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缀琴 《护理学报》2005,12(8):87-88
输液反应常导致护患纠纷。护理部与药剂科合作,从建立监控输液反应的组织网络、培训全体护理人员、规范输液反应上报和处理程序等着手,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和质量改进,及时发现和阻止了因大输液包装质量差、一次性输液用具不合格、某些中药制剂不纯、护士操作不当等因素引起的输液反应,达到了通过监控输液反应,提高输液安全性,减少护患纠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确定防治对策。方法:通过本院发生的输液反应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引起反应的原因。结果:对照原因通过积极防治,输液反应明显下降。结论:应加强各方面正规化管理,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输液反应是临床的常见现象,会给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为防止和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本文从液体和添加药物的质量,输液用具的洁净度,输液环境和输液操作程序等方面分析了可能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防止和减少输液反应发生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自1989-2006年我院临床输液发生的482例反应药品残余液进行了药检分析及细菌培养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的发生与细菌内毒素的累加、革兰氏阳性(G^+)杆菌(枯草杆菌、浅绿色气球菌)及革兰氏阳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的污染、不溶性微粒超标及当地气候高寒缺氧等因素有关。结论:在医院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加强药品质量、输液器具质量的管理,加强无菌操作、控制配液环境及操作过程,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避免过多品种的联合用药及输液量,注意气候改变对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是预防输液反应的确保临床治疗安全有效关键。  相似文献   

5.
输液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炜坚 《护理研究》2005,19(6):1047-1047
[目的]通过对影响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从而达到减少和预防输液反应的目的。[方法]对引起输液反应病人的药物因素、气候、人群结构、输液时病人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药物以抗生素、中药制剂、血及血液制品等较常见;与季节有较明显的关系,主要集中在4月~9月;输液反应的多发人群主要为老年人。[结论]综合分析影响病人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采取防范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38例输液热原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辉 《现代护理》1998,4(12):2-3
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输液热原反应的发生,对医院近两年来发生的38例热原反应进行原因分析,指出控制热原反应的关键在于预防。新技术软包装一袋装输液的运用将有效地减少致热原,预防输液热原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分析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寻找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03~2007年发生的40例输液反应资料,按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联合用药情况,加用药物情况,输液反应的类型及分布进行临床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生原因以药物,操作原因发生率高;加用药物以加入中成药发生率高,输液中加入的药物种类越多,输液反应的发生率越高;反应以发热反应最为多见。结论: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关,严格掌握病人的输液指征和禁忌,加强无菌观念,规范操作技术,做好三查七对,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加强对病人的临床观察,若发生输液反应征兆,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输液反应的原因。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老年患者输液反应记录47例,分析其用药、输液配制操作、患者生理病理等与输液反应的关系。结果:药物、输液配制操作、患者生理、病理状况等均有可能导致老年患者输液反应的发生。结论:重视老年患者输液的各个环节,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9.
34例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寻找预防措施,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损失。方法:研究我院2003年7月~2007年7月输液反应病例34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有药物、季节、患者、输液器具及操作等因素。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和输注速度,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掌握相关的药理知识,加强对重点患者的输液观察,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加强静脉输液管理 防止输液反应发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宇雄  刘杰 《现代护理》2005,11(1):64-65
由于查对不严或操作不当以及无菌管理不好而引发的静脉输液细菌污染反应经常发生,为了防止和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加强查对,保证液体质量;2)严格无菌管理,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3)坚持操作常规,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4)建立巡视观察制度,及时发现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11.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梅 《天津护理》2005,13(5):307-308
静脉输液是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治疗措施,但输液反应不可忽视,输液反应的发生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探讨、分析输液后反应的原因将有助于对输液反应的预防、控制及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34例输液反应患者的对症处理,探讨输液反应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发生34例输液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采取有效及时的对症处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均未发生严重后果及医疗纠纷。结论在输液过程中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技术规范,加强巡视,能有效地减少输液反应及医疗纠纷,确保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输液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炜坚 《护理研究》2005,19(12):1047-1047
[目的]通过对影响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从而达到减少和预防输液反应的目的。[方法]对引起输液反应病人的药物因素、气候、人群结构、输液时病人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输液反应的药物以抗生素、中药制剂、血及血液制品等较常见;与季节有较明显的关系,主要集中在4月~9月;输液反应的多发人群主要为老年人。[结论]综合分析影响病人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采取防范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药制剂输液反应原因分析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输液反应的机理。方法 对66 例发生输液反应的中药制剂进行微粒、细菌分析。结果 微粒超标是导致中药制剂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 重视中药制剂微粒监控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的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如何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各科室发生输液反应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资料报道综合分析所产生的各种原因。结果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主要与个体差异,药品质量,输液时的环境因素,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热原量累加等因素有关。结论严把药品及输液器的质量关,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减少和杜绝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反应的类型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文洁 《现代护理》2006,12(11):1003-1005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有诸多优点:作用快、效果好、剂量准确等,但是风险也很大,最多见的是输液反应。合理的用药、规范的输液流程、加强环节管理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基本保证。本文对我院近2年在门诊输液中出现输液反应的64例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以此为临床护士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有诸多优点:作用快、效果好、剂量准确等,但是风险也很大,最多见的是输液反应.合理的用药、规范的输液流程、加强环节管理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基本保证.本文对我院近2年在门诊输液中出现输液反应的64例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以此为临床护士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引起静脉输液反应常见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引起静脉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对策,降低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率。方法对100例发生输液反应患者疾病诊断、体质、病情、输液及配伍药物等项目进行调查和整理,分析影响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结果输液反应原因复杂,主要与药物、气候、患者年龄、所患疾病、过敏史等因素有关。结论输液反应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针对其影响因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临床输液安全防范措施,有利于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1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11例输液反应患者的加药方式、加入输液中药物的总剂量、病人的体质,判断临床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加入输液中的药物剂量愈大,品种愈多,病人体质差,发生输液反应机会越多。结论 尽量避免多种药物混合用药、大剂量用药、根据患者体质用药,是减少输液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范旭畅  陶西萍 《护理研究》2002,16(11):644-646
目的:分析输液发热反应发生趋势及相关因素,降低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a来102例次发热反应资料,统计历年发热反应发生率、高发科室,分析发热反应病人年龄分布。结果:2001年发热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往年,神经内、外科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发热反应易发生在60岁以上年龄段。结论:输液发热反应呈下降趋势,老年人易发生发热反应,神经内、外科常用的个别药物本身可引起发热反应,其发生与临床药物配伍的不合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