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与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18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性创伤救治方法(对照组,105例)与损伤控制救治方法(观察组,113例)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上述治疗措施后,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7.35%,与对照组的87.6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为2.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治疗时,可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12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资料,依据不同医治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55例)行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65例)行损伤控制方案医治,比对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比对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38%更高(P0.05);实验组65例中呼吸窘迫症0例(0.00%),骨不连0例(0.00%),感染2例(3.08%);对照组55例中分别为1例(1.82%)、3例(5.45%)、6例(10.91%);比对对照组(18.18%),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3.08%)显著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采取损伤控制方案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且安全性高,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66例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创伤治疗,研究组实施损伤控制急救治疗,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94%,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3%和2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下肢创伤急救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优良率,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加强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实施损伤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下肢创伤患者117例,依照患者临床急救采取的方式分为观察组58例,实施损伤控制处理,对照组59例,给予常规创伤处理。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优良率为94.82%,对照组急救优良率83.0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4%,住院时间为(30.26±4.18)d,对照组分别为10.16%、(48.52±5.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用于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可以提升急救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将损伤控制应用于骨科下技未创的临床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急救中心2015年1—12月收治的骨科下肢创伤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创伤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根据损伤的控制理念对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优良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优良率为80%,实验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急救中采用损伤控制理念对其实施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效率,而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VSD技术治疗基层医院骨科下肢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0月80例骨科下肢创伤感染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则予常规换药与VSD技术治疗。记录比较两组创伤感染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创面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下肢创伤感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下肢创伤感染创面愈合的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的创面疼痛程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创面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换药联合VSD技术,在治疗基层医院骨科下肢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抑制炎症、促进创面和骨折愈合、缓解痛苦、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秦洪梅 《双足与保健》2017,(24):153-154
目的该文主要就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10例下肢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5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损伤控制措施,就两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也要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进行骨科创伤临床急救的过程中进行损伤控制措施的应用,其能够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能够有效避免一些治疗后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骨科牵引术治疗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该院骨科收治的下肢创伤患者94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治疗方法与骨科牵引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5.7%,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的80.9%,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住院时间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下肢创伤患者,相对比常规性的治疗方法 ,骨科牵引术治疗效果更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救治工作中的具体作用。方法选择该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9月收治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提供常规处理,研究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利用损伤控制理论行相应处理。结果研究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0.4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实施对症救治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以及急救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下肢创伤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创伤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了手术成功,研究组在治疗疗效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且研究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创伤患者的急救措施中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案,分阶段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盲选法结合随机数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案进行创伤治疗,观察组患者依照损伤控制理念,分为3个阶段为患者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治愈率为94%,要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4%,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下肢创伤急救的过程中应用损伤控制理念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下肢肿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骨科创伤术后下肢肿胀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39例。对照组行中药橘术四物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循环驱动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药橘术四物汤联合循环驱动仪治疗骨科创伤术后下肢肿胀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创伤患者应用于骨科牵引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现择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期间,于该接受治疗的50例下肢创伤患者,将给予常规治疗的25例设为A组,将给予骨科牵引术治疗的25例设为B组,治疗后,对A、B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优良率达到了96.00%,明显高于A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A组为24.00%,B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者VAS评分与住院时间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各项临床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下肢创伤的患者采用骨科牵引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且不良反应更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轻,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采用手术、中药外敷联合骨创治疗仪治疗创伤骨科疾病的效果。方法:将46例创伤骨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敷及骨创治疗仪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软组织修复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修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手术、中药外敷联合骨创治疗仪治疗创伤骨科疾病患者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可快速缓解患者病情,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8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实施带锁髓内钉固定,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法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骨不连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9%)显著低于对照组(14.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不连治疗优良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7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且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风险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硫酸依替米星治疗烧伤创面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烧伤创面感染患者5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硫酸奈替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头孢哌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18例(64.29%),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显效12例(42.86%),总有效率67.86%。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4.28%,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治疗烧伤创面感染疗效优于应用头孢哌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主要探讨了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该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下肢创伤患者进行分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创伤治疗方式,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6.43%,远高于对照组的76.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治疗方法在下肢创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与分析肢体损伤控制骨科在急救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院采取随机原则选取该院治疗复杂下肢创伤的患者102例(2014年9月—2017年4月),随后采取随机等量原则将患者分两组,将其命名为早期全面处理(ETC)治疗组与骨科损伤控制(DCO)治疗组,每组51例。其中早期全面处理(ETC)治疗组患者采取伤后24 h内对所有骨折进行手术固定加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骨科损伤控制(DCO)治疗组患者则需要早期临时外固定,改善患者整体生理状态,待患肢组织水肿消退,再行最终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DCO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ETC治疗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TC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损伤控制骨科在急救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9.
池达智  黄东平  罗晶  陈江  金丹 《新中医》2014,46(3):101-103
目的:观察中医动静结合辨证治疗老年下肢创伤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下肢创伤骨折的老年患者178例,随机分为2组各89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切开复位、绝对固定。实验组应用动静结合的原则辨证施治。2组治疗结束后行常规功能锻炼。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86.50%,对照组70.7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疼痛4例(4.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9%;对照组恶心7例(7.87%),感染10例(11.2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0%。总体健康、疼痛与不适、积极感受、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等评分,实验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动静结合辨证治疗老年下肢创伤骨折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骨科创伤患者中应用封闭负压引流(V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方市人民医院2014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研究观察,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VSD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换药频率低,且各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患者中应用VSD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