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水样便为特征,慢性者往往数年或数十年未愈,时作时止,病程迁延。其发病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脾胃虚弱,不能升清别浊,脾虚湿盛则濡泄;年长者由于肾阳虚衰不能助脾胃腐蚀水谷而泻,重者完谷不化。慢性泄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健脾补肾方法治疗慢性泄泻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泄泻的辨证与治疗林季文凡脾胃失调,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为水样,称为泄泻。临证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而直下者为泻。引起泄泻的原因颇多,较常见的有:伤于饮食、感受外邪、脾胃虚弱等。总的来说,都与胃虚湿胜有关,故历代医家有“无湿不成泻”之...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古时将大便溏薄者称泄,大便如水样者称为泻,现在临床上一般都统称为泄泻。泄泻主要由于湿胜和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本症首载于《内经·气交变大论》,篇中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粪便量增加(200g/d)、粪质稀薄(含水量85%)超过3~6周或反复发作的病证[1],属于中医"泄泻"范畴。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脾胃肠病证,全年均可发病,夏秋两季多见。临床表现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泄与泻在病情上有一定区别,大便少而势缓,如漏泄之状者为泄;大便多而势直无阻,如倾泻之状者为泻,近代多统称为泄泻。  相似文献   

5.
正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溏软而不成条或稀薄如水病症。以大便溏薄、时作时止,病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直下者为泻,两者虽有轻重但无明确区别,统称泄泻。《景岳全书·泄泻》则强调了脾胃功能失调在泄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  相似文献   

6.
泄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前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对泄泻的治疗 ,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值得我们去认真挖掘、研究。笔者通过学习古今文献资料 ,结合多年的临证经验 ,总结泄泻证治大法如下 ,请同道指正。泄泻多因湿 ,湿聚由脾虚《罗氏会约医镜·泄泻》谓 :“泻由脾湿 ,湿由脾虚。”脾虚与内湿互为因果 ,或因脾虚生湿 ,或因湿盛困土而致脾虚。脾虚生湿者多见于久泄 ,久泄之人脾胃素虚 ,脾司运化功能减弱 ,以致水湿不能及时传输 ,因虚而湿自内生 ,水湿留中 ,下注肠道而为泻。湿盛困土多见于暴泻 ,常因感受湿邪、过食生冷等因素而…  相似文献   

7.
张乐宁 《中医药导报》2012,18(4):106-107
中医之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临床一般统称"泄泻"。  相似文献   

8.
中医之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临床一般统称"泄泻".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湿自内生而致气机不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之泄泻名方、验方.  相似文献   

9.
张亮  李明 《中医药信息》2013,30(1):56-57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古代医家有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样者称为泻,现临床统称为泄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秋季节为多,发病率较高. 导师谢晶日教授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其他内科杂病.谢晶日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30余年,经验丰富,造诣很深,尤其是在治疗脾肾亏虚型泄泻上疗效显著,今将其治疗脾肾亏虚型泄泻的经验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利小便实大便治飧泄、洞泄、溏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志轩  赵云  王汉岑 《新中医》2015,47(4):330-331
利小便实大便法始于急开支河,治难治性泄泻,临床飧泄、溏泄、洞泄均常用此法。飧泄者下焦气化失职,完谷不化,多属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洞泄者湿胜邪留困脾,下利多清水;溏泄者湿滞胃肠不运,大便不爽,稀薄不成形。治疗虽同为利小便实大便,然辨证论治的侧重点却不尽同,决定着配伍用药及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泄泻是指大便溏薄或泻下如水样且次数多而言。大便溏薄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泄泻的成因与湿盛有关;与正气内虚,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七情不和损伤脾胃有关。泄泻的病变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患者往往病程较长,思想负担较重。我科对泄泻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治,除内服中药外还用健脾益胃、清热利湿、消食导滞、固涩止泻、抑肝扶脾的中药保留灌肠,使药直接作用于病所,以消泄泻。  相似文献   

12.
<正> 泻痢,即泄泻和下痢。指大便次数增多的现象。一般地讲,大便稀薄,时作时止叫泄;大便直下,如水倾注叫泻;临床多合称为“泄泻”。泄泻是由于风寒、湿热内犯肠胃,饮食不节,脾胃内伤等原因引起。可分为溏泄、泄泻、鹜溏、飧泄等,包括现代医学的消化不良,各种肠炎、肠结核、食物或药物中毒等病。如便中见脓血,则属“痢疾”范围。下痢则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赤白为其特征。此病是由于肠胃内壅,摄食生冷以致湿热内蕴,毒滞肠中引起。根据症状可分为“时疫痢”、“休息痢”,  相似文献   

13.
鲍琴 《西部中医药》2001,14(6):61-62
小儿泄泻好发于夏秋季节,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或完谷不化为其主症。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常因脾胃素虚,喂养不当,内伤乳食,感受暑湿时邪或饮食不洁而损伤脾胃,致使脾胃对水谷之腐熟运化功能失调,下迫大肠则成泄泻。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婴幼儿肠炎、消化不良、脂肪泻、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及病毒性肠炎等病。中医辨证可分为5型: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变证。我院儿科自1994~1999年共收治腹泻患儿958例,其中伤食泻218例,风寒泻342例,湿热泻240例,脾虚泻152例,变证6例。兹根据笔者临床体会,将5种证型的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4.
泄泻集说     
泄泻之本,大都出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脾胃受伤所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精华之气,不能输化而泄泻作矣。泄者大便溏泻,或作或止;泻者大便直  相似文献   

15.
关于引起泄泻的致病因素,祖国医学认为:外因与湿邪关系最大,湿邪侵入,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而致泄泻,故有“无湿不成泻”,“湿胜则濡泄”之说。内因则与脾虚关系最密切,脾虚不运,水谷不化,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生泄泻,故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的理论。全国中医学院统编教材第一至第五版都把导致泄泻的病因归纳为以下五种: 1.感受外邪:六淫之邪,皆能致泻,但以寒、湿、暑、热之邪致泻最多见。2.饮食所伤:饮食过量,宿食内停,或过食肥甘,呆胃滞脾,或多食生冷,误食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而导致泻泄发生。3.情志失调:平时脾胃素虚,复因忧思恼怒,精神紧张,情志失调,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而成泄泻。4.脾胃虚弱: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亦可遂成泄泻。  相似文献   

16.
施玫香 《陕西中医》2001,22(9):575-576
泄泻主要指大便性状的改变 ,次数的增多。古语云 :“泄者 ,如水之泄者 ,事犹舒缓 ;泻者 ,势似直下 ,微有不同 ,而其病则一 ,故总名之曰泄泻。”可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疾病。其病往往迁延反复日久难愈 ,笔者在临床中以参苓白术散治疗该证 ,略有心得 ,不揣浅陋 ,表述如下。关于泄泻的病机 ,前贤有专论 :“泄泻之本 ,无不由脾胃 ,盖胃为水谷之海 ,而脾主运化 ,使脾健胃和 ,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 ,以行营卫 ;若饮食失节 ,起居不时 ,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 ,谷反为滞 ,精华之气不能输化 ,…  相似文献   

17.
泄泻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包括有湿、寒、热、暑作祟,但就临床所见,与湿邪最为相关。《沈氏尊生书》云:“湿兼风者飧泄也,湿兼热者下肠垢也,湿兼寒者鸭溏也,湿兼虚者虚泄也”。其理甚昭,内伤者,浅伤脾,深及肾,枢在肝,而其病变中心总以脾(胃)为主,因湿盛最易困脾,肝郁最易乘脾,伤食最易损脾,肾寒最易侮脾。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故本病特点是:湿阻为主因,脾病为要变。而其治法亦不离乎于此,宗前贤久验临床,治泄泻拟定四法。兹将其简介于次:1 渗湿健脾,立法于脾虚湿阻  相似文献   

18.
正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伴有腹部不适为特征的病证。久泻即为慢性泄泻,常由急性泄泻失治或误治,迁延日久,转化而来。笔者从脾肾阳虚病机作为切入点,运用扶阳法治疗本病,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久泻阳损脾及肾,寒湿占居内阳位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寒湿内侵,迁延日久,皆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湿内停,清浊不分而下发为泄泻。脾虚湿盛是久泻  相似文献   

19.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古人对“泄”与“泻”尚有分别。如明·《丹台玉案》云;“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状舒缓;泻者,势似直下”。一般合称“泄泻”,是儿科的常见病。究其病因,或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或卒受惊恐,或脾胃虚弱者引起。余用胃苓汤加味治疗婴幼儿泄泻15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古人对“泄”与“泻”尚有分别。如明·《丹台玉案》云;“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状舒缓;泻者,势似直下”。一般合称“泄泻”,是儿科的常见病。究其病因,或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或卒受惊恐,或脾胃虚弱者引起。余用胃苓汤加味治疗婴幼儿泄泻15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