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咀嚼过程中发生牙齿折裂的原因,探讨牙齿折裂后保存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3年11月,对我科接诊的230例牙齿折裂患者进行病例记录分析诊断和治疗,并跟踪随访,研究发生牙齿折裂的相关因素和保存治疗效果。结果牙齿折裂患者年龄28~65岁,高发年龄段是40~50岁。230例折裂牙发生的牙位,上颌第一磨牙82例(36.65%),上颌第一前磨牙60例(26.09%),上颌第二前磨牙20例(8.70%),下颌第一磨牙57例(24.78%),下颌第一前磨牙11例(4.78%)。结论牙齿折裂与年龄、牙齿结构和异常的咬合力有关,治疗方案和效果取决于折裂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 ,如何有效的保存治疗折裂牙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日益关注[1 ,2 ] 。本文总结我科自 1998~1999年采用钢丝环扎加全冠修复的方法治疗 6 1例后牙纵折 ,通过 2~ 4年的临床观察 ,成功率为 83.6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6 1例为门诊有随访记录的患者 6 1颗牙 ,均为近远中向纵折 ,其中男 42例 ,女 19例 ,年龄 18~ 6 5岁 ,平均 41岁 ,以 35~ 45岁发病率最高。就诊时间 6小时~ 2个月 ,以 2~ 3天为最多 ,牙折情况 :前磨牙上颌 5颗、下颌 3颗 :第一磨牙上颌 31颗、下颌 12颗 ;第二磨牙上颌 3颗、下颌 …  相似文献   

3.
以往牙体纵裂至牙颈部以下或冠根联合折裂 ,常予以拔除。本组病例对 1 992年至 1 998年期间 54例 56牙折裂 ,施行保存治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54例患者中 ,男 3 2人 ,女 2 2人 ,年龄最小 2 6岁 ,最大 63岁 ,2 6~ 4 6岁 2 1人 ,4 6岁以上 3 3人。发生在上颌前磨牙 1 2颗 ,上颌第一、二磨牙 3 0颗 ,下颌第一、二磨牙 1 2颗 ,第三磨牙 2颗。1 .2 病例选择本组治疗已折裂的患牙 ,凡冠根折裂 ,或牙冠折裂暴露髓腔 ,均属本治疗范围 ,隐裂牙不收入本组。折裂牙剩余部分松动度大于 度 ,牙周状况不好者 ,一般不…  相似文献   

4.
后牙纵折是指后牙通过髓室底的垂直性折裂〔1〕,多在患牙受到过大牙合力或突然咬硬物时发生。近年来 ,由于牙体充填技术的提高 ,充填范围扩大 ,相应其抗力性比较薄弱 ,导致后牙纵折发生率上升。作者近年来对 5 4例患者共5 5颗纵折后牙进行保存治疗并随访观察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5 4例患者中男 31例 ,女 2 3例。年龄 2 2~ 6 8岁。患牙共 5 5颗 ,均为后牙 ,其牙位 :上颌第一磨牙 16颗 ,第二磨牙 6颗 ;下颌第一磨牙 2 3颗 ,第二磨牙 10颗。折裂前有活髓牙 9颗 ,死髓或去髓牙 46颗 ,有 47颗患牙做过充填…  相似文献   

5.
牙隐裂又称牙微裂,是指牙龄的表面有细微而不易发现的裂纹,隐裂有的常与胎面的近远中发育沟重迭,有的不在发育沟处,极易误诊为牙本质过敏,是一种较难诊断的牙体疾病.现将笔者遇到的资料较完整的隐裂牙62例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其诊断与防治原则.   1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男性34人,女性28人,40岁以上46人,40岁以下16人,最年青一例为21岁.   2)牙位:上后牙32个,下后牙30个,其中上颌第一磨牙13个,上颌第二磨牙13个,下颌第一磨牙13个,下颌第二磨牙13个,上颌前磨牙6个,下颌前磨牙4个.   ……  相似文献   

6.
张莉 《当代医学》2014,(32):1-4
目的:通过对隐裂牙患者诱发牙隐裂的危险因素研究分析,揭示隐裂牙相关危险因素,为牙隐裂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证据。方法168例符合隐裂牙诊断标准的牙隐裂患者,研究分析其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隐裂牙发生的性别比、年龄分布、与牙体磨耗的分级的关系。另选上下颌第一、二磨牙,采用藻酸盐取印模,用超硬石膏灌工作模型,经螺旋CT断层扫描后,数据图像以DICOM格式输入Efilml.8.3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选取牙冠近远中序列断面近中及远中颊舌尖顶所在的断层片,测定牙的近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的斜度,与30例健康体检者的牙尖斜度对照研究。结果168例患者隐裂牙的发生男56.59%,女43.41%。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发生率男、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2,P=0.07)。16~30岁、31~40岁、40~50岁、51岁以上患者隐裂牙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上、下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隐裂牙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体磨耗Ⅰ级、Ⅱ级、Ⅲ级、Ⅳ级隐裂牙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两两比较,上、下第一磨牙、第二磨牙隐裂牙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牙尖的近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的斜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168例患者182颗隐裂牙的发生部位、隐裂牙发生的年龄、性别分布、牙隐裂与牙体磨耗分级的关系、牙尖斜度对隐裂牙发生影响的研究显示,隐裂牙好发上、下第一、二磨牙,无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增长隐裂牙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拟通过锥形束状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检测正常牙及隐裂牙牙尖斜面交角的差异,为快速、无创的隐裂牙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收集隐裂牙组22例(上颌第一磨牙及下颌第一磨牙各11颗),正常牙组44例(上颌第一磨牙及下颌第一磨牙各22颗),分别经CBCT扫描三维重建后,测量上、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颊舌牙尖斜面交角.结果:隐裂牙组和正常牙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舌牙尖斜面交角分别为106.70±±7.69±和119.50±±7.97±,远中颊舌牙尖斜面交角为109.30±±7.15±和115.00°±7.48°,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舌牙尖斜面交角为104.40±±6.81°和117.20±±9.25±,远中颊舌牙尖斜面交角为105.60±7.78±和114.70±±8.35±.隐裂牙组的牙尖斜面交角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通过检测牙颊舌尖斜面交角发现,角度越小发生隐裂牙的可能性越大,为CBCT在临床早期检测牙隐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2001年以来,本文作者对28例后牙纵裂患者采用(牙合)面M型钉固位修复保存患牙,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后牙纵裂患者28例共32颗患牙,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23~50岁;上颌第一磨牙15颗,下颌第一磨牙12颗,上颌第二磨牙3颗,下颌第二磨牙2颗.32颗纵裂牙中26颗纵裂前曾行牙体治疗,其中塑化治疗10例,根管治疗者16例,活髓牙6例.纵裂均为咀嚼或咬硬物所致.纵裂牙牙周组织正常,无叩痛,牙周无红肿,无瘘管.牙髓治疗者,X片示根尖周无阴影;活髓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折裂线达髓室或经髓室折向颊舌(腭)侧,但均未及髓室底.  相似文献   

9.
周华 《四川医学》2001,22(12):1192-1193
我院近 2年来对磨牙 (包括前磨牙 )大部分龋损及冠根折、斜折的保存修复采用以根管治疗为基础 ,桩核成形 ,再加铸造金属全冠或金瓷全冠 ,恢复了患牙的形态及功能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38颗牙 ,均为大部分龋损或冠斜折缺损患牙。男 15例占 39.5 % ,女 2 3例占60 .5 %。患者年龄 18~ 65岁 ,其中 4 0岁以下患者 2 9例占 76.3%。牙位 :38例中均为缺损在 1/ 3以上者。上颌前磨牙 8例 ,上颌磨牙 5例 ,下颌前磨牙 10例 ,下颌磨牙 15例。 1适应症 :前、后磨牙的大面积龋坏的患牙 ,经清除腐质、龈壁位于龈…  相似文献   

10.
后牙隐裂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61-3062
牙隐裂是指牙面上细微而不易发现的深入牙本质的裂纹,是引起牙痛的常见原因,但临床不易被发现,常导致漏诊、误诊。严重的病损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患牙丧失。本文就107例患者132颗隐裂牙的临床观察和治疗情况作一分析,以期提高对隐裂牙的诊治水平。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门诊诊断牙隐裂患者107例,男62例,女45例,患牙132颗;年龄20岁~70岁。其中上颌第一磨牙45颗,第二磨牙24颗;下颌第一磨牙25颗,第二磨牙6颗;上颌双尖牙17颗,下颌双尖牙15颗。患牙以近远中向裂纹多见,共118颗。1.2病史及临床症状出现症状时间为数天至3a,当其位置接近牙髓时,…  相似文献   

11.
龙世明  苏鹏  成小琼 《广西医学》2007,29(2):270-271
我科2001—2006年收治78例共86颗隐裂牙,现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39—58岁,平均44.6岁。86颗隐裂牙中上颌磨牙51颗(59.3%),下颌磨牙29颗(33.7%),上颌前磨牙6颗(7.0%)。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选择2000年9月-2006年12月在门诊就诊的36例牙齿纵折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19~70岁,平均34岁.其中第一磨牙18颗,第二磨牙15颗,前磨牙3颗;经过干髓术治疗或根管治疗后33颗牙齿折裂时间从治疗术后4个月~5年,未经任何治疗3颗.首先检查牙齿的折断的部位、深度、牙齿的大小及松动度,必要时X线摄片检查,进一步确诊.如折裂的牙片不均等,小部分牙片活动较大时,应考虑予以拔除,保留剩余的大部分牙冠,用不锈钢丝固定.如未做根管治疗者应行根管治疗,牙冠部分封药,常规换药、根充.治疗完成1周后观察,如疼痛不适、患牙不活动,即可取模做壳冠或烤瓷冠修复,恢复患牙的解剖形态.如治疗1周后患牙仍有松动则需拔除.  相似文献   

13.
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纵折牙片复位固定,全冠修复方法后治疗牙纵折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18.45岁,平均30岁。活髓牙6例,死髓牙54例。牙折部位:上颌第二前磨牙6例,上颌第一磨牙18例,上颌第二磨牙13例;下颌第一磨牙13例,下颌第二磨牙10例。治疗死髓牙是将纵折牙片复位,用结扎丝单层或双重结扎固定于牙颈部,亦可用22号不锈钢丝弯成“U”形钉钻槽固定牙折片,  相似文献   

14.
后牙隐裂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韦宁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10):542-543
后牙隐裂是临床上常见的牙体损伤 ,但易被初诊医师忽略。笔者诊治了2 2 7颗后牙隐裂 ,现就其发生原因及治疗体会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1~ 1999年在我院诊治的后牙牙隐裂 2 10例共 2 2 7颗。患者男性 14 8例、女性 62例 ,年龄 2 6~ 68岁。患牙分布于上颌 168颗 (74.0 1% ) ,下颌 5 9颗 (2 5 .99% ) ;第 1磨牙 13 2颗(5 8.15 % ) ,第 2磨牙 68颗 (2 9.95 % ) ,第 1前磨牙 9颗 (3 .96% ) ,第 2前磨牙18颗 (7.93 % )。隐裂位置 :近远中向13 3颗 ,占 5 8.74% ;颊舌向 2 2颗 ,占 9.72 % ;仅限于一个牙尖 72颗 ,占 3 1.5 4%。…  相似文献   

15.
隐裂牙129颗的全冠修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隐裂又称不完全牙折,是指发生在牙齿表面的细微不易发现的非生理性裂纹,常常累及下颌磨牙、上颌磨牙及上颌前磨牙。牙隐裂的裂纹常深入到牙本质结构,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牙髓炎、牙齿折裂直至被拔除。我们对129颗隐裂牙采用全冠修复的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湘旭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47-147,154
目的观察单纯型先天性恒牙缺失的缺牙状况,探讨其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门诊口腔科就诊患儿共9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的患者中下颌第二前磨牙共缺失77颗,下颌中切牙和上颌第二前磨牙均缺失58颗,下颌第一磨牙共缺失3颗,上颌第一磨牙共缺失4颗。上、下颌(P=0.224,t=-6.146)及左、右侧(P=0.928,t=-6.514)牙齿缺失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失牙位多呈对称分布,双侧均有缺失者有76例,占总数的83.5%(76/91)。结论单纯型先天性恒牙缺牙患者中,第三磨牙不算,下颌第二前磨牙是最易缺失的牙齿。  相似文献   

17.
后牙牙髓治疗术后牙体组织相对削弱、变脆 ,加之牙体整体结构的破坏 ,还有一些隐裂的牙 ,当咬食过硬的食物时 ,牙体极易折裂 ,以纵裂为多 ,也有上颌第一磨牙腭尖及双尖牙的功能尖斜折。我们对66例患者保存治疗1~6年随访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 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6年6月~2000年9月临床就诊的无牙周袋及齿槽骨吸收的后牙。银汞合金充填术后 ,发生牙体功能尖斜折牙21例 ,牙体纵裂45例 ,男39例 ,女27例 ,年龄27~66岁。其中上颌第一磨牙24例 ,上颌第二磨牙5例 ;下颌第一磨牙17例 ,下颌第二…  相似文献   

18.
牙齿过敏症是指牙齿上暴露的牙本质部分受到机械和化学或温度刺激时,产生一种特殊的酸、“软”、疼痛的症状。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症状。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能针对病因而有效地阻止疼痛。我们针对本病的发病机理,自制中药,治疗牙本质过敏症60例,260颗患牙,经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治疗对象:60例牙齿过敏症患者,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30~72岁,患牙260颗,下颌150颗,上颌110颗,其中第一磨牙165颗,第二磨牙65颗,第三磨牙20颗,另有15颗第二前磨牙。病人刷牙及咬食物时不适感,无自发癌,均无龋,用探针…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2002—2005年本院门诊收治牙隐裂患者63例,63颗牙,年龄25~68岁,平均46.5岁;男34例,女29例。上颌第一磨牙29例,上颌第二磨牙21例,下颌第一磨牙8例,下颌第二磨牙5例。所有患牙就诊时均出现明显症状,如咬合不适、定点性咀嚼痛、冷热刺激痛、自发痛等。检查发现患牙存在较明显隐裂纹,裂纹与发育沟重叠向一侧或两侧边缘嵴延伸且越过边缘嵴至邻面或颊舌面。其中牙隐裂致急、慢性牙髓炎35例,牙髓坏死6例,急慢性根尖周炎患牙22例。  相似文献   

20.
房小云 《华夏医学》2011,24(5):566-568
目的:分析磨牙折裂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尽可能减少磨牙折裂的发生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158例磨牙折裂患者发生折裂的部位、方式、年龄、性别等分析,分析磨牙折裂与患者年龄、性别、牙齿结构特点、咬颌力、牙位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中年男性上颌第一磨牙折裂发生率最高;死髓牙、牙尖高陡及沟窝深、牙面磨耗不均、存在大面积冠内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