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L-精氨酸对原发性高血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内分泌学两方面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NO)通路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4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静滴L-Arg ,一组静滴生理盐水,观察其血压、心率及心功能,同时检测血浆中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以及前列环素(PGI2)以探讨其降压机理。 结果:L-Arg治疗后,病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增加,总外周阻力(TPR)降低,血浆NO、PGI2含量升高,ET、AngⅡ、TXA2水平降低。静滴80 min时,随NO浓度降低CO、SV、EF也随之降低,而TPR又回升,血浆ET、AngⅡ发生相应变化,TXA2、PGI2无明显改变。结论:L-Arg通过直接升高血浆NO水平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间接反馈效应改变ET、AngⅡ水平,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2.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肾血管性高血压(RH)大鼠血压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两肾一夹(2K1C)法建立RH大鼠模型,并设假手术组(control,n=8)。术后2周,选取鼠尾动脉收缩压升至130 mmHg以上的大鼠32只为RH大鼠,随机分为4组(n=8):高血压模型组(RH model);GSP低剂量治疗组(low GSP,50 mg·kg-1· d-1);GSP高剂量治疗组(high GSP,200 mg·kg-1· d-1)和卡托普利阳性对照治疗组(captopril,30 mg·kg-1· d-1)。治疗6周后,分别测定大鼠血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腹主动脉中内皮素-1(ET-1)的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6周后,与control组相比,RH model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明显升高(P<0.01);与RH model组相比,GSP能显著降低RH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MDA含量及主动脉组织中ET-1的蛋白表达(high GSP组),升高大鼠血清中SOD活性、NO含量(high GSP组)和T-AOC。结论: GSP能显著降低RH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大鼠抗氧化能力,增加NO的产生和释放,降低血管内皮中ET-1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钾通道开放剂pinacidil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及对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①对照组;②低氧组,每天低氧8 h,共4周;③治疗组,每天低氧前半小时腹腔注射pinacidil 3 mg/kg,共4周,4周后观察3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标、血浆中ET-1的水平。结果:低氧组大鼠mPAP明显高于对照组。右心室肥厚显著,血浆中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mPAP明显低于低氧组,右心室肥厚轻于低氧组,血浆中ET-1含量明显低于低氧组。结论:pinacidil能有效降低HPH中肺动脉压力、阻抑右心室肥厚,并影响血浆中ET-1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近确定的一种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肽。最近发现正常心肌细胞有VEGF及其基因表达,但对高血压肥大心脏心肌VEGF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尚不清楚。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和分子杂交方法,对自发性设备夸大鼠(SHR)肥大于心脏心肌VEGF及其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HR心肌细胞浆内特异性VEGF染色颗粒明显多于WKY对照大鼠。Nothern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研究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拮抗剂对新生大鼠心室肌起搏电流(If)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1-3 d新生大鼠的心室肌细胞;测定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HCN)亚型1、HCN2、HCN3和HCN4的表达情况;记录If并研究其特性。其次分别用不同浓度(0、1、10、100 nmol/L) ET-1刺激细胞3 h,用100 nmol/L ET-1刺激细胞不同时间(0、0.5、1、3、6 h),用100 nmol/L ET-1加1 000 nmol/L ETA拮抗剂(BE-18257B)或ETB拮抗剂(IRL-1038)刺激心肌细胞3 h,观察ET-1对If和HCN的影响。 结果:HCN1、HCN2、HCN3和HCN4在总HCN的表达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23±0.01)%、(83.58±0.04)%、(0.79±0.01)%、(15.44±0.01)%。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到超极化激活、4 mmol/L CsCl可阻断If;10、100 nmol/L ET-1刺激3 h后,HCN2分别增加0.1、2倍,HCN4增加0.1、0.5倍;相同浓度ET-1刺激不同时间后,HCN2增加0.3、1、5、5.1倍,HCN4增加0.1、0.6、2、2.1倍,而ET-1对HCN1和HCN3无显著影响;加BE-18257B后HCN2和HCN4表达明显降低,If减小;而IRL-1038对HCN表达和If无显著影响。结论:(1)新生大鼠心室肌HCN的表达以HCN2和HCN4为主,并有超极化激活的If;(2)ET-1使其HCN2和HCN4表达增加,If增大,其作用主要通过ETA受体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和方法:采用分离的Sprag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以Fura-2/AM荧光指示剂负载,检测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变化,探讨内皮素-1(ET-1)对[Ca2+]i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ET-1(1×10-7mol/L)引起[Ca2+]i升高分两个时相:快速相和持续相,可被ETA的特异性受体阻断剂BQ123(2×10-6mol/L)所阻断。移去细胞外液钙以及用百日咳毒素(200ng/mL)处理10h后,ET-1仍引起快速相,但持续相消失。Ryanodine(4μmol/L)和异搏定(2×10-5mol/L)对ET-1诱导[Ca2+]i升高的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ET-1升高[Ca2+]i是通过ETA受体介导;快速相[Ca2+]i升高主要由胞内Ryanodine不敏感的钙池释放造成,与百日咳毒素敏感的G蛋白无关;持续相[Ca2+]i升高主要由胞外Ca2+内流引起,不是通过电压依赖性L-型钙通道介导,与百日咳毒素敏感的G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7.
8.
肝硬化时内皮素对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和血浆内皮素(ET)在肾功能障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鲎试剂基质显色法定量测定内毒素,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常规生化法测定血肌酐,同时留24小时尿液测定尿肌酐与尿钠。采用复合病因复制肝硬化模型。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随肝硬化病变加重而升高,内毒素水平在肝硬化伴功能性肾衰患者中(206±151EU/mL)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032±020EU/mL)与失代偿期伴腹水(073±029EU/mL),并与肌酐清除率(CrCl),尿钠排泄呈负相关。肝硬化鼠血浆内毒素与肾组织ET含量(分别028±004EU/mL,462±079ng/g)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014±002EU/mL,248±188ng/g),两者呈正相关。结论:IETM在诱发象征肝功衰竭的FRF中起重要作用;IETM对肾组织ET的生成和释放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苯丙氨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NO、ET和SOD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11只4周龄雄性SHR 为实验对象,分为苯丙氨酸饲喂组(n=6)及对照组(n=5);另以相同周龄的WKY大鼠(n=6)作为正常对照组。至实验大鼠30和42周龄时,检测血浆NO、ET和SOD的水平。结果: SHR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WKY (P<0.01),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WKY (P<0.01);苯丙氨酸治疗后抑制SHR血压的上升,血浆SOD及ET水平明显上升(P<0.01);血浆NO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苯丙氨酸可调节氧自由基的清除和改善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这可能是苯丙氨酸新的降低血压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犬肾组织内皮素系统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犬肾脏内皮素系统表达的变化。方法:快速右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模型,21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起搏2周组和起搏4周组。测定血液动力学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浓度,RT-PCR法检测肾脏皮质和髓质内皮素系统的表达水平。结果:起搏2周组和起搏4周组血浆内皮素浓度均明显升高,起搏2周组肾髓质内皮素B受体表达水平上升,起搏4周组肾皮质和髓质内皮素前体原、内皮素A受体和内皮素B受体的表达均上升,在肾皮质,以内皮素A受体上升幅度较明显,而在肾髓质,则以内皮素B受体上升为显著。结论:在心力衰竭的不同阶段,肾脏内皮素系统表达的改变参与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莫索尼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时心肌纤维化和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20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30只随机分为①Mox+SHR组;②Cap+SHR组;③SHR组, 每组10只。另设性别周龄相配的SD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NC组)。观察13周后处死动物, 获取心脏。测量左心室重/体重, 左室胶原分数, 标准化血管周胶原面积和肌间动脉中膜厚度的变化。结果:Mox+SHR组不仅左心室重/体重明显低于SHR组, 而且左室胶原分数低于SHR组(0.086±0.018vs0.046±0.015, P<0.01), 血管外膜胶原少于SHR组(0.69±0.11vs1.34±0.29, P<0.01), 中膜薄于SHR组。结论:盐酸莫索尼定长期抗高血压治疗能够减轻左室肥厚时的心肌纤维化和改善受损的冠脉微血管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UII)受体在慢性低氧性右心室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的大鼠模型上,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法, 测定不同缺氧时间(2周、4周)右心室肌浆膜上UII受体的结合率, 放免法测定血浆UII的含量。结果: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右心室(RV)与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量比(RV/LV+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UII受体结合位点(Bmax), 低氧2周组比正常对照组高26.7%(P<0.01), 4周组又比2周组高19.8%(P<0.01), UII受体亲和力(Kd值)3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 血浆UII水平呈先高后降的双向变化, 2周组比正常组高33.5%(P<0.01), 而4周组比2周组低15.4%(P<0.05), 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使大鼠右心室肌浆膜上UII受体增加, 其变化可能参与了右室肥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实验观察在肾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重要靶器官脑、心肌、肾、主动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2(ACE2)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ACE2的变化规律,为防治高血压提供新的研究作用靶点。方法: 建立双肾双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研究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靶器官组织中ACE2的表达。 结果: 2周末高血压组血压明显升高,4周末高血压组心脏体重比明显升高,高血压组重要靶器官心、脑、肾、主动脉中ACE2的表达随高血压的时程发展明显减少。结论: 双肾双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重要靶器官组织中ACE2表达减少,提示ACE2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并与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其与左室肥厚和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Ca2+荧光指示剂Fura-2/AM分别测定了10周龄、22周龄、34周龄SHR心肌细胞内Ca2+浓度以及导管法测定了大鼠心功能,并以同龄京都-Wistar(WKY)大鼠作对照。结果:各周龄SHR收缩压(SBP)、心肌细胞内Ca2+浓度([Ca+]i)、左室重量/体重(LVM/BW)均明显高于同龄正常血压WKY大鼠,22周龄SHR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低于、左室松弛时间常数(τ)长于同龄WKY大鼠,34周龄SHR±dp/dtmax和左室收缩指数均显著低于同龄WKY大鼠,τ进一步延长;心肌细胞内[Ca+]i与大鼠LVM/BW、SBP-dp/dtmax、τ呈显著正相关(r=0.47-0.83,P<0.01),与dp/dtmax和收缩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5和-0.81,P<0.01)。结论:SHR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不仅介导了心肌肥厚的形成,还导致了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L-精氨酸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皮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释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缺氧组,缺氧+N^ω-硝基-L-精氨酸甲脂(L-NAME)组和缺氧L-Arg组。结果:缺氧组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组+L-Arg组的mPAP显著低于缺氧组(P〈0.05)及缺氧+L-NAME组(P〈0.01),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AT1受体拮抗剂valsartan单用和与benazepril联合应用对SHR的降压疗效、逆转心肌肥厚作用和对RAAS、内洋地黄素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14周龄雄性SHR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benazepril组、小剂量valsartan组、大剂量valsartan组和小剂量valsartan与benazepril联用组,另设WKY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benazepril 1 mg·kg-1、valsartan 8 mg·kg-1、valsartan 24 mg·kg-1、valsartan 8 mg·kg-1+benazepril 1 mg·kg-1,每日1次灌胃给药,持续8周。结果:药物干预各组SHR动脉收缩压(SBP)水平明显下降,尤以大剂量valsartan组和联合用药组SBP下降最显著;药物干预各组血浆和心肌组织肾素活性均明显升高;benazepril组和小剂量valsartan与benazepril组血浆和心肌组织AngⅡ水平降低;大、小剂量valsartan组血浆和心肌组织AngⅡ水平均明显升高,valsartan剂量越大,血浆和心肌组织AngⅡ水平升高越明显;随SBP水平的降低,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明显升高,而内洋地黄素水平则明显下降;药物干预各组LVM/BW、TDM均明显减低,尤以联合用药组改变最为显著。结论:不同剂量AT1拮抗剂valsartan和benazepril单用或联用均有明显的降低SHR的SBP作用,能明显抑制左室肥厚进展;联合用药效果最为显著,并能有效防止单用AT1拮抗剂所致血浆和心肌组织AngII水平的升高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源性哇巴因(EO)在“一肾一夹(1k1c)”高血压模型血压升高中的作用及其分泌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k1c”高血压大鼠血清及多种组织内EO含量的改变,并对体内EO含量与大鼠血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k1c”高血压鼠血清及心脏、肾脏、肾上腺、垂体及下丘脑内EO含量均高于正常大鼠;尤以肾上腺及下丘脑内EO含量最高;其中血清、肾脏及下丘脑内EO含量与大鼠血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EO含量增加可能在“1k1c”模型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肾上腺可能是EO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histone deacetylase 8,HDAC8)在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中的表达变化及HDAC抑制剂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 VPA)对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 建立2肾2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4周开始给药,VPA高剂量(400 mg·kg-1·d-1)组及VPA低剂量(200 mg·kg-1·d-1)组连续腹腔注射VPA给药4周,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和阳性对照坎地沙坦(10 mg·kg-1·d-1)组,实验结束时测量左心室/体重比值,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 RT-PCR检测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和HDAC8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DAC8的表达情况。结果: HDAC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中明显上调;VPA能够剂量依赖性降低HDAC8的表达, 同时VPA治疗组与坎地沙坦组高血压大鼠的左心室肥厚得到明显逆转,表现为心室体重比降低, 肥大心肌形态明显改善且ANF的表达下调。结论: HDAC8参与了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发病过程,VPA可以下调其表达并部分逆转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和方法: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测定双肾双夹(2K2C)肾性高血压大鼠早期左心室肌球蛋白重链(MHC)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和β-受体阻断剂倍他乐克对该变化的影响。结果:2K2C组大鼠术后24 h,左心室α-MHCmRNA水平即有所降低,72 h时明显降低,为对照组的0.48倍(P<0.05);与此相反,2K2C组β-MHC mRNA水平,在术后24 h已略有升高,72 h时明显增加,为对照组的2.7倍(P<0.05)。巯甲丙脯酸可抑制2K2C引起的MHC基因表达的改变,而倍他乐克不能阻止该变化。结论:肾性高血压早期,MHC基因表达发生改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和方法: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测定双肾双夹(2K2C)肾性高血压大鼠早期左心室肌球蛋白重链(MHC)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和β-受体阻断剂倍他乐克和对该变化的影响。结果:2K2C组大鼠术后24h,左心室α-MHCmRNA水平即有所降低,72h时明显降低,为对照组的0.48倍;与此相反,2K2C组β-MHCmRNA水平,在术后24h已略有升高,72h时明显增加,为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