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样腺癌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样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56~77岁,平均67.5±6.0岁。6例治疗前AFP升高,6例治疗前CEA升高。8例行手术治疗(2例同时行肝切除术),2例行化疗治疗。发病部位胃8例(胃窦5例、贲门2例、胃体1例),肺2例。病灶最大径2.5~8.5 cm,平均5.2±2.0 cm。胃肝样腺癌表现为胃腔肿块2例,胃壁不均匀增厚6例(3例伴溃疡),2例肺肝样腺癌表现为类圆形1例,不规则肿块1例。10例均为不均匀中等度延迟强化。1例胃窦肝样腺癌侵犯邻近组织,2例肺肝样腺癌有周围肺组织炎症,7例有淋巴结转移。3例治疗后随访发现有肝转移瘤,1例有肺转移瘤。结论:肝样腺癌罕见,以老年男性患者为主,多发生于胃部,常伴AFP升高,临床及影像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6例患者54髋有股骨头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均经临床手术证实或随访复诊证实.结果 早期ANFH的阳性率分别为:X线:55.6%(30/54),CT:75.9%(41/54),MRI:100%(54/54).三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MRI诊断早期ANFH具有高度敏感性,对ANFH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3.
吴海江  曹驰  崔宁  吴计萍  董超  骆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8):2738-2740,2742
目的 研究外生型小肝癌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4例外生型小肝癌根据AFP、CT、肝动脉造影诊断;4例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其中3例同时采用CT或B超定位经皮碘化油注射治疗,1例手术治疗.结果 外生型小肝癌CT表现形态为结节形,平扫密度同肝实质,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肝动脉造影血供少,1例误诊为肝血管瘤;4例外生型肝癌介入治疗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手术治疗;1例生存期4年,其余3例已2年情况良好.结论 外生型小肝癌的影像学特点主要是血供少;治疗上首先选择手术治疗,对不能或不愿手术切除的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联合经皮碘化油注射治疗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4.
小脑蚓部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易压迫四脑室或向四脑室内生长出现梗阻性脑积水.CT和MRI检查是诊断小脑蚓部肿瘤的主要手段.位于小脑蚓部不同种类的肿瘤其手术及预后不同,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收集2005年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脑蚓部肿瘤20例,总结分析其影像表现,评价CT和MRI 对小脑蚓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部位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是肝脏常见的良性非肿瘤性病变。脂肪肝的明确诊断、动态检测和疗效评估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超声和CT平扫对弥漫性脂肪肝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局灶性脂肪肝有时难与其他肝占位性病灶鉴别,而MRI扫描对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不同部位起源的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7例CT平扫加增强、1例MRI平扫加增强)全身不同部位起源并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资料,分析上述CT及MRI图像及肿块的影像表现。结果 18例患者中,5例起源于胸膜,2例起源于腹膜后,其余起源于脑实质、腮腺、咽旁间隙、颈肩部肌间隙、肺、肝、前纵膈、空肠、肾、盆腔、子宫圆韧带均1例;肿块均单发,呈边界清分叶状的实性肿块,且不均匀强化,最大径线为13cm,除1例恶变伴双肺多发转移外,其余均为良性。结论孤立性纤维瘤可发生于胸膜及其以外的多个部位或器官,巨大边界清楚呈分叶状的不均匀密度/信号肿块,且明显不均匀强化时,应注意孤立性纤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脊柱椎体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颈、胸、腰椎体陈旧性骨折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共检出16个椎体骨折,X线平片、CT及MRI检出率相同;X线平片明确诊断8例(67%);CT明确诊断10例(83%);MRI明确诊断12例(100%)。结论 脊柱创伤的影像学诊断中,X线平片可作初检手段,CT对椎体陈旧性骨折定性诊断价值高,MRI可明确诊断。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陈其春 《安徽医学》2014,35(12):1657-1660
目的探讨骨肉瘤不同亚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提高对骨肉瘤亚型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种亚型11例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毛细血管扩张型3例,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内多发囊变,呈分房状,其内常见液-液平。皮质旁型2例,表现为骨表面的高密度肿块伴瘤骨形成。骨膜型2例,表现为骨表面密度不均的肿块,可见放射状分布的肿瘤骨,骨膜反应明显,髓腔未受累。小细胞型2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虫噬状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形成。颌骨型1例,表现为以颌骨为中心的软组织肿块,伴肿瘤骨形成。多中心型1例,表现为多发病灶,主病灶呈典型骨肉瘤表现,周围伴多发子灶形成。结论骨肉瘤亚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颈部木村病的CT、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木村病8例完整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以中轻年男性多见,病程较长(2~30年),患者外周血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2例行血清IgE检测增高。7例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结节或肿块,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仅表现为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CT和MRI表现为:(1)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6例,位于头颈颌面区及头皮皮下结节或肿块,累及腮腺,体积增大,腮腺内可见多发结节及肿块;(2)所有病灶中较大结节、肿块边界不清,2例单发病灶较小者其中1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模糊、不清楚,病灶较小时局限于浅筋膜层下,未侵犯浅筋膜;较大病灶常挤压、浸润浅筋膜层,相邻筋膜增厚、模糊,皮下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模糊,皮肤连续;(3)结节、肿块密度、信号常较均匀,未见囊变坏死,5例增强扫描呈中度至明显强化;(4)5例伴同侧或双侧引流区多发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楚,密度、信号均匀,无囊变、坏死,未见融合趋势,增强呈均匀强化。结论木村病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对于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丽宁  成官迅  张静  黎蕾  张刚  刘婷 《当代医学》2009,15(14):72-75
目的 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和MRI表现,14例经X线检查,4例经CT检查,7例经MRI检查.结果 发生于股骨上段8例,肱骨中上段3例,胫骨上段和髂骨各2例,腓骨小头、下颌骨、颧骨和跟骨各1例;X线表现为囊状骨质破坏,周边有薄层骨质增生硬化,内部可见骨嵴和骨性分隔,骨皮质膨胀变薄,可合并病理性骨折,X线平片诊断正确率为35.7%;CT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可见骨壳,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骨性分隔,病灶可向软组织内突出;MRI表现为膨胀性多囊状病灶,周边见低信号环,囊内可见液-液平,T1WI增强扫描囊壁和分隔呈薄层环形强化,MRI 诊断正确率为71.4%.结论 MRI较X线平片、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三者结合,有助于ABC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CT联合MRI在多中心性肝细胞肝癌术前精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4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经临床诊断为肝细胞肝癌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前1个月内行CT和(或)MRI扫描检查证实为多结节性病变,且所有结节均在术后经病理诊断是否为肝细胞肝癌,比较单独CT检查、单独MRI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肝脏结节的诊断效果。结果:纳入的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年龄(56.0±10.4)岁。经病理诊断共检出110个病灶,其中肝癌病灶76个。单独CT和单独MRI分别检出89个(占80.90%)和106个(占96.36%)病灶,其中肝癌病灶分别为64个(占84.21%)和75个(占98.68%)。联合检查共检出108个病灶(占98.18%),肝癌病灶76个全部检出。联合检查的肝癌检出率高于单独CT和单独MRI(P<0.001),且不同的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与病灶直径相关,直径越大,各项指标均越高。当病灶直径大于2 cm时,CT增强和MRI增强检查诊断肝癌病灶的准确度与病理检查一致。结论:CT和MRI联合检查对肝癌病灶和小病灶的检出率和准确度均优于单独检查,对于多中心性肝癌术前的精准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既行CT平扫加增强又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肿瘤影像学特征。结果肿瘤发生在胰头钩突1例、胰尾4例。病灶最大径为44.6~142.3 mm,平均为86.14 mm。5例患者病灶密度或信号均不均匀。1例患者病灶内部见出血、坏死、钙化,余4例内部仅见坏死。位于胰头的1例肿瘤包膜完整,位于胰尾的4例肿瘤包膜均不完整。5例肿瘤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均于门静脉期达到强化峰值,内部均有坏死。病灶位于胰头钩突的1例患者伴有胰胆管扩张;位于胰尾部的4例肿瘤均侵犯脾静脉,其中2例有肝脏转移瘤。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在CT及MRI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扫描,其中10例行MRI检查,16例行X线平片检查。结果:73例中18例为双侧股骨颈受累,91侧受累股骨颈中17侧见2个或2个以上病灶,73例共发现117个病灶。病灶均位于股骨头颈交界区前外侧皮层下,呈圆形、卵圆形或轻度分叶,病灶最大径2~11mm。平片上病灶表现为伴清晰薄层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病灶周围均有环状硬化,其中62.4%(73/117)呈软组织密度、19.7%(23/117)呈液性密度、17.9%(21/117)呈脂肪密度,41.0%(48/117)在病灶或上下相邻层面上前方皮质显示与病灶相通的局部裂隙状缺损。MRI上多数病灶于T1W上呈低信号,T2W上呈被低信号环绕的高信号。结论:依据病变典型部位、形态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可确定股骨颈疝窝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邱丽华  唐光才  漆军 《医学综述》2007,13(8):625-627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特别是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延长其生存期的关键,本文对小肝癌的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作一综述,以提高对小肝癌的早期检出。  相似文献   

15.
CT、MRI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小肝癌的CT、MRI表现,提高对小肝癌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41例小肝癌患者的平扫及动态增强CT、MRI表现,观察病灶大小、密度或信号强度、强化方式、有无包膜等.结果 CT检查28例29个病灶,平扫以低密度为主;MRI检查17例18个病灶(包括4例已做CT检查的病人),平扫TI以低信号为主,T2以高信号为主.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全瘤性强化CT15例、MRI 13例,等密度或等信号CT4、MR14,延迟扫描为低密度或低信号CT25例、MRI 12例;13例在延迟期可见假包膜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三期扫描能够显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及与肝脏其他病变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总结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朵肱骨5例,股骨9例,胫骨3例;病灶呈类圆形分叶状骨质破坏区,部分呈膨胀、偏心性生长;病灶内常有钙化,周围可见硬化带,部分骨皮质断裂,少数有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MR 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信号混杂,增强检查呈不均匀或较均匀强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均可强化。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和MRI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尚海龙  沈海林 《重庆医学》2012,41(25):2597-2599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而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CT、MRI及DSA表现。结果 3例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中2例为单发肿块,1例多发病灶为大肿块周围伴多发子灶;肿瘤CT表现为肝实质内不规则实性肿块,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实性成分明显强化。MRI检查中T1WI表现为稍低及低信号,T2WI稍高及高信号混杂影。DSA显示肿瘤动脉期即可显影,实质期浓染,其内见不规则无染色区。结论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1例腹部原发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腹部原发肿瘤的CT或/和MR表现,观察内容包括肿瘤的来源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和信号强度、强化特征,肿瘤的边缘、周围脂肪间隙的受累情况及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等。结果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9例。肿瘤位于腹膜腔内2例,腹膜外间隙7例,腹膜腔及腹膜外间隙同时受累2例。结论CT、MR扫描能准确判断腹部原发肿瘤的来源部位及其与邻近器官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下肢生长性疼痛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就诊的下肢生长性疼痛的患儿2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因体检就诊的正常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对22例儿童下肢生长性疼痛的影像学表现作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磁共振信号强度AV值。结果:下肢疼痛患儿膝关节、胫腓骨中下段X线正位片未见异常。下肢疼痛患儿膝关节MRI示:两侧股骨、胫骨干骺端、骨骺髓腔内对称性斑片状、斑点状T1WI低信号、FS-T2WI/PD高信号,皮质完整连续。下肢疼痛患儿胫骨、小腿软组织MRI示:两侧胫骨中下段髓腔对称性斑片状、斑点状T1WI低信号、FS-T2WI高信号影,边界欠清,皮质完整;两侧腓肠肌内侧头、胫骨前内侧筋膜呈条片状T1WI低信号、FS-T2WI高信号;横断位示两侧腓肠肌内侧头对称性FS-T2WI条片状高信号。2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膝关节横状位、矢状位MRI信号强度A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胫骨横状位、矢状位MRI信号强度A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下肢生长痛X线平片表现正常,MRI呈两侧对称性骨髓水肿征像的特征;结合临床体征及影像学测量数据,可作出一定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延迟强化"型肝细胞癌(HCC)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此型HCC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延迟强化"型HCC 6例,回顾性分析此6例HCC的CT及MRI表现.结果:6例HCC的CT平扫均表现为不规则稍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呈明显(花)环状强化的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