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面临的压力来源.方法 采用便利调查法,抽取了厦门市某三甲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科室的126名护士,采用护士压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首要的工作压力来自工作量及时间的分配方面,其中经常倒班、担心工作中出差错、工作量太大等排在前10项;影响护士的压力因素在不同科室、是否值夜班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CU护士工作压力最大,其次是骨科护士,妇科护士压力最小;值夜班护士压力大于不值夜班护士.结论 护士的压力不仅与工作性质有关,而且与工作地点、夜班频率有关.管理者在抓好优质护理服务同时要寻找减轻或消除护士压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排班的可行性论证方法。方法对外科重症监护中心护理工作量进行调查,根据结果设计新的排班模式,对实施新排班模式前后人力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其可行性。结果旧的排班方法床边交接班占全部护理工作量的5.12%。日班与夜班工作量之比为1.21:1,而病区排班日班与夜班人力之比为2.57:1。经可行性论证的新排班模式实行后,95.65%的护士反映交接班次数减少、可准时下班、夜班护理质量有保证;84.62%的护士认为有利于连续观察病情、夜班压力减小;80.77%的护士认为人力与工作量之比合理、小夜班不影响睡眠;100.00%的医生认为新排班模式实行后,提高了夜班护理工作质量;81.81%的医生认为夜班护士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72.73%的医生认为能促进医护合作,护士精神面貌好转。结论可行性论证体现了科学排班的原则,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护理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155名工作不满1年新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新护士的心理健康总分(53.03±46.33)与常模总分(129.96±38.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1,P〉0.05)。在临床新护士工作压力源项目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得分最高为(2.71±0.71)分,其次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得分为(2.51±0.61)。新护士工作压力源各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状态(即SCL-90总分)呈正相关(P〈0.01);新护士值夜班与压力源呈正相关。新护士倒夜班数与工作量和护理专业方面带来的压力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无明显差异。不同科室护士在“工作量”“工作环境”及“管理及人际关系”等压力源及压力源总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6,0.7254,2.920,2.920;P〈0.01)。结论工作方面的压力对新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管理者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新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关注新护士的心理需求,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护士辞职的主要原因,为临床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在厂矿医院工作2年内辞职的88名护士进行离职原因的调查。结果:①88.6%的护士认为缺少对护士的人文关怀;②86.4%认为收入低;③78.4%因经常值夜班而感到工作压力大。结论:建议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新护士离职率,并在对护士的人文关怀、护士福利待遇、调整管理政策、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夜班护士压力源的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士对夜班工作的体验,了解其价值、感受和行为规范,设法减轻其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为护理管理制定人性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探索护士对夜班工作的体验,通过对不同医院和不同年龄、职称、学历的50名参与值夜班的护士进行电话访谈,并从中抽取10名有代表性的夜班护士进行第二次电话访谈,然后对访谈的资料采用阅读、分析、分类及反思,从中概括主题。结果护士夜班工作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心理负担过重、情感易受挫折、自我追求受限及身体健康的危害。结论夜班护士呈现出身体疲乏、情绪低落、工作较消极和个人无成就感等疲溃现象。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多关心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与其沟通,并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减轻她们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为她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从而减轻压力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增强夜班护士工作能力及理论技术水平,提高夜班护理质量。方法:制定夜班护士准入标准,对2007年符合独立值夜班的护士进行准入培训。结果:与2006年未接受夜班准入培训的护士比较,培训护士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及夜间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要使夜班护理质量得到保证,就应该对夜班护士进行培训,并规范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PN排班模式下SICU护士的感觉体验。方法通过自行设计护士APN排班满意度调查表对S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52%的护士认为交班次数减少,26%的护士认为次数增加;46%的护士认为工作规律性增加,13%的护士认为规律性降低;40%的护士认为工作压力增加,17%的护士认为压力减轻;33%的护士认为工作热情增加,13%的护士认为工作热情降低;43%的护士认为护理同事问合作性增强,17%的护士认为合作性降低;41%的护士认为医护合作性增加,9%的护士认为医护合作性降低;50%的护士认为工作职责明确程度增加,7%的护士认为降低;59%的护士认为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增加,7%的护士认为降低;43%的护士认为护患交流增加,13%的护士认为护患交流减少;43%的护士认为APN排班对护士健康影响增加,13%的护士认为降低;97%的护士认为夜班后疲劳不能完全恢复;57%的护士在夜班过程中经常或总是感觉困乏;50%的护士总体上对APN排班很满意或比较满意,50%的护士感觉一般或不满意。结论SICU实施APN护理排班对护理工作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可能影响护士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APN排班是否适合SICU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夜班压力状况,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2名儿科护士夜班压力感和来源进行调查。结果110名护士(98.2%)认为夜班工作压力感较强或很大。工作繁重,人员、物资配备不足和工作与家庭的矛盾是压力主要来源。结论合理有效配置护理人员,充足物品供给,减少工作冗余环节能有效地降低护士夜班工作的压力,并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门诊中心注射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并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方法对门诊中心注射室16名护士进行自行设计压力源问卷调查。结果 16名护士压力源分别为:担心环境对健康的威胁占81.3%;感到社会地位低,深造及晋升机会少占75.0%;有竞争压力,担心落聘、下岗占62.5%;感到工作量大、经常夜班,怕引起纠纷占50.0%;专业知识、技能缺乏占37.5%;人际关系紧张占31.3%。结论改善护士工作环境,调动护士心理防御机制,指导护士正确看待竞争,争取领导重视与支持,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技能及护患沟通技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可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0.
产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卫敏 《护理学报》2009,16(8):26-27
分析产科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产科病房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产房工作量减少,病房护理工作量增加;产房倒班人员少,夜班自然生产率高,夜班人员比白班人员工作量大;产房与病房各1人独立值夜班,助产士与病房护士工作协作不完善;助产士压力大,流失率高.针对上述问题,2008年来取消了产房专职助产士,采用弹性排班方式,调整了班次,将原来的产房助产士、病房护士独立1人值夜班改为2个人1组夜班,同时管理病房和产房工作,重新制定岗位职责,加强监督力度;严格选拔2名年轻助产士并加强培训,重视助产士的需求,留住现有助产士;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正面引导,抑制助产士的流失.改进管理对策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从改变排班模式前的90%提高到97%以上.护理人员的自觉性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增强,确实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通过实行夜班加强辅助班及护理二线住院总查房制度,对减轻妇产科夜班护士压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夜班实行加强辅助班及开展夜间护理住院总值班制度,实施前后采用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对48名一线夜班护士进行的压力状态比较.结果 实施后护士在患者护理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压力得分分别为(1.91±0.32),(1.73±0.48),(1.48±0.61)分,均低于实施前的(3.35±0.76),(3.35±0.47),(2.92±0.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4,2.35,2.25;P <0.05),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加强班和护理住院总值班后,夜班护士前5位压力源均减轻,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实行夜班加强辅助班和护理总值班制度,减轻了妇产科一线夜班护士的压力,保障了护理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元化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心内科实习的护生139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68)和试验组(n=71),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试验组采用讲授式教学法(L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 TBL)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BL)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生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为(91.8±3.6)分,操作考试成绩为(92.4±2.9)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7.89,5.51;P<0.05);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为84.5%,对照组为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1,P<0.05)。结论 LBL、TBL、PBL多元化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获得护生和带教老师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行儿科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对济南市10家综合性三级医院的166名儿科门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66名调查对象中,有123(74.1%)名护士在1年之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其中以心理暴力为主(99.2%);对护士技术不满意(65.9%)、候诊时间太长(43.9%)、不合理要求被拒绝(43.9%)是儿科门诊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无孩子、是否值夜班、工作满意度是儿科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科门诊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对护士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医院应针对儿科门诊工作特点采取相应预防及应对措施,提高护士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士正念对成就动机的影响,为护理管理者促进心内科护士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153名心内科护士运用《中文版正念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正念总体均分为(3.18±0.37)分,成就动机均分为(0.51±0.07)分,正念3个维度描述、观察和觉知的行动能联合预测成就动机28.4%的变异量。结论:心内科护士正念处于中等水平;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正念能有效预测心内科护士的成就动机,护理管理者应进一步培养心内科护士的正念水平以提高其成就动机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患关系不协调事件对护士心理、工作意愿及接受相关处理方法与技巧培训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于2005年7月~2011年6月,选择在本院急诊、内科、外科及妇产儿科工作,亲身或未亲身经历医患关系不协调事件的54名护士。了解不同科室护士经历医患关系不协调事件的频率,医患关系不协调事件对不同科室护士心理及继续从事护理工作意愿的影响,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护士对接受相关处理方法与技巧培训的意愿。结果急诊科护士经历医患关系不协调事件频率最高,占64.8%(35/54),其次分别为妇产儿科37.0%(20/54)、内科25.9%(14/54)、外科13.0%(7/54)。发生1周内,急诊科护士心理反应最大,占81.5%(44/54),其次分别为妇产儿科70.4%(38/54)、外科50.0%(27/54)、内科38.9%(21/54)。对心理影响时间以内科护士最长,占59.3%(32/54),其次分别为外科50.0%(27/54)、妇产儿科29.6%(16/54)、急诊科20.4%(11/54)。在经历过医患关系不协调事件的护士中,曾经有不干临床护理工作想法的护士中,内科、外科、妇产儿科、急诊科室护士分别占81.5%(44/54)、70.4%(38/54)、29.6%(16/54)及9.3%(5/54)。对接受医患关系不协调事件相关处理方法与技巧培训中,年龄小、工作年限低、职称低的护士表现学习意愿更强烈(均P<0.05)。结论医患关系不协调事件影响着护士心理健康及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意愿,直接影响着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及技巧。  相似文献   

16.
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方法对护士进行护理记录书写培训;对护理记录实施纵向、横向质量控制法;实施三级质量控制:一级白班护士、二级夜班护士、三级护上长,全员参与护理记录质量控制。结果护理记录缺陷检出率一级质量控制由8.00%提高到18.00%,二级质量控制由1200%提高到22.00%,提高了护理记录的终末质量,三级护士长质量控制护理记录缺陷率由4533%下降到8.00%,护理部质量控制护理记录缺陷率由11.33%下降到4.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护理记录的终末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无锡某三甲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者进行职业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121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57.9%的护士无或轻微职业倦怠,36.4%的护士存在轻中度职业倦怠,5.8%的护士存在重度职业倦怠。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护士在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收入、工作科室及轮班情况等方面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工作年限和工作科室,总贡献率为19.81%。结论精神科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医院管理者应对其采取必要的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方法]对汕头地区550名在岗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基本情况、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等。[结果]汕头地区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22分±0.45分,处于中等水平,护士工作满意度8个影响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与同事关系、家庭/工作的平衡、工作被认可、工作负荷、管理、工作本身、个人成长及发展、工资及福利;护士工作满意度中不同婚姻状况、年龄、工作年限、编制、职称、职务/层级、所在科室、月值夜班数、月收入、择业原因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管床数、周工作时数与护士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P<0.05),月收入、择业原因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汕头地区护士工作满意度不高,建议从护士工作待遇、工作条件和环境、在职培训、分层级使用等方面予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科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对护理质量的控制效果。方法设立总值班护士长,负责内科各个护理单元晚夜班及节假日的护理质量管理,督导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协助科室进行危重患者的抢救并解决各类疑难护理问题,实现护理质量24h无缝隙管理。对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实施前(2005年)和实施后(2010年)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逐年提高,且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0%的标准,实施前后内科护理工作满意度达标率分别为81.25%、97.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5年来,共协助科室完成125次危重患者抢救,解决102例疑难护理问题。结论总值班护士长能够有效提高特殊时段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