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原护唇膏预防高原性唇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原护唇膏预防高原高发唇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西藏不同海拔驻军中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设立受试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两组在试验期内唇炎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统计处理,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66例,人口基线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唇炎发生率分别为0.27%和51.37%,有显著性差异,使用高原护唇膏的保护率为99%;试验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高原护唇膏预防高原唇炎效果确切,安全性好,是值得推广而行之有效的预防高原性唇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喀喇昆仑高原进驻者皮肤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由皮肤科医师按照统一调查方案对喀喇昆仑高原与兰州地区居住1年以上的某部官兵进行皮肤病普查,并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兰州地区进驻者比较,喀喇昆仑高原进驻者部分皮肤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共发现36个病种,其中寻常痤疮、高原指甲凹陷症、高原性脱发、慢性唇炎和日光性皮炎是最常见的病种,共253例,占全部被调查对象的54.29%。结论:喀喇昆仑高原进驻者皮肤病谱有所不同,高原指甲凹陷症、高原性脱发和慢性唇炎的患病率显著增高。寻常痤疮、高原指甲凹陷症、高原性脱发、慢性唇炎和日光性皮炎是最常见的皮肤病。  相似文献   

3.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地理病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论证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存在,人群患病率及地理分布;方法: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甘肃)18个地区的自然人群进行抽样调查,西藏地区资料通过文献分析,再将我国资料与世界资料作比较;结果:所调查18个高海拔地区人群中均有HAPC,移居人群患病率较高且随海拔增高而增高且随海拔增高而增高,世移人群也有罹患者,但患病率较低。西藏广大地区均有此症且发病规律相同;结论: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我院担负医疗保障任务的青海省驻军部队地处青海高原,海拔2 260m~4 500m,平均海拔3 000m以上.其气候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低氧、寒冷、干燥、多风、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其中玛多县及清水河镇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以下[1].为了解驻军部队干部、战士皮肤病发病情况,特将1994年2月至1999年2月5年来我院门诊部队初诊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高原地区驻守官兵高原适应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原部队人员高原适应情况,为高原部队的生理及心理卫生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104名不同海拔驻扎士兵高原适应程度及SCL-90心理健康状况。结果:高原上常发疾病为嘴唇干裂、视力减退、皮肤干裂、气喘、鼻出血、腹胀、便秘。被调查官兵中,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的发生率为3.1%和0。而慢性高原病尤其是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心脏病的发生随着海拔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SCL-90调查结果显示,高原官兵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得分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和军人常模,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原缺氧、气候干燥、紫外线辐射等严重影响到官兵的身心健康,应积极做好紫外线防护、水质安全和健康体检等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种维生素胶丸油液和高原护扶霜预防急性高原生唇炎的效果。方法:对进驻海拔5100m高原野外施工的212名部队青年随机分3组,分别涂用多种维生素油液(112人)、高原护扶霜(50人)和空白对照组(50人),随访1天 ̄15天唇炎发病情况,并在平原室内用紫外线照射仪对上述受试者中6名进行紫外线照射,部位取前臂中段内侧1.5cm^2皮肤三处,分别涂维生素油液、护扶霜和覆盖扩光纸。紫外线剂量为最小  相似文献   

7.
西藏地区高原性疾病发病情况调查第三军医大学附一院心内科王敏中西藏地区由于高海拔产生的低张性缺氧是高原性疾病的发病主因,此外,寒冷、风沙、紫外辐射及降雨量等,是诱发高原疾病的重要因素。文献研究多为急性高原性疾病的研究[1、2],慢性患病调查较少。本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海拔梯度久居男性干部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海拔2 800m、3 400m、4 500m共693名体检男性干部。尿酸(UA)检测采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酸酶法),HUA诊断标准为血清UA≥420μmol/L。结果: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依海拔从低到高依次为28.88%(119/412)、50.37%(68/135)、69.86%(102/146),不同海拔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有差异(P〈0.01);Perason相关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UA水平与海拔高度、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超重、血液肌酐增高密切关联,并与HUA互相间有较高的相偕患病率。结论:在高原久居男性中有较高的HUA检出率,海拔高度、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肌酐水平是HU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原地区军人花粉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中原地区驻军花粉症患病率、致敏花粉种类。方法 随机抽取中原地区四个驻地,采用调查问卷和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1 568名军人花粉症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变应原进行测试。结果 中原驻军花粉症患病率为 1. 40% (22 /1 568 ),其中新兵患病率稍高为 1. 95%,老兵患病率为 1. 14%,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χ2 =34. 29,P<0. 01 ),新老战士各兵种间花粉症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变应原皮试结果常见变应原依次为晚春花粉、蒿属花粉、早春花粉、夏秋花粉。结论 中原驻军花粉症的患病率新战士高于老战士,变应原主要为晚春花粉和蒿属花粉等。  相似文献   

10.
牙周病是人类失牙的主要原因。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是细菌及其产物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牙周微生物是慢性牙周炎发生的始动因子,有学者曾在牙龈沟内发现325种细菌。目前证实与牙周炎发生有关的可疑致病菌有十余种。久居于高原者,其牙周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高达70.2%,这可能是由于高原特殊环境尤其是缺氧环境对全身代谢和免疫、牙周组织、厌氧菌的生长和繁殖等均有影响引起的。本文通过调查高原、平原地区CP患者和牙周健康(periodontal healthy,PH)者龈下菌斑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分析高原与平原地区慢性牙周炎牙周致病菌的差异,初步探讨高原牙周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高原适应性训练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方法对拟进驻高原的160名汉族男性青年战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名),在进驻高原前3个月进行适应性训练,3个月后当其抵达海拔5200 m驻地后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1098-19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对其进行评分,同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等生理指标。结果两组GJB评分值、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测量值等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体温、呼吸、收缩压等测量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适应性训练可有效地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常驻高海拔地区士兵在驻营区及野外驻训期间其头发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称量法调查海拔4600m、4030m、3800m高原驻营区士兵膳食中Zn、Fe、Cu、Ca、Mg和Mn等元素的摄入量,并根据《军人营养素供给量》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进行评价.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上述驻营区士兵以及海拔4300m野外驻训士兵头发中Zn、Fe、Cu、Ca、Mg、Mn和Cr的含量.结果 高原驻营区部队士兵膳食Fe、Cu、Mg和Mn的摄入量充足,分别达到标准的103.7%、275.0%、81.1%和162.2%,而膳食Ca和Zn的摄入量不足,仅为军标的69.5%和77.8%.不同海拔驻营区士兵头发中Zn、Fe、Cu、Ca、Mg、Mn和Cr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驻营区士兵头发中Fe和Zn的含量为边缘缺乏,Cu、Ca、Mg、Mn和Cr 5个元素的含量为充足.野外驻训士兵头发中Fe和Zn的含量为边缘缺乏,Mg的含量为中度缺乏,Cu、Ca、Mn和Cr 4个元素的含量为充足;野外驻训士兵头发中Mg的含量明显低于驻营区士兵(P<0.001).结论 长期处于高原低氧环境下,机体对Zn和Fe的需要量增加,而膳食Zn和Fe的摄入量还不能满足机体需求.野外驻训士兵Mg缺乏,应增加蔬菜摄入,必要时服用营养补充剂.  相似文献   

13.
高原部队进驻高海拔地域演练官兵心理应激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高原部队进驻高海拔地域演练时官兵心理应激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应激源调查表对参加演练的某部官兵进行调查分析。把该部不同海拔驻地和不同参演次数官兵的应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参加演练的某部官兵心理应激发生率为 63 7%。其中以急性高原反应、环境不适应、气候不适应引起的心理应激发生率最高 ,分别为 5 4.3 %,3 3 .2 %,2 5 .2 %。它可能因海拔升高而增高 ,因参演次数增加而降低。结论 心理应激可能是高海拔地域部队演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应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胃炎高发病率发病机制。方法:检测高原与平原地区汉族人群慢性胃炎胃组织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高原地区世居与移居汉族人群胃黏膜组织中的NO含量显著低于平原地区世居汉族人群。同一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世居与移居汉族人群胃黏膜内NO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原地区慢性胃炎高发机制之一是因为长期持续处于慢性缺氧状态下胃组织保护性NO显著降低,削弱了其扩张血管,改善胃黏膜微循环的生理功能所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人在极高高原的低氧生理适应,考察队在急速进抵阿尼玛卿山(海拔6282m)进行了一项综合性的生理学研究。在4个不同海拔(2261m,3719m,4 904m及5 200m)动态地检测了静息及运动负荷下的心肺功能、心电图改变、运动动脉血氧饱和度、球结膜微循环、神经反应时、睡眠特征、凝血因子、能量消耗与体重丧失,急性高山病的发生率及生理学评价指标,同时进行了低氧动物实验研究。本研究获取了大量有意义的高原生理资料,特别在若干生理反应和急性高山病的发生率上在汉族队员与藏族世居者间存在明显差别,提示他们生理适应方式的差别和高原藏族的适应优势。  相似文献   

16.
高原地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患者经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后的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军区总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7例经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去骨瓣减压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生率以及相关临床因素.结果 35例(21.0%)减压术后6个月内死亡.78例(46.7%)发生去骨瓣减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39例(23.4%)出现≥2种并发症.在术后并发症中,脑膨出的发生率最高(26.9%),其次是硬膜下积液(25.1%).入院GCS评分低和年龄高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结论 高原地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最常见的相关并发症为脑膨出和硬膜下积液.术者应考虑GCS评分和年龄等危险因素,预防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并发症,改善高原地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高原藏族与平原汉族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病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高原地区藏族人群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并与平原地区汉族人群患病情况比较,为两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1:1的比例,分别选择居住在理塘县(海拔4000m以上)藏族及成都市(海拔500m)汉族被调查者各284人,调查其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测定其血压和血脂。结果与汉族相比,藏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而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明显偏低;藏族人群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低于汉族,但低HDL—C血症患病率高于汉族,混合性高脂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与汉族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应大力加强对高原高危人群的检查及干预,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降低高原藏族人群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高原低氧环境对军人身体指标的影响,以及高原驻训期间军人体格指标的变化,为保障人员体格强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军队营养调查与评价方法》(GJB 1636A-2016)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身体发育测量及评价》(GJB 1102-91)的方法对驻高原4000~4600 m营区及4300 m野外驻训部队官兵进行体格指标的检测,并根据标准对相关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与10年前阿里地区驻训部队人员指标相比,其BMI、上臂肌围、皮褶厚度、体脂含量均增加且接近平原值.4000和4600 m海拔两个单位人员的体格指标无显著差异.野外驻训部队人员上臂肌围显著高于驻营区部队,且BMI、皮褶厚度和体脂含量显著低于驻营区部队.与驻营区部队相比,驻训部队BMI和上臂肌围的构成比无显著差异,而体脂含量偏低的人员比例显著高于驻营区部队,体脂含量正常和偏胖人员比例显著低于驻营区部队.结论 驻高原地区军人体格指标不受海拔影响,而随着营养膳食保障力量的提高,军人身体指标得到改善,体内蛋白质和脂肪储备增加.野外驻训部队与驻营区部队军人相比,其肌肉含量更高,体脂更低,体格更健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