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探讨癫活动对大鼠GDN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同位素标记的原位杂交研究海人藻酸致后大鼠海马区GDNFmRNA表达时相的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海马未见GDNFmRNA表达 ,而癫大鼠海马神经元在致后 4h以后出现GDNFmRNA表达强烈的上调反应 ,12h达高峰 ,且各区均有表达 ,此后逐渐衰减 ,2 4h恢复正常。结论 :癫后内源性GDNFmRNA表达上调很可能是神经元对抗兴奋性损害的一种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A型钾通道Kv4.1在戊四唑(PTZ)致痫大鼠海马CA1、CA3及齿状回区的表达变化,探讨A型钾通道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致痫后1 h、24 h、72 h组。腹腔注射PTZ制备大鼠癫痫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Kv4.1在各时间段海马CA1、CA3及齿状回区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致痫组大鼠海马区Kv4.1蛋白表达水平在致痫后1 h、24 h、72 h三个时间段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各致痫组之间Kv4.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鼠癫痫模型海马区A型钾通道Kv4.1蛋白表达增多,Kv4.1的表达上调可能在癫痫的发生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凋亡诱导因子(AIF)mRNA在戊四氮(PTZ)点燃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腹腔注射戊四氮建立急性点燃大鼠模型,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分析AIFmRNA在大鼠癫痫发作后的表达情况。结果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AIFmRNA的表达水平早期即出现升高(6h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且持续较长一段时间(48h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AIF可能参与了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ClC-2、ClC-3氯通道在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慢性癫痫模型中分布和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癫痫发作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致痫组(60只)与对照组(20只),其中致痫组根据处死及处理时间又分为24h组、14d组与30d组,每组20只.致痫组复制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慢性癫痫模型,在发作后24h、14d、30d时,分别予以:(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lC-2、ClC-3氯通道蛋白在海马表达的分布情况及其致病后不同时点的吸光度(A)值的变化;(2)RT-PCR,观察ClC-2、ClC-3氯通道mRNA在致痫后不同时点的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致痫后14d至30d,致痫组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A值明显减少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C-2 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致痫组致痫后24 h,海马CA1、CA3及齿状回各层ClC-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A值明显增加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C-3氯通道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慢性期的发作和ClC-2氯通道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戊四氮诱导大鼠癫痫发作的mGLuR1α表达与神经元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后mGLuR1α的表达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并明确mGLuR1α在癫痫活动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致痫后6、12、24、48、72h组及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戊四氮(PTZ)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点脑神经细胞mGLuR1α的表达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1)致痫后6hTUNEL染色阳性神经元开始表达,致痫后l2h最明显,24h开始下降,48h仍有表达。致痫后12h细胞凋亡率最高,之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2)致痫后6hmGLuR1αmRNA转录水平即达最高,12h仍处于较高水平,之后逐渐降低,72h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而受体的蛋白表达则稍晚,于致痫后l2h达到高峰,24h开始下降。(3)致痫大鼠mGLuR1α受体表达的最早和高峰时间与TUNEL反应时间基本吻合。结论mGLuR1α表达与致痫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机制有关,癫痫发作可导致mGLuR1α一过性高表达,从而造成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其与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3 (cysteinylasparate-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3 )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红藻氨酸 (kainic acid,KA)诱导大鼠癫痫模型 ,以原位末端标记 (TUNEL)及透射电镜检测癫痫发作后 6h及 1、3、7d海马神经元凋亡 ;半定量 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 caspase-3 m RNA及 caspase-3阳性表达。结果 KA致痫后 1 d,海马 CA1、CA3及 CA4区开始出现凋亡细胞 ,3 d时明显增多 ,7d时最多。 3个时间组相应区域间凋亡神经元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0 1 )。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 RT-PCR结果显示 ,KA致痫后 6h,海马组织 caspase-3 m 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1、3、7d caspase-3 m RNA仍持续高水平表达 (P <0 .0 5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KA致痫后 1 d,海马 CA1、CA3、CA4区开始出现 caspase-3阳性表达 ,3 d时阳性表达进一步增强 ,7d时表达最强。结论 凋亡参与 KA致痫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过程 ,caspase-3可能在癫痫后神经元凋亡过程中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caspase-3的作用机制。方法以TUNEL法检测KA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海马神经元中eIF2α的表达变化。取模型鼠海马组织制备cDNA文库,以caspase-3的大小亚单位构建酵母三杂交诱饵载体,并进行酵母三杂交筛库实验。结果在癫痫发作后12h海马出现凋亡神经元,72h达高峰;发作后24h海马神经元出现eIF2α被caspase-3酶切的片段,逐渐增加至72h。成功制备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组织cDNA文库,构建了caspase-3酵母三杂交诱饵载体,验证了caspase-3与eIF2α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经筛库获得caspase-3的新底物PIAS1。结论在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凋亡神经元中eIF2α被caspase-3酶切。酵母三杂交技术可用于筛库寻找caspase-3下游底物,从癫痫大鼠海马中获得caspase-3的新底物PIAS1,为进一步研究在癫痫发作致神经元损伤中caspase-3的作用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神经轴索导向分子Sem aphorin3C(Sem a3C),Sem aphorin3F(Sem a3F)mRNA对颞叶癫痫(TLE)大鼠海马神经轴索环路重建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侧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KA)制作TLE大鼠模型,用N issl染色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致痫后1d、1w、2w、3w、4w大鼠海马的齿状回(DG),CA1区、CA3区神经细胞丢失程度以及Sem a3C、Sem a3F mRNA的表达。结果KA致痫后1d始出现神经元丢失,至4w神经元丢失明显增多。KA致痫后1w,Sem a3C、Sem a3F mRNA在海马的CA1区、Sem a3F mRNA在海马的CA3区表达明显下降,持续至3w(P<0.01),4w时恢复至正常(P>0.05);Sem a3C、Sem a3F mRNA在DG的表达,Sem a3C在CA3区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KA致痫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下调Sem a3C、Sem a3F mRNA的表达,CA3区神经元下调Sem a3F mRNA的表达,可能促进TLE大鼠海马神经轴索环路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匹罗卡品致痫的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模型中,钙蛋白酶在大鼠海马组织中的活性,及钙蛋白酶对神经元坏死、凋亡产生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wistar大鼠,应用匹罗卡品致痫产生SE后60min后终止发作,24h后取材,行HE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坏死及凋亡情况,以及western blot检测钙蛋白酶1(μ-calpain)的活性。结果癫痫持续状态后24h,海马组织HE染色神经元数量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增加,钙蛋白酶1出现76ku条带。结论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24h,钙蛋白酶1在海马组织神经元活性增加,海马神经元出现坏死及凋亡。钙蛋白酶1与神经元的死亡存在着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外源性和内源性白细胞介素 - 1(IL- 1)对戊四氮 (PTZ)致痫大鼠脑皮层、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大鼠大脑皮层、海马 Fos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IL- 1β和IL - 1ra侧脑室注射后再致痫大鼠分别较单纯 PTZ致痫大鼠皮层海马 Fos表达显著增高和下降 (P<0 .0 1,P<0 .0 5)。结论 内源性和外源性 IL- 1β均有增高癫痫大鼠脑皮层及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观察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XIAP相关因子-1(XAF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SD雄性成年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致痫(SE)后3h、6h、12h、24h、72h组。用氯化锂(LiCl)和匹罗卡品(PILO)制备癫痫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致痫后各时间点XAF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海马CA1、CA3区神经元XAF1蛋白表达极少,SE组CA1、CA3区XAF1蛋白表达在3~24h表达逐渐增高,72h表达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E大鼠海马神经元XAF1表达增高,它可能参与了SE后脑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钠-钙交换体(NCX)mRNA和蛋白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癇模型大鼠海马CAl、CA3及齿状回区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备癫癇动物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时间点NCX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急性期(6~24h)海马各区NCX3 mRNA表达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进入静止期各区表达趋向回升,慢性反复自发发作期(30、60d)各区表达又出现不同程度的两次下调。除致癇后6h大鼠海马各区的NCX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外,NCX3蛋白变化趋势与NCX3mRNA基本一致。结论:NCX3表达下调可能通过增加神经元钙超载,改变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促使癫癇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表明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R1与癫痫的发生有关,但其具体的表达情况与癫痫脑损伤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海人酸致痫大鼠海马及颞叶皮质区域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蛋白表达的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2-03/2003-03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和病理生物学教研室完成。 材料:兔抗天门冬氨酸受体受体亚单位1多克隆抗体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科技公司。 方法:将80只雄性健康鼠龄22周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70只和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注射海人酸1 μL至右侧杏仁核,制备癫痫动物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6,24,72 h及7,15,30 d各取10只动物处死。假手术组在大鼠右侧杏仁核注入PBS 1 μL。 主要观察指标:致痫后2,6,24,72 h及7,15,30 d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海马及颞叶皮质天门冬氨酸受体受体亚单位1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各区及颞叶皮质有极少量的天门冬氨酸受体受体亚单位1蛋白阳性细胞分布,海人酸致痫后2 h大鼠海马各区及颞叶皮质天门冬氨酸受体受体亚单位1蛋白表达迅速增加,6 h明显升高,7 d略有下降(CA3区及颞叶皮质)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并持续至30 d(P<0.01)。致痫后海马CA3区、齿状回与颞叶皮质相比,NMDAR1阳性细胞数增多 (P < 0.01)。 结论:海人酸致痫后大鼠海马及颞叶皮质天门冬氨酸受体受体亚单位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上调,在海马CA3及齿状回较为明显,并持续至致痫后的30 d。天门冬氨酸受体受体亚单位1可能参与了癫痫发生和癫痫脑的长时程的兴奋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1在海马区的表达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成年和美解眠致痫大鼠海马区IL-1R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结果:成年大鼠海马区存在IL-1R1-IR阳性细胞,美解眠致痫后,海马区该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致痫前后给予尼莫地平,海马区该阳性细胞增较癫痫大鼠显著减少,与正常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观察小分子GTPase Rho家族的Rnd1 mRNA及其蛋白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颞叶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颞叶癫痫模型中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癫痫持续发作(SE)后各时间点海马内Rnd1 mRNA的表达变化,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Neo—Timm染色法分别检测齿状回门区、CA1区及CA3区中该蛋白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及苔藓纤维出芽(MFS)情况。结果:实验发现模型组于SE后8h内即出现Rnd1表达上调,SE后约1d达高峰,7d左右回复至对照组水平,此后其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似;而免疫组化染色发现Rnd1蛋白表达从SE后8h内即开始上调,约3d达高峰,至7d虽略有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且这种情况可一直持续至慢性期。结论:急性期海马齿状回门区Rnd1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MFS的发生参与了颞叶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βRⅠ)蛋白在红藻氨酸(KA)致癫痫大鼠额叶及海马组织的表达,以探讨TβRⅠ与癫痫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50只),模型组再分为致痫后6h、12h、24h、72h、1w共5个亚组;采用红藻氨酸侧脑室注射建立颞叶癫痫动物模型,用Western Bloting技术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致痫大鼠额叶及海马组织中TβRⅠ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致痫后额叶及海马组织中TβRⅠ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于72h达高峰,1w后逐渐降低;海马组织中TβRⅠ蛋白表达比额叶更明显(P<0.05)。结论 TβRⅠ蛋白在致痫后的额叶和海马组织中大量表达,表明TβRⅠ参与了癫痫早期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KA注射致痫大鼠脑组织中CX43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X43与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blot方法测定KA致痫后大鼠不同脑区、不同时程的CX43的分布及表达。结果KA致痫后大鼠的大脑皮层及海马均有CX43阳性表达。KA致痫后3h大鼠的海马各区及皮层CX43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并持续上升,时程越长阳性细胞数目越多。上述变化在海马比皮层明显。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与癫痫的发生和发展上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中枢组胺对戊四氮点燃大鼠海马GABA能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枢组胺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中枢组胺对戊四氮(PTZ)致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GABA、GAD67表达的影响。结果:戊四氮致痫组大鼠海马神经元GABA、GAD67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L-组胺酸干预组明显高于戊四氮致痫组,L-组胺酸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中枢组胺通过激活海马GABA能神经元来抑制癫痫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研究海人酸致痫大鼠海马NMDAR2B及ERK1/2蛋白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明癫痫脑损伤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在立体定位仪下,将海人酸注射至大鼠杏仁核的方法制备癫痫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致痫组,分别于不同时间取材,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脑组织NMDAR2B蛋白及ERK1/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正常海马各区均有极少量的NMDAR2B阳性细胞分布,海人酸致痫组后2h大鼠海马各区NMDAR2B表达迅速增加,6h达高峰,并持续至至癫痫后24h(P<0.01),ERK1/2蛋白致痫后半小时表达开始增高,3h达高峰,后开始下降,6h后恢复到致<痫前的水平(P<0.01).结论 NMDAR2B参与了癫痫发生和癫痫脑的长时程的兴奋过程,ERK1/2短时程参与了癫痫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A型钾通道Kv1.4在戊四唑(PTZ)致痈大鼠海马CA1、CA3及齿状同区的表达变化,探讨A型钾通道与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致痫后1h、24h、72h组,每组各10只.腹腔注射PTZ制备大鼠癫痫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Kv1.4在各时间段海马CA1、CA3及齿状回区的蛋白表达.结果 致痫组大鼠海马区Kv1.4蛋白水平在致痫后1h、24h、72h 3个时间段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各致痫组之间Kv1.4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A型钾通道Kv1.4在SD大鼠海马中广泛分布.表达丰富,以轴突处最为明显.(2)大鼠癫痫模型海马区A型钾通道Kv1.4蛋白表达减少,提示Kv1.4的表达下调可能与癫痫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