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祁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149+151
目的探讨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临床诊断HIE的新生儿MRI表现。结果 70例HIE轻度40例,主要表现为皮层及皮层深部白质有斑点状及斑片状异常信号,T2加权像(T2WI)上呈高信号,其中28例伴有幕上或幕下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中度24例,TI加权像(T1WI)表现多个脑叶皮层及皮深部白质内对称点状高信号及,或沿侧室壁条带状高信号,15例伴有局限性脑水肿;重度6例,正常高低相间的灰白质分界不清,结构消失,1例TlWI双侧额叶、颞叶、枕叶深部白质、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可见斑片状不均匀高信号。DWI在HIE早期病变中,表现为高信号。结论 MRI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MRI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采用永磁型低场磁共振成像系统(0.15T)对足月顺产的正常新生儿20例和临床诊断的HIE患儿90例进行检查。HIE组病人的临床分度分别是轻度40例、中度38例和重度12例。结果:正常组新生儿的脑灰白质对比清楚,以T2加权像最明显。HIE组病人脑内均有片状的异常信号病灶,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均伴有皮层灰质与白质的对比模糊或消失;83例见于2个脑叶以上;86例呈对称分布。26例见蛛网膜下脑出血,20例见白质病灶内出现点片状出血。结论:MRI对新生儿HI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新生儿HIE初期的MRI表现。结果110例患儿中,脑水肿102例(92.8%),皮层、皮层下及深部白质T1WI呈高信号90例(81.8%),T1WI两侧侧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内对称性点状高信号56例(50.9%),基底节、丘脑T1WI异常高信号及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23例(20.9%),颅内出血42例(38%),T2WI灰白质分界不清19例(17.5%),弥漫性脑实质出血12例(10.1%),腁胝体水肿或梗死19例(17.3%),大面积脑梗死5例(占4.6%)。轻、中度HIE患儿预后较好;重度预后较差,常常留下后遗症。结论MRI可以客观反映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情况,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黄亚辉  王常青 《中外医疗》2009,28(31):10-10
目的探讨低磁场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FRFSE和SE序列对92例HIE患儿进行MRI检查,分析MRI表现。结果92例新生儿中有77例脑水肿,T1WI皮质及皮质深部片状或迂曲状高信号及侧脑室周围深部脑白质高信号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33例,脑实质出血7例,灰白质分界不清28例,T1WI双侧基底节高信号伴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6例。结论低磁场MRI对HIE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磁共振(MRI)图像表现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且行MRI检查的98例HIE新生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MRI图像特征和预后情况,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MRI检查98例HIE患儿中,诊断为轻度48例,中度34例和重度16例。足月新生儿HIE中,旁矢状区的脑损伤MRI可表现为皮层、皮层下白质,T_1WI可见迂曲条状及点状的高信号,而皮层内呈现雪花状的高信号;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可表现为侧脑室周围小斑片状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楚;部分基底节和背侧丘脑损伤可在损伤处表现为T_1高信号,T_1内囊后肢正常髓鞘化高信号减低或消失;脑出血患儿可见脑沟、脑裂变浅或消失,16例中度患儿灰白质分界不清,早期出血或渗血MRI显示T_1高信号,而梗塞、坏死可表现T_1低信号,T_2高信号,其中4例重度HIE大面积脑梗死表现T_2WI及DWI均为呈显著高信号。98例HIE新生儿预后不良率为71.43%,且MRI检出不同类型HIE心新生儿不良率比较均有差异(P0.05),其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新生儿预后不良率最高,达85.71%,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预后不良率最低。结论 MRI检查能准确清晰地显示新生儿HIE的病变部位、类型以及严重程度,对患儿预后也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值得作为诊断新生儿HIE的首选有效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6.
梁菊香  邓新源  罗志程 《吉林医学》2010,31(21):3396-3397
目的:探讨分析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生理。方法:132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产儿,常规行T1WI、T2WI、DWI、FLAIR扫描。结果:临床表现均考虑HIE,MRI表现皮层及皮层下出血、深部白质出血、脑室旁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室旁软化灶。结论:MRI对早产儿HIE具有特征性表现,对早产儿HIE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表现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君  郑穗生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10,31(11):1293-1296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表现及其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鉴别与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低血糖脑损伤的19例患儿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19例行DWI扫描均发现斑片状、条状及脑回样高信号,其中受累部位双侧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18例,胼胝体受累9例,侧脑室旁脑白质受累5例,基底核受累2例,尾状核头部受累1例。常规MRI中6例内囊后肢T1加权高信号消失,5例因脑室周围及胼胝体压部出血表现为小片状短T1、短T2信号或短T1、长T2信号,3例表现为双侧顶枕叶皮层脑回样短T1及皮层下稍长T1信号,1例因双侧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脑水肿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尚有3例同时伴有硬膜下血肿。3个月后2例复查MRI,均发现双侧顶枕叶多发软化灶。结论低血糖脑损伤多发生于大脑半球后部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区,具有一定特征性,在临床中应引起重视,要结合临床病史及好发部位,以防误诊漏诊,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低场强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低场强MRI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O例临床诊断DAI患者的低场强MRI表现,对比分析MRI多序列成像对DAI病灶显示敏感序列及信号特征、分布特点。结果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及T2加权像(T3WI)对DAI影像诊断具有敏感性,病灶显示率高于T1加权像(T1WI),容易发现病灶且表现为高密度和/或高信号。结论MRI是DAI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低场强MRI能对DAI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CT和低场MRI表现.方法 本组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3岁~87岁,平均68.5岁.CT为常规横断位扫描,MRI扫描包括矢状位T1WI,横断位T1WI,T2WI,FLAIR.结果 梗死区呈三角形、扇形、片状、脑回状及不规则形,CT表现为低密度灶,MRI T1WI呈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出血灶14例累及皮层下,MRI检出12例,以TIWI观察最佳,表现为脑回状、斑点状高信号.CT检出10例,表现为低密度中出现高、略高密度影;10例累及皮层下和白质区,MRI中T1WI呈斑片状高信号,CT则表现为斑片状高密度影.结论 CT是检查急性期出血性脑梗死的最佳方法,MRI对亚急性期出血性脑梗死的检出更佳.  相似文献   

10.
戊二酸血症Ⅰ型患者的临床与脑磁共振成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戊二酸血症Ⅰ型患者的脑部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6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者均经尿有机酸测定、血液酯酰肉碱谱分析确诊,通过磁共振成像了解脑损害特点,结合临床经过及生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6例患者于生后2—8个月发病,因“肌张力异常、智力运动障碍”来院。患者尿液戊二酸、3-羟基戊二酸、血液戊二酰肉碱浓度显著增高。脑MRI显示6例患儿脑基底节区损害,受累的灰质核团呈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5例患儿脑白质病变,其中4例出现在中央区白质,1例左侧顶叶下白质出现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6例患儿中有3例出现额颞部脑萎缩并双侧裂池明显扩大。结论脑深部灰质核团基底节对称性异常信号及中央区白质MRI异常信号是戊二酸Ⅰ型的脑部MRI主要表现。额颞部脑萎缩、双侧侧裂池明显扩大为戊二酸血症Ⅰ型特征性MRI表现。脑MRI是评估戊二酸血症Ⅰ型患者脑损伤的重要手段,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1.
王琪  张丽  任永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9):878-87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有围产期窒息史患儿的CT和MRI表现及追踪其复查CT和MRI的表现。结果:38例中,初诊头部CT和MRI均有不同程度HIE征象。CT表现为脑实质内范围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灶,灰、白质分界模糊,甚至消失。表现为:灰、白质信号差别消失或一个或多个脑叶白质区呈片状T1低信号及T2高信号灶,或伴有基底节区可见点状异常T2低信号灶。追踪复查CT和MRI,20例CT和MRI表现正常,4例放弃治疗死亡,余14例中,CT表现为低密度灶无明显改善,甚至遗留脑软化灶。MRI表现为脑萎缩伴随基底节区异常T2信号或脑水肿征象。结论:CT和MRI相结合,对HIE有客观反映,能弥补超声诊断空白,对HIE早诊断和预后评估、脑损伤监测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的MRI表现.结果 头颅MRI提示HIE患儿的早期异常征象主要有:脑水肿94例,88例为局限性脑水肿,表现为额顶叶皮层高信号,灰白质分界不清;基底节、丘脑、内囊后肢异常信号31例,表现为基底节、丘脑背侧斑片状T1信号增高,T2为低信号,内囊后肢正常高信号消失;脑实质出血10例,脑室内出血17例,蛛网膜下隙出血85例;1例重度窒息表现为大面积脑梗死.结论 MRI可以反映新生儿HIE早期脑损伤的多种表现,能反映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损害程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内淋巴瘤的MRI影像特征,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的MRI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8例为单发病灶,其中6例位于侧脑室旁深部白质,1例位于大脑脚,1例位于顶枕三角区皮层下;7例为多发病灶,病灶多位于深部脑白质及基底核团、丘脑、脑干。病灶信号较均匀,14例呈T1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及FLAIR稍高信号,1例有少许出血的T1WI、T2WI均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晰,边缘不规整呈尖角样或缺口样,1例脑膜增厚。结论位于脑深部或脑表面的肿块,MRI呈“脑膜瘤样”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均匀,边缘呈尖角样或缺口样时要考虑到淋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NBE)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MRI表现。结果 20例患儿中18例表现为苍白球,呈对称性T1WI高信号。16例患儿底丘脑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5例患儿桥脑背侧、中脑呈T1WI高信号,桥脑腹侧T1WI呈等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示所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团信号未见明确异常。结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核黄疸的MRI表现,为临床诊断与随访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方法 21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核黄疸患儿在生后接受了头部高场MRI检查,场强为1.5 Tesla,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DWI,2名不知被检者病史的放射科医师分析MRI 结果.结果 21例新生儿生后2~11天首次MRI检查有19例(约占90.5%)TIWI上双侧苍白球信号对称性增高(其中3例3个月后复查MRI显示T2WI上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另外2例(约占9.5 %)信号未见改变.上述病例DWI上信号均未见特殊改变. 结论 新生儿期核黄疸主要表现为T1WI上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后遗症期核黄疸主要表现为T2WI上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DWI对诊断核黄疸无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成人MELAS患者的MRI检查资料。结果 2例患者MRI显示多脑叶发病,病变多位于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病变分布与脑血管供血分布不一致,T1WI呈低信号、T2WI和FLAIR呈高信号。结论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I常规序列在新生儿核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经临床确诊的35例病理性核黄疸新生儿头颅MRI图像.年龄3~25 d,平均14 d.观察患儿双侧苍白球在T1WI、T2WI、T2FLAIR、DWI及ACD图上的信号变化规律.结果 35例病理性核黄疸新生儿中,26例T1WI上双侧苍白球区表现为对称性高信号;5例T1WI表现为双侧苍白球后部对称性高信号,T2WI、T2FLAIR、DWI及ADC图上未见异常改变;另外4例各序列均未见异常信号;5例病理性核黄疸患儿在随后2~3个月随访、复查中出现脑后遗症改变,均表现为双侧苍白球区T2WI对称性高信号,ADC图上呈稍高信号,T1WI、T2FLAIR及DWI上未见异常信号.结论 MRI常规扫描序列T1WI、T2WI及ADC图分别对新生儿病理性核黄疸急性期及后遗症期的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缺血缺氧新生儿脑部磁共振成像(MRI)与CT诊断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24例为研究对象,均在出生后2w进行CT检查及MRI检查,分析两者诊断特点。结果 CT分度确诊正常有5例,轻度、中度、重度分别有35例、75例、9例,CT检查对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诊断准确率为95.67%;MRI分度确诊轻度、中度、重度分别有44例、70例、10例,诊断准确率为100%;CT检查中发现基底核丘脑损伤9例、脑水肿79例、脑动脉梗死3例、脑室出血12例、矢状旁区损伤3例,总检出率85.48%;MRI检查中发现基底核丘脑损伤7例、脑水肿88例、脑动脉梗死5例、脑室出血17例、矢状旁区损伤5例,总检出率98.39%,两种检查方式的总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24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脑水肿,CT检查发现,患儿大脑半球脑白质区出现低密度灶,呈散在分布,CT值在16~20Hu之间,且边界模糊不清;MRI影像学特点:脑水肿: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在T2WI上则表现为高信号;颅内出血:在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出血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在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而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在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或低信号,而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脑白质受损:在T1WI上表现为片状稍低信号,而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基底节区及脑干损伤:在T1WI上表现为不均匀或均匀的高信号,而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结论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嗜睡、原始反应活跃、过度兴奋等,CT检查及MRI检查均可作为诊断参考指南,但MRI对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可更早发现基底结节区损伤,CT检查可更早发现蛛网膜下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MRI表现特点。方法: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42岁~81岁,平均61.5岁。常规扫描包括矢状位T1WI,横切位T1及T2WI,7例同时做MRI增强扫描。结果:梗塞区具有长T1长T2信号特点,出血以T1WI观察最佳。16例出血仅累及皮层者,于脑梗塞边缘在T1WI呈线状、脑回状或波浪状高信号强度。7例累及皮层下,3例累及皮层和白质。梗塞区域呈三角形、扇形或片状,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强度,7例增强MRI见6例强化,其中4例脑回样强化。2例不规则斑片状强化。结论:MRI是出血性脑梗塞最佳的检查方法之一,及早地检查有利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20.
王汝良  魏秀芳  李强 《医学综述》2009,15(22):3505-3506
目的探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的脑部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搜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9例儿童线粒体脑肌病的脑部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儿脑内病灶均表现为T1WI低、T2WI高信号,累及脑部皮层6例,皮层和深部灰质同时受累2例,脑内无异常信号,单纯性脑桥、延髓及小脑萎缩1例。结论MRI对线粒体脑肌病的脑内病变显示敏感且准确,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