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总结肝窦内皮细胞的表型标志以及其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以"肝窦内皮细胞"、"肝再生"及"肝脏疾病"作为关键词,利用PubMed、万方、CNKI等数据库检索近年来关于肝窦内皮细胞与肝脏疾病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肝窦内皮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及表型标志,在肝脏再生、肝脏免疫耐受、肝脏纤维化及肝脏损伤的过程中最先感受"损伤信息",并且作为第一道屏障既起着保护肝脏的作用,同时也是肝脏损伤的最初改变,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肝窦内皮细胞功能复杂,其在肝脏疾病病变过程中具体如何发挥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肝窦内皮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窦内皮细胞是肝脏非实质细胞的主要细胞群,由肝窦内皮细胞构成的肝窦壁是全身毛细血管壁中唯一缺乏基膜的毛细血管窗孔,足肝窦内皮细胞最具特征性的结构。肝窦内皮细胞在调节肝窦血流与周围组织的物质交换中起有效的中枢性的作用,因此肝窦内皮细胞对于维持正常的肝功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肝窦内皮细胞在肝脏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诸多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细胞在大鼠肝窦内皮细胞(hepatic sinus endothelial cell,HSEC)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并建立一种新的HSEC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Ⅳ型胶原酶分离肝细胞,运用Pereoll建立的梯度密度离心以及选择性贴壁纯化HSEC,舍肝细胞条件培养液(HC-CM)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HSEC.结果 平均每只大鼠可获取2.55×107个HSEC,平均活力98%,培养24 h后纯度约91%.HC-CM有效刺激HSEC生长,促进细胞内DNA合成.HSEC体外生长保持良好的形态,维持5~6 d,扫描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窗孔"样结构.结论 本实验方法能提供高活力的HSEC,肝细胞条件培养液内舍有多种营养因子支持HSEC生长.  相似文献   

4.
肝脏低温保存时肝窦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低温灌注技术,电镜技术和生化检测技术,对低温保存人肝脏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低温保存时不仅肝实质细胞受到损伤,而且肝窦内皮细胞发生更严重的损伤,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逐渐升高。秀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显示:人肝脏低温保存后,肝窦内皮细胞可出现变性肿胀,肝窦内大泡形成,随着保存延长,肝窦内皮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导致肝窦阻塞。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后可导致肝脏微循环系统连续  相似文献   

5.
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外科》2004,3(5):350-35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寻肝移植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损伤的详细过程、方式及机制,为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UW 1 h肝移植组(n:48)、Uw 12 h肝移植组(n=48).大鼠原位肝移植采用双袖套法,分别于术后不同时相点采取血液及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透明质酸(HA)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状况.结果 UW 1 h、UW 12 h组肝移植后血清ALT、HA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UW 12 h组又明显高于Uw 1 h组(P<0.05).UW 12 h组ALT水平于术后6 h达高峰,而HA水平却在术后1 h、24 h呈双峰表现.Uw 12 h组首先出现SEC的凋亡继而出现肝细胞的坏死,且UW 12 h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明显高于UW 1 h组(P<0.01).两组大鼠SEC的AI均于术后6 h达高峰,与血中ALT的高峰时相点一致.肝移植术后Bcl-2表达明显减弱(P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大鼠肝窦内皮细胞 (SEC)的原代分离、培养方法 ,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胶原酶灌注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加选择性贴壁的方法分离SEC ;用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培养SEC的形态学变化及超微结构 ;用Ⅷ因子和CD1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ECA 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SEC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 分离培养的SEC得率为 (2 .0 6± 0 .35 )× 10 7/只大鼠 ,活力≥ 92 % ,纯度达 90 % ;光镜下细胞形态典型 ,SEM下可观察到特征性的窗孔结构 ;Ⅷ因子染色阴性而CD14染色阳性 ,RECA 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结论 分离培养的SEC细胞得率、活力及纯度较高 ,形态典型且具有一般细胞所没有的窗孔结构及表面标志 ,为其功能和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常温肝缺血再灌注肝血窦内皮细胞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Xiong C  Hu H  Wei W  Chen X  Wu Z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4):297-299,I017
目的 探讨肝脏常温 因再灌注稆肝血窦内皮细胞的结构变化及其在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44只大鼠在常温下分别阻断人肝血流20、40、60和90min,然后再开放血流2h,制备成缺血再灌注模型,对肝血窦内皮细胞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5只。结果 肝血流阻断20、40min时内皮细胞受损;血流开放后2h内皮变化可恢复。肝血流肝断60、90min后内皮细胞出现损伤,使部分内皮缺损,上直接  相似文献   

9.
切应力对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切应力下肝窦内皮细胞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氮(N0)及-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分泌量,探讨切应力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血流动力学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切应力为0 dyn/cm^2)和实验组2组。实验组又按切应力不同分为12、24和48dyn/cm^2 3个亚组。每组分别在4、8、12及24h抽取1ml培养基,利用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HGF、IL-6、NO和NOS浓度。结果在不同切应力下,肝窦内皮细胞分泌HGF、IL-6、NO和NOS各不相同,在同一时相随着切应力的升高。HGF、IL-6、NO和NOS的分泌量也升高,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48dyn/cm^2组明显高于另两个亚组(P〈0.01);实验组作用8、12、24h时,HGF、IL-6、No及NOS分泌量明显高于作用4h时。结论体外实验证实,切应力升高时肝窦内皮细胞分泌HGF、IL-6、NO和NOS的量明显增加,提示部分肝切除术后门静脉压力急剧升高能促使肝窦内皮细胞活化。分泌大量促肝细胞再生的细胞因子和介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在小鼠内源性损伤模型下肝脏Kupffer细胞 (Kupffercell,KC)和肝窦内皮细胞 (sinusoidalendothelialcells,SEC)表面Toll样受体 2 (TLR2 )蛋白及mRNA表达。方法 在肝部分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下 ,采用原位灌注消化法分离并纯化KC和SEC ,用大鼠抗小鼠TLR2 IgG和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的二抗进行染色 ,流式细胞仪 (FCM)测定阳性细胞数 ,并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RT PCR)检测两种细胞中TLR2 mRNA含量。结果 损伤组KCTLR2 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蛋白质表达为 ( 9.19± 1.0 7) %vs ( 1.5 2± 0 .2 1) % ,P<0 .0 1;mRNA表达为 0 .5 4± 0 .77vs 2 .6 2± 2 .19,P<0 .0 5。SEC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 ,小鼠肝KCTLR2 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达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术后败血症患者肝功能损害与一氧化氮产生的关系.方法 将20例接受腹部手术并在术后发生败血症的患者分成两组:存活组、死亡组.在发生败血症之前取血样.并在发生败血症后每隔3 d取1次血样,直到患者死亡或出院.分析稳定的NO基团代谢终产物(NOx)和动脉内KBR(AKBR)的关系.结果 术后发生败血症的患者中,7例死亡患者的血浆NOx水平比13例存活患者显著增高.死亡组患者的AKBR水平比存活组显著降低,这表明死亡组患者的肝功能受到损害.与之比较,死亡组血浆NOX水平比存活组显著增高.当AKBR的水平降到0.7以下时,NOX的水平开始升高.此外,血浆AKBR水平的变化程度受NOX水平的影响,这表明NO与肝脏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有一定关系.结论 NO的过量产生可能是导致术后败血症患者出现致命性代谢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在阻塞性黄疸病人肝脏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阻塞性黄疸病人肝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30例阻塞性黄疸 (OJ)病人和 30例对照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 ,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外周血和胆汁中一氧化氮水平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 ,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肝脏组织坏死面积进行检测。结果  (1)OJ组外周血NO、GPT、TBil、TNF和胆汁中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2 )iNOS在 86 7%的OJ肝脏组织中阳性表达 ,在对照组肝脏组织中不表达 ;(3)肝脏组织坏死面积与iNOS表达强度及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NO参与了阻塞性黄疸病人肝脏损害的过程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Acute renal failure hallmarks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epidemic form of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D+HUS), which is caused by E. coli strains that produce Shiga-like toxin (Stx).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Stx-1 on nitric oxide (NO) production by human glomerular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GMVEC) and human mesangial cells. NO synthesis by human mesangial cells is in the micromolar range and that of GMVEC in the picomolar range. Stx-1 reduced NO production in non-stimulated GMVEC (5 nmol/l Stx-1 required) without inhibi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 In non-stimulated and TNFα-pretreated mesangial cells, NO production was reduced with a maximal reduction at 10 fmol/l shiga toxin. The cellular iNOS antigen content in mesangial cells was reduced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way (10 fmol/l-100 pmol/l), while partial inhibi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 required 10 nmol/l Stx-1 in these cells. Our in vitro data suggest that Stx may reduce NO synthesis during the course of HUS development, contributing to the aggravation of the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and renal failure as observed in HUS.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血浆刺激内皮产生一氧化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能否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方法 分别用正常人血浆和肝硬化患者血浆刺激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NO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血管内皮细胞NO(eNOs)mRNA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组NO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浆组(P≤0.01);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处理组eNOS mR-NA水平较正常人血浆组增高,且有时间依赖性,正常人血浆处理样品的各个时间点其RNA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本身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NO。  相似文献   

15.
比较局麻与全麻对病人血清NOS及NO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局麻与全身麻醉对手术病人血清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 2 0例颌面外科手术病人分为局麻组 (A组 )和静吸复合全麻组 (B组 ) ,每组 10例 ,在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和手术开始后 1h抽取静脉血 3ml,分别测定血清NOS和NO浓度。结果 A组血清NOS及NO含量在切皮和术中 1h与术前比较显著增高 (P <0 0 5 ) ,B组血清NOS及NO含量在切皮和术中 1h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增高 (P >0 0 5 ) ;在切皮和术中 1hB组NOS及NO含量比A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能明显抑制NOS的活性 ,降低NO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颈动脉窦隔离灌注异丙酚对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 ~ 220 g,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取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DC组)、低浓度异丙酚组(DP1组)和高浓度异丙酚组(DP2组).另取非糖尿病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NC组)、低浓度异丙酚组(NP组)和高浓度异丙酚组(NP2组).颈动脉窦隔离灌流K-H液(对照组)、含50 μmol/L异丙酚的K-H液(低浓度异丙酚组)和含100 μmol/L异丙酚的K-H液(高浓度异丙酚组),30 min后取股动脉血样,测定血浆ET和NO浓度.结果 与DC组比较,DP1组和DP2组血浆ET浓度降低,NO浓度升高(P<0.05);与DP1组比较,DP2组血浆ET浓度降低,NO浓度升高,NP1组血浆ET浓度升高,NO浓度降低(P<0.05);与DP2组比较,NP2组血浆ET浓度升高,NO浓度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可通过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局部作用降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大鼠血浆ET水平,升高NO水平,且对糖尿病大鼠的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氧对小鼠神经干细胞 (NSC)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 用含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原代培养NSC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急性缺氧诱导下iNOS的表达 ;在每张免疫组织化学图像中随机选取 10个细胞 ,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经不同缺氧时间处理后平均灰度级变化 ,其灰度级均数间接反映酶表达强度的改变。结果 原代培养的细胞能连续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 ;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在一般培养条件下 ,NSC及分化细胞中iNOS呈阴性表达 ;经缺氧处理后呈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缺氧诱导 10、3 0min与非缺氧组灰度级均数分别为 :15 8.7± 5 .95、12 8.4± 5 .73、2 0 0 .3± 5 .5 5。结论 用缺氧方法能诱导NSC表达iNOS ,其表达强度与缺氧时间呈正相关。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腹主动脉瘤 (AAA)血管平滑肌细胞 (SMC)及其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培养液中生成一氧化氮 (NO)的情况。方法 0 0 2 %Ⅰ型胶原酶消化法进行AAA SMC原代培养 ,平滑肌α 肌动蛋白 (α SMA)鉴定SMC并绘制AAA SMC的增殖曲线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AAA SMC中iNOS蛋白的表达 ,并测定原代及 2代细胞培养液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之和 (NO2 - NO3 -,NOX)。结果酶消化法成功培养AAA SMC ,α SMA阳性率为 4 5 %± 5 8% ,传代培养发现AAA SMC增殖力有限 ;AAA SMC中iNOS蛋白阳性率 86 7%± 4 6 % ,细胞培养液中存在高浓度的NOX。结论AAA SMC存在异常增殖但增殖力有限 ,且细胞可能存在表型变化 ;AAA SMC中iNOS蛋白的高表达及NO的过量生成 ,提示由SMC生成的过量NO可能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肠腺癌iNOS、VEGF、Ⅳ型胶原及FⅧAg的表达情况。结果45例结肠癌iNOS和VEGF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6%和80%。两者呈正相关共同作用于肿瘤间质血管,致微血管密度(MVD)增多。结肠癌iNOS阳性的MVD值为37.0±5.7;阴性的则为30.5±4.9。结肠癌VEGF阳性的MVD值为39.5±8.5;阴性的则为30.7±4.4。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组织分型无关。结论iNOS和VEGF的表达与结肠癌的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