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的屈光手术方法众多,各有其优缺点。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有50年的历史,近10年发展较快,具有可预测性、稳定性、可逆性、保留调节功能等优点,尤其是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posteriorchamberphakicin traocularlens ,PCPIOL)植入术因术后效果好、对前房结构损伤小而更受学者们的关注。笔者就PCPIOL植入术的发展简史、手术方法、并发症及临床效果作一综述。1发展简史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在有晶状体眼植入前房型凹型人工晶体治疗屈光不正,但由于并发症较多,被迫停止。随后出现了前房型虹膜爪式人工晶体(Worst -Fechner)和前房型房角支撑型人工晶体(Baikoff) ,都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它们对前房结构的破坏,尤其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1986年Fyodorov首先发明了PCPIOL ,第一代晶体的材料为硅胶,经过不断的改进,目前应用最广的StarrSurgical人工晶体是由猪胶原和HEMA的共聚物(称Collamer)制成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都大大提高,其商品名为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contactlens ,ICL)...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40例(79只眼)。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拱高、眼压、内皮细胞计数、散光型人工晶体柱镜轴位等。术后2年及以上裸眼视力平均为0.830±0.269,矫正视力平均为0.980±0.241,等效球镜度平均值为(-0.66±1.08)D;散光型人工晶体植入29眼,其中24眼晶体轴向旋转≤15o,1眼<30o,4眼≥30o;眼压平均值(1.76±0.41) kP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丢失率为11.18%;术后6个月及2年及以上的拱高平均值分别为(0.510±0.141)、(0.442±0.117)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项平均值均处于拱高安全值范围之内。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安全,有效,并可提供长期稳定的屈光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改良的巩膜固定人工晶体(SFIO L)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技术联合经巩膜隧道植入人工晶体(IO L),水平位缝线固定和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自闭式切口的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国香港大学威尔士王子医院(第三分院中心)眼科和视觉科学部在2000年10月至2001年12月间所有实施SFIOL的患者,方法包括改良术式和常规术式。结果:共20只眼纳入研究,8例采用改良术(组1),12例采用常规手术(组2),平均随访18.3个月。术后所有眼均获得了稳定和位置理想的IOL,与术前无辅助的视力比较视力均提高。总计,组1中85%(7/8)的眼保持或提高…  相似文献   

4.
5.
截止至2017年,全球范围内的近视患者人数,已经达到全球总人数的24%以上,屈光不正患者数量不断提升,在全部近视人群中,超过33%的患者存在合并散光的情况。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临床矫正,受到越来越高程度的关注。以往常用的近视治疗方法,主要有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和屈光手术三种。近年来,有晶状体眼后人工晶体植入术(ICL)逐渐被引入到近视矫正中,起到了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也在日益丰富。此次研究对相关研究成果予以整合、梳理,首先分析其设计与材料,随后对其进行临床评估,进而总结其常见并发症,最后对ICL、V4c(中央孔型)的临床应用研究成果予以综述,希望能对高度近视的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各类儿童散光眼的屈光状态、分布情况、对视力的影响程度及同弱视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演变规律.方法 对2~15岁1091例儿童、1507只散光眼的屈光性质、弱视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复性远视散光占43.4%.单纯远视散光占17.3%,复性近视视散光占18.8%,单纯近视散光占15.7%.混合性散光4.8%.复性远视散光的弱视患病率98%,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60.6%.单纯远视散光的弱视患病率89%,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22%.复性近视视散光的弱视患病率22.3%,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6%.单纯近视视散光的弱视发病率21.5%,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4.8%,混合性散光的弱视发病率97%,占全部散光弱视眼的6.6%.2~5岁散光眼初诊占23%,6~8岁占58%,9~12岁占19%.结论 各类散光眼中远视性质散光占大多数,并且弱视发病率远高于近视性散光.随着年龄增长远视性散光的比率逐渐减少,近视性散光相对增加.散光眼大部分生后已经形成,初诊率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人们更加关注术后视力的恢复.尽管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解决了由于角膜缝线导致的角膜散光的问题,但由于设备昂贵,绝大多数医院还不能配置.作者自1996年10月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的患者进行角膜曲率计分析,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性拆除角膜缝线,矫正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角膜散光,均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不规则瞳孔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方法:选取本院眼科自2005年3月~2009年3月18例19只眼因各种原因未能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的不规则瞳孔无晶体眼患者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术式并观察手术结果?结果:老年性及并发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患者二期植入人工晶体后,视力提高较理想;外伤性白内障如果不伴有角膜混浊?玻璃体积血?机化及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也较好;而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伴有弱视者视力提高不理想?结论:对于白内障术后不规则瞳孔无晶体眼的患者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不仅可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同时可减少一系列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姚炜彪  冯春茂 《广东医学》1992,13(4):184-185
表面角膜镜片术(Epikeratophakia)自1980年首次临床报告以后,很快受到国际眼科界重视及迅速推广,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治疗术后无晶体眼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内已有中山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的临床报告,但尚未见有其他报道。我院从今年7月份开始用表面角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兔眼植入SV25T4非球面多焦散光矫正人工晶体(IOL)后的炎症反应,对其植入眼内的生物相容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 取眼球无异常的兔24只,正常晶体超声乳化后,左眼作为试验眼,植入SV25T4非球面多焦散光矫正IOL;右眼为对照眼,植入SN6AD非球面多焦IOL.术后1d、7d和1月、3月、6月用裂隙灯观察及测量眼压.术后6月取出IOL进行光学性能评价,摘除的眼球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试验眼与对照眼均在术后1d出现轻度角膜水肿、前房闪辉现象,术后7d即明显好转,各观察期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植入后取出的IOL通过检测显示,其光学性能良好;眼球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睫状体轻度充血,偶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SV25T4非球面多焦散光矫正IOL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满足作为眼植入材料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远视性屈光不正是弱视的常见发病原因,而远视性屈光不正的矫正一直是业界讨论的问题。临床上多按照减去检影度数的1/3或1~2D配戴正球镜矫正,以适应睫状肌的能力;也有学者主张完全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不再减去检影度数的i/3或1~2D配戴正球镜矫正。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95例远视性屈光不正患儿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矫正并比较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探讨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28例56眼。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为-7.0~-22.50D,平均(-12.42±3.50)D。散光0.37~6.5D,平均(1.92±1.32)D。所有患者随访3~24个月。术后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前部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病例术后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等值球镜,0.25~1.50D,平均(0.534±0.408)D。散光度0.25~1.50D,平均(0.564±0.289)D。术后并发症:4例7眼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经降眼压治疗,3~4天后眼压正常。结论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效果确切,预测性好,手术安全。高度近视,尤其是超高度近视以及角膜薄不适合准分子激光矫正的患者是理想的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13.
胡丰平  魏春恵 《现代医学》2009,37(4):304-305
目的 探讨儿童高度散光患者眼散光与角膜散光的相关关系.方法 分析在我院门诊验光的48例高度散光儿童患者眼散光(EAs)与角膜散光(KAs)数据,眼散光采用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检查,角膜散光采用角膜地形图检测.结果 48例患者的眼散光和角膜散光分别为(4.22±1.32) Dc和(4.0±1.16) Dc.二者的相关系数r=0.848,直线回归方程:EAs=0.9619KAs+0.3717.结论 儿童高度散光眼散光与角膜散光呈直线关系,并且两者轴向有很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臧雅楠 《中外医疗》2014,(35):107-108
目的 观察和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性人工晶体(TICL)植入术矫治复性超高度近视散光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方法选取2013年2—12月复性超高度近视散光患者32例(60眼),采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性人工晶体(TICL)植入术矫治,对患者手术前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屈光度数、最佳矫正视力、裸眼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超声生物显微镜、Obscan-II角膜地形图等,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屈光状态。结果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术前(P〈0.05),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日、1个月、6个月三个时期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眼屈光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前房深度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ICL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性人工晶体(TICL)植入术矫治几乎不伤及眼表,术后并发症少,其矫正视力的效果较好,术后屈光状态稳定,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库尔勒巴州人民医院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40例(46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植入 Toric 人工晶体患者为观察组(20例25眼),接受Acrysof IQ人工晶体植入患者为对照组(20例21眼)。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1 w后、1个月后、6个月后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6.
张宁  陶晗  张春丽  陈奇妙  唐业卫  庞瑛 《中外医疗》2008,34(34):187-187
目的 探讨学龄前散光性弱视儿童眼散光轴向分布特点,为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从库存的门诊病历中随机收集2002年1月~2008年8月学龄前散光性弱视儿童525例(男301,女224)939眼(男541,女393)眼,按散光轴向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男性学龄前弱视儿童301例541散光眼,顺规散光482眼,占89.09%,逆规散光14眼,占2.59%,斜向散光45眼,占8.32%;女性学龄前弱儿童224例393散光眼,顺规散光337眼,占85.75%,逆规散光11眼,占3.26%,斜向散光45眼,占13.35%;综合,学龄前弱儿童525例934散光眼,顺规散光819眼,占87.68%,逆规散光25眼,占2.68%,斜向散光90眼,占9.64%.结论 学龄前散光性弱视儿童眼散光轴向以顺规散光为主,其次是斜向散光、逆规散光.  相似文献   

17.
姚芳  詹琼琼  闵福清  吴美风 《吉林医学》2011,32(15):3155-3155
<正>在我国近视眼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近20年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矫治近视眼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由于受到角膜厚度安全极限的限制,准分子激光在矫治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方面存在盲区,随着人工晶体材料和设计的不断发展,有晶状体眼内人工晶体植入为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特别是-12 D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虹膜型人工晶体植入于无晶体眼、无虹膜眼或虹膜缺损眼、以及大瞳孔眼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Morcher虹膜型人工晶体对2例眼球穿通伤后无晶体和无虹膜眼、2例瞳孔扩约肌麻痹致瞳孔散大眼、1例新生血管青光眼行硅胶管植入术后虹膜缺失眼,分别施行虹膜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和人工晶体置换术。l例玻璃体切割术后虹膜缺损和无晶体眼采用虹膜隔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19月,其中两例患者视力无提高,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所有患者术后眼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晶体表面色素沉着,无眼压升高及角膜并发症(1例术前有角膜带状变性)。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适应征,虹膜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改善和提高视力的目的,有效的解除患眼畏光,并能满足特殊病例的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增多,术后散光已引起许多临床医生的注意。我们通过拆除1根或多根角膜缝线来矫正人工晶体术后激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1995年11月至1998年7月,在我院住院并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散光病例共五8例,其中男8例(共8只眼),女10例(共14只眼),年龄30岁至81岁。其中外伤性白内障4眼,老年性白内障18眼。全部病例均按常规显微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角膜缘切口为1~2点位,于灰白线后缘约0.5mm,截囊钉截囊后扩大切口约8~10mnl,挽出晶体核,注吸皮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分析Verisyse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术后屈光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2005年1月以来接受Verisys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3例21眼,术前球镜(-17.73±2.1)D;柱镜(-2.65±3.78)D。统计术后3个月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和散光轴向并与术前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7眼(33.3%)≥1.0,17眼(80.6%)≥0.5。术后21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并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个月近视力14眼(66.7%)较术前提高。术后3个月球镜屈光度明显降低,而柱镜屈光度也有所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前房深度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risyse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术后屈光效果令人满意,但还有待于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