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定,并观察早期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在心肺复苏后前6d,针刺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复苏后第7天,针刺组GCS评分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促进神经系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血管急救生存链抢救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更好地改善心搏骤停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西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搏骤停患者208例作为研究对象。心血管急救生存链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循环恢复者119例(A组)、死亡者89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心搏骤停发生地点、心搏骤停发现者、心搏骤停至发现时间、发现心搏骤停至实施心肺复苏时间、首次实施心肺复苏人员、心肺复苏至专业救治人员接手间停顿情况;第二阶段119例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中存活出院者22例(C组)、死亡者97例(D组),比较两组患者可除颤心律-电复律时间、除颤方式及复苏药物使用情况;第三阶段22例存活出院患者中脑功能恢复良好者11例(E组)、脑功能恢复不良者11例(F组),比较两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亚低温治疗、控制血糖及神经保护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心搏骤停发生地点、心搏骤停发现者、发现心搏骤停至实施心肺复苏时间、首次实施心肺复苏人员、心肺复苏至专业救治人员接手间停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心搏骤停至发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患者可除颤心律出现-电复律时间和肾上腺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患者除颤方式及胺碘酮、利多卡因、镁剂、碳酸氢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亚低温治疗、控制血糖及神经保护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进行心肺复苏、尽早电除颤及使用肾上腺素可能提高心血管急救生存链抢救心搏骤停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5,(6)
目的探讨血清S-100和脑钠肽检测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55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复苏后3个月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分为三个亚组,以GCS≥12分者25例为轻度脑损伤组,9分≤GCS12分者18例为中度脑损伤组,GCS9分者12例为重度脑损伤组,另选取门诊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S-100和脑钠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S-100和脑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损伤组患者血清S-100和脑钠肽明显高于轻中度脑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100和脑钠肽能反映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评估患者病情和预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程保温措施对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院内心搏骤停、且行心肺复苏成功患者35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18例采用全程保温护理治疗(将中心体温降至32~34℃,并应用电脑降温毯维持24h),对照组17例采用传统的降温保温法(如头部冰帽.颈部、腹股沟冰敷)诱导降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24h、72h、1周的GC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比较2组复苏后的血乳酸水平以及6h、24h血乳酸清除率。结果:在心肺复苏术后7d,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PACHE评分低于对照组,24h后的血乳酸清除率观察组亦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亚低温治疗并配合积极的全程保温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心肺复苏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以及脑功能的改善,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心肺复苏患者康复的治疗中,急诊护理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80例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心肺复苏患者开展研究,按随机排列法选出40例作为对照组(基础护理干预),剩余40例作为研究组(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检验,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为95%,比对照组77.5%高(P0.05);两组NIHSS、GCS评分对比,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心肺复苏后的患者而言,急诊护理干预能提供临床疗效,改善NIHSS及GCS评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促进康复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在心肺复苏重建人工气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心肺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例)首先采用传统面罩方式加压给氧,然后行气管插管;观察组(n=例)采用喉罩建立人工气道。观察两组患者SpO2上升时间、一次置入成功例数、置入时间、胃内容物误吸例数和自主循环恢复例数等。结果观察组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置入时间和SpO2上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内容物误吸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喉罩通气在心肺复苏重建人工气道中具有置入快捷方便、对患者心血管刺激较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救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ICU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展开系统分析。方法 利用EXCEl表统计筛选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本院治疗的68例ICU高血压脑出血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观察组(n=34),对照组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以亚低温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GCS评分、血管活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GCS评分、血管活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较低、GCS评分较高,血管活性因子水平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7.06%)与对照组(79.41%)相比较临床疗效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亚低温治疗ICU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明显提升其临床效果,改善血管活性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需建议临床借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6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拉达奉,观察组患者给予依拉达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心肺复苏术病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n=47)给予常规治疗。记录两组病人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结果,评价两组病人复苏成功48 h后,疾病严重程度;比较两组病人自主循环恢复即刻(0h)及治疗后1 d、3 d后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比较两组复苏后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情况;评价出院6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48 h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SOFA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心脏骤停效果良好,对心肺复苏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入院编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浆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I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诊治的心搏骤停患者86例,均行心肺复苏治疗和PETCO2监测。根据复苏效果分为两组,34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为观察组,52例患者复苏未成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ETCO2的变化情况。根据存活时间,将观察组分为两组,19例患者于24h内死亡为A组,15例患者存活大于24h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ETCO2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PETCO2先升高后降低,观察组患者PETCO2持续升高,观察组患者PETCO2在多个时相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PETCO2均持续升高,B组患者PETCO2在多个时相点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PETCO2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肺复苏预后的有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连续胸外按压(CCP)和间断胸外按压(ICP)院前急救模式对院外心搏骤停患者抢救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院前行心肺复苏(CPR)的121例非外伤性心搏骤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予以ICP抢救,观察组61例予以CCP抢救,观察两组患者急救过程、抢救结果、神经功能预后情况以及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CPR持续时间、除颤次数、气管插管时间、胸外按压分数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分钟按压停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人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初期ROSC率(57.38%)、初步复苏成功率(50.82%)均高于对照组(36.67%、31.67%)(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24 h后、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24 h后(52.46%)、出院时(39.34%)、出院1个月(26.23%)、出院3个月(19.6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7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联合治疗组31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GCS、NIHSS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GCS、NIHSS、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GCS、NIHSS、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GCS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西安凤城医院收治的ACI患者62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Lp-PLA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健康状况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精神状态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精神状态、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ACI的临床疗效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Lp-PLA2水平,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CI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纳洛酮治疗AC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66例,根据高压氧治疗时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及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于术后1~3周开始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术后5~20 h开始行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预后,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可有效促进重型脑创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创伤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江油市九〇三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脑出血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血-脑脊液屏障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血肿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脑脊液屏障指数、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脑脊液屏障指数、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创伤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周围水肿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前、治疗7 d及14 d后参照脑卒中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治疗14 d后判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反馈技术。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频率、正确率、滞留率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成功率、复苏成功用时、24 h存活率。同时观察两组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液酸碱度(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施救人员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按压深度、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压频率、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MAP、PaO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黄冈市英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SAH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症状缓解率,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期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MC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MCA平均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呕吐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痛缓解率、脑膜刺激征缓解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压下降、颅腔积液、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创伤性SAH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减少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