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玲  郭晟  谢冬倩  王菁洁  郝宇 《武警医学》2006,17(5):338-340
 目的了解高度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84例(168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等,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记录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周至2个月干眼症状明显加重(P<0.01),直至3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仍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至3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1周至2个月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而术后1周有56眼(33.33%)达到干眼症诊断标准,术后1个月为61眼(40.39%),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高度近视LASIK术后发生干眼症为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应采取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干眼症发生率,减少其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与结膜瓣移植对患者泪膜的影响,为翼状胬肉合理术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我科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并确诊的56例64眼翼状胬肉患者分为联合组(28例31眼)和单纯组(28例33眼),单纯组仅进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而联合组在单纯切除的基础上,还进行结膜瓣移植。于术后定期检查患者泪膜的稳定性、干眼症情况以及眼球表面温度情况。结果 (1)术后3 d,联合组的泪膜破裂时间(BUT)短于单纯组(P〈0.05),基础泪液分泌少于单纯组(P〈0.05),干眼症状评分DES(P〈0.05)和眼球表面温度(P〈0.01)高于单纯组;(2)术后1 w,联合组植片融合良好,未发现排斥反应,与单纯组相比,BUT、DES和眼球表面温度没有差异,基础泪液分泌少于单纯组(P〈0.05)。(3)术后3个月,除眼球表面温度外,联合组的其他指标均优于单纯组。结论联合组术后中后期患者的泪膜稳定性较好,能够较好防止术后干眼症发生,并降低了危险因素,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胡颖 《航空航天医药》2007,18(4):204-206
目的:研究LASIK术后早期泪膜及眼表变化对屈光回退的影响。方法:47例(92眼)近视患者行LASIK术,观察术前,术后1天,1周,2周,1月,3月,患者的干眼症状,测量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荧光素染色(Fl),眼表规则指数(SRI),不对称指数(SAI),残留屈光度。分组:是否出现屈光度回退分为屈光回退组和无屈光回退组,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ASIK术后1-3月18%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屈光回退,与术前泪液分泌量减少、术后3月F1增加、术后2周、1月、3月的SRI的增加及术后1周SAI的增加密切相关(P<0.05)。结论:LASIK术后泪膜及眼表的变化与术后屈光回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金玲  郭晟  郝宇  王菁洁 《武警医学》2009,20(1):20-23
 目的 观察术前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与未戴镜患者行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后泪膜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 92例(183眼)近视眼患者在我院行LASIK手术,其中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者37例(74眼)为A组,再根据戴镜时间分为3组,未戴镜者55例(109眼)为B组,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干眼症状、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泪膜分泌量,两组数据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泪膜相关指标均存在差异;戴镜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干眼症状、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术后12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减少,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非戴镜组术后1个月、2个月干眼症状、角膜荧光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量与术前相比存在差异,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戴镜组3组对比,术前术后各组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量亦有差异,并且与戴镜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术前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加重LASIK术后泪膜不稳定,戴镜时间与泪膜相关指标呈负相关,术前术后应积极预防、治疗,以确保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黄蒂  李洁  兰雅维 《武警医学》2013,(2):119-121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3至2012-6选择LASIK术后1年内并确诊为干眼症的患者57例114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例58眼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滴眼,对照组28例56眼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记录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周、4周的干眼自觉症状评分,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荧光素染色(FL)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干眼症状评分、BUT、SIt、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各观察时间点治疗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It,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干眼症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5例LASIK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方法 将收治的165例(330只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未行LASIK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LASIK手术的8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检查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I)等干眼症的相关症状,比较上述症状指标.结果 与干眼症症状相符患者,对照组有24例(48只眼),所占比30.0%,观察组术后30 d,46例,所占比54.1%;术后60 d,37例,所占比43.5%;术后90d,19例,所占比22.4%;术后180 d,9例,所占比10.6%.结论 做好LASIK手术各个环节的工作,可预防和控制LASIK术后干眼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武警辽宁总队大连医院眼科门诊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32例(264只眼)干眼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6例(132只眼)。A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进行治疗;B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每种药物4次/d,每次1滴点眼,两种药物使用间隔时间10 min。在用药前和用药后1个月进行干眼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以比较及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除泪液分泌试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均比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干眼症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疗效优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滴眼液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青海省玉树县的牧民进行干眼症初步调查和分析,了解和掌握高原牧民干眼症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抽查青海省玉树县三个自然村的1500名牧民群众常规行裂隙灯检查、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 Tear I Test))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及睑板腺功能检查。结果:1500例被检查者中诊断为干眼症的有887名,占总人数的59.1%,高原牧民千眼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结论:高原牧民干眼症的发病率与高原紫外线辐射强,气候干燥、寒冷、风沙大、饮食结构单一素等生活环境因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干眼患者泪液炎症因子与眼表改变及泪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LASIK术后干眼患者作为B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LASIK术后未患有干眼症的患者作为A组。比较两组患者泪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眼表改变及泪膜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检验炎症因子水平与眼表改变及泪膜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B组患者IL-1β、IL-6、IL-18、TNF-α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评分(OSDI)、角膜荧光素染色(FL)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功能亢进LASIK术后干眼患者IL-1β水平与OSDI、FL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SIt、BU...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干眼的发展情况.方法 分析2016年1月-2016年8月进行白内障手术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对比手术前后干眼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白内障手术后第1d、7d、20 d患者干眼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眼红、畏光、视疲劳)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后第1d、7d、20 d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d患者BUT、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患者手术会诱发或加重干眼症,会使患者泪膜功能在短期受到影响,术后应给予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去卵巢大鼠干眼症模型,并探讨高压氧对其泪液分泌及泪腺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32只6个月龄雌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去势组、雌激素组与高压氧组.造模成功1周后给予治疗干预,12周后行Schi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测、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测及泪腺形态学观察.结果 去势组泪液分泌量与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且大鼠角膜干燥无光泽,上皮点状甚至片状缺失,荧光素染色阳性,泪腺形态学显示腺泡泡状黏液消失,分泌低下,表明造模成功;雌激素组[(6.14±2.13)ml,(11.21±1.99)s]与高压氧组[(5.16±1.79)ml,(10.86±1.78)s]泪液分泌量与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高于去势组[(3.25±1.66)ml,(8.97±2.01)s](P<0.05),且大鼠角膜透明,偶见点状荧光素染色,泪腺形态学显示分泌旺盛.结论 高压氧可减轻泪腺炎症反应,促进泪液分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干眼症模型的泪液分泌过少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原发性翼状胬肉行联合手术干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单眼患者,随机抽签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3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角膜透明率、角膜云翳发生率、角膜斑翳发生率情况,并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内膜破裂时间( BUT )、泪液分泌试验( SIt实验)、角膜荧光染色检查( FL),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角膜透明率93.02%较对照组高,角膜云翳发生率4.65%、角膜斑翳发生率2.33%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BUT、SIt均较术前明显增大,FL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观察组BUT(10.45±2.89)s、SIt(13.57±4.82)mm/5 min均较对照组增大显著,FL(0.41±0.01)分较对照组减小地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行联合手术干预,能够提高术后角膜透明率、减小角膜云翳发生率及角膜斑翳发生率,在术后恢复角膜、泪膜、泪腺功能疗效显著,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倍频Nd:YAG激光治疗Ⅱ~Ⅲ级结膜松弛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结膜松弛症患者40例68只眼,根据松弛程度不同,分为Ⅱ级组患者18例32只眼;Ⅲ级组患者22例36只眼。两组患者均接受倍频Nd:YAG激光治疗,光斑直径500μm,激光治疗功率600~1 000 mW,激光时间0. 15~0. 20 s,沿着穹窿部选取不同部位击射结膜。观察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眼表状况、手术前后泪膜破裂时间(brestup test,BUT)、泪河高度和泪液分泌量,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结果术后1个月,Ⅲ级组患者异物感及结膜充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Ⅱ级组(P0. 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BUT明显延长(P0. 05)、泪河高度显著提高(P0. 05)、泪液分泌量明显增加(P0. 05);与术后即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和3个月BUT均显著延长(P0. 05)、泪河高度均明显提高(P0. 05)、泪液分泌量均显著增加(P0. 05)。Ⅲ级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和3个月BUT明显短于Ⅱ级组患者(P0. 05);泪河高度显著低于Ⅱ级组(P0. 05);泪液分泌量明显少于Ⅱ级组患者(P0. 05)。两组患者结膜充血、结膜水肿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倍频Nd:YAG激光治疗能明显改善结膜松弛症患者眼表状况、BUT、泪河高度及泪液分泌量,尤其是Ⅱ级结膜松弛症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对眼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试验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高度近视患者110例212只眼,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BK组患者67例130只眼和LASEK组患者43例82只眼。术后1、3和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视力和屈光度,进一步分析两组泪膜稳定性包括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 Ⅰ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 test,FL)分数改变,采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价干眼指数的变化,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和6个月,两组间视力和残留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BUT,SIT和FL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T,SIT和FL分数术后6个月分别与术后1、3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OSDI干眼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LASEK和SB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可以获得了良好的视力并且屈光度数稳定,术后泪膜稳定性和眼表状态恢复快,是两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疗的78例干眼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加味沙参麦冬汤联合眼针治疗干眼症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临床治疗干眼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测定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与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在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干眼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发生,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PRK与LASIK矫治远视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对25例患者40只远视眼进行矫治。其中PRK16眼,LASIK24眼,患者术前屈光度 1.62- 6.25D。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术后12个月,PRK组有2眼(12.5%),LASIK组有3眼(12.5%)最佳矫正远视力丢失2行以上;而最佳矫正近视力丢失2行以上者分别为1眼(6.3%)和2眼(8.3%)。平均裸眼远视力PRK组为0.55,LASIK组为0.68;平均裸眼近视力PRK组为0.66,LASIK组为0.85,PRK组有12眼(75.0%),LASIK组有20眼(83.3%)残余屈光度在-1.00D- 1.00D之间。术后1-3个月,PRK组平均回退量为0.95D,LASIK组的平均回退量为0.76D;术后3-6个月,其回退量分别为0.35D和0.08D;术后6-12个月,回退量分别为-0.22D和0.00D。两种术式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的,PRK与LASIK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但LASIK较PRK更容易稳定,且有效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地夸磷索钠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符合条件的中重度干眼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与地夸磷索钠眼液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对照组给与双氯芬酸钠眼液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的干眼症状进行评分,并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 完成随访156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干眼症状评分、BUT、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治疗4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能能显著改善中重度干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且研究组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远航人员干眼症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对干眼症患者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的治疗效果,为我军今后进行远航训练和护航任务期间防治干眼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以参加“和谐使命-2010”任务的远航人员中确诊的干眼症患者84人作为研究对象,经知情同意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42人.依托866医院船诊治平台进行干预和观察,观察指标包括干预前,干预后7、14、28 d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结果,比较干预前后的差异以及干预组和非干预组间的差异.结果 干预7d后干眼症状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及干预组和非干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的BUT、ST和FL评分分别为(5.62±1.61)s、(6.00±1.61 )mm、(3.43 ±0.86)分,干预后第7天分别为(6.12±1.53)s、(6.64±1.19)mm、(3.77±0.66)分.结论 对远航人员中的干眼症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对保证远航人员的眼部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干眼症127例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干眼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对127例临床干眼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临床症状及泪液分泌功能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的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结果 127例干眼症患者,男42例(33%),女85例(67%)。症状及体征出现频率,眼部有干涩感108例(85%),异物感102例(80%),视物疲劳100例(79%),视力波动78例(61%),视物模糊66例(52%),眼部疼痛50例(39%),畏光41例(32%),眼部黏液感40例(31%),眼烧灼感36例(28%),溢泪31例(24%),眼部痒感29例(23%),眼红20例(16%)。结论临床症状是干眼症诊断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做相关检测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