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瑞荣 《双足与保健》2017,(10):101-101
目的探讨预防危重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ICU接受治疗的76例病情危重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ICU常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观察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下肢DVT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护理满意度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结论通过对病情危重患者积极行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危重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方法随机选取了该院ICU病房2006年7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32例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予以血栓预防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预防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3.7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1.2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血栓预防护理,能够大大降低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13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两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针对DVT形成危险因素给予综合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收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3%,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和下肢肿胀发生病例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该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期间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可能是原发疾病类型、卧床时间、年龄、静瓣膜损伤等,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在临床上原因较多,而且对ICU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明显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选取98例在该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危重患者,按其所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试验组则给予综合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应用肢体活动及健康主指导等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预防或降低DVT发生率,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16)
目的 分析和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以2017年9月—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郑州市中医院所有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当中,随机收集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后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彩色超声多普勒指标、下肢肿胀程度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1 d、7 d以及14 d,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腘静脉的点状回声和血管内液清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肿胀0分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价值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彩色超声多普勒指标,还能够降低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相似文献   

8.
邱凤敏  王戌萍 《光明中医》2023,(7):1377-1379
目的 探究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78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运用信封抽签法分为2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39例穴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比较2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速、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 穴位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护理3 d和7 d后股静脉血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可加快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股静脉血流速,避免红细胞聚集,对改善下肢肿胀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对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入住ICU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各65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后的下肢股静脉峰速度(53.62±5.73)cm/s、平均速度(35.74±4.79)cm/s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54%显著低于对照组9.2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ICU患者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预防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ICU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56例患者,将其依据当前比较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行人工按摩治疗,观察组28例则采用气压治疗仪,对比两组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下肢肿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0.00%)、下肢水肿发生率(3.57%)较对照组(10.71%、14.29%),均显著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患者,采用气压治疗仪治疗,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以预防,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护理方法不同为依据分组,对比两组下肢症状改善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0%(3/6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加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主动配合用药、锻炼、饮食等护理,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该院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ICU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实施护理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了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结合患者入院尾号编号,分为观察组(入院尾号单数)55例、对照组(入院尾号双数)55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予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2.7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2.7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7%,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利于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方面予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27-127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2014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干预,40例实验组患者则选择康复护理,对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2.5%、2.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28例,按随机序列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4例、对照组64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2%(2/64),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50%(8/64),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为7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手术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抛币法将两组患者分别纳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围术期,予以对照组优质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为重点,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下肢肿胀情况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下肢水肿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均更低;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保障康复效率,让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  相似文献   

18.
郭燕  邱红海  王玲丽 《光明中医》2012,27(11):2318-2319
目的了解中医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泡脚及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下肢按摩结合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患肢肿胀、肤色、肤温、疼痛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中医护理能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干预对高危因素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65例妇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抗栓压力泵(IPC)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预防和梯度压力袜(GCS)于围手术期进行干预,IPC组采用基础预防和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抗栓压力泵干预,LMWH组采用基础预防和依诺肝素钠干预。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3组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PC组和LMWH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22%(12/55),IPC组7%(4/55),LMWH组5%(3/55),IPC组和LMWH组预防下肢DVT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PC和LMWH均可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神经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16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行神经外科术后早期采取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行神经外科术后采取术后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从而分析间歇充气加压泵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75%,对照组患者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3.75%,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6,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术后早期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下肢肿胀,缓解下肢疼痛,起到预防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