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D-二聚体检测,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对西宁地区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D-二聚体进行分析。结果:D-二聚体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D-二聚体明显下降(P〈0.01)。结论: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D-二聚体水平的监测,在疾病的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D-二聚体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的浓度,并加以分析评价。结果:不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具有相关性,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凝四项指标和D-二聚体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希森美康5100全自动血凝仪对216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A级62例,B级88例,c级66例)和8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凝四项和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各组胛、APlT、TT均明显延长(P〈0.05),FIB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凝四项、D-二聚体的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凝四项、D-二聚体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出血防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杨兰 《兵团医学》2023,(2):16-17
目的:探讨血常规及D-二聚体对老年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预后评估。方法:24例老年重型COVID-19患者,依据是否依靠氧疗分预后良好组与较差组,较差组包括死亡患者。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显著低于较差组(P<0.05),而淋巴细胞数及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较差组(P<0.05);两组患者单核细胞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及D-二聚体对老年重型COVID-19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D-二聚体,进行危重症评分,评价监测D-二聚体对危重症预后的价值;评价小剂量肝素对小儿危重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01~2009-12收入我院PICU诊断危重症病人72例,随机分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监测两组病人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并进行危重症评分。结果:小儿危重症病人治疗后D-二聚体降低,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小儿治疗前及治疗5 d进行危重症评分均有所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在各种危重症疾病均有升高,低分子小剂量肝素治疗对改善危重症小儿病情有效,对凝血功能尤其是D-D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缺血性脑卒中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常规治疗组97例、HBO治疗组137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在人院第2,10,20天对其血浆D-二聚体、Fg水平用STAGO公司血凝仪及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常规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Fg水平入院时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持续升高(P〈0.01),Fg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第20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g水平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Fg水平入院时比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第10天血浆D-二聚体持续升高(P〈0.01)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Fg水平下降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第20天血浆D-二聚体、Fg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能调节D-二聚体、Fg水平,可减轻因缺血、血管损伤引起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异常,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预防复发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创伤骨折患者118例(创伤骨折组)、经彩色多普勒确诊的DVT患者21例(DVT组)以及体检健康56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EL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nti-crdiolipin antibody,ACA),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结果 创伤骨折组D-二聚体、Fib和CRP含量显著增高,但低于DVT组,DVT组ACA阳性率明显增高,创伤骨折组3例ACA阳性均发生DVT.下肢骨折组、多发骨折组、骨盆骨折组Fib、D-二聚体及CRP阳性率均高于上肢骨折组(P<0.05).随着年龄增长,Fib和D二聚体逐渐增高,经溶栓治疗后,DVT组Fib和D-二聚体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结论 ACA阳性,D-二聚体、Fib和CRP升高是骨创伤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骨创伤患者Fib和D-二聚体的含量与患者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创伤后发生DVT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D-二聚体测定联合临床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经过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为观察组(74例),以排除APE的患者为对照组(74例),两组患者均行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评分(改良Geneva评分)。结果观察组中,23例大面积APE患者经积极治疗后,21例痊愈,死亡2例,病死率为8.69%;51例非大面积APE的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74例APE患者的Geneva评分:0~3分4例(5.40%);4~10分50例(67.57%);≥11分20例(27.03%)。观察组的Geneva评分和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D-二聚体测定联合改良Geneva评分对APE疑似患者的确诊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4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例的D-二聚体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造影阴性组和冠脉造影阳性组,冠脉造影阳性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D-二聚体水平。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冠脉造影阴性组(P〈0.05),冠脉造影阳性组中冠脉多支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冠脉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病变程度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栓塞及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心房颤动130例,根据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基础疾病治疗,随访1年,对比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及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栓栓塞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6房颤动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栓塞及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B型脑钠肽浓度与西宁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心功能的相关性,评价CRP及BNP与高原地区CH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6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3个亚组,同时选择63例健康对照组,同时测定其CRP及BNP,对照不同亚组及对照组间其水平及相关性。结果:CHF组CRP及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心功能恶化两者水平呈逐步升高趋势。结论:西宁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BNP、CRP水平升高,并随心功能的恶化其血浆浓度越高,与心功能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同型半胱氨酸和白介素-18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白介素(IL)-18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老年病科2006-04-2008-05的住院脑梗死患者103例,健康对照46例,测定血清中IL-18及Hcy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清IL-18浓度(212.57±86.72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21.45±75.65 pg/ml)(P〈0.05);脑梗死组Hcy浓度(8.84±3.15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6.92±1.23μmol/L)(P〈0.05);在脑梗死患者,IL-18升高组血浆Hcy的浓度(10.1±3.5μmol/L)明显高于IL-18正常组(8.3±2.6μmol/L),直线相关性显示IL-18水平和Hcy明显相关(r=0.4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8、Hcy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另外IL-18可能是脑梗死患者Hcy的独立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FIB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及无微血管病变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各组人群的D-二聚体、FIB,分析它们在各组人群之间有何不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O.05)。结论D-二聚体、FIB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吕泉  高坤祥  郑建  陈建  吴昊  陈林松 《武警医学》2013,(5):414-416,4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2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52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对其术后D-二聚体及FIB变化进行随访监测。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P<0.0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FIB水平随分期增加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中15例术后出现血栓性疾病前其D-二聚体及FIB水平或一过性下降后突然升高。结论监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FIB浓度,有助于术前筛查血栓高风险人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为肺栓塞疾病(PE)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肺栓塞住院患者和非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均值为(3.01±2.81)μg/ml,非肺栓塞患者为(1.11±0.90)μg/m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对于临床低概率肺栓塞疾病的排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西宁地区(海拔2260m)正常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了解西宁地区和平原地区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产科健康晚期待产孕妇(〉37周)720例,产后第一天产妇368例,体检科健康非孕妇180例作为对照组。将健康晚期待产孕妇、产妇及健康非孕妇按不同年龄分组,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确定相应的医学参考值范围。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孕妇组、产妇组及对照组间一致性较差,应制定不同的医学参考值范围。孕妇组(〉37周)、产妇组(产后第一天)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医学参考值范围分别为≤5.36mg/L、≤7.30mg/L、≤0.94mg/L。结论:本研究初步确定,西宁地区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值普遍高于正常人群,所以建立不同的医学参考值,可提高D-二聚体检测在西宁地区孕产妇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在诊治相关疾病时提供有效的依据,避免可能潜在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RP和D-二聚体在ACS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0-01~2011-12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ACS)120例,按照具体疾病类型分为急性心梗组43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3例,非Q波性心梗组34例,另外选择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9例,对照组46例,分别测定CRP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组间差异。结果:ACS患者的CRP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合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急性心梗组升高最为突出,但是与不稳定心绞痛组和非Q波性心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合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RP和D-二聚体在ACS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和意义重大,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地区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变化。方法:取不同海拔地区的脑梗死患者84例,其中高海拔地区26例,中海拔地区30例,低海拔地区28例。另选同地区年龄、性别基本匹配,世居当地的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其中高海拔地区26例,中海拔地区25例,低海拔地区28例。测定不同海拔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浆ox-LDL、LDL、HDL水平。结果:1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脑梗死组的血浆ox-LDL、LDL含量升高,而血浆HDL含量降低;2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血浆ox-LDL、LDL含量较平原地区升高,血浆HDL含量较平原地区降低。结论:高海拔地区脑梗死患者和健康者的血浆ox-LDL、LDL含量均较中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患者升高,而HDL含量较中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含量减低。  相似文献   

19.
刘粹新  张天成 《人民军医》2011,(11):988-98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脑梗死98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老年高血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观察组)和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各49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比较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脑梗死初发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软斑、混合斑及硬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梗死初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更加严重,2型糖尿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有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含量,并根据梗死灶面积大小分组,分析各组与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CRP浓度为(11.2±2.38)mg/L,而对照组为(2.32±0.84)m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4.70±1.52)mg/L,中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9.21±2.23)mg/L,与小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17.46±3.68)mg/L,与小梗死灶组及中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