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行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行急诊PCI,观察组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早期PCI;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心肌灌注情况及PCI后7 d、6个月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PCI前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为2~3级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PCI后TMPG为2~3级者比例高于PCI前(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TMPG分级为2~3级者比例与PCI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后7 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6个月LVEDD、LVED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CI后6个月LVEDD、LVEDV低于PCI后7 d,LVEF高于PCI后7 d(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行早期PCI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早期溶栓治疗后不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间对病人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STE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溶栓治疗,A组溶栓再通6h后进行PCI术,B组溶栓再通延迟10d后给予PCI术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恢复情况,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观察病人心肌血流分级(TIMI)情况,记录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变化,均随访6个月,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均降低,LVEF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高于B组(P0.05)。PCI术后,各组血流分级0级、Ⅰ级、Ⅱ级所占比例降低,Ⅲ级所占比例升高,与PCI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I后血流分级3级所占比例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CK-MB、NT-proBNP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降低幅度高于B组(P0.05)。A组心绞痛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病人采用静脉溶栓联合早期PCI术治疗,可改善病人左室功能,促进心肌血管再通,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支架植入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的STEMI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PCI治疗,观察组在支架置入后将微导管置入靶血管远端,注入硝普钠;对照组在支架置入后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入硝酸甘油。采用TIMI评价治疗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灌注情况;使用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测量PCI术后7 d、30 d、60 d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心功能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无复流现象恢复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IMI 3级病人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d,观察组LVESD、LVEDD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LVEF则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PCI术前两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PCI术后NT-proBNP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PCI后无复流现象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个月随访,均未发生再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室壁瘤等。结论 STEMI病人PCI术中经冠状动脉微导管注入硝普钠,可促进冠状动脉复流恢复及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SHF)的效果.方法 将65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20 mg/d口服,随访12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行6min步行试验,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LVEDD、LVESD均降低(P均<0.05),6min步行距离、LVEF均增加(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NT-proBNP、LVEDD、LVESD降低及6min步行距离、LVEF均增加更显著(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减轻心肌梗死后SHF患者心室重构、进一步改善心功能,40 mg/d的效果优于20mg/d.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靶向灌注导管冠状动脉(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尿激酶原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溶栓(观察组)及接受替罗非班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溶栓(对照组)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各61例临床资料。记录两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TIMI)3级血流获得率及术后1周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心肌灌注定量分析时间常数(k)]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时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等近期预后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时,观察组基础态及负荷态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k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术后LVEDD、LVESD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可提高STEMI患者PCI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3月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1年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再梗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SD、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急诊PCI治疗AMI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溶栓治疗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的影响,为急性STEMI患者溶栓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心血管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 173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溶栓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溶栓组(6 h)、延迟溶栓组(6~12 h)及晚期溶栓组(12 h),比较各组患者溶通率、MACE发生率,分析溶栓治疗时间对MACE发生率的影响。结果随着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的增加,其溶通率逐渐下降(88.87%vs.80.55%vs.69.96%,P0.05),其院内MACE发生率逐渐升高(3.18%vs.5.03%vs.10.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发生后溶栓治疗时间越短,患者溶通率越高、院内MACE发生率越低,对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患者建议于发病6 h内实施静脉溶栓,以保证溶栓效果,降低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对左心室功能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再灌注治疗成功的患者共60例,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I治疗组30例,瑞替普酶组30例,两组均于人院即刻、12h、24h、72h以及7d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后3d、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急诊PCI治疗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较瑞替普酶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急诊PCI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瑞替普酶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和瑞替普酶治疗均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室功能,但急诊PCI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与分析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同期观察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dimension,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较治疗前下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LVEDV、LVESV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0.5 h、1 h、1.5 h及2 h内再通成功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纠正心电图的异常变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水化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水化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前30min开始给予前列地尔10μg+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7d。两组患者均于术后6h、12h及24h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于术后24h及7d测定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后6h、12h以及24h,试验组CK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NT-pro BNP、SV、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试验组NT-pro BNP、LVEDD均低于对照组,SV、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明显改善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疗法中不同溶栓剂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9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B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B组比较,A组血管再通率较高(88.9%vs 71.1%,P0.05),特别是发病时间6 h者(66.7%vs 12.5%P0.05);A组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脑钠肽(BNP)较低(P0.05),心功能较好。两组均无致死性大出血及脑出血。结论瑞替普酶能早期快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和预后,是STEMI患者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直接PCI术后使用辛伐他汀对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接受急诊直接PCI患者245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122例。比较2组术后即刻TIMI分级、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和心肌Blush分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分别于发病早期(<24h)、1、2、3周末连续测量、计算左心室形态、构型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基线比较,对照组1周末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前半径(Ra)/内径(D)明显升高,2周末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SD、Ra/D、左心室前部心内膜弧长(ASL)、后部心内膜弧长(PSL)明显升高,3周末LVEDD、LVESD、Ra/D、ASL、PSL、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2周末LVEDD、LVESD、PSL、LVEF明显升高,3周末LVEDD、LVESD、ASL、PSL、LVEF明显升高(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2周末、3周末LVEDD、LVESD、Ra/D、ASL、PSL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直接PCI术后,使用辛伐他汀对早期左心室重构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7月于陆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依据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单独溶栓组(n=100),溶栓+PCI组(n=100)。单独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联合溶栓治疗,溶栓+PCI组在单独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 d后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治疗后半年、1年、2年内再梗死、再住院、死亡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7d后,单独溶栓组LVESD、LVEDD均高于溶栓+PCI组,LVEF低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2年后,单独溶栓组再梗死率高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1年、2年后,溶栓+PCI组再住院率、死亡率低于单独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溶栓组治疗总费用低于溶栓+PC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溶栓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心肌血供,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较为适合于难以快速运转患者的基层医院。但治疗时要恰当选择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对需行PCI的患者需转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按照临床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各50例。早期组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即患者发病0~3 h内进行治疗;晚期组在急性心肌梗死晚期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即患者发病3~12 h内进行治疗。结果早期组患者临床再通率显著高于晚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晚期组,出院时左心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室壁瘤形成、心包积液、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晚期组患者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可靠、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与心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133例为CHF组,另选正常体检者116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超声进行心脏功能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NT-pro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Tei指数及NT-proBNP明显升高,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均明显降低(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上升,LVEDD、LVESD、Tei指数以及NT-proBNP明显升高(P<0.05),LVEF、LVFS及E/A比值明显降低(P<0.05)。NT-proBNP与LVEF、LVFS、E/A比值呈负相关,与Tei指数、LVEDD、LVESD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VEF、LVFS、心功能分级和Tei指数是影响NT-proBNP的主要因素。结论 NT-proBNP升高与老年CHF患者心脏功能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首次诊断为急性STEMI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后2~30 d是否在恩施州中心医院行择期PCI治疗分为择期PCI治疗组(n=78)和药物组(n=48)。分别测量发病时和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超声心动图数据及心功能分级。结果发病时,择期PCI治疗组与药物组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比值(E/A值)、NT-proBNP及心功能分级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择期PCI治疗组患者的LVEF(59.96%±11.57%vs. 53.23%±10.64%,P0.05)、LVFS(34.82%±4.77%vs. 26.37%±5.49%,P0.05)、E/A比值(1.07±0.31 vs. 0.89±0.26,P0.05)高于药物组,NT-proBNP浓度[(478.89±391.31)pg/mL vs.(1 402.83±1 163.26)pg/mL,P0.05]显著低于药物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择期PCI治疗可一定程度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116例STEMI患者作为急诊PCI组,行择期PCI的116例STEMI患者作为择期PCI组,病情稳定未行任何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的116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未给予静脉溶栓或PCI等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急诊PCI组患者在发病12~24 h内入院,入院后立刻行PCI放置支架;择期PCI组患者在发病24 h后入院,7~10 d后行PCI放置支架。比较3组患者发病1周及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均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期间因急性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再次住院率。结果发病1周,急诊PCI组患者LVEDVI、LVESVI小于择期PCI组和对照组,LVEF高于择期PCI组和对照组(P0.05);择期PCI组和对照组患者LVEDVI、LVESVI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6个月,急诊PCI组患者LVEDVI、LVESVI小于择期PCI组和对照组,LVEF高于择期PCI组和对照组(P0.05);择期PCI组患者LVEDVI、LVESVI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3组患者因急性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与择期PCI均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的左室重构和心功能,但急诊PCI的改善效果出现更早、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远段溶栓与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STEMI患者(发病6 h,血栓负荷重)分成远段溶栓组(46例)和血栓抽吸组(50例)。远段溶栓组采取治疗措施是经微导管将尿激酶原注射至闭塞段以远进行溶栓;血栓抽吸组采取措施是对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后,再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术后进行30 d随访。比较两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心源性死亡及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结果远段溶栓组TIMI血流≤Ⅱ级比例(2.2%比12.0%,P=0.008)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但TIMI血流Ⅲ级比例(97.8%比88.0%,P=0.017)、2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65.2%比42.0%,P=0.019)显著高于血栓抽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远段溶栓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4.1±8.6)%比(52.8+7.3)%,P=0.047]显著高于血栓抽吸组,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4.3±7.2)mm比(46.5±6.8)mm,P=0.038]、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117.8±71.8)μg/L比(161.2±72.3)μg/L,P=0.025]均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且心源性死亡及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PCI术中远段溶栓与血栓抽吸相比,可能降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改善30 d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NRP)、心肌再灌注损伤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PCI;尼可地尔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经导管向罪犯血管缓慢推注尼可地尔6 mg,术毕以2 mg/h速度静脉泵注12 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6、12、24 h心肌再灌注损伤指标[包括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前及术后7 d、1个月、3个月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数量、病变血管支数及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术后NR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时间与方法在血清cTnI、CK-MB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cTnI、CK-MB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cTnI、CK-MB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6、12、24 h血清cTnI、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术前两组患者LVEF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尼可地尔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短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清NT-proBNP水平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NT-proBNP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NT-proBNP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3个月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术后12个月内,尼可地尔组患者MACE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HR=0.370,95%CI(0.143,0.958),P0.05]。结论尼可地尔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后血流灌注和心功能,降低NRP发生率,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减少短期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及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9年7月~2010年12月,发病后12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94例,住院期间未行第2次PCI治疗者为A组(n=46),住院期间第5~7天行第2次PCI治疗者为B组(n=48);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AMI患者未行再灌注治疗者为C组(n=34);使用电化学发光测量不同时间NT-proBNP水平,同时测量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S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B两组各时间点NT-proBNP水平较C组明显下降,LVEDD、LVSDV、LVEDV、LVEF在45 d及6个月时较C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NT-proBNP水平在45 d及6个月时与A组相比进一步下降,LVEDD、LVSDV、LVEDV、LVEF测量值则进一步改善,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PCI后NT-proBNP水平有显著下降趋势,且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患者心功能预测因子,后续的择期PCI治疗能进一步降低NT-proBNP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