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手部肿瘤的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院手术治疗的76例手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发病特点、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手部软组织肿瘤以血管瘤最为多见。余依次为腱鞘巨细胞瘤、腱鞘囊肿、血管球瘤等;良性骨肿瘤以内生软骨瘤最多见,其次为骨软骨瘤;恶性肿瘤以黑色素瘤最多见,其次为鳞癌和骨巨细胞瘤。结论:手部肿瘤易于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采取积极、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MRI表现与病理诊断在手足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中的应用,评价二者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33例手足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给予患者磁共振成像(MRI),随后均给予病理与手术确诊,观察两组检测方式诊断情况。结果对该组患者诊断后各数据统计显示,经MRI显示肿瘤表现"分叶状"9例,"结节状"21例,不规则3例;边界表现不清者4例,边界清晰者29例;T1WI表现等信号31例,均匀低信号8例,低混杂信号4例;T2WI表现高低混杂信号25例,高信号3例,不均匀低信号5例。结论 MRI表现应用于受阻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中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率与特异性,在诊断受阻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中具有独特优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腱鞘巨细胞瘤,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命名,如良性滑膜瘤、黄色素瘤、结节性腱鞘炎、腱鞘纤维组织细胞瘤等,是一种临床少见病、疑难病。笔者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一些经验,简要分析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疾病特点1.1早期诊断较困难,容易延误诊断腱鞘巨细胞瘤其清晰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早期多仅可扪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部腱鞘巨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方法:2000年道2006年共收治20例患者,左手8例,右手13例,其中一人为双手;发生于手指为16例,手掌5例。结果:均行手术治疗,有4例术后一年复发,再次手术并两周后放疗,无复发。结论:腱鞘巨细胞瘤为手部好发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彻底切除腱鞘巨细胞瘤是防止复发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分级间的意义。对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86例骨巨细胞瘤术前X线资料加以前瞻性分析。结果 X线诊断I级骨巨细胞瘤26例,病理为20例;X线诊断Ⅱ级骨巨细胞瘤48例,而病理为54例;X线与病理诊断Ⅲ级骨巨细胞瘤均为12例。观察结果表明骨巨细胞瘤的X线分度与临床及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但最终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还须临床、X线及病理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正>腱鞘巨细胞瘤旧称黄色素瘤,确切病因不清,1941年由Jaffe报道。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但复发率较高。笔者对2004年1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17~56岁,平均36.2岁。发生于上肢10例,其中手部6例,腕部4  相似文献   

7.
腱鞘巨细胞瘤又称腱鞘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或良性滑膜瘤、腱鞘黄色瘤。多认为本病从腱鞘滑囊之滑膜发生,较多发生于手指骨关节附近,也可见于膝关节、足踝及手腕,甚至髋关节附近,可单发或多发。本病女性较男性多见,好发于青壮年。本病若切除不彻底,可以复发,但恶性极为罕见。笔者分析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本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田玉鹏  杜飞  褚向明 《中医正骨》2011,23(1):31-31,33
膝关节内肿物的治疗多采取开放手术,经关节镜手术治疗者鲜有报道。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我们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内腱鞘巨细胞瘤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其后将手术前增强CT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并探讨增强扫描CT值的应用意义。结果:通过对患者的术后病历分析可知,60例患者中骨巨细胞瘤患者35例,占58.3%,与此同时,对比骨巨细胞瘤和非骨巨细胞瘤患者的CT参数,结果差异呈正相关。结论: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增强扫描CT值有着重要的意义,且最佳参数为95HU,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疾病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谭松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9):126-127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搜集19例经DR、CT、MRI诊断考虑为骨巨细胞瘤的病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其中17例影像诊断与病理相吻合,1例病理结果为非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病理结果为骨髓瘤。结论:骨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DR、CT、MRI表现,但仍不足以确诊,骨巨细胞瘤的确诊需结合影像诊断、病理结果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在成人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行瘤段广泛切除和人工假体置换术。结果:11例患者术后随访17~64个月,平均34个月,按Enneking法评定功能:≥23分8例,15~22分2例,﹤15分1例,优良率90.91%。结论:安置人工假体是一种治疗成人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的较好方法,能降低复发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复发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好发于长管骨的骨端,本文作者报道1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对其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特殊的实体肿瘤,临床上比较常见,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约占20%[1],其特点为潜在恶性,侵袭破坏力大,术后易复发,可以恶变及转移.故改进手术方法,减少复发率或恶变,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自1991~1999年,我院采用不同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63例.为总结经验,探讨骨巨细胞瘤治疗的较佳方案,现对本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足部软组织肿块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足部软组织肿块患者,均给予二维及高频超声检查,并将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高频超声准确诊断足部软组织肿块74例,诊断准确率为92.5%。其中腱鞘囊肿诊断准确率为100.00%,血流Alder分级为0级。血管瘤诊断准确率为88.89%,腱鞘巨细胞瘤诊断准确率为86.36%,神经纤维瘤诊断准确率66.67%,血流Alder分级为0级。血管球瘤诊断准确率为100.00%,足底筋膜纤维瘤病准确率100.00%,血流信号丰富。神经鞘瘤诊断准确率为100.00%,病变区可见少许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应用于足部软组织肿块诊断,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明确肿块类型及性质,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1994年6月—2014年3月间38例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并对恶性肿瘤进行了部分随访,分析性别、年龄分布,恶性肿瘤的组织类型、解剖分布和预后。结果 38例踝足部肿瘤和瘤样病变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7~61岁,平均44岁,中位年龄35.5岁。恶性肿瘤13例,软组织和骨关节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以34~50岁最多,平均年龄39.2岁。恶性肿瘤随访8例,骨巨细胞瘤随访4例。恶性踝足肿瘤,采用保肢技术3例,恶性肿瘤大多以截肢术。腱鞘巨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是软组织和骨内肿瘤的常见类型。恶性肿瘤13例,4例进行保肢手术,8例截肢,1例黑色素瘤临床手术时自动出院。结论踝足部肿瘤以软组织瘤和瘤样病变为常见,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软组织肿瘤以皮肤损害出现,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16.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是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一种具有侵袭性的骨肿瘤。好发于长管状骨的骨端,该部位的骨巨细胞瘤具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征象,其余部位的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较困难,而使用CT可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笔者共收集到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骨巨细胞瘤病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CR(或DR)与CT征象的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用于诊断足部软组织肿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8例于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到该院进行诊治的足部软组织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并分析高频超声用于诊断足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价值。结果高频超声检出准确率为95.83%,其中包括1例误诊、1例漏诊、13例腱鞘巨细胞瘤、12例血管瘤、19例腱鞘囊肿以及2例血管球瘤。结论将高频超声应用到诊断足部软组织肿块患者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较高的检出率,且能够有效鉴别肿块的实际性质与血流的分级,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恶性腱鞘巨细胞瘤患者,女,40岁,2004年7月初因右膝疼痛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右膝关节恶性腱鞘巨细胞瘤,医院建议做截肢手术。患者于2004年7月20日来诊。查其右膝关节肿胀疼痛,弯曲受限,不能行走,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沉细。此系正气虚弱,痰瘀毒凝结为患。治以益气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病理形态,对其不同的组织学形态在诊断及鉴别诊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本人收集既往10例BMF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0例BMFH病理形态表现存在一定差异,BM-FH均由骨原始间充质细胞发生并具有组织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多核瘤巨细胞等形态特征。结论:BMFH具有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在形态学上主要同恶性骨巨细胞瘤、分化差的梭形细胞骨肉瘤及骨纤维肉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例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均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病理确诊,均康复出院。术后病理见肿瘤细胞呈多形性,以梭形为主,并可见多核巨细胞等。2例胸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例分别在术后七个月及一年肿瘤复发救治无效死亡。结论:该病临床症状可有发现皮下结节及胸痛等,术前诊断多难以明确,应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综合考虑。单纯切除或活检切除局部复发率高,但手术治疗仍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