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421例,其中补片修复290例,直接缝合修补131例.合并畸形135例,需行矫正者120例均给予手术矫正.结果:早期死亡4例,3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死于心律失常,术后4个月死亡1例,死于心力衰竭,死亡率1.18%.结论:室间隔缺损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常见病,手术效果好,但对于室缺合并其他畸形者强调术前明确诊断、掌握手术指证,术中详细探查,围手术期心肺支持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指证。方法:采取中低温体外循环常规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36例,并同期纠治其它心内畸形9例。结果:治愈35例(97.2%),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掌握其手术指证,是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分析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纠治术的因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外科手术治疗57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死亡4例,无晚期死亡。严密修补室间隔缺损并防止损伤心传导束和主动脉瓣、彻底矫正合并畸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是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处理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同隔缺损修补术后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方法:总结我院1996年5月~2011年2月54例婴幼儿,月龄8~36个月,体质量6~13Kg,均在全麻插管、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其他畸形矫正,术后入住ICU围手术期处理的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为重度肺动脉高压合并低心排;术后并发低心...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3年以来在体外循环下为各类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手术600例,早期死亡21例(占3.5%)。作者对法乐氏四联症,二尖瓣手术方法及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了讨论,强调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流出道补片加宽标准及室间隔缺损修补的补片大小应和缺损大小相等,对二尖瓣成形及换瓣手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先心病围术期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生 《黑龙江医学》2005,29(6):404-405
目的讨论关于室间隔缺损(室颤)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及术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存活。其中,术后1例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提高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在于重视术前研究,明确诊断,估计病变严重程度,明确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病例,改进手术操作技术及进行良好的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7.
邵和安  李年发 《吉林医学》1996,17(6):329-330
我院自1983年以来在体外循环下为各类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手术1100例,早期死亡31例,占3.5%。作者对法乐氏四联症、二尖瓣手术方法及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处理进行了讨论,强调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流出道补片加宽标准及室间隔缺损修补的补片大小应和缺损大小相等,对二尖瓣成形术及换瓣进行比较,提出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先心病围术期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95例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心脏彩超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82例,室间隔缺损20例。结果:住院期间死亡率4.9%(5/102)。死亡原因分别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肺高压危象2例,呼吸衰竭2例。其余患者并发肺部感染7例,肺不张5例,胸腔积液1例,肺高压危象2例。所有存活患者肺动脉高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效果满意。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临床上易与单纯室间隔缺损相混淆,术前容易漏诊因而导致术中发生灌注肺。因此,应加强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以避免灌注肺的产生。同时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肺动脉高压出现早、进展快,易发展成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甚至丧失手术机会。所以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一般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6 例,死亡2 例。术中防止灌注肺,严密修补室间隔缺损和闭合动脉导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处理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黄击修  刘健  付建  林小彬 《四川医学》2006,27(4):393-394
目的总结118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病例。探讨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经右胸外侧腋下小切口手术72例。正中切口46例,不阻断心肌循环手术63例,阻断心肌循环手术55例;直接缝合44例,补片缝合74例。结果手术治愈116例。1例残余分流。死亡1例。结论室问隔缺损诊断不难,但应注意合并畸形的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但应视患者缺损大小、部位、分流情况及有无肺动脉高压而区别对待;加强围术期处理。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25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处理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ASD+TR)6例;室间隔缺损(VSD)9例,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PH)5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MR)1例,合并TR 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合并肺动脉高压2例);法洛四联症(ToF)3例.结果死亡1例,24例治愈出院,随访1-38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满意的畸形矫治和合并肺动脉高压、房室瓣关闭不全的处理,积极的围术期心功能维护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杜虹  浮志坤  董自超 《中外医疗》2008,27(18):63-64
目的 探讨婴幼儿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时机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总结我院108例此类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外科操作及体外循环方法、术后处理等情况.结果 全组死亡8例,其中低心排1例,肺高压危象2例;严重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衰竭1例;胃液反流致呼吸道窒息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随访3~24月,生长发育改善,无远期并发征及死亡.结论 婴幼儿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应尽早手术治疗.恰当的外科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1例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过程,全部在体外循环下应用涤纶补片修补,术后积极应用肺血管扩张药和正性肌力药物,呼吸机辅助通气13~65h。结果全部治愈,并发3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气胸,残余漏2例,1例肺炎。结论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妥善的手术修补,积极应用肺血管扩张药,适当的呼吸机辅助通气,均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26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了其术前、术后处理、手术技术,特别是术后降低肺动脉压综合疗法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5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者85例,占32.1%,住院死亡42例,占15.8%。采取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后,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脉压;术中彻底矫正畸形和缩短缺血时间;术后采用综合疗法降低肺动脉压等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矫正性大动脉转位(CTGA)合并心内畸形的病理解剖学特点及外科手术要点。②方法手术治疗3例CTGA合并室间隔缺损和(或)肺动脉狭窄的病人。其中2例术前根据心脏超声及心室造影诊断为CTGA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1例术前仅诊断为室间隔缺损。2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及人工血管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外通道建立,1例行单纯室建隔缺损修补术。③结果3例均手术治愈。随访90d~1年,2例心功能恢复I级,1例Ⅱ级。④结论CTGA合并心内畸形应手术治疗,熟悉掌握其病理解剖特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对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6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充分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的掌握、手术治疗及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的术治疗26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了其术前、术后处理、手术技术,特别是术后降低肺动脉脉压综合疗法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5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者85例,占32.1%,停顿院死亡42例,占15.8%.取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后,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压;术中彻底矫正畸形和短缺血时间、术后采用综合疗法降低肺动脉压等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是减少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体重耍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围手术处理。方法:2001年11月~2004年10月手术治疗15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婴儿。体重5~8kg。室间隔缺损均为单发,其中膜周型10例,肌部型2例,干下型3例。术前均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手术成功14例,死亡1例,死亡率6.67%。结论:反复伴有肺炎、心衰及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儿。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应及时手术治疗。术前的营养支持,术中的精细操作以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和肺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E1的合理使用,注重呼吸道的管理和出入量调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1岁以内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病儿的外科治疗和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2006年11月-2009年8月,我科共手术治疗1岁以内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病儿41例.全组病例均在浅低温或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畸形矫治术.结果 本组病儿无死亡.主要并发症有肺动脉高压危象、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肺不张、张力性气胸、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源性感染等.术后SaO2为93%~98%.随访6~24个月,病儿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病儿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早期手术及良好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病儿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邵双印 《中原医刊》2009,(15):23-24
目的总结本院自2003年至2008年用自制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型室间隔缺损15例的经验。方法对收治的15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室间隔缺损患者行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本组15例病人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1周时有7例右向左分流,3周时右向左分流消失。随访3个月病人自觉症状改善,肺动脉压下降。结论单向活瓣补片能降低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率,降低围术期死亡率,围术期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