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灰指(趾)甲是甲癣的俗称,该病主要是指皮肤癣菌侵犯患者的甲板或甲下组织引起的感染。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也可以导致灰指(趾)甲。目前,临床上已经把凡是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统称为甲真菌病。这些真菌侵犯人的指(趾)甲后可引起甲板的增厚或萎缩、变脆、凹凸不平,并可造成甲分离、甲破损、甲的颜色混浊等不同形式的损害。甲真菌病大多是由足癣继发感染而引起的,只有极少数是由于指(趾)甲受伤后感染了真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甲真菌病是真菌侵犯甲板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2%~13%,是最常见的甲疾病。甲癣则是皮肤癣菌侵犯甲板引起的甲病。为探讨不同真菌在甲真菌病中的致病作用及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判断甲真菌病病原菌的意义,特制备离体甲的甲真菌病模型,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扫...  相似文献   

3.
灰指甲又称甲癣,是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是一种发生于指(趾)甲及甲下的真菌病。真菌感染导致指甲变形、增厚,易脱落、分离及颜色改变等,从而影响指甲美观。我们采用冰醋酸+乙醇治疗灰指甲患者1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甲生长速度的影响.方法:在全国15家医疗单位进行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患者采用口服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观察对靶甲(患甲)的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后各期靶甲正常甲板的净增长长度.结果:该疗法对指甲真菌病及趾甲真菌病都有良好的疗效,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丝状真菌所致的甲真菌病都有很好的疗效,真菌清除率达97.86%,并在停药后有后续的治疗作用.停药后6个月和停药后9个月时,趾甲真菌病的靶甲正常甲板的净增长长度略高于指甲真菌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该疗法对甲真菌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对患甲尤其是趾甲真菌病有一定的促甲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5.
甲癣是由皮肤癣菌所致的甲板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甲真菌病则泛指所有由真菌所致的甲板感染。甲真菌病致病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某些霉菌,常继发于手足癣或外伤后。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特点可将甲真菌病分为以下几型:①远端(侧缘)甲下型(DLSO);②近端甲下型(PSO);⑧浅表白甲型(SWO);④甲内型(EO);⑤全甲破坏型(TDO)。有时真菌菌丝在甲内聚集成团块或纵形条纹,称为皮肤癣菌瘤,这种特殊类型的甲真菌病往往对治疗反应不好,需要由外科清除这些团块再配合内科治疗。真菌镜检可证实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真菌培养可帮助确定致病菌种。  相似文献   

6.
真菌感染或真菌病按照其侵犯部位可大致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病是指皮肤、趾甲和毛发发生的真菌感染。浅部真菌病主要的致病真菌包括皮肤癣菌、马拉色菌和念珠菌。  相似文献   

7.
背景:甲癣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或霉菌入侵甲板所致。本文记述了土耳其亚达纳省甲癣的病原体。方法:对1998-2002年间收集的甲碎片及甲下碎屑的真菌化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直接镜检及真菌培养鉴定病原体。结果:在388例受检患者中,包括指甲受累(12.4%)及趾甲受累(87.6%),其中155例(39.9%)经真菌检测证实为甲癣(指甲癣15例,趾甲癣140例)。在真菌培养阳性的98份标本中,74份(75.5%)分离出皮肤癣菌,24份为酵母菌(24.5%)。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48.0%),其次为指(趾)间须毛癣菌(26.6%)、热带念珠菌(11.2%)、白色念珠菌(9.2%)、光滑念珠菌(2.0%…  相似文献   

8.
甲真菌病是最常见的甲病,其致病真菌可以分为三类: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感染.通常认为在这三类致病真菌中,皮肤癣菌最为常见.以往口服药物治疗以灰黄霉素,酮康唑为主,这些药物需要长期服用,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目前已经很少采用.伊曲康唑有较强的亲脂性,经口服后能较快进入甲根、甲板、甲床及甲板之间的组织,而且抗菌谱广,对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都有较好的疗效,因此选用伊曲康唑通常能有很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将同一份疑甲癣病甲标本分别溶于5mol/L NaOH和2.5mol/L NaOH中,3h观 察结果显示:5mol/L NaOH组真菌阳性检出率为90.2%,2.5mol/L NaOH组真菌阳性率为53%。经x^2检验P〈0.001,差异有显著性。因此认为:5mol/L NaOH溶甲法是提高甲真菌病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石华  刘士瑞  李福秋 《吉林医学》2011,(10):1962-1964
<正>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非皮肤癣菌、酵母菌等真菌侵犯甲床或甲下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入我院临床科室进行治疗的172例真菌病镜检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真菌培养后,后进行统计和分析真菌病的菌种组成、临床分类及病原体分布情况.结果 172例真菌病标本真菌培养检出阳性133例,检出率为77.3%.一共分离出致病菌株134个:本研究中致病菌菌株主要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三种.三者中以皮肤癣菌为主.在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绝大多数,在酵母菌中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属类,在霉菌中曲霉和青霉为常见.皮肤癣菌为趾甲主要致病菌,皮肤癣菌和酵母菌为指甲主要致病菌,霉菌感染趾甲高于指甲,混合感染很少发生.不同性别之间比较不同致病菌发病率,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皮肤癣菌在甲真菌病病原体中分布最为广泛,其次为酵母菌,分布较少的为霉菌.其中皮肤癣菌中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酵母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白念珠菌和近平念珠菌,霉菌和混合感染在临床中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了解无伴发系统疾患的甲真菌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致病真菌菌种构成,为预防及治疗甲真菌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27例无伴发系统疾患的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标本163份,同时对标本进行真菌学检查、培养及鉴定。结果患者职业以办公室人员54例(42.52%)最为常见;163份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有120份(73.62%),包括皮肤癣菌101份(84.17%),酵母5份(4.17%)、非皮肤癣菌1份(0.83%),同时感染13份(10.83%)。结论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指、趾甲感染中单纯酵母和非皮肤癣菌占有一定比例。在临床治疗中,真菌学检查意义重要,必要时选择兼顾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的广谱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13.
指、趾甲由于真菌感染,破坏甲板,使甲卞增厚,甲下为粉末状物,色泽污黄或白色,甲板失去光泽,造成缺损,临床上称为“甲癣”,(灰指(趾)甲)。因甲板厚,外用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我们自1994年9月至1997年9月,用杨森制药厂生产的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4.
真菌引起的甲癣俗称“灰指甲”。真菌侵入甲板里面,不但造成甲板毁形破坏,而且药物治疗困难。寻求软化甲板,渗入甲内杀灭真菌的制剂是理想的治疗方法。根据这一设想,作者使用灰甲涂膜剂治疗甲癣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梅  张敬东  王飞 《现代医学》2010,38(3):316-319
甲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随着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多和抗真菌药的滥用,非皮肤癣菌霉菌性甲真菌病逐渐增多.本文综述了非皮肤癣菌霉菌性甲真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6.
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追踪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引起的甲真菌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停药2年内的复发率.方法 采用间歇冲击疗法,连续服用伊曲康唑(2次/d,200mg/次,国药准字H20020367)7d,停药21d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服药2个疗程;趾甲真菌病服药3个疗程.观察疗程结束、停药3个月、6个月指(趾)甲真菌病的临床治愈率及2年内甲真菌病的复发率.结果 疗程结束时,停药后3个月、6个月时指甲真菌病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23.17%、80.49%和91.46%;指(趾)甲同患真菌病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3.56%、62.71%和81.36%.疗程结束后,经追踪观察,随时间延长治愈率不断提高,停药后6个月达到最高.指甲真菌病治愈率高于趾甲真菌病.停药2年内复发率为14%.结论 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性好、耐受性高、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叫做真菌性疾病。真菌病又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病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光滑皮肤、黏膜、手足、头部、指趾甲所致,也称为“癣”。祖国医学对癣病早有认识。中医所称的癣,不仅指现代医学中的癣(浅部真菌病),也包括其他难治性皮肤疾病,如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皲裂性  相似文献   

18.
真菌性皮肤病,又称皮肤癣菌病,系由浅部真菌侵入人体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简称癣。本文重点介绍老年人手足癣及甲真菌病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调查近4年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皮肤癣菌占66.5%,酵母菌32.1%,霉样菌1.4%。酵母菌有增多趋势,近两年甲真菌病中酵母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两年。酵母菌感染指甲的百分率明显高于趾甲。  相似文献   

20.
短帚霉菌甲真菌病近年已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我国报告鲜见,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40岁,汉族。于10年前发生灰甲,大趾甲先于甲侧缘,渐整甲灰黄、甲板下松脆增生,以后其它各甲也有不同程度的灰黄,外用剥甲硬膏效不佳。体检:双足以大(足母)趾明显的甲板黄棕色、变脆、畸形,甲板下角质增生明显,其它各趾甲也不同程度甲板灰黄增厚,趾间轻度脱屑,跖部皮肤粗糙增厚。真菌镜检甲屑可见菌丝、芽孢。真菌培养:短帚霉菌生长(重复培养三次)。甲屑平皿培养;菌落数目>10。红色毛发癣菌生长(重复培养二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