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式暖  王杰 《眼科研究》1999,17(6):498-498
我们以家兔为动物模型,对配戴接触镜后,不同时间角膜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ATP酶和酸性磷酸酶进行检测,并对各组进行了超微结构的观察。旨在研究接触镜性角膜炎的发病机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 材料与方法由潍坊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成年灰兔54只,每只体重1~2kg。随机分为连续戴镜12h,1,3,5,7,14天组。1只眼戴镜,另1只眼作对照。按预定时间行兔耳大静脉气栓致死,取新鲜角膜部分做电镜样品,行透射电镜观察,部分行恒温冷冻切片做酸性磷酸酶、ATP酶、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染色。用显微分…  相似文献   

2.
接触镜性角膜炎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镜性角膜炎及其实验研究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李贵仁,王杰,张少斌,马宁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成可经角膜接触镜临床应用以来,在矫正屈光不正和治疗某些眼病方面有很多优点,但其所致角膜炎的报告亦日渐增加[1],1985年7月-1993年7月笔者共收治...  相似文献   

3.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角膜上皮酶组织化学的研究山东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王大博,孙为荣,王传富,杨湘娟许多实验已经表明角膜良好的感觉功能,是维持角膜的正常营养和代谢所必需的;其感觉神经损伤可引起角膜细胞的代谢异常,从而导致角膜疾患的发生‘’].为了探讨单纯疮疹...  相似文献   

4.
角膜接触镜致角膜炎3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深低温保存人视网膜的酶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深低温保存不同时期人视网膜的酶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以酶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深低温保存不同时期(275、704 d)及对照组视网膜琥珀酸脱氢酶( succinic dehydrogenase, SDH)、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腺苷三磷 酸酶(ATPase)活性,并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深低温保存不同时期及对照组的人视网膜SDH、LDH及ATPase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光镜下见深低温保存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外网层及杆锥层积液略多;透射电镜下神经纤维结构正常,细胞核形态、结构正常,线粒体不同程度肿胀,个别空泡形成。 结论 深低温法是视网膜的活性保存方法之一,有望为临床视网膜移植提供材料。(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39-212)  相似文献   

6.
郑荣领  曹忠  金秀英 《眼科》2001,10(1):56-60
近年来,接触镜相关的感染性角膜炎发生率明显下降,然而,随着配戴者的迅速增多以及棘阿米巴原虫感染的出现,其防治工作将日益眼巨。对于包括抛弃型镜片与高透氧镜片的各种接触镜,过夜配戴,对医嘱依从性差仍是其主要危险因素。本文根据近年有关文献,就其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实验诊断、治疗与预防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接触镜相关性棘阿米巴性角膜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棘阿米巴 (acantham oeba)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自由生活原虫。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acanthamoeba kerati-tis,AK)最早于 1973年报道。1985年 ,证实 AK与配戴角膜接触镜 (contact lens,CL) ,特别是软性 CL(soft CL,SCL)密切相关 ,AK成为对 CL配戴安全的严重威胁。然而 ,CL相关性 AK(CL associated AK,CL AAK)是可以预防的。本文就近年来有关 CL AAK防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1  CL AAK流行病学CL AAK最早报道见于 1984年。1989年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的 Stehr- Green等对 2 0 8例 AK患者所做的流…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志忠 Doyle  SR 《眼科研究》1999,17(5):325-328
研究单纯疱疹Ⅰ型病毒感染后疾病的严重性与宿主遗传因素的关系,分析HSV-1感染后鼠角膜中炎症细胞的亚群分布,检测角膜三层细胞中病毒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单克隆抗体和常规组织学技术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HSV-1感染后疾病取决于宿主的遗传因素,在角膜基质炎中,T地引发疾病起导作用,炎症细胞的数量与抗原量相关,病毒抗原沉积于角膜三层细胞,而BLAB/c中的频率高于C57BL/6(11%-56  相似文献   

9.
韩素义  王忠良 《眼科研究》1993,11(1):16-18,T004
应用相位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10例停戴后角膜接触镜,根据其厂家、类型、配戴时间长短不同分为四组。对角膜接触镜内表面附着物的种类、大小及角膜接触镜透氧孔数进行了仔细观察比较。对角膜接触镜引起角膜溃疡的机理、附着物颗粒的来源、保持角膜接触镜透氧孔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11.

角膜接触镜(CL)现已成为常见的视力矫正手段之一,随着其材料与功能的不断开发,在全球有超过1.4亿的使用者且需求量逐年递增。配戴CL可导致如干眼、角膜擦伤、巨乳头性结膜炎在内的多种并发症,感染性角膜炎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研究发现CL相关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体主要以细菌为主,所占比例可达80%~95%,或与其菌体成分、毒力机制、生物膜形成等特点及镜片本身与使用过程易于引入病原并降低角膜及泪液的抗菌能力、造成眼表缺氧与眼表炎症有关。过夜配戴与长时间配戴镜片,不规范的镜片购买、使用及护理流程等也可成为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本文主要就CL相关细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宏钧 《眼科新进展》2002,22(4):258-258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是一种罕见的原虫感染性角膜疾病 ,其愈后不良。随着角膜接触镜的广泛使用 ,其发病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发现的 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9岁 ,主诉左眼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5 d,于 2 0 0 1年 9月来我院就诊。 5 d前 ,配戴浸泡半年的隐形眼镜 3h后 ,感左眼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自滴过期抗生素眼液后 ,无缓解。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角膜炎 ,上皮剥脱”。局部滴抗生素眼液和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后 ,无明显改善 ,后就诊于我院。查 :左眼视力 0 .0 6 ,矫正 0 .3(- 8D) ,结膜水肿 ,混合充血 ,角膜中央…  相似文献   

15.
家兔视网膜的酶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为荣 《眼底病》1989,5(1):6-9
  相似文献   

16.
兔眼真菌性角膜炎预后观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眼角膜在感染真菌后的自然病情转归的特点.方法10只新西兰白兔(20眼)作成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成模后不用任何抗真菌治疗.每天观察兔眼角膜结膜的改变,分别记录成模后不同时间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和混合充血的情况,同时行菌丝涂片检查.分别于感染后3、7、15、30 d时行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检查.回顾分析了35例人真菌性角膜炎患病后治疗过程和新生血管形成的时间,并与兔眼进行比较.结果兔眼感染真菌后初期出现角膜溃疡,并伴有前房炎症反应.第7天开始形成角膜新生血管,病情开始转向稳定,15 d后有好转趋势,到第30天时病情明显好转最终达到自愈,仅留下角膜白斑.第30天时真菌菌丝消失.人眼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时间明显晚于兔眼(生存率分析,P<0.01).结论兔眼真菌性角膜炎的转归与人眼有较大的差异,而且有自愈的趋势,可能与新生血管的长入时间不同,及眼表环境受药物影响有关.从而提示角膜新生血管长入对真菌生长可能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在未明确角膜炎症的性质前,应注意慎用激素和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人视网膜Mūller细胞培养及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视网腆Mūller细胞井传代,用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技术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Mūller细胞贴壁生长,原代细胞胞体狭长,胞质丰富,细胞内含丰富的8~10nm直径的微丝及细胞连接结构。免疫组化显示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阳性,证实为Mūller细胞。提示酶消化法培养是一种可靠的、大量获取人视网膜Mūller细胞的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78-18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被确诊为由镰孢菌属镰刀菌引起的与接触镜有关的严重的真菌性角膜炎,该病例最后通过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成功治疗。方法:病例报告。结果:一位39岁的马来西亚女士,私企职员,配戴长戴性软性接触镜18a。感右眼剧痛、眼红10d。眼部检查见多个长有伪足的圆形旁中心角膜溃疡,前房少许积脓,临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经重复角膜刮片检查真菌和细菌结果均阴性后给予局部广谱抗生素和抗真菌治疗,但患者右眼角膜炎病情进一步加重,又给予其他的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患者右眼角膜溃疡进一步加深。最后,为保留眼球,限制感染,在发病1.5mo后,给予患者治疗性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和PCR检查证实为镰孢菌属镰刀菌感染所致。结论:这是1例罕见的由镰孢菌属镰刀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的与接触镜有关的真菌性角膜炎。这也说明了在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上存在挑战性。为控制真菌性角膜炎进一步发展,并保护眼球,治疗性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应该是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高眼压状态视网膜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急性高眼压动物模型视网膜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活性变化,发现琥珀酸脱氢酶、磷酸化酶、三磷酸腺苷酶活性降低,而乳酸脱氢酶及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增加,提示高眼压后视网膜发生的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造成功能和结构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9:141-1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