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92-993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检测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4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在吸入400mg沙丁胺醇后,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所检测的各项肺功能指标中,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深吸气量(IC)、用力肺活量(FVC)相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其中IC的改善率最高,其改善率为40.00%。结论:深吸气量能够准确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近年呈增长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COPD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对COPD患者病情和治疗疗效的评估非常重要;我们平时最常用的肺功能指标有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但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同样有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仅就深吸气量在COPD患者病情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培  杨恂  官和立  张怡 《四川医学》2012,33(8):1330-1332
目的探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变化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诊断意义。方法对COPD患者组130例,非COPD患者组79例,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检测到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IC前后变化率及1秒率指标。结果以1秒率作为"金标准"计算并得到IC变化率用于判断COPD的ROC曲线,其最佳截点8.4376%,敏感度为86.9%,特异度为83.5%。结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IC变化率对COPD具有较好诊断价值,可用于COPD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IC)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相关性,为其疗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84例AECOPD患者中△IC改善率≥12%或增加≥200 ml作为对照Ⅰ组,△IC改善率<12%或增加<200 ml作为观察组,其中继续维持原方案治疗为对照Ⅱ组,加用吸入噻托溴胺粉雾剂18 μg/d为对照Ⅲ组;在入院第1、3天及出院前进行肺通气功能和肺容量检查、Borg评分、血气分析测定,计算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3组患者入院第3天和出院前IC均高于入院第1天(P<0.05~P<0.01),且IC在对照Ⅰ组出院前明显高于入院第3天(P<0.01)。3组患者的△Borg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IC/肺总量(TLC)和对照Ⅰ组与Ⅲ组△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Ⅲ组患者出院前△PaCO2低于入院第3天(P<0.05),Ⅱ组患者△FEV1/FVC和3组功能残气量(FRC)、PaO2、对照Ⅰ组与Ⅱ组PaCO2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Ⅰ组住院时间为7 d,住院费用6 800元,Ⅱ组住院时间为11 d,住院费用10 600元,Ⅲ组住院时间为9 d,住院费用8 700元。3组患者在入院第3天、出院前的△IC与△Borg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IC/TLC、△FEV1均与△Borg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3组患者在入院第3天、出院前的△IC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而△FRC、△PaO2与住院时间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PaCO2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IC/TLC与住院费用呈负相关关系(P<0.01),△PaO2、△PaCO2与住院费用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FEV1、△FEV1/ FVC与其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应用IC对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评估,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与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深吸气量(IC)及肺总量(TL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因急性加重住院的慢阻肺患者,收集其恢复期资料及出院后1年内的随访资料,并根据是否出现再次急性加重进行分组.结果 共纳入372例患者,其中再次急性加重患者的年龄较大,TLC占预计值百分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功能深吸气量(IC)的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分别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后肺功能检测,以Borg指数进行呼吸困难的分级.结果 吸入沙丁胺醇后,IC增加超过15%的占67.9%,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超过15%的占17.9%.运动后FEV1的下降程度均不及IC下降明显,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后,Borg指数的变化与IC的变化成显著负相关(P<0.01).吸入沙丁胺醇后.6MWT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均有显著改善,IC的增加(△IC)与△6MWT及△Borg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比FEV1更敏感,并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王芳  姜晨宇  罗旭平  陈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053-4057
背景 临床上大多将支气管舒张试验作为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其并不能鉴别所有的COPD和ACO。研究显示,深吸气量(IC)在反映严重COPD患者肺过度充气及呼吸困难程度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因此IC能否作为一个鉴别COPD和ACO患者肺功能的指标尚有待研究。目的 探究IC在鉴别COPD和AC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COPD患者20例(COPD组)、ACO患者21例(ACO组)。患者均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初次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记为舒张前。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再行肺通气功能检查记为舒张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质量、BMI、性别、年龄),肺通气相关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IC、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舒张前、舒张后、舒张前后的绝对值变化(Δ)及改善率;分析ACO组患者及COPD组患者IC改善率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的相关性,IC改善率诊断ACO的价值。结果 ACO组患者年龄小于COPD组(P<0.05)。ACO组患者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I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高于COPD组(P<0.05)。ACO组患者IC改善率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均无相关关系(P>0.05)。COPD组患者IC改善率与FVC改善率呈正相关(rs=0.501,P=0.021),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ΔPEF、PEF改善率无相关关系(P>0.05)。IC改善率诊断ACO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P=0.019),最佳截断值为13.11%,灵敏度为61.90%,特异度为85.00%。结论 IC在评价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的反应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不如FEV1。IC诊断ACO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但其能否作为一个鉴别COPD和ACO的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深吸气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  杨恂 《四川医学》2010,31(4):538-54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一直较高。同时由于这类疾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发展中国家COPD是患病率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据推测至2020年在人口各死因中将上升为第3位,因而日渐受到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组慢性进行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CPD全球创议(GOLD)标准强调了肺功能检查对COPD的诊断价值,其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彬用力肺活量(FEV。/FVC)和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作为判断气流阻塞存在和阻塞程度的指标,但有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能力与这两个参数的相关性较差,与肺容积参数——深吸气量(inspiratorycapacity,IC)反而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由用车深吸气量-时间曲线(FIC-t曲线)测定最大吸气流量(Vimax)与用力深吸气量(FIC)的方法,并对35例肺通气功能正常者和8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进行了Vimax与FIC的测定。同时用改良Black法由功能残气(FRC)位测定最大吸气口腔压(MIP)。结果表明:Vimax、FIC无论在正常组或COPD组均与MIP显著相关,二者于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COPD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临床路径(cv)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确诊COPD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实施CP管理组(试验组)和实施传统医疗护理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满意度及心理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心理变化。出院时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住院总费用、西药费、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出院前SAS、SDS积分均较入院时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患者满意率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COPD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服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杨昕  王迪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50+152-150,152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浓度变化,从而观察血浆C-反应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8例,设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正常对照组49例:采取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所有患者均测定肺功能。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均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结论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时期呼出气NO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尚沃纳库伦NO分析仪检测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呼出气中NO含量,并进行比较,并与健康人分别对比。结果:COPD患者稳定期呼出气NO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P 0.05),急性发作期患者呼出气NO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P 0.05)。结论:NO参与了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呼出气NO检测无创、方便,动态测定呼出气NO水平有助于对COPD病情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无水茶碱控释片(葆乐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功能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公开分组对照法,前瞻性比较口服葆乐辉与不服用葆乐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疗效。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服药组采用葆乐辉400mg/d进行2个月的连续口服治疗;对照组31例不服药。服药前及服药后第2个月末,分别测定肺功能。结果服葆乐辉组肺功能的主要指标FVC、FEV_1及FEV_1/FVC%较服药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无水茶碱控释片(葆乐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其肺功能改善有肯定疗效。说明即使对可逆性不大的气流阻塞的COPD患者,葆乐辉也有肯定疗效,且葆乐辉为控释制剂。患者的依从性明显优于普通氨茶碱。  相似文献   

15.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变化,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者分为COPD组、COPD并发PH(COPD-PH)组,COPD-PH组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PH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OPG水平。结果COPD PH组患者血清OPG水平高于COPD组,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H组患者血清OPG水平高于中度PH组,且两组均高于轻度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PG水平与PASP、PLR、NLR、CRP、NT-Pro BNP呈正相关(rs=0.463,0.278,0.396,0.285,0.273,P<0.05),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s=-0.415,P<0.001)。结论 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OPG水平升高,且与肺动脉高压程度相关,动态观察该指标或可监测慢阻肺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Exercise duration of constant-load endurance tests has been recently demonstrated to be more sensitive in detecting the changes after bronchodilator administration than either walking distance or peak oxygen uptake in patients with COP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questioned whether exercise duration of progressive load is better correlated with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 and inspiratory capacity than other indices of submaximal exercise test during stable period in patients with COPD. METHODS: Thirty-three stable COPD patients, and 26 age- and BMI-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Resting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and incremental cycle exercise tests were performed. All indices of exercise and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including exercise duration, peak oxygen uptake (VO(2peak)), a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 (FEV(1)) were recorded. RESULTS: Exercise capacity was lower in COPD than age- and BMI-matched controls as shown by exercise duration and ergometric work (535 +/- 159 vs. 705 +/- 115 sec, p <0.001 and 89.2 +/- 26.6 vs. 117.8 +/- 19.5 W, p <0.001).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exercise duration slightly better correlates with FEV(1) and inspiration capacity (IC) (R = 0.600, p <0.001; R = 0.615, p <0.001) than peak oxygen uptake (R = 0.284, p >0.05; R = 0.127, p >0.05) in stable period COPD patients. CONCLUSIONS: There is an impairment of aerobic capacity in stable period COPD patients compared to healthy controls. Exercise in COPD patients is ventilation-limited and exercise duration with respect to peak VO(2) is better correlated with FEV(1) and IC in stable COPD patients undergoing progressive-load cycling exerci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福多司坦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气分析、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福多司坦胶囊口服,采用组内及组间对照的方法,对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肺功能1秒率[FEVI/FVC(%)]、FEV1占预计值的比值(FEV1%)、深吸气量(IC)比较.结果 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7 d后,PaO2、FEV1%、FEVI/FVC(%)、IC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福多司坦胶囊治疗Ⅱ、Ⅲ级慢性AECOPD患者,对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改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焦丽  于国英  栾英 《西部医学》2013,25(6):887-88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86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以关注点(个体化)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采用COPD知识问卷,对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COPD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关注点进行健康教育,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氨茶碱中毒7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使用氨茶碱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中毒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75例COPD病例的临床资料 ,对比分析不同病程、不同动脉血气PaO2 、PaCO2 及有无合并症等情况下患者氨茶碱中毒的发生率。同时总结COPD患者氨茶碱中毒的临床表现。结果 不同病程 ,不同动脉血气PaO2 和PaCO2 ,有、无合并症的者氨茶碱中毒发生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 :心律失常、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或原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结论 COPD患者并发肺心病、冠心病、肝功能不全、PaO2<6 0mmHg时 ,使用氨茶碱治疗易发生中毒反应 ,此类患者使用氨茶碱剂量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COPD急性发作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2例(合并组)及同期单纯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7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部分临床特征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吸烟史、营养不良、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史及既往有肺结核史是COPD急性发作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营养不良(OR=4.100,95%CI:1.471~11.431)、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史(OR=2.695,95%CI:1.078~6.739)及既往肺结核史(OR=11.102,95%CI:3.076~40.065)为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根据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高危COPD患者,可尽早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