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吴慧颖  于翠玲  王棉  张钧 《吉林医学》2008,29(9):727-729
目的:观察肝脏肿瘤的超声造影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与增强CT三个时期的强化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肝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动态灰阶超声造影检查,其中的26例进行了增强CT检查。研究分析30例病例在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的各自不同的典型图像。结果:超声造影显示原发性肝癌中85.7%(18/21)的肿块增强早于肝实质,门脉相和延迟相则多呈低回声;与增强CT显示85%(17/20)的肿瘤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多呈低密度相一致。肝转移癌中88.9%(8/9)在动脉期呈环状增强或均匀增强,而肝实质期回声显著低于肝组织和增强CT83.3%(5/6)的肿瘤动脉期高密度的表现基本一致。肝脏恶性肿瘤在超声造影与增强CT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83个肝脏肿瘤患者123个病灶进行检查,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增强的特点。结果:所有103个肝脏恶性肿瘤动脉期或门脉期均表现为快速增强,98个(95%)延迟期快速退出,仅有5个(5%)缓慢退出。其中69个肝细胞癌病灶中53个(77%)表现为动脉期整体均匀增强,16个(23%)由于病灶中央有低回声表现为不均匀增强,66个(96%)表现迅速快退,仅3个(4%)表现为缓慢退出。在34个转移性肝癌病灶中,24个(71%)表现为动脉期不均匀增强,10个(29%)表现为动脉期或门脉期的均匀增强,32个(94%)表现为快速退出,2个(6%)表现为缓慢退出。而另外在20个肝良性肿瘤中,18个(90%)表现为缓慢不均匀增强,14个(70%)表现为轻度增强,20个(100%)表现为缓慢退出。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56例超声发现肝脏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并分析超声造影特征.结果超声造影定性准确54例(96.4%).结论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确诊22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经肘静脉丸式注入超声造影剂Sono Vue2.4ml,在反向脉冲序列成像的低机械指数下实时观察肝脏血管瘤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结果2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在造影早期(动脉相或门脉相)发生周边环状强化或斑点状强化,并且缓慢向心性充填式增强,实质相肿瘤完全或大部分强化呈强回声,强度高于周围的肝实质;1例患者表现为动脉相快速整体增强,门脉相与实质相持续增强,其回声高于周边的肝组织;1例患者仪表现周边增强,中心始终不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肝脏血管瘤时有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肝脏血管瘤的又一种新方法,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鉴别的价值。方法:88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130个病灶),其中良性35例,恶性53例。采用GE-LOGIQ9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采用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的成像,及时记录肝实质和病灶的充填过程、充盈的方式和增强强度。结果:肝良性病灶:51.7%的病例早期动脉相出现了造影增强图像,96.7%的病例延迟相呈现等增强和高增强,2例血管瘤呈现低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反映不同肝脏病变血流灌注的特征,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在肝脏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超声造影剂通过改变声波与组织间的吸收、反射和折射,使所在部位的回声信号增强。新兴的超声造影显像技术包括二次谐波显像、间歇式谐波显像、脉冲反向谐波显像、次谐波显像等,使超声造影剂的显像得到极大提高。肝脏应用的超声造影剂分为自由微气泡、糖化微粒悬浮液、包裹微气泡、过氟化物气体微泡、组织特异性造影剂等几大类,可分别通过增强肝实质和肝肿瘤的不同血管结构的显示,或造影过程中时相变化提供的血流灌注信息等,为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提高肝占位病变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200份肝脏恶性肿瘤病历开展回顾研究,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照组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测,比较肝脏恶性肿瘤确诊率。结果试验组确诊率(87.0%)略于对照组(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确诊率低于甲胎蛋白、组织病理学及CT等的联合诊断确诊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恶性肿瘤具一定诊断价值,与MRI诊断效果具有同一性,可替代使用,但其诊断结果精确性仍明显差于组织病理学和甲胎蛋白等联合诊断,仅可做适当参考,适合同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患者共106个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研究,所有病例均与增强CT对照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原发性肝癌23例,胆管癌2例.转移性肝癌11例,血管瘤2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9例,局灶性脂肪缺失16例,肝硬化增生结节7例。造影剂选用SonoVue,浓度为8μL/mL,经肘部浅静脉快速推注。结果106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肝癌动脉相表现为整体快速增强,并在门脉相快速消退,在实质相显示为低回声;血管瘤呈周围向心性环状或结节状增强,门脉相及实质相进一步增强,持续较长时间;局造性结节增生表现为中央扩散型快速整体增强,部分病例显示为车轮状;肝硬化增生结节与局灶性脂肪缺失的造影增强特征与肝实质一致。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显示肿瘤内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肺外周肿瘤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外周肿瘤对比增强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的价值对比.方法 对35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的肺外周肿瘤进行了CEUS和CECT检查的对照.CEUS采用造影剂六氟化诺(剂声诺维)和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技术.CECT采用造影剂碘普罗胺(商品名优维显),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35例患者超声造影增强后肺外周肿瘤表现为高增强20例(57.1%),低增强14例(40%),无增强1例(2.9%);CECT表现为高增强15例(42.9%),低增强19例(54.3%),无增强1例(2.9%);肿瘤CEUS表现为不均匀增强24例(68.6%),均匀增强10例(28.6%),1例无增强(2.9%);CECT表现为不均匀增强26例(74.3%),均匀增强8例(22.9%),1例无增强(2.9%);分析CEUS与CECT增强水平和增强程度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的CT增强值(HU)和B超增强值(dB)相关性较高.结论 超声造影对肺外周肿瘤的诊断价值可与增强CT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和增强CT血流灌注特征及滋养血管显示率,探讨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21个肝癌病灶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比较病灶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增强模式及滋养血管显示率。结果肝癌超声造影和增强CT不同时期的增强程度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和增强CT增强类型(均匀增强与不均匀增强)及增强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5,P=0.5;t=1.64,P=0.12)。肝癌动脉期供血血管的显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P=0.04),超声造影供血血管显示率高于CT,超声造影供血血管显示率86%(18/21),增强CT供血血管显示率52.3%(11/21)。结论肝癌超声造影与增强CT增强表现一致,可很好地反映肿瘤组织血流灌注特点,超声造影对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11.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鼻腔鼻窦肿瘤的特征性CT表现,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恶性肿瘤2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黑色素瘤3例,恶性淋巴瘤6例,鳞癌6例,腺癌5例.鼻腔恶性肿瘤CT上均示软组织肿块,但恶性淋巴瘤病变范围广泛,且几乎均累及同侧面颊部软组织,而无确切骨质破坏;鳞癌病变范围广泛,向窦腔外组织结构侵犯,且邻近骨质结构明显、广泛破坏;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病变范围局限,邻近骨质破坏不明显.结果表明:鼻腔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均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2.
超声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经病理证实的54例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89%)病变为低回声;43例(79%)病变边界模糊或欠整齐;40例(74%)内见微小钙化灶;46例(85%)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flow imaging,CDFI)示54例(100%)病灶内均可探及血流信号;34例明显血流较为丰富杂乱;RI>0.60者33例,RI<0.60者21例.结论:甲状腺恶性肿瘤多数具有特征性表现,超声检查有助于恶性病例的诊断及对可疑病例的筛选,但诊断特异性尤其对微小病变良恶性的判断上有局限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伴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且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肝硬化肝癌的34例(44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MRI及CT多期动态扫描,且影像学资料完整,比较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伴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组34例患者共44个病灶,CT共确诊病灶39个,诊断准确率为88.64%;MRI确诊病灶40个,诊断准确率为90.91%,MRI诊断准确率稍高于CT,但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无明显放射损伤,可多角度、多方位显示病变,扫描时间短,分辨率高,其对小肝癌诊断敏感度更高,定性准确度稍高于CT,且对肝癌血供及包膜强化特点显示较好,可作为肝硬化伴肝癌的首选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的特点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三期扫描,总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及良恶性肿瘤鉴别方法。结果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平扫以等密度结节为主,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体积大,多见完整包膜结构,动脉期以不均匀或环形增强为主。实性患者动脉期强化形式均为中度或明显强化,囊性/囊实性患者则以轻度强化为主54.6%(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与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均存在一定特征,可帮助临床诊断提供有用信息,且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实现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声、CT检查在肾肿瘤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72例肾肿瘤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均行超声检查与CT检查,明确两种检查影像学特点并比较诊断准确性。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8.9%(64/72),CT诊断准确率为90.3%(65/72),两种检查方法准确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将超声作为肾肿瘤首选检查方法以明确肿瘤大小、位置、来源等情况及对周围组织侵蚀情况,当肿瘤边界不清、无法确定周围组织浸润及肾静脉癌栓形成情况时可联合CT检查提高诊断符合率,为手术及预后的改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参数在前列腺良恶性肿瘤的曲线特征,分析超声造影参数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增高患者,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28例)和前列腺癌(32例)组;采用SonoVue造影剂行超声造影,动态观察造影全过程,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曲线进行定量分析,对造影可疑区域实施穿刺活检(6+X)。结果:前列腺癌峰值强度大于前列腺增生峰值强度(P<0.05),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上升支斜率前列腺癌大于前列腺增生(P<0.05),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开始显影时间、达峰值强度时间(P>0.05),两者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造影动态观察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血流灌注动态变化过程,且对超声造影参数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前列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评价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的CT及MR表现.方法 共37例患者42个病灶进行了射频消融.术后随访时间为3~18月.用CT及MR评价病灶的密度(信号)、强化方式,边界、大小的变化.结果 消融完全的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MR为T1等-高信号,T2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射频术后一月之内,行CT患者中,6个病灶术后存在片状或环形强化,复查消失.随访中,6例CT及4例MR表现为射频消融灶体积增大或出现不规则强化,提示为复发.结论 用CT和MR对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射频消融是否完全或是否存在残留或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与上腹部增强CT检查对肝血管瘤(HH)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78例H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对HH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HH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表现.结果 CEUS与增强CT对HH的诊断符合率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及定量参数特点.方法 对3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绘制时间-强度曲线,测量始增时间、始增强度、达峰时间、达峰强度,计算增强时间、强度增量、上升支斜率及下降支斜率,分析曲线形态及定量参数特征.结果 恶性肿瘤时间-强度曲线及定量参数具有一定特征.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拟诊断为肝脏肿瘤的64例患者,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诊断,并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对比分析CT增强延时扫描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本组64例患者,经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后61例患者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被误诊患者3例,诊断符合率为(61/64)95.31%;被误诊的3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64例肝脏肿瘤患者经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18例、肝囊肿16例、肝内转移瘤12例、肝母细胞瘤6例、肝血管瘤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例。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诊断率高、患者依从性好及痛苦少的优势,在鉴别诊断肝脏肿瘤时,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诊断率较高,且安全性好,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