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特应性皮炎(AD)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方法:应用婴儿AD生活质量指数问卷(IDQOL)、儿童AD生活质量指数问卷(CDLQI)和AD儿童家庭生活影响指数问卷(DFI),对109例AD患儿、54例健康儿童及其家属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并应用AD评分(SCORAD)量表对AD患儿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结果:AD患儿及其家庭(AD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AD组IDQOL评分为(9.19±3.67)分,CDLQI评分为(7.83±2.87)分,且低年龄组患儿DFI评分显著高于高年龄组患儿。SCORAD评分与IDQOL及CDLQI间存在相关性(r1=0.281,P1=0.016;r2=0.344,P2=0.040),而DFI与IDQOL及CDLQI间亦存在相关性(r1=0.642,P1=0.000;r2=0.726,P2=0.000)。结论:AD对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升高,生活质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儿湿疹对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婴儿皮炎生活质量指数(IDQOL)和皮炎家庭影响调查表(DFI)评估婴儿湿疹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两份问卷均由患儿家长填写,并对婴儿湿疹严重程度的评分(根据IDQOL内单独项)进行分析。结果 134例婴儿湿疹患儿平均年龄为(5.11±3.03)个月。IDQOL平均评分(8.35±4.33)分(0~18分);DFI平均评分(7.84±4.71)分(0~21分);IDQOL评分高的前3项分别是症状(1.45±0.78)分,睡眠影响(1.19±0.98)分,情绪(1.01±0.76)分;DFI评分高的前3项分别是情绪苦恼(1.13±0.67)分,感到疲惫(1.05±0.78)分,睡眠影响(1.02±0.81)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与IDQOL评分、DFI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12,P=0.014;r=0.300,P0.01);IDQOL评分与DFI评分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79,P0.01);分别对患儿性别、填表家长性别、患儿喂养方式及家族中有无过敏史进行比较,IDQOL评分与DF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儿湿疹对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湿疹越严重,负面影响越大。婴儿生活质量影响较显著的是症状(瘙痒)、睡眠和情绪,其家庭生活质量影响较显著的是情绪、疲惫和睡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皮肤病患儿生活质量与家长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9月期间慢性皮肤病患儿587例[特应性皮炎(AD)、白癜风(Vi)、银屑病(Ps)]及其家长1 031例,并分别对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及家长情绪(抑郁、焦虑)进行评估。结果:AD、Vi及Ps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均与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量表(CDLQI)评分相关。AD患儿中,家长焦虑组患儿的CDLQI评分[(10.67±7.86)分]明显高于家长无焦虑组[(7.68±7.13)分](P=0.004)。Vi及Ps患儿中,家长抑郁组CDLQI评分为[(12.93±7.54)分和(12.05±7.77)分],明显高于家长无抑郁组[(10.34±8.02)分和(11.85±9.01)分](P=0.021,0.036)。结论:家长情绪与慢性皮肤病患儿生活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基于ARNE项目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特应性皮炎患儿和家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0~2岁AD患儿和家长为研究对象,共计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和家长接受常规诊疗活动并由接诊医生进行健康指导和答疑,干预组在接受门诊医生常规健康指导和答疑基础上由3名接受过统一培训的护师实施基于ARNE项目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方案,两组干预前后使用SCORAD评分、DFI、IDQOL及《特应性皮炎防治知识调查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有效例数59例,对照组有效例数57例,干预后干预组SCORAD 评分、IDQOL评分、DFI评分分别为21.57±2.42,8.20±2.54,6.67±1.52,低于对照组的26.46±3.84,13.79±1.73,10.28±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知识问卷得分20.75±1.67高于对照组的16.28±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本研究基于ARNE项目制定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方案在改善AD患儿和家属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湿包裹治疗13例儿童重度特应性皮炎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湿包裹疗法(WWT)治疗儿童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收集重度AD患儿(符合Williams诊断标准,SCORAD>50分)13例,每日接受WWT,共治疗3~5d,评估治疗前后患儿SCORAD评分及VAS评分改善情况.选取其中3例患儿双侧肢体对称皮损进行WWT与传统治疗的对比观察,比较治疗3d后双侧局部皮损严重度评分.结果 13例患儿治疗前SCORAD评分及VAS评分分别为60.2±9.7和7.3±1.8,WWT治疗3~5d后,分别降至24.7±5.8和2.4±1.0,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128、9.385,均P< 0.001);12例患儿SCORAD改善率达50%以上.3例患儿双侧皮损治疗3d后,WWT侧皮损严重度评分低于对照侧(t=7.0,P< 0.05).WWT不良反应轻微,3例患儿主诉治疗过程中潮湿引起不适感.结论 WWT治疗儿童重度AD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效果优于传统单纯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臭氧水治疗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6~65岁中重度AD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左西替利嗪胶囊(5 mg每日1次),外涂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同时外涂保湿润肤霜。试验组加用臭氧水疗,每周3~5次。共观察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特应性皮炎严重度评分(SCORAD)评分、视觉模拟尺(VAS)瘙痒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CDLQI)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SCORAD评分、VAS评分、DLQI/CDLQI评分分别为42.13±16.03、7.14±2.12、14.92±5.94,治疗2周后分别为27.3±11.01、2.23±1.31、9.69±4.17;对照组治疗前SCORAD评分、VAS评分、DLQI/CDLQI评分分别为43.36±17.78、6.45±1.29、15.15±5.40,治疗2周后分别为39.65±16.67、3.32±0.87、12.84±5.37。两组3种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2周后两组之间3种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试验组白细胞介素4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t=8.57,P<0.05),神经生长因子下降幅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9.51,P>0.05)。结论联合臭氧水能安全、有效地改善AD患者病情,可能与降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以泛发结节性痒疹为主要表现的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中重度AD的13例患儿临床资料,年龄2~15岁,皮疹类型以结节性痒疹为主,接受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治疗4次。分别在第0、4、8、12、16周,使用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瘙痒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of pruritus, VAS),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of children, CDLQ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评估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收集0~16周注射后的不良反应,比较组内治疗前后EASI、VAS、CDLQI和ISI评分变化。结果 13例患儿均接受16周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治疗。患者基线EASI为(26.25±5.44)分,第1...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患者治疗教育(therapeutic patient education,TPE)在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长期治疗管理中的作用,了解TPE对AD疾病严重程度、复发频率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评估以"AD教育课堂"为主的AD患者治疗教育形式的可行性。方法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298例2~12岁AD患儿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intervention group,IG)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G),采用"AD教育课堂"的形式对实验组患儿及其护理人员实施患者教育,随访期限6个月,分别在实验开始时(T0)、3个月(T1)、6个月(T2)对患儿进行SCORAD评分评估并填写儿童及幼儿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问卷、皮肤护理-润肤剂使用认知调查问卷等,以评估TPE在AD长期治疗管理中的作用,判断此教育形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实验组患儿的SCORAD评分、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均有显著改善,护理人员对皮肤护理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前增加,实验组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PE在AD患儿长期治疗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取的以"AD教育课堂"为主要形式的患者治疗教育形式是可行的,其可积极推广,但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医院链式管理在婴幼儿湿疹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医院89例婴幼儿湿疹患儿,依照建档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n=42)、研究组(n=4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医院链式管理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干预前后湿疹患儿生活质量(IDQOL)、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结果研究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91.49%)高于对照组(76.19%)(P 0.05);干预后研究组IDQOL、E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家庭—医院链式管理可提高婴幼儿湿疹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申春平  李萍  罗晓燕  梁源  刘盈  赵牧童  王珊  田晶  焦磊  汪洋  罗珍  余时娟  方晓  王华  马琳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收录汇总):756-762
目的评价某润肤霜联合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对延缓儿童特应性皮炎(AD)维持期疾病复发的作用。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AD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空白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127例0~12岁中度AD患儿经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润肤霜治疗,112例达到研究者整体评分(IGA)≤1分,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试验组:润肤霜2次/d+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两组患儿分别在基线、第2周(±3 d)、4周(±5 d)、12周(±7 d)或AD复发时随访评估,观察润肤霜对儿童AD维持期缓解率和对外用糖皮质激素使用量、瘙痒、睡眠及皮肤pH值等的影响,同时观察记录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研究终点定义为维持期AD复发,随访12周结束或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Satterthwaite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比较组间疗效指标。结果全分析集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56例)AD维持期维持缓解45例(80.36%),对照组(56例)维持缓解30例(53.57%),两组缓解率率差(95%CI)为26.79%(10.09%,43.49%),χ^(2)=9.11,P=0.003;观察至维持期第12周,试验组AD患儿首次复发时间为(75.05±25.07)d,明显长于对照组(49.55±33.92)d,t′=4.52,P<0.001。研究终点时,试验组AD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0.00(0.00,1.20)分]、瘙痒视觉模拟尺(VAS)评分[0.00(0.00,2.00)分]、睡眠VAS评分[0.00(0.00,0.0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60(0.00,4.00)分、2.00(0.00,10.00)分、1.00(0.00,4.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7、2.43、3.48,P=0.006、=0.015、<0.001),而试验组与对照组皮损区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P=0.335)。对于0~2岁组,试验组AD患儿维持期周末日均糖皮质激素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Z=-1.97,P=0.049);对于>2~12岁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周末日均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P=0.802)。研究期间试验组(2/56,3.57%)与对照组(3/56,5.36%)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且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儿童AD维持期,使用该润肤霜联合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与单独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相比,可显著提高儿童AD维持期缓解率,延长复发时间并减轻复发时疾病的严重程度,为儿童AD维持治疗方案提供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及抗病毒治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变化,以及睡眠质量对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学应答及病毒学应答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确诊的HIV感染患者54例,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并进行抗病毒治疗,随诊观察半年,分析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的睡眠质量,分析治疗前血浆病毒载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以及睡眠质量对免疫学和病毒学应答的影响。结果 4例失访,50例完成随访。完成随访的50例患者中,抗病毒治疗(ART)前、ART 3个月、ART 6个月分别有30例(占60%)、21例(占42%)、19例(占38%)患者存在睡眠问题。ART 3月、ART 6个月睡眠质量指数与ART前相比显著下降(P 0.05)。基线HIV病毒载量 1.0×105拷贝/ml的患者的PSQI评分(10.67±4.50分)显著高于基线HIV病毒载量≤1.0×10~5的患者(6.53±3.93)(t=2.747,P=0.009),在病毒载量 1.0×10~5拷贝/ml的患者中,睡眠障碍发生率达88.9%。睡眠质量指数 5分组与≤5分组相比,ART6个月后免疫学及病毒学应答无显著差异。结论 HIV感染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病毒载量 1.0×10~5拷贝/ml的患者中。抗病毒治疗后睡眠障碍的比例减少。应该重点关注治疗前HIV病毒载量较高患者的睡眠问题,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及关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 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AD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AD严重程度与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收集56例AD患儿(AD组),采用AD评分(SCORAD)对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25-(OH)Vit D水平,同时收集7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清晨空腹血清25-(OH)Vit D水平。分别对男和女AD患儿、重度和中度、A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以及中度A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D组血清25-(OH)Vit D水平(51.32±18.56)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3.45±18.92)nmol/L(P0.01)。AD组中33例(58.92%)血清25-(OH)Vit D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50nmol/L,对照组为14.28%(10/70),两组血清不同浓度25-(OH)Vit D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评分(SCORAD评分≥40分)的重度AD患儿血清25-(OH)Vit D水平低于(15分≤SCORAD评分40分)中度AD患儿[(44.26±16.93)nmol/L vs.(57.43±17.96)nmol/L,P0.01],男女AD患儿之间没有差异,中度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AD患儿25-(OH)Vit 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而中度AD患儿与健康儿童无差异,推测AD病情加重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价巴瑞替尼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纳入对外用药物治疗不敏感或不耐受的中重度AD患者。治疗前由皮肤科医生和患者完成4项量表评估,包括研究者整体评估(IGA)、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同时留取患者皮疹照片并行血常规、生化指标及总IgE检查,除外禁忌后予口服巴瑞替尼2 mg/d治疗16周。治疗开始后在第1、2、4、8、12、16和20周定期随访,评估以上4种评分,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纳入24例AD患者,均完成16周的药物治疗和20周的随访观察。4种评分开始治疗后20周内均呈持续下降趋势。第20周时,IGA评分由基线(4.13 ± 0.61)分降至(1.12 ± 0.49)分(t = 22.70,P < 0.001),EASI评分由(37.59 ± 14.86)分降至(4.53 ± 3.78)分(t = 10.55,P < 0.001),NRS评分由(6.83 ± 2.26)分降至(0.72 ± 0.58)分(t = 10.69,P < 0.001),DLQI评分由(18.67 ± 8.64)分降至(1.39 ± 0.85)分(t = 8.40,P < 0.001)。随访期间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3例在开始口服药物时出现胃部不适,继续治疗后症状消失;3例出现急性过敏表现(1例过敏性结膜炎、2例急性荨麻疹),使用抗组胺药物后很快缓解且无复发。结论 巴瑞替尼可为AD尤其是外用药物控制不佳、需考虑加用系统药物的中重度AD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患儿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多中心、开放的方法对59例2岁中、重度AD患儿给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3周.分别在基线和治疗后1、2、3周分析AD症状/体征与面积总体改善率、湿疹面积和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受累体表面积百分数(BSA%)、医生的总体评估(PGE),评价患儿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用药安全性,同时应用视觉模拟尺(VAS)对瘙痒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3周后,AD症状/体征与面积总体改善率达到65.85%,EASI评分仅为4.18,BSA%仅为16.41%.疗程结束时,治疗成功率高达85.10%,其中有2.13%的患儿达到痊愈,且所有患者AD均有改善,无恶化现象.通过VAS对患者瘙痒程度进行评估,显示治疗3周后评分下降为3.21.AD患儿在使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儿童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有明显下降,由基线时7.06逐渐降为治疗结束时2.91.安全性评估中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用药局部一过性烧灼感等不适,未见与他克莫司软膏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2岁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严重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总免疫球蛋白E(tIgE)及IL 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160例AD患儿,以AD严重度评分(SCORAD)评估分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25(OH)D,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Ig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4,分析血清25 (OH) D水平、tIgE、IL-4水平与 AD患者SCORA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根据SCORAD评分,AD患儿轻度55例(34.38%)、中度84例(52.50%)、重度21例(13.13%)。AD患儿血清25(OH)D与SCORAD评分、血清tIgE和IL-4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0.48和-0.33,P值均<0.001),SCORAD评分与血清tIgE和IL-4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0.71, P值均<0.001)。结论:AD患儿严重度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维生素D是AD的保护性因子。血清tIgE和IL-4水平均与AD的严重度呈负相关,维生素D可能通过影响血清tIgE和调控炎症因子IL-4参与皮肤的免疫调节,从而影响AD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皮腠神气变生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208例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2组在心理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疗法,14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现有疼痛强度(PPI)评价疼痛;采用入睡时间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及睡眠效率评分评价睡眠质量;观察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炎性因子表达及CD4~+/CD8~+、CD8~+、CD3~+免疫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PRI及PP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入睡时间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及睡眠效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FN-γ、hs-CRP及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D4~+/CD8~+、CD8~+、CD4~+及CD3~+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皮腠神气变生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疗效较好,值得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2岁以下婴幼儿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4—2016年5月确诊AD患儿68例,根据月龄不同分为3~12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12~24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疗程为4周,随访8周。试验组1%吡美莫司乳膏,每日2次外用,疗程结束后均以每周2次维持治疗,直至随访期结束;对照组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2次外用。结果:3~12月龄与12~24月龄的试验组1、2、4周与基线相比,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瘙痒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降低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4组均未见反跳发生,不良反应率低。结论: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2岁以下AD患儿效果佳,疗效较为持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英夫利西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1例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予以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6、14周时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结果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前,患者PASI评分为(18.48±5.08)分,治疗14周后,患者PASI评分降为(3.03±2.65)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治疗前为(14.74±4.67)分,治疗14周后降为(1.87±1.82)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PASI评分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ASI评分和病程进入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病情得到快速控制,低生活质量得以改善。PASI评分和病程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ASI评分越低,病程越短,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分期手术策略治疗中足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的13例中足结核患者进行分期手术治疗。男9例,女4例;平均30.8岁(20~43岁)。病程8个月至6年。一期手术将结核感染灶进行清除,并放置链霉素骨水泥填充空腔。恢复力线后打入克氏针临时固定,同时于内外侧安放支架维持足部长度。术后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待6个月后足部症状得到控制,血沉及CRP正常后行二期手术。二期手术时将骨水泥取出,利用髂骨进行结构性植骨、融合内固定。定期随访包括常规拍摄平片及进行血生化检查,足部AOFAS评分,VAS疼痛评分及SF-36健康评分等。结果随访11例,平均随访20.8个月(15~38个月)。术后3.8个月(3~6个月)骨组织完全融合。所有患者均没有局部复发,也未出现窦道,无钢板断裂及螺钉松动等。AOFAS评分由术前的(53.6±18.6)分上升至(83.6±15.8)分(P0.05);SF-36评分由术前(43.8±13.7)分上升至(72.1±14.8)分(P0.05);VAS疼痛评分由术前(5.4±2.4)分降至(0.7±0.8)分(P0.05)。结论分期手术治疗中足结核有利于彻底清除感染灶、降低复发率、提高融合成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抗结核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距下关节镜全后入路技术辅助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2月,我科应用距下关节镜全后入路技术辅助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距下关节炎共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5~62岁,平均48.2岁;左侧6例,右侧5例。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应用AOFAS评分进行统计,评价临床疗效。同时,采用X线摄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4~3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X线摄片未见不融合病例。平均融合时间为11.2周(10~18周)。术前AOFAS评分(49.8±8.6)分,术后3个月评分(79.2±6.3)分,术后6个月评分80.6±6.5)分,术后12个月评分(81.6±6.2)分。手术前、后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距下关节镜后入路技术辅助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距下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融合确切等优点,值得推荐,但需要术者有较好的后入路足关节镜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