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雷瑞瑞 《北方药学》2018,(4):124-125
目的:研究胞二磷胆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胞二磷胆碱和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神经行为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行为能力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肌张力(主动、被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原始反射、一般状态及NAB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胞二磷胆碱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神经行为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降压素(N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血浆NT的含量。结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NT明显高于单纯窒息新生儿和对照组,窒息新生儿血浆中NT高于对照组。窒息程度愈重,新生儿血浆中NT愈高。结论NT在新生儿窒息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的脑损伤和神经发育障碍,颅脑CT扫描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本研究着重讨论足月新生儿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对7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头颅CT结果与临床分度及窒息程度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1月至2004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用药安全性。方法 5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3%和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缓解或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其NBNA评分,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产期缺氧缺血导致的脑的缺氧缺血性损伤,包括特征性的神经系统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缺氧缺血性脑病在神经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足月儿多见,亦是新生儿死亡和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探讨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多巴胺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对比2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 治疗组神经行为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采用纳洛酮联合多巴胺治疗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对于患儿的神经行为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胞二磷胆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7例。2组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对2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结果2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无死亡病例出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原始反射、一般状态以及NAB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尽早使用胞二磷胆碱实施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文静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56-1857
目的 探讨定西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分度与预后的关系;不同治疗方法下和治疗时间下的预后等。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两年来收住的全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对比、统计等方法得出结论。结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病因是宫内窘迫、缺氧;不能全部以Apgar评分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脑苷肌肽较胞二磷胆碱治疗HIE患儿疗效好,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时间应该相对长一些好;临床分度决定患儿的治疗效果。结论 积极防治妊娠期各种合并症,减少胎儿宫内缺氧.可减少HIE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时新法复苏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分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为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比较2005年-2006年院内窒息新生儿与院外窒息新生儿的不同复苏方法,对因复苏方法不同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9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院内组与院外组在临床分度构成及疗效对比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发病情况及疗效与其复苏方式关系密切,提倡住院分娩,推广新生儿窒息的新法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率及伤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商品名:申捷)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42例HIE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申捷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疗法,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轻度HIE两组NBN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重度HIE两组NBN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申捷治疗新生儿HIE尤其是中、重度患儿疗效理想,NBNA可作为申捷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窒息后严重的脑损伤并发症,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由于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还缺乏特殊的有效治疗手段,仍以支持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护理是综合治疗中的关键环节,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我院儿科病房自1999年1月—2000年4月共收治9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93例,其中男65例,女28例,年龄最大20天,最小1小时,平均年龄2.6天;足月儿73例,早产儿20例;治愈67例,好转13例,未愈10例,死亡3例。全部患儿均有宫内窒息和(或)分娩窒息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几随机分戍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头颅CT变化、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CT恢复正常率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明显改善症状,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提高患儿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3.
靳凤香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46-347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效果,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经验。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资料,对此9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患儿,治愈76例,好转1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准确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成功的保证,降低了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蒲芳  陈丽  王多德  盛明莉 《贵州医药》2009,33(10):909-9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因缺氧窒息导致脑部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我国是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的国家,平均发生率为5%~10%,农村地区甚至高达20%;而在发达国家其发生率不足1%。HIE可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给患儿及家庭、社会带来痛苦、负担,从而严重地制约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舒适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2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0例随机分两组。甲组采取常规护理,乙组采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效果;新生儿意识恢复时间、恢复肌张力时间、脑水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乙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效果高于甲组,P<0.05;乙组新生儿意识恢复时间、恢复肌张力时间、脑水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甲组,P<0.05;乙组家长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缩短住院时间,新生儿家长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窒息后严重的脑损伤并发症 ,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仍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因此 ,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我科 NICU病房在 1995~ 1998年期间共收治 2 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9例 ,女 7例 ;入院日龄为出生后0 .5 h~ 7d。胎龄 <37W 8例 ,~ 42 W 14例 ,>42 W 4例。出生时体重 <2 …  相似文献   

17.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因在围生期缺氧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也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和智力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约有20万新生儿因HIE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采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后的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5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54,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对16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科学治疗和精心护理,痊愈157例,放弃6例,死亡2例。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基层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我科收治的5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任何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血氧浓度降低的因素都可引起窒息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孕母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分娩因素及胎儿因素。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缺血而导致的脑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