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美国加州Chiron公司成功地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中克隆出了丙型肝炎病毒(HCV)cDNA,为丙型肝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亦为肝细胞癌(HCC)病因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本文就丙型肝炎病毒(HCV)与HCC间的关系作一综述。1HCV与HCC关系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乙型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 type B)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 type C)核心抗原(HCVAg)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HCC及癌旁肝组织HBsAg和HCVAg的表达。同时比较患者的HBsAg和HCVAg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HCC及癌旁肝组织中HBsAg和HCVAg阳性及HBsAg和HCVAg双重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4%、2.6%和80.8%、44.9%、29.5%。HCC与癌旁肝组织HBsAg和HCVAg阳性及HBsAg和HCVAg双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肝硬化组和无肝硬HCC组中HCC与癌旁肝组织HBsAg和HCVAg阳性、HBsAg及HCVAg双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CC的HBsAg和HCVAg血清学检测的结果与手术标本HBsAg和HCVAg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结果相吻合。结论HCC的发生与HBV和HCV的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可能致癌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癌旁肝硬化,肝细胞癌和正常肝组织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HBV,DNA和甲胎蛋白(AF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HBsAg,HBcAg和HBV DNA的阳性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中分别为61.9%(13/21),42.9%(9/21),75.0%(12/16),在肝硬化组中分别为64.0%(16/25),36.0(9/25),83.3%(15/18),在癌旁肝硬化组中分别为72.7%(16/22),61.1%(11/18),85.7%(12/14),在肝细胞癌组中分别为45.2%(14/31),50.0%(14/28),64.3%(9/14),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癌旁肝硬化组中HBV DNA阳性信号较肝细胞癌多而,AFP主在癌旁肝硬化(33.3%,9/27)和肝细胞癌(43.6%,17/39)组中表达,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中不表达,癌旁肝硬化与不伴肝癌的肝硬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多数肝细胞癌的发生与HB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癌旁肝硬化可能是癌前肝硬化在癌周的残留。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及其与肝细胞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丙型肝炎及其病毒研究的进展,包括病毒及其抗原特点,丙型肝炎临床流行病学,丙型肝炎与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肝细胞癌高表达中期因子蛋白与肝内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Yin Z  Luo X  Kang X  Wu Z  Qian H  Wu M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27-29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蛋白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特点、水平及其与肝内侵袭、转移的可能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印迹等方法,对33例人HCC组织、10例良性肝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瘤旁肝组织进行了MK蛋白定位表达及表达水平的研究,并结合肝内有无卫星灶形成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Western印迹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在正常肝组织及良性肝病变组织中,MK无表达;而在HCC组织中,MK高表达。在癌旁肝硬化组织中,MK微量表达;而在肿瘤侵袭前沿区域,MK表达则增强。HCC中MK表达率与其组织学类型、组织分级、瘤体大小、包膜状况、AFP值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在有卫星灶形成的HCC中,MK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无卫星灶形成者(P<0.05)。结论 HCC在蛋白水平上表达MK增加,并可能与肝内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衍生生长因子(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HDGF)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HCC患者术后的癌组织标本和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C、癌旁以及正常肝组织中的HDGF蛋白表达.结果:HDGF在细胞核和细胞质表达,在HCC组织中阳性率为58%,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4%和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GF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HDGF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HDGF与HCC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α-SMA+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与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手术切除HCC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间质中Vimentin、α-SMA表达情况,病理学方法计数Vimentin+的间质细胞及α-SMA+的CAFs。CD31联合PAS双重染色检测VM水平。统计学分析间质细胞中α-SMA+ CAFs表达与VM形成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HCC间质细胞中α-SMA+ CAFs高表达率为61.7%(37/60),VM阳性表达率为35.0%(21/60);间质细胞α-SMA+ CAFs高表达及VM形成与肿瘤的大小、Edmondson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是否伴有肝硬化有关(P<0.05);HCC中α-SMA+ CAFs表达与VM表达呈正相关(r=0.291,P=0.024)。结论:α-SMA+ CAFs和VM形成在肝细胞癌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α-SMA+ CAFs可能参与并促进VM形成。  相似文献   

10.
Livin与Smac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凋亡促进因子Smac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结果:80例肝细胞癌癌组织中Smac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Livi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Smac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Livin和Smac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r=-0.324,P=0.003).结论:Livin的高表达及Smac的失活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肝硬变、肝细胞肝癌中的分布规律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核心抗原及HBxAg在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的定位及分布。结果HCV核心抗原既定位于肝细胞或癌细胞胞核中,又可定位于这些细胞的胞浆中。在不同的病例,有时以胞浆阳性为主,有时以胞核阳性为主,或二者同时存在。肝硬化组织中,HCV核心抗原胞浆阳性细胞多呈灶性分布,而核阳性病例阳性细胞则为弥漫分布;肝细胞肝癌中HCV核心抗原以弥漫胞核阳性多见,癌旁肝组织多为HCV核心抗原胞浆阳性。HCV核心抗原在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及癌旁肝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3%(66/98),75.0%(78/104)及48.1%(25/52),χ2检验,肝细胞癌中核心抗原的胞核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肝硬化及癌旁肝中的胞核阳性率(P<0.01)。核心抗原在肝细胞肝癌中,其细胞核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胞浆阳性率(P<0.01)。结论HCV感染在我国肝硬化、肝细胞肝癌中比较普遍,除HBV以外,HCV可能在我国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运用巢式PCR,ELISA等方法检测我国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和外周血中HCV-RNA抗-HCV,同时监测了HBsAg。所用引物位于HCV基因5'-端非编码区域。结果76例肝癌病人血清中抗-HCV阳性9.2%(7/76),HCV-RNA阳性13.2%(10/76);34例肝癌组织中HCV-RNA阳性11.8%(4/34),1例抗HCV阴性的病人在癌及癌旁组织中检测到HCV-RNA,提示我国H  相似文献   

13.
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癌/肝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14.
p16影响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发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Wang ZW  Peng ZH  Li K  Qiu GQ  Zhang Y  Gu W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4):356-358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 (HBV)基因整合和p16基因表达改变及其与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35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为标本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及Southernblot检测HBVX基因整合 ,以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确定p16基因突变 ,以RT PCR检测p16mRNA ,以Westernblot检测p16蛋白。结果 肝癌中X基因整合与p16mRNA及蛋白表达相关 (P <0 .0 5 ) ,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 6 2 .9%和 4 0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肝癌分化程度、癌细胞浸润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X基因整合与p16蛋白缺陷有关 ,p16改变在肝细胞癌变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并与肝癌的演进和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15.
Cancer of bile ducts, arising from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epithelium of bile duct, is even less common than gallbladder carcinoma and is seen in 0.01%-0.46% of all autopsies,[1] and its pathogenesis is still unclear completely. The development of bile duct cancer has been linked to hepatolithiasis, clonorchis sinensis, congenital dilatation of bile duct, and chro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2-5] In China, 0.33% patients with Hepatolithiasis,[6] 2.1%-21% with the choledochal cyst[7-…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染色体遗传学畸变的特点。方法将32例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HCC的癌组织,按照乙肝病毒与黄曲霉毒素的暴露情况分为4个亚组:A组为HBV(+)/AFB,(+)10例;B组为HBV(+)/AFB1(-)10例;C组为HBV(-)/AFB1(+)6例;D组为HBV(-)/AFB1(-)6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检测分析其22对染色体DNA拷贝数的变化。结果32例HCC样本中,共发现573个染色体畸变区段(chromosomalaberrations,CNAs)。其中1q、4p、5p、6p、7p、8q、10p、17q、20p、20q和X主要表现为扩增区段;1p、2q、4q、8p、9p、10q、11q、13q、14q、16p、16q、17p、19p、19q、21q、22q和Y主要表现为缺失区段。同时,共检测出25个染色体发生高频畸变的区段(recurrentlyalteredregions,RARs),其中lq21.1-q44、5p13.2-p15.3、6p12.1-p25.2、7q11.2-q35、8q11.2-q24.3、17q12-q25.2、18q12.3-q22.3和x为高频率扩增区段,而lp31.1-p36.2、2q23.2-q37.2、4q12-q35.2、6q14.1-q26、8p12-p23.2、9p21.1-p24.2、10q21.3-q26.2、13q12.1-q21.1、14q21.3-q32.2、16p12.1-p13.2、16q12.1-q24.1、17p12-p1313、19p13.1-p13.3、19q13.2-q13.4、21q21.3-q22.2、22q11.2-q13.2和Y染色体为高频缺失区段。8p12-p23.2缺失的发生率在进展期HCC(TNM分期为Ⅲ~Ⅳ期)中明显高于早期HCC(TNM分期为I~Ⅱ期)(仁0.038)。4q12-q35.2、13q12.1-q21.1的缺失及7q21.1-q35的扩增发生率在A组中最高。Cox模型分析结果示:在单因素分析中AFP水平、肿瘤大小、TNM分期、BCLC分期、侵袭与转移的发生、8p12-p23.2的缺失以及19p13.1-p13.3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而在多因素分析中AFP水平、TNM分期以及8p12-p23.2的缺失等为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o结论广西地区HCC染色体遗传学改变具有多样性,其中染色体19p13.1.p13-3的高频缺失可能为广西地区HCC特有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之一。染色体8p12-p23.2的缺失可能为HCC的晚期事件,并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染色体4q12-q35.2、13q12.1-q21.1缺失及7q21.1-q35扩增可能与HBV/AFB。双因素的协同致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周期蛋白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Zhang Y  Peng Z  Qiu G  Wang Z  Gu W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4):353-355
目的 探讨周期蛋白A(cyclinA)在原发性肝癌(HCC)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整合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PCR,RT-PCR,Western blot检测HCC及其相邻非肿瘤组织中的cyclinA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胃酸用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HCC标本中HBx基因的整合。结果 35例HCC标本中,cyclinA基因扩增率为2.8%(1/35),mRNA过表达率为45.7%(16/35),蛋白过表达率为60.0%(21/35)。cyclinA蛋白过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以及HBx基因整合之间存在统计学联系。结论 cyclinA的表达失控在肝细胞癌变的早期发生。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影响肝细胞正常细胞周期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X蛋白(HBx)是乙型肝炎病毒编码的病毒蛋白,在介导肝细胞癌(HCC)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HBx可通过介导肿瘤转移相关分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等表达,进而活化转移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促进HCC转移.  相似文献   

19.
HCV的基因结构功能与肝细胞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基因结构功能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HCV的基因结构及其致癌机制的研究的结果进行综述。HCV基因结构功能中存在直接或间接致癌因素与肝细胞癌密切相关。丙型肝炎是HCC的危险因素,深入探讨其基因结构功能对肝细胞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