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出能够有效提高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住院治疗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工作,共选择10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工作的总样本,等分为两个小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试验组在采取常规急救措施的基础上,再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最终对两个小组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得出结论。结果治疗效果统计表显示的实验组共计50例病患样本中,总治疗有效率为96.00%,其中,效果显著的总例数为37例,基本有效为11例,而无效仅为2例,只占到总样本的4.00%。对照组共计50例病患样本中,总治疗有效率为84.00%。其中,效果显著的总例数为19例,基本有效为23例,而无效为8例,占到总样本的16.00%。结论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采取完善的急救措施,能够在第一时间缓解患者的病痛,并且能够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与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18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性创伤救治方法(对照组,105例)与损伤控制救治方法(观察组,113例)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上述治疗措施后,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7.35%,与对照组的87.6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为2.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治疗时,可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按照不同的临床急救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优良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优良率为96.00%(48/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0%(3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创面感染,1例骨不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出现创面感染7例,3例骨不连,2例肺部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主要探讨了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该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下肢创伤患者进行分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创伤治疗方式,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6.43%,远高于对照组的76.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治疗方法在下肢创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以及急救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下肢创伤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创伤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了手术成功,研究组在治疗疗效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且研究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创伤患者的急救措施中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案,分阶段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急救的效果。方法:82例下肢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治疗创伤手术,实验组根据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分三个阶段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损伤控制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治疗减少外科手术对患者带来的负担,控制患者出血,并采用暂时性外部支架,对患者之后的手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将损伤控制应用于骨科下技未创的临床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急救中心2015年1—12月收治的骨科下肢创伤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创伤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根据损伤的控制理念对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优良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优良率为80%,实验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急救中采用损伤控制理念对其实施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效率,而且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盲选法结合随机数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案进行创伤治疗,观察组患者依照损伤控制理念,分为3个阶段为患者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治愈率为94%,要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4%,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下肢创伤急救的过程中应用损伤控制理念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12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资料,依据不同医治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55例)行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65例)行损伤控制方案医治,比对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比对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38%更高(P0.05);实验组65例中呼吸窘迫症0例(0.00%),骨不连0例(0.00%),感染2例(3.08%);对照组55例中分别为1例(1.82%)、3例(5.45%)、6例(10.91%);比对对照组(18.18%),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3.08%)显著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采取损伤控制方案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且安全性高,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秦洪梅 《双足与保健》2017,(24):153-154
目的该文主要就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10例下肢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5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损伤控制措施,就两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也要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进行骨科创伤临床急救的过程中进行损伤控制措施的应用,其能够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能够有效避免一些治疗后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并对其治疗措施加以探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该院治疗的90例骨科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为术后实施单纯抗凝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为术后给予早期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且统计血栓的发生率和治疗率。结果在对照组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2%(10/45),在实施单纯的抗凝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70.00%(7/10);观察组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44%(2/45),治疗有效率为100.00%(2/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患者术后采取早期物理预防+药物预防,能够有效地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在血栓发生后,采取急诊介入治疗、深静脉滤器植入加抗凝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治疗效果,降低其对患者的影响,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实施损伤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下肢创伤患者117例,依照患者临床急救采取的方式分为观察组58例,实施损伤控制处理,对照组59例,给予常规创伤处理。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优良率为94.82%,对照组急救优良率83.0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4%,住院时间为(30.26±4.18)d,对照组分别为10.16%、(48.52±5.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用于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可以提升急救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处理方法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近年来收治的40例骨科创伤术后患者临床完整资料为分析依据,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观察组接受DVT的预防性处理,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对于发生DVT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药物抗凝与导管溶栓。结果: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的效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3.02),但与药物抗凝效果相比(P0.05,t=1.286)。结论:骨科创伤术后即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为避免术后DVT的关键,对于已并发DVT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挑选合适治疗方案,手术与导管溶栓均为有效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VSD技术治疗基层医院骨科下肢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0月80例骨科下肢创伤感染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则予常规换药与VSD技术治疗。记录比较两组创伤感染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创面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下肢创伤感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下肢创伤感染创面愈合的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的创面疼痛程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创面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换药联合VSD技术,在治疗基层医院骨科下肢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抑制炎症、促进创面和骨折愈合、缓解痛苦、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骨科下肢患者临床病症,研究分析不同的临床救治方法带来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骨科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医治的98例下肢创伤病患作为该次重点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在进行临床救治时参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见的常规手术治疗法,研究组主要采用创伤控制理念三步法对患者进行临床救治。结果救治期间所接触的患者中参照组创伤性休克患者30例(61.22%)、大出血患者43例(87.55%)、实施手术治疗者41例(83.67%)、死亡率3例(6.12%)、最终抢救成功率46例(93.87%);研究组创伤性休克患者32例(65.30%)、大出血患者45例(91.83%)、实施手术治疗者42例(85.71%)、死亡率0例(0.00%)、最终抢救成功率49例(100.00%)。患者经过救治后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常规手术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风险较大,而创伤控制理念三步法经过严谨的诊断及治疗不仅防止病患在治疗期间出现危险病症,还提高了急救效率,减少了死亡率。结论骨折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只有制定完善的救治措施,并经过严谨的分析重点处理伤重部位,才能保证患者急救过程中不会出现救治意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骨科牵引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于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下肢创伤患者35例进行回顾分析,全部患者均实施骨科牵引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骨头愈合情况并统计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 3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达良好及以上的有33例;占94.3%;骨头愈合情况良好以上的有32例,占91.3%,不练情况发生的例数为2例,占5.70%。结论对下肢创伤患者实施骨科牵引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患者的骨头愈合程度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更加深刻的研究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实行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一般处理以及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对应的治疗之后,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要明显多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7.14%)要显著低于观察组(9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当中利用一般处理结合药物治疗综合超声消融介入治疗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保证消除患者症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临床上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骨科创伤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进行总结。方法选8例2012年7月—2017年7月在该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展开综合性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8例患者达到了87.50%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8例患者大腿周径差是(2.4±0.3)mm,小腿周径差是(1.6±0.2)mm,分别与治疗前的(5.2±0.9)、(4.7±0.4)mm对比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血栓于(8.5±1.4)d消失。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下肢DVT的创伤骨科患者,应积极展开综合处理,以使血栓尽早消失,进而恢复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骨科牵引术治疗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该院骨科收治的下肢创伤患者94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治疗方法与骨科牵引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5.7%,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的80.9%,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住院时间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下肢创伤患者,相对比常规性的治疗方法 ,骨科牵引术治疗效果更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救治工作中的具体作用。方法选择该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9月收治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提供常规处理,研究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利用损伤控制理论行相应处理。结果研究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0.4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实施对症救治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