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肝硬化、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62例肝细胞性肝癌(HCC)15例肝硬化及10例正常肝脏PTEN蛋白表达状况.结果 10例正常肝组织中PTEN蛋白均为阳性表达. HCC中PTEN 蛋白的阳性率69.4%(43/62),明显低于肝硬化组(93.3%)及正常肝组织组(100%)(P<0.01).PTEN蛋白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肝细胞性肝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1%(21/28)、71.4%(15/21)和53.8%(7/13),肝细胞性肝癌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组织分化及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肝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有无合并肝硬化无关(P>0.05).结论 PTEN表达缺失在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PTEN蛋白表达有助于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15例癌旁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FAP-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FA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而存癌旁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未见表达.肝细胞肝癌组织中FAP-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分化程度、转移有关,肿瘤分化越低,阳性率越高(P<0.05),转移组的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FA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临床有转移和病理分化低的组织中表达增高;表明FAP-1是凋亡抑制因子,并且可能促进了癌细胞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分子量角蛋白CK19在人肝细胞癌、肝癌前病变、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肝细胞癌、8例肝硬化及9例正常肝组织中CK19的表达。结果56例肝细胞癌组织中26例CK19表达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癌组织CK19多分布于腺样型或梁索型肝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中异型增生细胞及卵圆细胞的CK19表达率(51.9%)显著高于癌旁非不典型组中肝细胞的表达率(17.2%),但与肝癌组织的表达率差别不大。肝硬化组中CK19的表达率为37.5%(3/8),阳性细胞均为卵圆细胞及异型增生细胞。结论肝细胞癌和增生的卵圆细胞及异型增生肝细胞表达CK19,提示CK19可做为判断肝细胞异型增生的一个指标。肝细胞癌CK19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50例、肝硬化50例、肝炎5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Glypican-3的表达。结果:Glypican-3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Glypican-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3.33%(95/150)、34.00%(17/50)、28.00%(14/50)、0%(0/10),四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6,P< 0.05),且Glypican-3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χ2=13.07,P< 0.05)。结论: Glypican-3异常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GRIM-19蛋白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差异、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收集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各5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26例、正常肝组织标本10例,用免疫组化检测GRIM-19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癌癌变过程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活性的改变,分析它们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所用标本包括47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2例肝炎性肝硬变及5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ERT和c-myc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表达,用3'-OH末端DNA原位标记技术进行凋亡细胞检测。结果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h-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6%(11/56)、82.7%(43/52)和93.6%(44/47);c-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7/56)、40.4%(21/52)和55.3(26/47);凋亡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7.3±4.7)%、(16.5±2.6)%和(8.7±1.3)%;PCNA分别为(l7.1±2.9)%、(49.3±7.8)%和(62.5±9.1)%。h-TERT、c-myc、PCNA及凋亡细胞阳性表达率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细胞癌各组中未见相关(P>0.05)。结论肝炎及肝硬变的癌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h-TERT和c-myc基因的过表达、PCNA升高及凋亡活性下降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理抑癌基因PTEN、p27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例正常肝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45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PTEN、p27的表达状况。结果45例HCC中PTEN、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1.1%和40.0%)和阳性强度明显低于肝硬化组织(90.0%和100.0%)和正常肝组织(100.0%和100.0%),PTEN、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化、癌肿直径、有无癌栓密切相关。双变量相关分析,PTE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p2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PTEN、p27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组织分化等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低分子量角蛋白CK19在人肝细胞癌、肝癌前病变、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细胞癌、8例肝硬化及9例正常肝组织中CK19的表达。结果 56例肝癌旁不典型增生组中异型增生细胞及卵圆细胞的CK19表达率(51.9%)显著高于癌旁非不典型组中肝细胞的表达率(17.2%),但与肝癌组织的表达率差别不大。肝硬化组中CK19的表达率为37.5(3/8)阳性细胞均为卵圆细胞及异型增生细胞,结论 肝细胞癌和增生的卵圆细胞及异型增生肝细胞表达CK19,提示CK19可做为判断肝细胞异型增生的一个指标,肝细胞癌CK19表达与其组织学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CD34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到早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关系及其病理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4例早期肝细胞肝癌(早期HCC组)、70例乙肝后肝硬化(乙肝后肝硬化组)、70例慢性乙肝(慢性乙肝组)和10例正常肝组织(正常对照组)中Hpa、b-FGF、CD34的表达水平.对各组肝组织中Hpa、b-FGF表达进行半定量计数,CD34阳性微血管进行MVD计数.对各组肝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HCC组肝组织中Hpa阳性表达率为57.1%(8/14),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的20.0%(14/70)和乙肝后肝硬化组的28.6%(20/70)(P<0.05).早期HCC组肝组织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85.7%(12/14),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炎组的52.9%(37/70)和乙肝后肝硬化组的57.1%(40/70)(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早期HCC组肝组织中,b-FGF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808,P<0.01),Hpa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645,P<0.05),b-FGF表达与Hpa表达亦呈正相关(r=0.629,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早期HCC组肝组织中CD34呈广泛、窦隙状强阳性表达,而在慢性乙肝组及乙肝后肝硬化组肝组织中肝窦多为呈阴性.结论 Hpa、b-FGF、CD34在早期HCC中的阳性表达高于非肝癌组织,为早期HCC与非肝癌组织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Ras相关的C3 肉毒底物1(Racl)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肝组织20 例、肝硬化组织42 例及肝细胞癌组织58 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组织中HIF-1α和Racl 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IF-1α主要为胞核或胞浆着色,Rac1 为胞浆着色。HIF-1α蛋白在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0/20),肝硬化组织为45.2%(19/42),原发性肝癌组织为81.0%(47/58),其中高分化阳性表达率为53.3%,中分化为83.3%,低分化为100.0%。HIF-1α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依次升高(p <0.05)。且原发性肝癌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Rac1 蛋白表达在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0/20),癌旁肝硬化组织为40.5%(17/42),原发性肝癌组织为77.6%(45/58),其中高分化阳性表达率为60%,中分化为73%,低分化为94.7%。Rac1 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依次升高(p <0.05)。肝癌组织Rac1 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Rac1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 <0.05)。结论HIF-1α、Rac1 与原发性肝癌癌变及进展有关,联合检测两者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肝癌的病变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为提高乙肝母婴阻断实施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张家港市抽取299名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1~3岁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07名相同年龄组母亲为HBsAg阴性的儿童作为对照,完成调查并检测乙肝相关指标。结果母亲为HBsAg阳性儿童与对照组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的母亲感染类型、分娩方式及性别对儿童乙肝感染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母婴传播确实存在,乙肝疫苗和HBIG的联合免疫能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母亲乙肝感染类型、分娩方式及性别差异不会影响乙肝母婴阻断效果。应进一步规范乙肝疫苗和HBIG的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加强对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准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的变异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维持生存和种族繁衍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应对措施,也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周梅 《吉林医学》2013,(25):5098-5099
目的:研究分析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研究分析入院治疗的急性病毒性肝炎87例设为试验组,慢性病毒性肝炎91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患者胆囊长度、厚径及囊壁厚度以及门静脉(PV)、脾静脉(S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的血流速度(V)。结果:在急性组与慢性组的对比中,两组患者的胆囊长度、厚径及囊壁厚度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在慢性组组内对比发现,S0~4组的胆囊长径显著差异,厚径的差异不明显,在囊壁厚度方面除S3与S4差异不明显外,其余组差异都较为显著。两组患者的PV、SMV、SPV组间差异明显。上述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表现对比显著,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Recent advances in hepatitis research have shed new light on the etiology, pathogenesis,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type B hepatitis infection. The so-called ‘Dane’ particle is probably the complete hepatitis B virion; its outer coat is the hepatitis B (Australia) antigen (HB Ag) and its inner core is an immunologically distinct particle. Subtypes of HB Ag (a, d, y, w and r) are useful indices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s. Concepts of epidemiology have changed: type B hepatitis is transmissible by contact as well as by inoculation. The presence of HB Ag in blood is indicative of the pres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Tests to detect antigen and use of voluntary blood donors hav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decreased incidence of post transfusion hepatitis. A special hepatitis B gammaglobulin preparation and a heat-inactivated hepatitis B vaccine have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preliminary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自身抗体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方法 将血清样本分为3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组(HBV) 30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235例和健康对照组15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Ⅰ型(LKM-1)抗体和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等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结果 (1) HBV组和AIH组ANA检出率分别为9.1%、80.4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IH组A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V组(P<0.05).(2)HBV组ANA滴度1:100、1:320、1:1 000阳性率分别为6.2%、2.6%、0.3%,以低滴度(1:100)为主,AIH组1:100、1:320、1:1 000滴度阳性率分别为22.98%、41.28%、14.47%,以高滴度(≥1:320)为主.(3)HBV组AMA、ASMA、抗LKM-1及抗SLA/L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0.3%、0.9%、0.3%和0%,AIH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6.6%、25.1%、23%和2.55%,明显高于HBV组.(4)AIH组荧光模型以核均质型和核仁型为主;HBV患者以颗粒型为主.(5)采用1999年诊断积分系统评估,28例自身抗体阳性乙肝患者中有1例评分超过16分,达到自身免疫性肝炎确诊标准(≥16分).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具有高滴度的自身抗体;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不构成自身免疫性肝炎,高滴度的自身抗体要结合临床资料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  相似文献   

16.
17.
慢性肝病与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与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EIA法检测HBV感染指标 (两对半系统 )及抗HCV ;PCR法检测HBVDNA ,反转PCR法检测HCVRNA。结果  32 8例慢性肝病患者中 ,HBV感染率明显高于HCV感染率 (P <0 .0 5 ) ,肝癌患者中HBV、HCV重叠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 (P <0 .0 5 )。结论 本地区慢性肝病仍以HBV感染为主 ;HBV、HCV重叠感染对肝癌的发生似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合并中枢协调障碍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评价。方法确诊的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住院期间通过Vojta姿势发射结合肌张力检查筛选合并中枢协调障碍者。均给予更昔洛韦[总疗程6周5mg/(kg·次),每12h静滴1次,用2周后改每日1次]及综合治疗,疗程完成后评价脑损伤的恢复情况。结果8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中极轻中枢协调障碍的有37.50%(30/80),轻度中枢协调障碍的18.75%(15/80),中度中枢协调障碍的7.50%(6/80),重度中枢协调障碍的3.75%0(3/80)。给予更昔洛韦及综合治疗后,脑损伤患儿部分恢复或症状有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合并有脑损伤的较多,应早期筛查以便及早作出干预措施。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合并脑损伤患儿,可以促进脑损伤的恢复,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