后1、2、3个月显效率分别为95.70%、91.76%和88.05%.用药后3个月出现结膜持续充血者占13%,但不妨碍继续用药,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全身及其他眼部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可有效降低眼压,安全性好,为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进口和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的成本—效果比。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18例18眼滴用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14例14眼滴用进口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适利达),均每日1次,共4wk。观察眼压、视力、血压、脉搏、眼部症状和体征以及不良反应。并采用疗效观察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进口与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4wk,验证组平均日间眼压从(24.0±3.6)mmHg(1mmHg=0.133kPa)降至(16.1±3.0)mmHg,最大下降幅度为32.9%;对照组从(24.8±3.0)mmHg降至(16.1±2.9)mmHg,最大下降幅度为35.1%。两组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眼压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验证组和对照组结膜充血均有明显增加,但不妨碍继续用药。未发现其他眼部改变和全身副作用。两组成本分别为119元、70元(P<0.05);眼压下降幅度分别为35%,33%(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39,2.11;进口组相对于国产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2.2。结论:进口与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都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内压,且安全、耐受。两组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效果相近,但国产品是更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喹诺酮类滴眼液的长效作用及配方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喹诺酮类化合物在近十多年中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抗菌谱和抗菌力大幅度提高,现已成功地开发成眼用剂型,用于外眼部细菌性感染,主要以滴眼液供临床使用。目前已上市的有泰利必妥(氧氟沙星。氟嗪酸)滴眼液,1987年在日本获准,由日本参天制药公司生产,是第一个上市的新喹诺酮类眼药水,同时还上市了它的眼膏剂。其后1989年6月日本又批准了诺氟罗(Noflo)、巴克西达尔(Baccidal)两种商品名的诺氟沙星滴眼剂,分别由日本杏林公司与万有公司生产。此外,1990年12月,美国批准盐酸环丙沙星滴眼液上市,商品名Ciloxan,由爱光大药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0.2%阿法根(Brimonidine)滴眼液对视网膜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15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于0.2%阿法根滴眼液治疗前和治疗后2h分别行海德堡视网膜血流计(HRF)检查,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颞上、颞下、鼻上、鼻下4条分支血管血容量、血流及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0.2%阿法根滴眼液治疗前后视网膜中央动脉颞止、颞下、鼻上、鼻下4条分支血管的血容量、血流及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结论 0.2%阿法根滴眼液局部使用对视网膜血流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氯地滴眼液对家兔眼压及房角组织影响。方法 用60只家兔设实验和对照组,以含0.175%氯霉素和0.15%地塞米松的氯地跟液滴眼,每日4次,生理盐水对照。于1/2、1、2、3月测眼压后处死家兔以电镜观察房角组织变化。结果 眼压和房角组织结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临床应用氯地眼液3月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后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术后患者80例(80眼),研究开展时间: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分组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设置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玻璃酸钠滴眼液单一治疗,观察组实施玻璃酸钠滴眼液与rhEGF滴眼液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角膜内皮细胞修复情况,统计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165,P<0.05);在FL评分上,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更低(t=6.904,P<0.05);在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上,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更低(t=5.491,P<0.05);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上,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更高(t=5.873、6.327,P<0.05);在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上,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水平更低(t=7.879、5.493,P<0.05)。结论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对术后角膜损伤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且促进内皮细胞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0.01%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对近视儿童调节功能和视疲劳的影响.方法 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双眼中、低度近视儿童150例,随机平均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每晚双眼滴用0.01%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后者每晚滴用安慰剂,两组患儿配戴单焦点近视框架眼镜.3个月后复查两组的调节幅度和正、负相对调节,以及调节灵活度、视疲...  相似文献   

11.
孙亚杰  李爱朋  潘志强 《眼科》2012,21(3):166-171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普拉洛芬、溴芬酸钠滴眼液频繁点眼对兔角膜上皮的副作用,并观察其常规使用对兔角膜上皮创伤愈合的影响。设计 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80只新西兰大白兔。方法 将兔分为2组,每组40只,一组为频点组(点滴眼液每小时1次);另一组行直径6 mm的角膜上皮刮除模型并予点滴眼液每日4次。每组兔再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双氯芬酸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普拉洛芬、溴芬酸钠滴眼液。选择右眼为观察眼。在角膜上皮损伤前、损伤后12、24、48、72、96小时及第5、6、7天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结束后摘除眼球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指标 眼表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损伤、愈合情况和角膜上皮厚度。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四种滴眼液频繁点滴兔眼均未出现明显刺激症状且未见上皮缺损形成,但荧光素染色均可见角膜上皮点染,以第3天明显,且双氯芬酸钠组角膜上皮损伤的积分(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0分)和溴芬酸钠组(1分)(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点药5天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角膜上皮细胞层数(3.67±0.52层)少于对照组(4.17±0.41层)(P<0.05),其余各用药组与对照组的角膜上皮细胞层数未见明显差异。创伤后兔角膜上皮的平均修复时间在双氯芬酸钠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为(75.0±27.0)小时和(75.0±8.5)小时,而生理盐水、普拉诺芬和溴酚酸钠组分别为(66.0±11.1)小时、(69.0±15.4)小时和 (66.0±11.1)小时,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角膜上皮愈合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2.00±0.00层)和双氯芬酸钠组(2.50±0.55层)上皮细胞的层数少于对照组(5.00±0.00层)(P<0.05)。结论  频繁滴用抗炎滴眼液可导致兔角膜上皮细胞潜在的损伤;双氯芬酸钠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抑制兔角膜上皮创伤的愈合作用略强于普拉洛芬和溴芬酸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于2008年3-10月在中国7家医院纳入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共520例520眼,采用3∶1的比例将患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90眼,采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点眼;对照组130眼,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作为阳性对照。2个组均每日点眼4次,每次1~2滴,疗程均为7~14d。分别于试验开始前及结束后收集各组患眼结膜囊内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于用药前和用药后0、7和14d对患眼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和评分,评价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点眼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意向性分析(ITT)证实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痊愈率分别为59.38%和60.47%,总有效率分别为88.80%和86.05%,校正中心效应后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72)。临床可评价(CE)分析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痊愈率分别为63.48%和63.87%,总有效率分别为92.46%和88.24%,校正中心效应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意向性分析(MITT)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痊愈率分别为60.57%和62.07%,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和88.51%,校正中心效应后2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可评价分析(ME)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63.71%和63.41%,总有效率分别为93.44%和90.24%,校正中心效应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42%和90.80%,CE分析分别为90.11%和92.77%,校正中心效应后组间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χ^2=0.82,P=0.36)。用药后3、7和14d,2个组患眼眼部不良反应(包括耐受性、烧灼感、刺痛感和眼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点眼治疗细菌性结膜炎与左氧氟沙星等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左氧氟沙星接近,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国产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实验组植入国产疏水性丙烯酸酯IOL(FV-60A),对照组植入美国Alcon公司产疏水性丙烯酸酯IOL(Acrysof,SA60AT),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眼.术后1 d、1周、1个月、6个月分别观察记录患者的视力、前房反应和囊膜混浊的情况,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术后半年内,两组患者在术后视力、角膜水肿、角膜后沉积物、前房闪辉、前房细胞、晶状体前囊膜纤维化、撕囊边缘覆盖人工晶状体表面膜的生长程度及后囊膜混浊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疏水性丙烯酸酯IOL FV-60A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较好,临床使用时与Acysof SA60AT具有等效性,而术后远期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情况尚有待进一步随访.(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92~93)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加替沙星滴眼液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以“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为关键词,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开始时间检索至2021-03-01。纳入比较加替沙星滴眼液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运用Stata12中Egger检验分析发表性偏倚,并按照GRADE系统评估证据水平。结果: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合计114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试验组采用加替沙星滴眼液滴眼液治疗。Meta分析结果表明加替沙星滴眼液组对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临床有效率优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组(OR=3.75,95%CI:2.52~5.58,P<0.00001),Egger检验提示存在发表偏倚,且GRADE评价结果显示该证据水平为“很低”;加替沙星滴眼液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组(OR=0.37,95%CI:0.19~0.71,P=0.003);Egger检验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且根据GRADE方法评价,该证据水平为“低”。结论:加替沙星滴眼液对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由于纳入的研究证据水平较低,需要更多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从而提高加替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临床疗效的证据强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03/2016-03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80例80眼,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组( n=40)和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n=4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力、散光度、眼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38/40)显著高于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显著高于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度、眼压均显著低于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5%(10/40)显著低于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组53%(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比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具有较好的降眼压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爱尔康公司 《眼科》2007,16(6):I0007-I0008
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最常见的类型为季节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SAC)。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与结膜炎病理生理特征一致。SAC患者在接触变应原后的数分钟内出现典型的眼红、眼睑肿胀、流泪、结膜水肿和眼痒等表现。这是由于变应原与结膜肥大细胞表面的特异性IgE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变态反应介质组胺与神经细胞H_(?)受体及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前后口咽部细菌分布与耐药性的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观察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手术110例(110眼),分别于用药前、用药(10±1)d与停药(23 ±3)d 3个时间点取咽拭子送检,对分离菌株做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前后共收集318份咽拭子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共检测出15种细菌;检出率最高的4种菌为甲型链球菌、卡他奈瑟菌、表皮葡萄球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在用药(10±1)d与停药(23±3)d时,有部分菌群的检出率出现下降与回升的现象;甲型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用药(10±1)d时出现上升.结论 抗生素滴眼液对口咽部细菌检出率存在一定影响并有可能改变细菌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品及山莨菪碱滴眼液对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和眼轴及眼压的变化。

方法:对110例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对照组行10g/L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滴眼,观察组行5g/L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种方法治疗30d后的疗效、眼轴长度、眼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3,P=0.465),但观察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7,P=0.048)。两组治疗30d后眼轴长度较组内治疗前均不同程度的增加,观察组增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30d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眼压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30d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39,P<0.05)。

结论: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疗效显著,其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阿托品眼用凝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双氯芬酸胆碱(diclofenac acid-choline,DAC)滴眼液的抗炎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按用药浓度随机分为3组,以斑蝥酊为刺激剂,造成化学性眼外伤的炎症模型。每组家兔均为右眼滴入此滴眼液为用药眼,左眼滴入生理盐水为对照眼。观察各组用药眼对角膜、虹膜、结膜化学性外伤性炎症的治疗效果。结果 0.50g/L、1.00g/L和2.00g/L 3种浓度的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消除炎症反应积分评价,用药眼与对照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1.00g/L和2.00g/L与0.50g/L滴眼液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1.00 g/L与2.00g/L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1.00 g/L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可作为临床应用较适宜的浓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在配戴角膜塑形镜中使用1g·L-1玻璃酸钠滴眼液(不含防腐剂)对眼表形态和泪液的影响.方法 来我院门诊就诊的近视患者59例(118眼),均接受正规角膜塑形镜验配,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58眼)及对照组30例(60眼),观察组使用不合防腐剂的1g·L-1玻璃酸钠滴眼液戴摘眼镜,对照组使用舒润液(博士伦).分别于戴镜前和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进行视力(logMAR)、TMS-4角膜地形图、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以及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戴镜后1d的视力(logMAR)为0.20±0.15,高于对照组0.26±0.20(P <0.05);1周后两组视力均恢复平稳,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视力(logMAR)两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的等效球镜度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1周后两组等效球镜度数趋于平稳.观察组戴镜后1d角膜表面规则指数(0.49±0.22)明显低于对照组(0.64±0.32,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平均曲率值、角膜偏心率(e值)、基础泪液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观察组戴镜后各时间点BUT分别为(6.86±1.82)s、(6.04±1.57)s、(6.30±1.41)s、(6.61±1.49)s,对照组分别为(5.50±1.72)s、(5.35 ±1.41)s、(5.44±1.03)s、(5.32±1.71)s,观察组戴镜后各时间点BUT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 >0.05).观察组的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级别在戴镜后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1g·L-1玻璃酸钠眼液(不合防腐剂)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可使角膜塑形更规则,从而改善角膜光滑度.在角膜塑形镜配戴过程中可以稳定泪膜,对角膜上皮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