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于安贞医院就诊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47例,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F导管组和5F导管组。比较两组间造影成功率、造影图像质量、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压迫止血时间、单导管完成率、导管打结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以及术中和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4h,术后4周行右桡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 4F导管组和5F导管组在造影成功率、造影图像质量、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单导管完成率、导管打结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压迫止血时间4F组显著短于5F组(4.62±0.98)h比(6.36±0.93)h,P<0.001。除5F组一例患者于术中出现心室颤动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院内、院外死亡、急性血栓事件、严重出血事件、前臂大血肿等;4F组桡动脉闭塞、桡动脉内膜增厚率均显著少于5F组(分别为0.60%比2.30%,P=0.038;1.10%比4.10%,P=0.003)。结论 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可行,同时对桡动脉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压迫止血时间短,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比较4F和6F造影导管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使用4F及6F造影导管经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把疑诊冠心病病人409例分成两组,分别使用4F造影导管178例和6F造影导管231例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对比两组病人手术成功率,术后止血压迫时间、开始活动时间、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病例造影成功率及完成造影时间大致相同,4F组造影剂使用量、术后止血压迫时间、卧床时间、穿刺点伤口皮下血肿形成、皮下淤斑、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6F组(P<0.01)。结论 与6F动脉鞘及造影导管比较,使用4F动脉鞘及造影导管经股动脉经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方便、可靠、损伤小、并发症少,病人可早期活动、痛苦小、容易接受的优点,可作为诊断性造影、门诊造影和介入术后复查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使用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689例体会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 :探讨常规使用较小直径 ( 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6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先选用 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抑或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分为Judkins型导管组 (n =36 3)和共用型导管组 (n =32 6 )。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  结果 :共用型导管组 32 6例中 32 1例 ( 98 5%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Judkins型导管组 36 3例中 343例 ( 94 5% )经绕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共用型导管组的造影成功率明显高于Judkins型导管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Judkins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7 5± 5 5分和 30 8± 2 0 1分 ,而共用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5 4± 3 4分和 2 4 2± 1 0 4分 ,均少于Judkins型导管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①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需严格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可作为某些经选择病例的首选径路。②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5 F共用型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选 5 F Judkins型造影导管或 5 F共用型造影导管 ,分为Judkins型组 (n=4 8)和共用型组 (n=4 1)。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结果 共用型组中 39例 (95 .1%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Judkins型组中 4 4例 (91.7% )造影成功 ,共用型组的造影成功率明显高于 Judkins型组 (P <0 .0 1)。Judkins型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 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7.5± 5 .5 )和 (30 .8± 2 0 .1)分钟 ;共用型组分别为 (5 .4± 3.4 )和 (2 4 .2± 10 .4 )分钟 ,均少于Judkins型组 (P <0 .0 1)。结论 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 ,术后不需严格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可作为某些经选择病例的首选径路。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 ,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捷性、安全性 ,以及保证造影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F TIG多功能导管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12例,按其造影时首选5F Judkins型造影导管或5F TIG造影导管,分为Judkins组(n=60)和TIG组(n=52)。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观察两组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 TIG组冠脉造影成功率不低于Judkins组(P>0.05),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均少于Judkins组(P<0.01),并可显著减少桡动脉痉挛等局部血管并发症。结论 5F TIG造影导管可减少导管交换次数,节省耗材使用,具有缩短操作时间、有效避免或减少血管痉挛发生的优势,可作为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器械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1.33mm(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入路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38例,术后随访2周至1个月,观察操作过程、造影图像质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造影成功率为97.7%;X线透视时间5.05±3.23min,操作总时间20.51±3.37min;造影导管到位固定不佳10例(7.8%),超选12例(9.4%);造影图像质量评分前降支2.87±0.40分,回旋支2.88±0.39分,右冠状动脉2.90±0.35分;术中桡动脉痉挛6例(4.3%),冠状动脉痉挛2例(1.5%),术后无桡动脉闭塞。结论合理选择病例使用1.33mm造影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操作、控制方便,造影图像质量好,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导管,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75例,根据所用导管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SimmonsⅢ导管完成脑血管造影,试验组患者采用新型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导管完成脑血管造影。观察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动脉插管成功率、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右椎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左椎动脉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造影时间及曝光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造影过程中及造影完成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动脉栓塞、穿刺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新型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导管可提高脑血管造影超选择插管成功率,缩短造影时间及曝光时间,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5F造影导管经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2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应用5F及6F造影导管组,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压迫血管止血时间及卧床时间。结果 5F导管组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与6F导管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压迫血管止血时间、卧床时间5F导管组较6F导管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使用外径较小的5F导管较目前常用的6F导管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容易止血、卧床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5F共用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和左右冠导管经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426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成桡动脉组218例和股动脉组20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效果。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平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68±3.53)min、(18.84±12.35)min和(1.73±1.07)d,股动脉组分别为(5.98±4.12)min、(25.96±10.66)min和(3.92±2.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桡动脉组局部血肿和尿潴留的发生率均较股动脉组低(P<0.01)。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止血容易、并发症少,且X线透视、手术操作和术后住院时间短,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左、右桡动脉两种途径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在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血管痉挛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择2003年3月至2006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80例,经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其中227例经右桡动脉,353例经左桡动脉进行操作.观察操作过程、选用导管数量、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成功率、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结果 经左、右桡动脉两种途径行CAG操作,首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左桡动脉较经右桡动脉选用导管数量多(P<0.05)、手术时间短(P<0.05)、X线曝光时间短(P<0.05)、造影成功率高(P<0.01);两组间血管痉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桡动脉闭塞发生.结论 经左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控制方便,操作时间短,造影成功率高,与经右桡动脉途径操作具有同样的可行性和较少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门诊患者使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入选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于北京安贞医院门诊就诊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6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门诊组和住院组。所有患者均应用4F Judkins造影导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间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单导管完成率、离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术中和术后桡动脉并发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门诊组与住院组相比,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单导管完成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院时间门诊组明显短于住院组[(7.62±0.98)vs.(41.67±7.00)h,P<0.001],医疗费用门诊组显著低于住院组[(4 183.11±189.44)vs.(5 492.12±294.12)元,P<0.001],主要为检查费、药费、护理费、床位费及住院诊疗费。两组患者桡动脉痉挛、桡动脉闭塞、穿刺处血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结论:经选择的病情稳定的门诊患者使用4F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可行,同时避免繁琐的住院手续,缩短离院时间,加强病房周转,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止血贴与止血气囊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影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6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60例,根据止血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80例。A组患者采用止血贴进行止血,B组患者采用止血气囊进行止血;两组患者均于造影后6~8 h解除。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发生率、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发生率、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压迫点皮肤损伤及压疮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压迫背侧皮肤损伤及压疮、急性桡动脉闭塞、出血及血肿、拔管迷走神经反射、皮下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贴与止血气囊对经桡动冠状动脉影患者的止血效果相似,但与止血贴相比,止血气囊所致压迫点皮肤损伤及压疮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使用螺旋式和气囊式两种桡动脉压迫器的止血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近2年来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400例患者,螺旋压迫器组、气囊压迫器组各200例,对单纯行冠脉造影者使用5F动脉鞘,而行PCI者根据情况使用6F动脉鞘。对两组患者的初次止血的成功率、肢体肿胀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初次止血成功率及手掌肿胀程度并无差异,螺旋式压迫器组前臂肿胀的发生率高于气囊式压迫器组,但其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气囊式压迫器组。结论 :两种压迫器均可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但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各具优势和不足,尚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塑型JudkinsR导管用于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2006年3月~2007年8月.我院行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243例,男139例,女104例,年龄38~78岁。按使用造影导管分成3组,Terumo 5F共用型(TIG)导管组78例;通用型6F Cordis Judkins(JL3.5、JR4.0)导管组67例;6F Cordis Judkins R(JR4.0)导管组98例(包括使用塑型6F Judkins R导管75例)。比较上述各组间造影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和并发症;比较单纯使用普通6F JR4.0导管与使用塑型6FJR4.0导管造影成功率。结果Terumo共用型导管组和JudkinsR导管组的平均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低于通用型Judkins导管组(P〈0.05)。Judkins R导管组造影成功率低于Terumo共用型导管组和通用型Judkins导管组(P〈0.05),但是塑型Judkins R导管的造影成功率(88%)高于普通Judkins R导管(61%)(P〈0.05)。在Terumo共用型导管组和Judkins R导管组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率低于通用型Judkins导管组(P〈0.05)。结论塑型Judkins R导管完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是没有共用型造影导管时的安全有效选择.合理的塑型是使用这种方法完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右桡动脉径路对比,探讨经左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共选择2007-10至2010-03我院住院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性患者908例,分成左桡动脉组(456例)和右桡动脉组(45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Allen试验阳性(桡动脉与尺动脉之间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使用5F或6F桡动脉专用穿刺鞘组穿刺桡动脉,使用5F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TIG造影管)或Judkins型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两组造影完成率、导丝导管交换率、X线曝光量、血管并发症和患者接受度。结果:两组908例患者行左、右桡动脉原位穿刺成功率均为99.3%。与右桡动脉组比较,左桡动脉组超滑导丝更换率、X线曝光时间降低(P0.001),而主要表现在X线曝光时间3 min的患者比率左桡动脉组显著高于右桡动脉组(P0.001),X线曝光时间6 min的患者比率左桡动脉组显著低于右桡动脉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左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的二种不同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多功能造影导管组共205例;B组为Judkins造影导管组共247例。对比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左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A组(96.6%)与B组(9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A组(91.2%)与B组(96.8%)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造影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痉挛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血肿、桡动脉搏动消失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安全、可靠、手术成功率高、X线透视时间少、手术操作时间短导管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接受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术后,桡动脉损伤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于安贞医院就诊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66例,随机分为4F动脉鞘管组和6F动脉鞘管组。分析两组患者桡动脉并发症〔如桡动脉闭塞(RAO)、桡动脉痉挛(RAS)等〕的发生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O的危险因素。结果:4F鞘管组和6F鞘管组中,RAO(0.8%vs.2.9%,P=0.018),RAS(1.2%vs.3.5%,P=0.021),桡动脉内膜增厚率(1.0%vs.4.1%,P=0.002),前臂小血肿(0.6%vs.2.5%,P=0.020),患肢疼痛(1.2%vs.4.1%,P=0.006)等的发生率及压迫止血时间〔(4.62±0.98)vs.(6.36±0.93)h,P<0.001〕,4F组均低于6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前臂大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及骨筋膜室综合征。RAO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大尺径动脉鞘管、术后压迫止血时间过长是发生RAO的危险因素。结论:经桡动脉PCI中选择小直径动脉鞘管,避免术后长时间的压迫止血有利于降低RAO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桡动脉内膜损伤,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常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两种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经桡动脉途径行CAG的2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多功能造影导管(100例);另一组选用6F Judkins型造影导管(103例).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冠脉造影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结果 多功能导管组手术成功98例(98.0%),不成功2例(2.0%);Judkins导管组手术成功102例(99.0%),不成功1例(1%),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造影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 使用多功能导管动脉途径行CAG安全、可靠、减少X线照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使用改良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68例,按其造影开始时选用1·67mm(5F)共用型造影导管或1·67mm(5F)改良共用型造影导管而分为共用型导管组(n=133)和改良型导管组(n=135)。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以及误入分支的发生率。结果共用型导管组133例中116例(87·2%)仅使用共用型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功,改良型导管组135例中131例(97·0%)仅使用改良型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功。共用型导管组和改良型导管组相比,造影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2%比97·0%,P<0·01),平均X线透视时间(28±6min比15±4min)和手术操作时间(56±9min比34±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误入分支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11·3%比1·5%,P<0·01)。结论使用改良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比常用的共用型造影导管可明显提高造影成功率,缩短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导管误入分支率。随着改良型导管的使用更加普及,其对提高手术操作的成功率以及安全性的影响将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爱琴  郑海军 《山东医药》2007,47(35):65-66
对295例患者采用5 F导管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观察X线透视时间、总操作时间、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X线透视时间前期(128例)为(7.10±4.22)min、后期(167例)为(5.76±2.89)min,总操作时间前期为(29.75±4.34)min、后期为(12.78 ±3.54)min;造影成功率前期为90.6%,后期为98.2%,平均94.9%.前期128例中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前臂血肿、桡动脉夹层、桡动脉撕裂各1例;后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认为使用5 F造影导管行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控制方便,造影图像质量好,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