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4所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特征,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05年11-12月对贵州省部分高校1 000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基本了解,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知存在误区;被调查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70%以上来源于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来源于学校健康教育的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强烈需求。结论应对贵州省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科学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烟台市不同类型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现况,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烟台市4所不同类型高校623名大学生艾滋病相关认知、态度等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比健康教育前后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情况。结果烟台市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财经类院校的学生认知程度相对较低(68.15%),而医学类院校的学生认知程度最高(8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干预措施后,烟台市不同类型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程度均有所提升,尤其是医学类院校的学生总体知晓率提高了1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总体知晓率提高了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烟台市不同类型院校的大学生在艾滋病认知上存在差异,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相对薄弱,应多关注此类专业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高校442名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对442名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采用问卷(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医科学生得分最高(74.82分),文科学生得分最低(6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得分方面,理科、医科、工科学生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文科学生仅基础知识项得分在干预后明显提高(P<0.01),而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得分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点宣传手段,以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游戏法在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有机的结合,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课外科学知识。在信息时代,如何对大学生,特别是医科院校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达到艾滋病健康促进目标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从艾滋病游戏教学法着手,探索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学生认可的第一教育环境。艾滋病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学校艾滋病预防工作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校健康教育成果[4]。研究和探索受欢迎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解沈阳市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态度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我们于1994年9月~11月对沈阳市4所高校(工科、文科、医科、师范)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沈阳市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较高,预防艾滋病的态度是积极的;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还不十分明确,有关艾滋病怎样预防还存在错误认识。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新闻传播媒介,而非学校教育,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某高校大学生知·信·行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大学生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以探讨在高校学生中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东某高校参加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的在校二年级大学生462名进行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的正确率有所提高.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的近期效果明显,建议今后应当长期、深入、广泛地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15个省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高校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对全国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0所普通高等学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文科、理工科、医科、艺术与体育及其他专业的在读本科生7 851名,回收有效问卷7 661份。结果本次调查中,大学生对国家明确规定的8条大众需要掌握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简称"国八条")知晓率为77.2%,问卷整体知晓率相对较低,仅为57.1%。国八条和问卷整体满分率分别为32.2%和7.4%。不同专业大学生国八条和问卷整体的知晓率及满分率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医科专业学生国八条和问卷整体知晓率最高,其次为理工科专业学生,艺术与体育专业学生知晓率均较低。问卷大部分具体条目正确率最低的学生专业为艺术与体育及其他专业,最高的为医科专业。结论目前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问卷部分条目的正确率仍较低,提示对大学生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力度还有待加强,教育内容应力求全面、系统且重点突出,尤其是关于疫情的内容应及时更新。同时,针对艺术与体育专业大学生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的现状,应多关注此类专业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采取同伴教育模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不同专业大学生艾滋病认知与行为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艾滋病认知、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兰州市3所高校低年级(医学生为一~三年级,其他为一~二年级)大学生802名,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艾滋病相关问题。结果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医学生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潜在行为影响因素强度依次为性别、入学前户籍类别和传播途径掌握情况,不同专业学生情况不同。结论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医学和师范院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学科的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待艾滋病态度的差异,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对医学生和师范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师范生;医学生和师范生知晓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的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对某些传播、非传播途径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性观念的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根据不同学科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医科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医科大学生对性病及艾滋病的认知状况,为有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武汉地区5所高校95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科大学生对性病及艾滋病的有关知识了解较少。结论 性病及艾滋病有关知识的教育亟待在医科大学生中尤其在低年级学生中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预防艾滋病和促进生殖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教育效果,为更有效地对民族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及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中南民族大学一至四年级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的相关行为干预,选择其中6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619名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48%上升到97.24%,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的积极程度由69.85%上升到84.67%。结论围绕艾滋病防治和健康监护展开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艾滋病(AIDS)的认识、态度、个人信念以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现况,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为高职院校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校1~3年级643名大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性问题知晓率不高,有着片面抽象的认识;对艾滋病患者排斥;性观念开放但缺乏性保护知识;从学校获取到的知识量不足。结论健康教育非常有利于高职学生掌握正确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学校应根据不同学科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自身特点及健康需求,结合高职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及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探讨高校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大学300名大一学生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上升,教育效果指数均大于1.0,教育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态度明显改善,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婚前性行为、同性恋以及多个性伴侣的接受程度,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是必要和有效的,应在大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科类院校与非医科类院校大学生的自测健康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V1.0)对选取的两所院校的1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所高校大学生SRHMS总量表终得分为(71.82±10.32)分,其中自测生理健康状况较好(80.09±10.34)分,自测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状况较差(均低于70分)。医科类院校与非医科类院校的SRHMS总分、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医科类院校优于非医科类院校。[结论]两类院校总体自测健康状况较好,但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的终得分均较低,应将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健康作为今后关注的重点;医科类院校学生的自测健康状况明显优于非医科类院校学生,尤其在心理健康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专题健康教育,完善大学生健康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面对我国大学生艾滋病患病人数不断增长的趋势,高校开展有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于提升学生艾滋病知信行水平和帮助学生预防艾滋病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的艾滋病知信行水平和健康教育现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关于我国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和健康教育的研究结果,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高校采用的三种主要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同伴教育、视频宣传、传统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应探索有针对性的、创新的和学生喜爱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卓兰芳  汪秀英 《中国校医》2006,20(5):514-515
目的了解徐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状况,为指导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徐州市4所不同专业类别一、二年级大学生766名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平均得分为(59.2±14.6)分,大学生对艾滋病及病人的态度平均得分(58.6±23.1)分。在艾滋病认知方面不同性别之间没有差异,城镇户口学生百分率高于农村户口学生,医学本科和专科得分高于医药中专和非医药中专,高年龄组高于低年龄组。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得分女性高于男性,医学专科优于医学本科,不同户籍之间没有差异。结论徐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不全面,知信行为不能统一,对艾滋病的态度过于敏感,应加强正规的医疗卫生部门联合大中专院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连市三所普通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市三所高校9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一般知识总的知晓率为76.3%;大学生艾滋病正确的态度为63.5%;医学院校比其他类型的院校对艾滋病人的态度好;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径最多来源于书刊报纸、广播电视,占75.0%以上,来自学校健康教育如教师授课和专题讲座获得知识的比例仅为23.0%。结论大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调查结果也反映了目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态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尤其是非医学院校学生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医科院校与非医科院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K-A-B),探讨各自存在的营养问题及其营养教育需求和可行的教育模式。方法随机选取重庆市的医科院校和非医科院校各1所,在每所院校中随机选取40名大学生进行专题小组讨论,同时,在2所院校中各随机选取6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无论医科院校还是非医科院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都较匮乏,获取营养知识的渠道有限,且非医科院校更为突出。大学生均存在较多营养误区和不良营养行为。医科院校高年级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较低年级好,但仍有许多不良营养行为。大多数大学生愿意接受营养知识教育。结论医科院校与非医科院校大学生的营养KA-B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生对营养教育的需求较大。高校应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加大对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教育力度,从而促进大学生营养观念的改变,进而使其养成健康的营养行为,最终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湖南省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径以及高校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开展情况,探索适合该群体的有效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湖南省32所高校259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高校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艾滋病预防教育者占79.85%(2072/2595),艾滋病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为健康教育课和网络。43.58%(1131/2595)的大学生认为高校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开展的主要组织为校医院或卫生科占,其次为学生公益类社团43.20%(1121/2595)。有54.30%的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是比较满意。在对其中20所高校调查中仅有10所高校设有健康教育教研室,每学期安排2个课时对大学生进行防艾知识专题教育。结论 高校应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大学生自身特点,建议各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