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脑卒中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脑细胞缺血缺氧5 min后即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1-2])。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0%~50%,误吸发生率为40%~70%~([3]),急性卒中后约76%的病人可并发一过性或持续性吞咽功能障碍~([4])。由于病人多数是老年人,即使是局灶性损害,也可以引起严重的吞咽障碍~([5])。尽管部分病人的吞咽障碍是一过性的~([6]),但容易导致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于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常规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洼田饮水试验];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营养状态指标[体质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记录两组病人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分级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Z=2.143,P=0.032),其SS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营养状态指标(BMI值、ALB水平、TSF值、AMC值)、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Barthel指数评分...  相似文献   

3.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急性期发病率为30%~50%。2011年1~12月,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疗配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1~73岁,病程16~55 d。排除由于周围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病人约42%~67%存在吞咽障碍[1],卒中后吞咽障碍主要包括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核性或核下性损害引起真性延髓和双侧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假性延髓麻痹,表现为随意性舌运动时间延迟以及与吞咽有关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病人可出现进食、饮水呛咳,语言及构音障碍,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电解质紊乱、脱水及营养不良,还可导致病人焦虑,缺乏自信心,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失眠患者2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70例。A组给予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B组给予抗失眠药物治疗,C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中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1%和92.86%,显著高于C组的15.71%(P0.05),A组、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治疗后5-HT水平显著升高,NE水平显著降低(P0.05);A组、B组治疗后5-HT水平显著高于C组,NE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与抗失眠药物效果相当,能升高5-HT水平,降低NE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疗法及单纯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NMES疗法及吞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观察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P<0.05),但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脑卒中后真、假性延髓麻痹和对照组中脑卒中后真、假性延髓麻痹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NMES治疗配合单纯吞咽训练,可提高疗效,使绝大部分患者吞咽功能改善,从而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两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假性延髓麻痹的康复效果好于真性延髓麻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廉泉穴、风池穴注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吞咽障碍程度评分评估两组病人的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病人吞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80.0%,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8.
低频脉冲电治疗对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患者临床上大多采用留置导尿管排尿,然而长时间的留置导尿极易诱发泌尿系感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与不便.低频脉冲电治疗常应用频率100 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脑卒中偏瘫、脑瘫、截瘫、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疼痛等疾病[1].以往曾有应用低频脉冲电治疗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报道,但应用低频脉冲电治疗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却鲜有报道.本文尝试运用低频脉冲电治疗刺激针灸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自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训练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视频透视吞咽试验研究评分均升高,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舌骨前移、舌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的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联合组上述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均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效果分布差异显著,且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联合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另给予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能够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膀胱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膀胱,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88例脑卒中稳定期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均分为电刺激组(在常规治疗和训练基础上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和联合训练组(在电刺激组基础上接受早期呼吸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口腔功能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以及吞咽生活治疗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联合训练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刺激组(90.91%比75.00%),P=0.04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后两组口腔功能评分、SWAL-QOL评分均显著升高,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著下降,P均=0.001;与电刺激组比较,联合训练组治疗后口腔功能评分[(16.6±3.6)分比(19.2±4.2)分]、SWAL-QOL评分[(164.62±23.49)分比(193.52±22.55)分]升高更显著,洼田饮水试验分级[(2.20±0.53)级比(1.30±0.61)级]下降更显著,P均0.01。结论:呼吸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更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组)组及传统吞咽训练(对照组)组,每组39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检测患者吞咽功能,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1,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4,P=0.032)。结论 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同时集合现代康复理念,从多方面进行评价,遵照个体化原则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运用。方法:选择86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每组43例。单纯训练组接受吞咽训练,联合训练组接受吞咽训练的同时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训练,两组患者其他康复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均完全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视频荧光成像法(VFG)和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Q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训练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训练组(95.35%比69.77%,P=0.006)。与单纯训练组比较,联合训练组治疗后VFG评分[(5.74±1.86)分比(6.88±2.32)分]明显提高,SWAL-QOL[(762.66±27.22)分比(648.22±29.62)分]评分明显减少(P=0.025,0.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比单独的吞咽训练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酒石酸托特罗定口服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72 h排尿日志指标和膀胱容量测定指标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刺激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针刺治疗做对比分析.方法 入组研究病例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配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针刺治疗同时配合电刺激治疗.采用洼田氏饮水实验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饮水实验结果均明显改善,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7.80分±1.30分与5.32分±1.99分,且对照组与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后吞咽障碍予常规药物治疗并结合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但配合电刺激治疗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32例。A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B、C、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高频rTMS治疗、高频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舌喉复合体移动度(包括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舌骨上肌群肌电活动均方根(RMS)值、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B、C、D组均低于A组,D组均低于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的舌骨和甲状软骨上移度及前移度、舌骨上肌群RMS值均较治疗前提高,且B、C、D组均高于A组,D组高于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的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B、C、D组均高于A组(P<0.05),D组高于B、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高频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增加患者舌喉部肌肉运动,提高舌喉复合体移动度,改善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假性磁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4 w。于治疗前、治疗4 w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 2组治疗前HAMD评分和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后观察组HAMD评分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MD评分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针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舌骨喉复合体移动度、咽腔收缩率(PCR)、上食管括约肌(UES)开放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舌骨喉复合体移动幅度(舌骨向上移动、向前移动及甲状软骨向上移动、向前移动)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的UES开放度较治疗前增大,PCR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67%vs 70.00%;χ2=7.680,P=0.006)。结论 腹针联合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生理疗法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就诊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35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按随机数表法将135例患者分为3组:康复训练组、电生理疗法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5例。康复训练组行单纯吞咽-摄食康复训练治疗,电生理疗法组行单纯电生理疗法,联合治疗组行电生理疗法联合吞咽-摄食训练进行治疗,均治疗4周。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分级,并比较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53.3%vs 33.3%vs 35.6%)、总有效率(95.6%vs 73.3%vs 75.6%)均高于康复训练组和电生理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GUSS评分[(14.26±2.59)vs(11.43±2.31)vs(11.98±2.40)]、FOIS评分[(4.02±1.27)vs(2.91±0.75)vs(3.52±0.74)]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及电生理疗法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4.4%)较康复训练组(44.4%)和电生理疗法组(26.7%)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生理疗法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刺激治疗。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疗效为95%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电刺激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