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脑脚幻觉(peduncular hallucination)一词最早是由Lhermitte于1922年提出的[1],其特点是以视幻觉为主,视觉影像生动鲜明、色彩丰富,内容充满戏剧性,偶可伴有触幻觉和听幻觉,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通常幻觉在白天消失晚上出现,故又称黄昏幻觉。患者对幻觉有自知力。该幻觉多因脑干和丘脑损害造成,常见病因为血管性或肿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也可出现大脑脚幻觉,现将我院自1998年~2004年收治的3例SAH出现大脑脚幻觉的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8岁,教师。因用力唱歌后突发颈部不适,剧烈头疼半小时入院,无高血压、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丘脑损害的神经心理学障碍.方法 用精神科最表评定72例分别为丘脑前部、丘脑内侧部、丘脑外侧前部和丘脑外侧后部梗死患者的情感、认知、语言、记忆和综合感知等神经心理状况和其他临床症状.结果 丘脑前部损害以淡漠和抑郁等精神活动减退为主,丘脑内侧部主要表现情绪紊乱、意识障碍和视觉症状,丘脑外侧前部以失语和共济失调为主,而丘脑外侧后部主要为各种类型的感觉障碍.结论 丘脑不仅是感觉的中继核团,丘脑的不同区域还参与不同类型的神经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某些作者已报道过痴呆病人有不同的临床症状.痴呆有二种类型:脑皮质型,Alzheimer型是最典型的例子;皮质下型(即基底节、丘脑和脑干内病变所致),例如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享廷顿午蹈病和帕金森病.然而,由于对痴呆的皮质—皮质下分型仍有争论,因而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ID)病人的脑病变和痴呆综合征之间的定性关系目前尚不能确定.某些研究认为血管病变的部位对产生痴呆有重要意义.值得提出的是,位于优势半球的丘脑病变或两侧丘脑核及大脑中动脉供血的皮质区损害可能对引起痴呆综合征起重要的作用.本文评价了CT证实的脑病变和MID病人精神障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丘脑是大脑皮质下辨识感觉性质、定位和对感觉刺激作出情感反应的一个重要神经结构,是大脑的重要交通枢纽,也参与对运动平衡的调节。临床上丘脑梗死约占缺血性脑梗死的3.1%,而丘脑出血发病率较高,约占脑出血的20%~25%,受损时感觉障碍是其最主要最突出的症状。由于丘脑体积较小,病变时常同时影响多个神经核团,这对于单个神经核团的功能很难研究,本文搜集了临床中遇到的3例丘脑微小病灶卒中,包括2例脑出血和1例脑梗死,希望能对  相似文献   

5.
皮层下损害病人的体感诱发电位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皮层下起源目前还存在着争议,特别是丘脑电位,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对23名CT证实的皮层下局部脑损害,尤其是丘脑损害病人的研究,试图探讨体感诱发电位皮层下各成分的起源。 材料和方法 本组23名病人中,脑干损害5人,丘脑损害12人。内囊损害6人。病因为脑梗塞12人,脑出血10人,脑瘤1人。男6人,女7人。年龄32~75岁,平均52岁。均行CT扫描确定诊断。23名正常成人为对照。 受检者在半暗室内仰卧于检查床上。记录部位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Fluoro-Jade C(FJC)染色方法 观察小鼠匹罗卡品癫(癎)模型丘脑神经元变性情况,以了解丘脑结构在慢性颞叶癫痫发生中的病理变化和癫(癎)反复发作的神经学基础.方法 以盐酸匹罗卡品腹腔注射(220 mg/kg)制备小鼠癫痼持续状态模型.脑组织切片经FJC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JC阳性细胞形态和在丘脑的整体分布情况.结果 匹罗卡品模型组小鼠FJC阳性细胞呈神经元形态,丘脑结构损害呈连续性.功能不同的丘脑核其细胞损害程度有所不同.结论 采用FJC染色技术观察匹罗卡品癫(癎)持续状态小鼠模型丘脑神经元变性情况,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颞叶癫(癎)的中枢神经系统长期病理变化和自发性反复发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同侧性癫痫     
部分性癫癎在临床诊断中有定位意义.具有运动和感觉现象的部分性发作一般发生在大脑损害的对侧.同侧癫癎发作则发生在大脑损害同侧.是极罕见的临床现象.作者报告7例发生在脑损害同侧的部分性癫癎.本文着重讨论同侧症状性癫癎的临床意义和病理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放大镜下观察了112例国人成人脑的大脑后动脉形态、分支和分布,为显微神经外科诊治提供资料。大脑后动脉P_1段中点的外径,左侧平均为2.31±0.70mm,右侧平均为2.32±0.64mm。丘脑穿动脉超于P_1段的前面或上面,2~9支不等。脉络膜后内动脉,多起于大脑后动脉的P_2A段,在松果体的外侧进入第Ⅲ脑室。脉络膜后外动脉多起于大脑后动脉的P_2P段,向外行经脉络裂,向上越过丘脑枕,加入侧脑室脉络丛。观察了大脑皮质支的超点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Percheron动脉属于丘脑穿动脉的一种少见的先天变异,伴有一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Perch eron动脉梗死报道罕见.我们报告2例,旨在提高认识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Percheron动脉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1例急性昏迷,1例发作性视物不清后意识不清合并眼球垂直运动障碍.2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示双侧丘脑旁正中高信号,其中1例合并中脑“V”字型高信号;2例右侧大脑后动脉(PCA) P1段均显示发育不良,即胚胎型PCA.结论 典型的临床症状、丘脑旁正中部对称DWI高信号及中脑“V”字征有助于Percheron动脉梗死的诊断及治疗.一侧胚胎型PCA可能是Percheron动脉梗死的潜在变异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MR或DSA证实为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DCVST临床特征以颅高压症状和认知、行为异常、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其影像学表现以双侧丘脑受累,尤其是伴有出血为主要特征.结论 当出现双侧丘脑受累为主要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时,要及时想到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并尽快行MRV和DSA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疾病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选择的尸检60岁以上老人553例,有脑血管病变者369例占67%。369例中有丘脑下部血管病变者36例,占10%,其中大量出血7例,大的梗塞15例,中度梗塞者14例。脑卒中初期的植物神经症状大多数是由于大病变而直接、间接引起的丘脑下部损害所致,并可作为重度脑卒中的指标。脑溢血中重症小脑出血92%有呕吐,大脑两半球出血占60%,脑桥出血很少。脑桥,小脑出血中出汗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小脑出血时,上半身大汗淋漓者并不少见。桥脑出血绝大多数有呼吸障碍,同时,早期体温下降,末期体温升高。两侧瞳孔不等在重症脑卒中(一个月内死亡者)91例中有33例(36%),病侧大者  相似文献   

12.
大脑脚幻觉(peduncular hallucination)一词最早是由Lhermitte于1922年提出的[1],其特点是以视幻觉为主,视觉影像生动鲜明、色彩丰富,内容充满戏剧性,偶可伴有触幻觉和听幻觉,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通常幻觉在白天消失晚上出现,故又称黄昏幻觉.患者对幻觉有自知力.该幻觉多因脑干和丘脑损害造成,常见病因为血管性或肿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也可出现大脑脚幻觉,现将我院自1998年~2004年收治的3例SAH出现大脑脚幻觉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20年来苏联肿瘤研究中心血液学部治疗的500例血液肉瘤,其中32例(6.4%)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本文资料为21例的观察.年龄由16岁到67岁.17例死亡,4例出院时3例缓解,1例恶化.血液肉瘤的神经系统损害有其特点:很少发现大的肿瘤,最典型的症状为脑和脊髓膜的多灶性转移.根据转移部位,8例为脑综合征,9例为脑脊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儿童轻微脑机能障碍(MBD)症状群的意义和试图提出有关本病病因的假说。此症状群有多种名称:轻微大脑损害、多动行为症状群、细微大脑机能障碍、和脑炎后行为障碍等。它对儿童精神病学有很大意义,因为累及5~10%的学龄儿童。它又很可能是以后成年精神病的先驱,故有理论探讨价值。轻微脑机能障碍的概念由来这症状群首先出现于脑外伤或脑部感染之后的儿童行为障碍描述中,因此就归咎于脑外伤或脑感染所致。以后发现脑炎恢复之后,儿童在性格与行为方面与病前相比有深  相似文献   

15.
丘脑出血25例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丘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眼症状,本文通过对25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的CT与临床分析,讨论高血压丘脑出血的睡眠障碍、精神症状、尿便障碍及语言障碍。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男8例,女17例。发病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58岁。全部病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收缩压超18.7KPa,舒张压超过12.0KPa。全部病人均无明显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1951~1983)60例丘脑肿瘤的长期随访结果和治疗方针。本组男30例,女30例,左侧丘脑肿瘤32例,右侧肿瘤28例。年龄范围5个月~18岁(平均7.7岁).诊断前症状持续时间为1天~3年,其中1个月内33例(38%),1~4个月22例(37%),5个月~1年11例(18%),1~3年4例(7%)。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颅内压增高或局限性神经系统障碍。用颅骨X 线平片、气脑或脑室造影、动脉造影及放射性脑扫描确诊33例,用CT 扫描确诊27例。非手术16例(27%),穿刺活检3例(5%),术中活检20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文献报导分化程度较好或低级星形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所延长.本文作者对1978年-1988年10年间收治的25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所有病人均通过了CT扫描和脑活检(20例)证实.坏死、间变的肿瘤以及后颅窝胶质瘤排除在外.所有病人被追踪观察.25例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2岁;11例肿瘤在左侧大脑半球,13例位于右侧大脑半球1例位于丘脑.有癫痫症状者23例、构音障碍1例,  相似文献   

18.
[LarsonJJ,BallWS,BoveKE,etal.Formationofintracerebralcavernousmalformaionsafterradiationtreatmentforcentralnervoussystemneoplasiainchildren.JNeursurg,1998,88:51(英文)]放疗是儿童脑瘤常用的治疗方式。本文作者对6例患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儿童行放疗后,发生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进行了回顾性复习。并对形成海绵状血管畸形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3例男孩的年龄分别为13‘9和17岁。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接受照射治疗后,分别于87、94和120个月因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导致颅内出血。且例10岁女孩和1例19岁男性病人因颅后窝星形细…  相似文献   

19.
萎缩性肌强直症(DM)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疾病.作者注意到DM的听力丧失发病率很高;观察了DM成人21例(年龄22~65岁,平均43岁)、儿童  相似文献   

20.
神经元腊样质脂褐素沉积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元腊样质脂褐素沉积病(NCL)的临床表现规律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1例NC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国内报道的15例同类型NCL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青少年型NCL12例,占46%,3~15岁发病,首发症状多为智力减退或癫痫发作。晚期婴儿型NCL8例,占31%,1~7岁发病,首发症状表现为癫痫发作。婴儿型NCL4例,占15%,出生后4~9个月发病,首发症状表现为智能和运动发育停滞。成年型NCL2例,占8%,26及32岁发病,以痴呆和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磁共振成像(MRI)特点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萎缩,部分患者伴随白质损害,婴儿型和晚期婴儿型NCL出现丘脑改变。结论NCL患者的发病类型以青少年型为主,不同类型的NCL临床症状及出现顺序各异,影像学改变类似,婴儿型及晚发婴儿型伴丘脑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