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地区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深圳地区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情况,作者于1998年6月至1998年8月对120名产妇静脉血及120份新生儿脐血作母婴配对的乙肝病毒(HBV)检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1998年6月至1998年8月期间孕37~42周的入院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铁路地区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规划后的工作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同期HepB实种人数和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应种人数相比,估算HepB接种情况。结果:5年来,报告HepB全程接种率较高,分别是98.36%、98.26%、98.99%、98.70%、99.24%,但估算接种率较低,5年分别是86.42%、91.25%、93.37%、95.49%、96.31%。结论: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提示还存在着一定的免疫空白点,需进一步加强HepB纳入免疫规划工作,不能松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随机抽取我国31个省的3~12岁的儿童血清共12342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儿童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城市、农村的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94.3%、63.8%,两者呈显著性差异,P<0.05。接种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的儿童,P<0.05。城市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农村儿童,P<0.05。结论:我国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较1992年显著下降,且城市效果显著优于农村。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了解盘县地区儿童的贫血情况,和全国部分地区相比较,丰富那些盘县地区小儿贫血可能的原因。方法:对2009年1月年至2011年10月对来我院就诊的非血液系统疾病就诊的小儿(6月~6岁)进行检测,排除非血液系统所致的贫血,随即抽取500名6月~6岁患儿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我县6月~6岁小儿的贫血率为14.4%,各年龄组患儿均有贫血情况,其中以3岁小儿患病率最高。结论:导致小儿贫血主要原因为长期的慢性疾病未及时就诊,儿童饮食结构不合理合偏食为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不同碘摄入量地区妇女产后甲状腺炎患病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D  Li CY  Teng WP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4):216-218
目的 了解不同碘摄入量地区妇女产后甲状腺炎 (PPT)的患病情况 ,探讨PPT的环境致病因素。方法 对不同碘摄入量地区 ,既往未诊断过甲状腺疾病的产后 1年内的妇女共 119例 (观察组 )及在相同地区居住 3年以上的育龄妇女 2 38例 (对照组 ) ,进行问卷调查 ,并测定其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及尿碘水平。结果  (1)PPT患病率为 11 8% ,其中 ,临床PPT占 1 7% ,亚临床PPT占10 1% ;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 5 9%。缺碘地区经补碘 4年后 [尿碘中位数 (MUI)为 374 μg L],亚临床PPT的患病率为 2 1 0 % ,显著高于未补碘地区 (MUI为 10 3μg L)和水源性高碘地区 (MUI为 6 14 μg L) (P <0 0 5 ) ;(2 )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为 8 4 % ,其中有 1 2妇女发展成PPT。适碘摄入量地区产后妇女亚临床PPT的患病率高于持续轻度低碘摄入量地区和持续高碘摄入量地区。结论 碘与PPT的发生有关 ,补碘剂量应个体化 ;在加强补碘效果的监测 ,纠正碘不足的同时 ,也应防止因补碘过量而诱发的PPT。  相似文献   

6.
对乙型肝炎易感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调查研究刘芸,宋岩峰,余江(福建省福州东方医院)为保护HBsAg携带者所生的婴幼儿,我们用ELISA检测HBV5项标志物及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BV DNA,探讨HBsAg阳性产妇所生婴幼儿接种血源乙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患病水平,引导医疗卫生和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居民健康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方法:2010年6~9月,在鱼台县农村抽取部分18岁以以上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110人,超重率为30.45%,肥胖率为8.56%;高血压患病率为19.06%,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率为15.09%,治疗率为7.08%;血脂异常率为15.59%,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患病率分别为3.51%、7.66%、6.39%。结论:鱼台县农村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每年因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死亡30余万例。因肝病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孕产妇死亡排位在部分地区已达到2~3位,早产、出血、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和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高于普通孕产妇。40%~90%的乙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基层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方法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探求有利于输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措施。结论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保证输血工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方法:分析总结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现状,找出原因,采取改善措施。结果:流动儿童不能按时接种疫苗,漏种、误种、不接种的现象时常发生。结论:在社区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调查,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建设预防接种疫苗信息服务管理系统,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1.
定西市4~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定西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发病情况,为降低该病发病率及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09/10,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市城区和郊区各2所幼儿园儿童,共计1200人作为研究对象,均在自然光线下用平面口镜进行口腔检查,并对不同地区、年龄段、性别及补牙等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0人总龋患率为58.08%(697/1200),龋齿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年提高,6岁达高峰。结论本市儿童龋齿发病率较高。预防龋齿应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开展防龋方面的卫生宣教,老师、家长共同指导督促幼儿口腔卫生行为,改变不良饮食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通过对社区青少年用眼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用眼状况与视力减退间的关系,希望能为控制青少年视力下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形式向社区10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式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不良的用眼习惯是影响视力减退的重要因素,包括习惯在车上或行走时看书、不经常检查视力、不适当的休息方法以及书写距离过近等用眼习惯的人群中,其近视率均超过70%(P<0.0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极具显著性,而父母是否近视与子女近视关系程度不大(P>0.05)。结论: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的形成,与自身的认识程度和保护意识有一定关系,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发展社区卫生保健,开展用眼卫生指导,落实具体预防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辖区内婴幼儿的佝偻病患病状况,探讨婴幼儿佝偻病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获取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出生,在我院预防保健科进行系统保健的婴幼儿4221体检资料,同时回顾性追踪其母亲孕期保健资料,对骨碱性磷酸酶(BALP)筛查结果以及与婴幼儿佝偻病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2008年全年出生婴幼儿420名,其中0岁~1岁筛查420人,BALP异常者170人,占40.5%;1岁~2岁时筛查,BALP异常者100名,占23.8%;2岁~3岁时筛查,BALP异常者85名,占20.2%。结论:0岁~1岁婴儿存在较严重的佝偻病问题,1岁~2岁和2岁~3岁由于及时采取了早期干预措施,佝偻病患病率较低。引起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有母亲孕期每天日照时间小于2小时、婴儿未服用维生素D制剂、4~6个月非纯母乳喂养、添加辅食种类单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实际应用中免疫预防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能否减少HBV母婴感染。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24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以及250例儿童,结合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母亲孕期HBIG使用情况、子女出生后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资料,并采血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及谷丙转氨酶(ALT)。其中69例儿童出生后免疫预防前采外周血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250例HBsAg阳性孕妇的子女随访时年龄(3.3±1.6)岁,出生时检测HBV标志物的69例中,4例HB-sAg阳性,其中2例随访时HBsAg仍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也阳性,说明慢性感染,另外2例HBsAg转阴;1例出生时HBsAg阴性,但随访时转为阳性。另1例出生时未检测,随访时HBsAg阳性。因此共4例(1.6%)慢性感染HBV,其母亲均为HBeAg阳性。4例感染儿童中,2例出生时未注射HBIG,且未正规接种疫苗。随访的224例母亲中,215例明确孕期使用HBIG的情况;76例子女的母亲孕期注射了HBIG,1例(1.3%)HBsAg阳性,142例子女的139例母亲孕期未使用HBIG,3例(2.1%)HBsAg阳性(P>0.05)。结论:HBsAg阳性孕妇的子女经正规免疫预防后,HBV母婴阻断效果良好,部分预防失败是由于未实施正规预防。新生儿出生时HBV血清标志物不能作为诊断是否感染HBV的指标。孕晚期使用HBIG对阻断母婴感染无效。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主要针对某社区儿童家长进行的计划免疫知识认知调查情况,提出如何完善计划免疫知识普及,提高家长对计划免疫的科学认识,促进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1年中国单胎足月巨大儿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7家不同级别的医院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分娩的101723例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采用比值比(odd ratio,OR),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描述相关危险因素与巨大儿发生的危险.采用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PAR)定量描述相关危险因素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 结果 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巨大儿的总体发生率为7.3%(7403/101 723),范围为4.1%~13.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巨大儿的发生危险因素为:北方地区(校正OR=1.4,95% CI:1.2~1.6,PAR=19.9%)、母亲年龄≥35岁(校正OR=1.11,95%CI:0.9~1.3,PAR=8.7%)、孕前体重指数≥28.0(校正OR=3.6,95%CI:2.9~4.5,PAR=15.1%)、孕次>1次(校正OR=1.2,95%CI:1.1~1.4,PAR=10.8%)、产次>1次(校正OR=1.8,95%CI:1.5~2.1,PAR=10.1%)、母亲身高≥160 cm(校正OR=1.6,95%CI:1.4~1.9,PAR=29.5%)、孕期增重≥16 kg(校正OR=2.2,95%CI:1.9~2.4,PAR=25.2 %)、妊娠期糖尿病(校正OR=1.2,95%CI:1.0~1.3,PAR=3.2%)、分娩孕周≥40周(校正OR=2.4,95% CI:2.1~2.7,PAR=34.4%)、男胎(校正OR=1.6,95%CI:1.4~1.8,PAR=25.4%).其中孕前体重指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是3个与巨大儿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危险因素.结论 巨大儿发生率有明显地域差别.孕前体重指数、分娩孕周、孕期增重作为可调控危险因素,应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8.
19.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镜学组于 2 0 0 0年成立 ,该学组的宗旨及任务是致力于我国妇科内镜事业的推广和发展。 2 0 0 1年 11月在北京举行了全国第一届妇科内镜学术研讨会 ,会议期间学组对全国各地妇科内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一、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 :参加 2 0 0 1年全国内镜学术研讨会的代表2 3 0余名医生为调查对象。这些代表来自全国 2 4个省市自治区 (不包括甘肃、贵州、云南、台湾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的 94所医院 ,医生的技术职称均在中级以上。2 .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设计 ,以问卷形式…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阳性母亲哺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检测61例乙型肝炎(乙肝)血清学指标阳性的母亲,初乳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及HBVDNA,分析从各类指标检出的阳性率与哺乳能否传播乙肝的相关性,并发现母血中传播性大的三项标志物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这几项标志物极易进入乳汁。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及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却不易进入乳汁。61份标本的HBVDNA阳性率(总排毒率)为42.6%。母血和初乳不同HBV标志物阳性组在相关的初乳中的排毒率呈高度一致性;母血中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HBeAg及抗-HBc、HBsAg及抗-HBc、HBsAg及HBeAg和HBeAs阳性组初乳中的排毒率明显高于抗一HBs和(或)抗-口HBe阳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