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发生左前分支阻滞的意义,根据心电图把52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病人分成发生左前分支阻滞组(A组)和未发生左前分支阻滞组(B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发现17.3%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发生左前分支阻滞,两组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发生左前分支阻滞不能作为前降支病变及多支血管病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下壁心肌梗塞时由于额面电轴常向左移,可使左前半支阻滞的诊断发生困难。本文报道按Castellenos等提出的心向量图诊断标准对下壁心肌梗塞并发急性左前半支阻滞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作一前瞻性观察。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左前分支阻滞掩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患者因“晨起后头晕伴恶心、畏寒7 h,呕吐2次”于2022年3月22日来新昌县人民医院就诊。入院后查心电图示下壁呈左前分支阻滞,经抗感染、扩血管治疗后,复查心电图表现为下壁急性心肌梗死,及时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上对于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特别是新发的左前分支阻滞,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复查心电图及心脏生化检查,避免遗漏下壁心肌梗死,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4.
对7例单纯广泛下壁心肌梗塞和13例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室壁激动时间(VAT)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单纯广泛下壁心肌梗塞组VATaVR均小于VATaVL,而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组VATaVR均大于VATaVL。揭示VAT在判断下壁心肌梗塞是否伴有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电轴显著左偏,是指平均额面位 QRS 角( QRS)在-30°以上。在无下壁心肌梗塞的情况下,一般认为系心室内左前半支传导阻滞所致,近年来定名为左前半支阻滞。急性或慢性电轴左偏和室内传导时间的关系,目前尚有分歧意见。为此,作者研究发生电轴左偏前后的室内传导时间,以分析电轴偏移和室内传导时间的关系。方法: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已认识到冠状动脉病变者中发生的左前分支阻滞(LAFB)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狭窄的征象,合并下壁心肌梗塞则提示伴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受累和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为了更好地了解 LAFB 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意义,作者前瞻性地研究了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之左前分支阻滞与心血管造影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左前分支阻滞是临床最常见的分支阻滞,当左前分支阻滞与一些心电改变同时存在时,常掩盖另1者的存在或2者互相掩盖而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正确认识该现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左前分支阻滞合并下壁心肌梗死 在左前分支阻滞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时以下几点可供参考:①Ⅱ、Ⅲ、aVF导联,尤其是Ⅱ导联异常Q波后如伴育终末R波,提示为单纯下壁心肌梗死;②Ⅱ、Ⅲ、aVF导联均呈rS型,呈r_Ⅲ>r_(aVF)>r_Ⅱ或Ⅱ导联呈QS形时,提示下壁心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天来院就诊,无心前区疼痛及憋闷症状。经心电图诊断和心肌酶谱分析,诊断为左前分支阻滞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本病例提示左前分支阻滞可掩盖小范围的下壁心肌梗死(即Ⅱ、Ⅲ、aVF 导联不出现 Q 波);反之,下壁心肌梗死也可使合并存在的左前分支阻滞表现不出来,在临床诊断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自从Rosenbaun等证明左前分支阻滞(LAH)可能掩盖右束支阻滞(RBBB)以来.仅偶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前壁心肌梗塞病人,其急性心肌梗塞期心电图呈现 LAH掩盖RBBB现象.随后展现了双侧束支阻滞特征(LAH伴RBBB)。这种ECG演变迄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正> 左前支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电改变,尤以冠心病多见,因而心肌梗塞与左前支阻滞可能同时出现,我们报告3例左前支阻滞掩盖心肌梗塞病理性Q波的病例.1 病例报告例1,男64岁,一般状况好,健体检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钟;P-R 0.155,QRS、Q—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高度房室阻滞的临床背景、预后以及使用起搏器治疗的价值。结果作者自1972~1976年间观察入冠心病监护区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843例,其中伴有高度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房室传导系统远端持续性Ⅱ°一型传导阻滞。患者女性,75岁,因严重胸骨后疼痛入院。既往患轻度糖尿病和双分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和不全性石束支阻滞)。入院后血清酶呈典型AMI曲线变化,临床上因并发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永久性心肌起搏器治疗。图1示下壁和前侧壁导联新出现ST段压低和T波例置,而无明显病理性Q波和R波振幅降低,此种心电图表现符合下壁和前侧壁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非Q波型梗  相似文献   

13.
例1 男,74岁。心窝部持续刀割样剧痛3天,于1986年11月25日入院。体检:Bp16.0/8.0kPa,面色苍白,颈静脉怒张,心界向左下扩大,心音低钝,闻及早搏7~10次/分,两肺闻及干罗音,肝脏不大。入院时 ECG 示: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塞,左前分支阻滞。实验室检查:LDH1175u,GOT40u,CPK185Iu/L,BUN5.64mmol/L,Cr76.90μmol/L,尿 Mb38.7ng/ml;血清 Mb 测定(放  相似文献   

14.
左前分枝阻滞的诊断标准,得自系列心电图观察、对传导系统结构的知识、以及动物实验切断在前分支的后果。人体左前分支阻滞的诊断并不能由病理检查证实之。本文从心外膜标测特点探讨左前分支阻滞患者的室内传导障碍。方法:以11例室内传导正常者的心外膜标测资料作为对照。对比4例左前分支阻滞患者的心外膜标测数据。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48~54岁。QRS时间0.06~0.11秒,额面电轴—45°~—60°,Ⅰ导联呈qR型,Ⅱ、Ⅲ导联呈rS型,均无心肌梗塞,心室造影1例示有中度普遍性室壁运动减退,3例收缩正常,均系在旁路手术前作心外膜标测。结果:室内传导正常者的心外膜激动特点为:(1)右心室心外膜激动最早穿透区位于右心室前壁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有某些高危亚组,如老年及右室受累(RVI)的患者。该文比较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伴或不伴RVI时的住院结果。 方法 首次发生Q波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75岁的老年患者198例。伴RVI的诊断标准为心电图示V_3R、V_4R的ST段抬高≥0.1mV和(或)急性期(48小时内)超声心动图检出右室游离壁运动异常或右室扩张。12例因发病到进入CCU时间>48小时合并完全右束支阻滞或起搏心律而除外。进  相似文献   

16.
<正> 患者吕××,男性,62岁,1984年11月22日因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入院。检查:BP104/76.心尖搏动稍弥散,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100,律齐。心尖部S_1减弱,闻及S_4及1/Ⅵ收缩期杂音。肺底部有湿罗音。腹软,肝肋下1cm、质偏中,肝颈反流征阴性,脾未及。下肢无浮肿。11月17日与22日血清CPK分别为507.7u和142.8u。心电图显示前壁心肌梗塞急性期,合并左前分支阻滞。12月6日12时9分,患者突然低声叫喊、表情恐惧、颜面灰白,口唇紫绀,额部多汗。继而眼球上翻,全身抽  相似文献   

17.
膈面心肌梗塞愈合后,心电图Ⅱ、Ⅲ、aVF导联的 Q 波可能消失,最后呈电轴左偏,图型颇似左前半支阻滞,本文探讨两者的鉴别诊断问题。方法:Ⅰ组:陈旧性膈面心肌梗塞20例,在其急性期均有确切的诊断根据。Ⅱ组:左前  相似文献   

18.
间歇性右束支阻滞较为常见,尤多发生于运动试验时.然而迄今未见运动时有束支阻滞暂时消失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在踏车运动试验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暂时消失.患者男,61岁,2年前患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急性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近端完全闭塞,前降支近端狭窄达75%,并观察到由冠状动脉的左旋支至右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肌酸磷酸激酶高达2340IU.于急性心肌梗塞后第6天ECG检查Ⅱ、Ⅲ、aVF呈现深Q波及T波倒置,V_1、V_2高R波,证实为下后壁心肌梗塞,但无右束支阻滞.在以后随访期间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与急性心包炎患者心电图ST段电轴的临床特征朱晓菲Schamroth等(1983)和刘尚武等(1993)报道,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额面ST段电轴右偏;急性心包炎时,ST段电轴不偏。本文通过对3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和18例急性心包炎患者的...  相似文献   

20.
在急性心肌梗塞时,心室内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8~24%,最常见的是左前半支阻滞。作者在605例症状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发现42例伴有心室内传导阻滞,占7%。本文分析此42例的临床、血液动力学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1)右束支阻滞:共6例,均为心绞痛,其中5例有心肌梗塞史,但仅1例心电图示有穿壁性心肌梗塞的表现。心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和喷血比数均属正常,说明左心室功能都正常。左前降支均有阻塞,大部分是具有三支主要冠状动脉病变(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