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病2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采用中野式单开门法行颈椎椎管成形椎管扩大,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进行讨论。结果:28例脊髓型颈椎病经过5年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椎管狭窄和颈椎损伤前期手术和术后治疗及护理。方法:从2011年2月~2012年7月我院对收治的24位患有颈椎椎管狭窄和颈椎损伤的患者实施了具体的护理方案,包括术后的体位护理,引流管的护理,渗出护理,留置导管的护理,肠功能障碍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的方法。结果:使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为了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必须加强术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2003~2006年我院应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3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颈椎椎管狭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46~78岁,平均58.6岁。其中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2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36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男性2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9.5岁,病程平均31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为7.4分。全部行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结果:3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35.2个月,手术优良率为80.5%,术后JOA评分平均14.6分。结论: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对23例伴有颈椎退行性改变、椎管狭窄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均采用颈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组23例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采用颈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有颈椎管狭窄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操作不复杂,椎管减压充分,手术并发症出现少,是一种有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8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改良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型术。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17例病人扩大的椎管保持良好,无再关门发生,颈髓减压效果佳,临床症状恢复好。1例发生C5神经根牵拉综合征,但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恢复,临床效果好。结论:改良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人工骨桥成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有较小的减弱颈椎的支持功能,防止颈椎不稳,术后轴性疼痛减少,脊髓同时获得了广泛的减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颈椎管特点。方法 选取2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实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在颈椎X线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管中矢径和椎体中矢径,测量范围C3-C7节段,计算各节段的椎管指数(椎管中矢径/椎体中矢径),并统计两组中颈椎管狭窄(3个以上节段椎管指数小于0.75为颈椎管狭窄)的例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C3-C7节段的椎管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0.01),其中C4-C7节段的椎管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为45.8%(11/24),明显高于对照组12.5%(5/40),P〈0.05。结论 颈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颈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诊疗概况,为颈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国内外关于颈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诊疗报道情况,归纳出一整套针对颈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诊疗规范。结果:针对颈椎椎管狭窄症,临床上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结论:颈椎椎管狭窄症临床症状复杂,手术风险较大,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椎管狭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46例颈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和颈曲角度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管狭窄治疗方面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有助于患者颈部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颈椎管狭窄症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铆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就诊并确诊为颈椎管狭窄症患者65例,其中有33例患者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有32例患者采取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详细记录其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并统计其术后椎管塌陷率,颈椎后弓畸形发生率及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椎管塌陷率、颈椎后弓畸形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骨融合率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双开门法行颈椎管成形、椎管扩大及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术治疗12例颈椎管狭窄症,对其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经过5年随访,1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改善,l例疗效不佳。结论: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及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羟基磷灰石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在颈椎椎管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疗效及JOA17分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效随访,术后优11例,良17例,优良为82%。术前JOA17评分平均为5.34,术后评分平均为10.27。结论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梁柱天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58-1159
目的:对选择性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随访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自2009年2月~2010年3月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93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使用选择性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51例,使用传统的C3~7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进行术后随访,对患者术后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颈椎活动度、颈椎前突指数、C2~7角度与JOA评分增长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轴性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脊髓后移距离与对照组相比较低。结论:使用选择性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可以十分有效的减少手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能够避免传统的C3~7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的缺点,并发症较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应用改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男27例,女11例。术前35例颈椎影像学有改变.根据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7例,C级12例,D级10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个月,1例病人出现C,神经根挤压伤,术后3周恢复。无感染及脑脊液瘘发生。全部病例脊髓功能均得到有效提高,临床表现得以缓解,术后X线颈椎序列良好。CT或MRI复查均见椎管明显扩大,无鹅颈畸形发生。结论:本改良术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发症少,对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人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更正     
颈椎管狭窄的患伤前可以没有症状,但在外伤后(如屈曲,过伸)可以引起严重的脊髓神经受损的症状,甚至截瘫。此类病人损伤X光常无明显的颈椎骨折脱位,亦可列为X线无异常的颈椎损伤。1982年Pang将其列为特殊类型颈椎损伤。此类病人诊断并不困难,但要确定损伤的部位和节段范围就比较困难。既往对此类患采用非手术治疗,疗效较差。自1994年2月至1999年1月我们对15例颈椎管狭窄外伤后经X线检查无骨折脱位的截瘫患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疗效及JOA17分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效随访,术后优11例,良17例,优良为82%。术前JOA17评分平均为5.34,术后评分平均为10.27。结论: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管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不稳定性脊髓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椎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治疗分数(JOA)、颈椎疼痛程度(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曲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VAS、NDI、颈椎曲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1.8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管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合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双开门法行颈椎管成形、椎管扩大及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术治疗12例颈椎管狭窄症。结果经过5年随访,1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改善,1例疗效不佳。结论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及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羟基磷灰石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在颈椎椎管成形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通过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对颈椎椎管内肿瘤的效果评价。方法:从我院确诊为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中,挑选94例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分组法把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除肿瘤方法,观察组采取半椎板与显微技术结合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过程总花费时间、留院观察所需时间、手术过程中失血量、康复时间均显著降低。疗效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在半椎板与显微技术结合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全过程所需时间较少,患者治疗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脊柱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对脊柱内部构造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22例王克华张峰李荣文王树相(淄博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淄博市255036)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其治疗原则既要充分减压,又要保持颈椎的稳定性。我院自1989年以来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不同原因所致的颈椎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