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为肠内营养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营养管置入方法、营养液的选择与输入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与总结。结果:60例胃癌患者早期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满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易于掌握和实施,应提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2.
经鼻肠管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胃癌手术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方式,采用术中放置鼻肠管,可预防喂养并发症,保证肠内营养计划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进行相关分析探讨。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的32例本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采用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护理,分别采用常规盲插被动等待法、X线透视下以及内镜引导下3种方法,观察3组留置鼻肠管的成功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常规盲插被动等待法的成功率为33.33%,X线透视的成功率为66.67%,内镜引导的成功率为90.0%。内镜引导下的患者无并发症出现,而X线透视、常规盲插被动等待法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反流等并发症。结论:3种方法分别有各自的优点,但其中内镜下放置方法较好,成功率高,技术要求低,较适用于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现代人群不规律及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加剧,胃癌患者的人数呈急剧增长。目前,胃癌的临床治疗普遍采用手术疗法,虽然手术疗法较药物疗法具有更彻底的特点,但术后均需要在患者体内留置管道,进一步增加了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和术后继发感染的风险,故对胃癌患者术后的管道留置情况进行风险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且对规范胃管护理流程和降低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致吞咽障碍患者留置鼻肠管的护理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普通鼻胃管鼻饲改为鼻肠管鼻饲,并采取输液泵和恒温器控制,持续鼻肠管滴注能全力,观察24例吞咽障碍患者营养输注完成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4例患者中仅出现轻度腹胀、腹泻2例,恶心1例,症状较轻。结论脑梗死致吞咽障碍患者留置鼻肠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胃癌术后留置管道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胃癌术后留置管道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预判,实施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完善管道管理制度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方法后,胃癌术后留置管道患者出现留置管道非计划性拔管、脱落、堵塞及并发症等意外情况的概率较实施风险管理方法之前具有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胃癌术后留置管道患者发生意外护理事件的概率,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王文中 《双足与保健》2018,(12):174-174
目的探究在胃癌术后应用苦参注射液对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结果。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该院接收诊治的胃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健择联合澳沙利铂方式实施救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添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治疗阶段,共计4个治疗阶段。实施相应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相应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8.54%,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21.95%,升高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各种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应数值(P<0.05)。结论在胃癌术后应用苦参注射液及健择联合澳沙利铂方式实施救治,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显著治疗结果,对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及瘤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干预作用。方法观察90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护理的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98.46%,远较对照组的86.15%高,且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胃癌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日口服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2周后观察血压指标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同时检测患者的血糖、血脂、心率和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血糖、血脂、心率和肾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对血糖、血脂、心率和肾功能无影响,是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理想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在推行整体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中,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需要接受医学和护理学教育,也应接受必要的专业礼仪训练。笔者就护士礼仪在促进患者康复中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研究组32例(循证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中并发症概率(6.3%),低于对照组(31.3%);研究组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4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护理后,观察组质量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用于促进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因胃癌手术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30例,按照入院次序单双号进行分组,将入院次序为单号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将入院次序为双号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种护理措施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吞咽困难、胃部不适、返流、饮食受限各术后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出现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症状的康复,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且其致残率较高[1],病程相对较长、目前尚无某种理想的治疗方法脚.临床常见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这一年龄段正是人一生中事业发展、承担家庭责任最为重要的阶段,疾病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能力与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两种气道加温湿化方法对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应用的效果.方法:将78例SICU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的呼吸机湿化罐方法进行气道管理,观察组仅使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早期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单用人工鼻可以达到满意的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引流管早期拔除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0年1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癌患者,依据不同的引流管拔出时间为依据分组:研究组50例予以引流管早期拔除,参照组50例予以常规拔管,同时观察、比对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长(4.30±0.20)d,明显比参照组术后住院时长(7.9±0.36)d短(P0.05);研究组引流管口愈合率94.00%,明显高于参照组80.00%(P0.05);研究组患者伤口积液率2.00%、术后感染率2.00%,与参照组0.00%、4.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进行早期拔管引流,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应用效果确切,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螺旋型鼻肠管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痛苦。方法:将需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螺旋型鼻肠管,对照组34例采用普通硅胶胃管。两组的营养液均使用能全力或百普力,用鼻饲泵匀速持续输注。观察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胃潴留、呕吐、返流、误吸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使用螺旋型鼻肠管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刺激及更换胃管的痛苦,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营养支持模式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进行早期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各指标值的变化情况及肠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天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分别为(34.10±4.31)%、(38.62±3.12)%、(19.82±2.31)%、(1.64±0.1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80±0.51)、(10.82±2.3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可加快术后康复时间,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行早期功能锻炼的术后康复作用。方法:选择行手术复位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74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小组,每组包括37例患者,观察组37例患者于开始手术之前与手术完成以后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6.65±4.18)d(观察组)、(38.20±4.31)d(对照组),前者明显比后者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关节恢复灵敏率以及术后1年弃拐行走率分别对应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在骨折患者行手术之前及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骨折部位关节灵敏度的恢复,使患者实现弃拐行走,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具有积极的护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引流瓶固定架在胸外科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为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手术后需留置胸腔引流装置的患者1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术后停留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按照常规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相关知识宣教并鼓励患者手提胸腔引流瓶离床活动,观察组术后停留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按照常规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相关知识宣教,协助患者用胸腔引流瓶固定架将胸腔引流瓶固定于输液架下端,根据患者身高调节固定支架高度以保持良好的引流,鼓励患者用推动输液架离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24 h离床活动率、术后住院天数、胸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24 h离床活动率为37.5%(30/80),显著低于观察组24 h离床活动率87.6%(60/80),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为(8.2±2.3)d,少于对照组的(12.2±4.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胸管留置时间为(57.0±12.4)h、并发症发生率为0.0%(0/89)优于对照组胸管留置时间(109.0±16.9)h、并发症发生率为15.0%(1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引流瓶固定架的应用能显著提高胸外科术后患者24 h离床活动率,并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住院天数、胸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