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感染防治的意义。方法:选择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180例,其中,83例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抗生素组),97例未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未用抗生素组)。抗生素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19例,未用抗生素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3例。观察抗生素组及未用抗生素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抗生素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26.5%)与未用抗生素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2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ICU天数及30d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糖尿病患者感染发生率为31.6%,未用抗生素组糖尿病患者感染发生率为4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抗生素预防性治疗组(60 例)和对照组(60 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制酸、止血、降低门静脉压力及输血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同时给予头孢噻肟钠2.0 g静脉滴注,2次/d,疗程7 d,对照组未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率、死亡率以及医院感染率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再出血率、死亡率及医院感染率分别为8.90%、5.4%及17.9%;对照组分别为23.1%、17.3%及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其再出血率、死亡率及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何善寿  钟挺  熊上中 《广西医学》2001,23(6):1384-1395
目的:探讨具有高危感染因素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感染患者的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6例患者分组观察,观察组在止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孢氨噻肟钠2.0Did 7d预防性治疗;对照组不用抗生素。结果:观察组46例继发感染12例(26.08%),而对照组40例继发感染21例(52.5%)(P<0.005);死亡率观察组死亡8例(17.40%),对照组死亡14例(35%)(P<0.05)。结论:早期,规则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具有高危感染因素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能降低其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阮克琛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04-104
目的:探讨前瞻性使用抗生素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型肝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前瞻性使用抗生素治疗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重型肝炎患者入院时的血清内毒素水平都较高,高于正常水平,而进行前瞻性抗生素治疗的一组,经治疗后血清内毒素水平略有升高,但升高程度远低于未经前瞻性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瞻性抗生素治疗组的院内感染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均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前瞻性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1992~1995年65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6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发现发生医院感染4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6%(42/125),其中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5%(12/65)和50.0%(30/6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感染部位以腹腔、肠道和呼吸道多见;共培养出细菌11种18株,多为条件致病菌,且以肠道细菌多见,并普遍存在耐药;并发医院感染患者黄疸加深,肝硬变病人死亡率增加。认为:预防医院感染对活动性肝硬变和重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严重感染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101例。按是否存在严重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同时按不同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肝肾功能、PTA、血常规、死亡率差异;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感染率、血白细胞数差异。结果重型肝炎感染组患者血清TBIL、Cr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值分别为0.013、〈0.001),感染组患者血清PTA低于非感染组患者(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死亡率(72.7%)高于非感染组患者死亡率(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型肝炎死亡组患者严重感染率(78.4%)、肺部感染率(49.1%)高于存活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1、0.002),死亡组患者血白细胞数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严重感染加重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增加其病死率。在临床上要合理使用抗菌素,加强各种感染的防控,以改善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提高其抢救成功率与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1992-1995年65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6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发现发生医院感染4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6%(42/125)。其中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5%(12/65)和50.0%(30/6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感染部位以腹腔,肠道和呼吸道多见;共培养出细菌11种18株,多为条件致病菌,且以肠道细菌多见,并普遍存在耐药;并发医院感染患者黄疸加深,肝硬变病人死亡率增加。认为:预防医院感染对活动性肝硬变和重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是否能减少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感染及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方法入选从2011年
9月到2012年10月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且住院资料完整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分为预防性抗生素组(PA
group)和非预防性抗生素组(non-PA group)。感染的判定由两位卫生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根据2001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为排除感染的术后体温大于37.5 ℃。结果共入组95例患者,
包括35例PA组和60例non-PA组。non-PA组一例发生感染相关的死亡,PA组一例患者出现支架近端逆撕形成Stanford A型夹
层并死亡(1.67% vs 2.85%,P=1.00)。两组间术后感染发生率(5% vs 2.86%,P=1.000),住院时间(9.30±7.21 vs 10.06±5.69,P=
0.094),感染相关的死亡率(1.67% vs 0%,P=1.00),术后发热发生率(70.90% vs 91.43%,P=0.20)。根据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手
术后不同时间点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31,P<0.001),而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F=0.978,P=
0.326)。结论目前的数据不能证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术后感染和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但未使用预防性性
抗生素的患者发生的术后感染可能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
张兴成  贺磊  丁永昌  周红梅 《中原医刊》2004,31(7):F002-F002
目的 :评估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对急性有机磷中毒 (AOPP)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 15 8例AOPP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 ,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当日给予抗生素预防性应用 (氨苄青霉素加氧氟沙星或单用头孢噻肟钠 ) ,连用 5~ 7d ;B组除常规治疗外 ,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统计两组在医院感染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A组医院感染率 12 8% ,B组医院感染率为 3 6 1%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A组死亡率为 9 3 % ,低于B组的 3 0 6%。结论 :AOPP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吕波  袁家天  李叔强  范俊  王斌 《四川医学》2013,(9):1318-1319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腹股沟疝行择期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206例,按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成两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33例与不使用抗生素组173例,两组发生伤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2个月~4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伤口感染1例(3.03%),不用抗生素组伤口感染6例(3.47%),伤口感染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择期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并且达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标准的患者中,不使用抗生素不会增加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胸腺肽a1、双歧杆菌、诺氟沙星综合干预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入院的250例重型乙型肝炎,根据是否干预医院感染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治疗组130例。统计分析和总结两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组医院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分别为43.33%(52/120)、25.38%(33/130)和55%(66/120)、30.77%(40/130),治疗组医院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感染部位均以腹腔为主,对照组和治疗组原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30.83%(37/120)和19.23%(25/130),大肠埃希菌感染率分别为9.17%(11/120)和3.08%(4/130),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分别为6.67%(8/120)和2.31%(3/13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腺肽a1、双歧杆菌、诺氟沙星综合干预可降低慢性乙型重症肝炎医院感染率,减少原发性腹膜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确定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对乙型脑炎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72例乙型脑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而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抗菌药物预防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观察患儿预后、发热和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发生感染的数量等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预后、发热和意识障碍持续时间,总的感染例次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发生真菌感染例次显著高于治疗组。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不能改变乙型脑炎病人的预后、也不能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还可能增加真菌感染的机会,在乙型脑炎的治疗中没有必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院内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所有入住ICU患者的病历资料, 统计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期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入住ICU时间、血浆白蛋白水平、是否手术、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有无侵袭性操作、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合并其它基础疾病等可能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对比2组患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29.41%.2组在APACHEII评分、入住ICU时间、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年龄、侵袭性操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性别、血浆白蛋白水平、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无统计学意义.院内感染的患者病死率 (40%) 明显高于对照组 (16.7%) , P<0.05.结论 病情危重程度、入住ICU时间、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年龄、侵袭性操作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性别、血浆白蛋白水平、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比较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早、中、晚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251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早、中、晚期患者按同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定期观察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HBV DNA载量及患者的治愈、好转率。结果:治疗组在血清生化学、HBV DNA载量、临床综合疗效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显著提高总有效率,特别是早期给药更显著降低HBV DNA载量、降低病死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提高重型肝炎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其疗效与抑制病毒复制有关,临床上应早期使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刘玲 《中外医疗》2012,31(22):142-143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重型肝炎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年来收治的78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39例,系统化护理组39例,并对感染几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护理组医院内感染几率为17.9%,死亡率为12.8%;系统化护理组医院内感染几率为10.2%,死亡率为5.1%;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重型肝炎患者医院内感染,减少死亡率,提高生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机体状态和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因恶性血液病人院化疗并在住院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患者的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无医院感染组(n=68)、临床诊断医院感染组(n=84)和病原学诊断医院感染组(n=62)。三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68.22%。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住院季节、白细胞计数〈0.8×10^9/L和感染前未使用抗生素预防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尤其对于原发病为AML、夏秋季住院化疗和化疗后白细胞计数最低值〈0.8×10^9/L的患者予以抗生素预防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代春兰 《河北医学》2013,19(1):91-93
目的:分析心血管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1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生院内感染76例。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性别与院内感染发生与否无直接关系(P〉0.05);高龄(〉50岁)、住院时间长(〉1月)、实施介入性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伴发基础疾病〉2种的患者,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相反组(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多样,主要有高龄、长时间住院、介入治疗及抗生素使用等等,应当采取恰当的措施减少甚至避免其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50例重症肝病合并院内真菌感染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和药敏特点。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50例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45.33%;其次为下呼吸道、肠道、腹腔、胆道。分别为23.33%、21.33%、20.00%、18.67%。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0.6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8.87%。感染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对二性霉素B较高的敏感性,达90%左右;其次为氟康唑,达80%左右。对益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对制霉菌素呈明显的耐药,达70%。真菌混合2种细菌感染者死亡率达80%.明显高于混合1种细菌感染者(P〈0.01)。应用广谱抗菌素、白细胞减少、侵袭性操作、疾病严重程度是重症肝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密切相关因素(P〈0.01)。结论 重症肝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混合细菌感染预后差,死亡率极高:医院感染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预防和治疗医院真菌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受伤到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74例12h内行气管切开术,B组48例12h后行气管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伤后恢复情况及预后。结果在昏迷时间、伤后3d内间歇性低氧血症(SpO2〈90%)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和预后方面,A组比B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早期气管切开和实施细致的综合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年来我院诊治的961例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系统疾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6.5%,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感染发生率最高(21.6%),其次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9.6%)、淋巴瘤(19.1%)。血液病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疾病类型、住院时间等因素具有直接相关性,而与患者的性别因素无直接相关性。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及时准确地确诊血液系统疾病,对症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改善患者的住院条件,加强和完善系统化护理是预防和降低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