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早期锻炼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江门市新会区妇女儿童医院接收的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及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其术后非切口疼痛率及疼痛程度、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早期康复锻炼可有效地减少术后非切口疼痛发生,有助于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2.
中医经络理论指导妇科腹腔镜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妇科腹腔镜术后的护理.方法:将腹腔镜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为腹腔镜术后第2天按常规法锻炼;实验组术后6 h开始按中医经络康复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非切口疼痛发生率以及胃肠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伤口疼痛、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切口疼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待血压、脉搏、呼吸平稳后进行中医经络康复操训练是预防非切口疼痛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预防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16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时间为2018年03月-2018年07月,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8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品管圈活动。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非切口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使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比对两组患者实施后的非切口疼痛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呈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比对两组患者实施后的疼痛程度,研究组改善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呈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使用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非切口疼痛发生率,缓解疼痛: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应用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剖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切实可行,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其疼痛,值得各医疗机构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5.
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康复指导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所致术后非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将30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选取分为配乐功能康复操、仪器、常规3组,每组100例,配乐康复操组于术后6小时予功能康复操锻炼(以下简称锻炼组),仪器组用微波仪器治疗(以下简称仪器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以下简称常规组)等各种方法预防患者非切口疼痛的情况。结果配乐康复操锻炼及电磁波比常规术后护理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效果明显显效。结论配乐康复操锻炼及电磁波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操视频宣教配合循证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行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前观看康复操视频以便术后自我护理,术后给予康复操视频宣教配合循证护理干预,术后不能自理者,由护士协助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CO2气腹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肩背痛、肛门排气时间延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操视频宣教配合循证护理可显著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相似文献   

7.
蔡清香  赵敏  黎玉辉  黄彦逵  黎峰  张广防 《新中医》2020,52(19):122-125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足三里穴和内关穴对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50 例,随机分为2 组,研究组24 例(其中1 例未能完成全部试验),对照组25 例;2 组麻醉方案相同,研究组手术前30 min 及术后第1 天、第2 天给予经皮电刺激足三里穴、内关穴治疗,对照组操作同研究组,但不开启电源;记录2 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复苏室停留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有无术后非切口痛(肩痛、背痛、肋间肌疼痛等)、术后(4 h、12 h、24 h、48 h) 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以及有无术后恶心呕吐(PONV)。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 组患者手术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天、第2 天,研究组无PONV 的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后,研究组没出现非切口疼痛的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研究组疼痛VAS 评分较同组前一时间点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足三里穴和内关穴可明显改善腹腔镜下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非切口痛的发生,改善术后恶心呕吐,提早排气时间,对加速术后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探讨湿热敷在预防与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季肋部疼痛、肩背酸痛等非切口疼痛的效果。 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科 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11 月期间腹腔镜术后患者 132 例,将 2020 年 8 月至 2020 年 11 月期间 67 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2021 年 8 月至 2021 年 11 月期间 65 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照护,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湿热敷。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非切口疼痛评分、首次下床 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例数、非切口疼痛例数、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24 h、 48 h 疼痛分数均低于初始疼痛分数,且术后 48 h 疼痛分数均低于 24 h 疼痛分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初始疼痛分数、术后 24 h、术后 48 h 疼痛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 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恶心情况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呕吐、非切口疼痛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 48 h 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术前、术后 24 降低,且术后 24 h 观察组患者 SAS 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48 h 观察组患者 SAS 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均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24 h 对照组患者 SAS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两组患者 SAS 评分比较,及术后 24 h 对照组患者 SAS 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24 h、48 h 观察组患者 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湿热敷可明显缓解妇科腹腔镜患者 术后季肋部疼痛、肩背酸痛等非切口疼痛,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针刺疗法对非创伤性妇科急腹症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以72例非创伤性妇科急腹症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热敏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部胀痛改善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腹部胀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治疗后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总不良反应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针刺疗法治疗非创伤性妇科急腹症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能显著改善患者腹部胀痛症状,加快其肠鸣恢复及提前排气和排便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胆囊结石行腹腔镜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56例胆囊结石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时期接受小切口手术的54例胆囊结石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时间短、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评估耳穴贴压联合早期假饲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各50例。空白组患者按传统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患者从麻醉清醒后开始咀嚼无糖口香糖,其他治疗及护理同空白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患者麻醉清醒后开始耳穴贴压。比较3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腹胀、术后第2天低血钾等胃肠功能恢复及相应并发症指标,并对2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较空白组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比较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2天低血钾发生率较对照组及空白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给予耳穴贴压联合早期假饲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低钾血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后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依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康复进程(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进展期胃癌者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能改善手术情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手术治疗52例,腹腔镜手术治疗5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高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疗效不如腹腔镜手术好,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提倡临床推广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麻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反应的效果。方法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2组,每组58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研究组予以经皮穴位的电刺激联合全麻,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排气、排便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6 h、12 h、24 h和48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 h和12 h的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予以经皮穴位的电刺激联合全麻方案,术后疼痛、呕吐和恶心明显缓解,且肠功能相关恢复快,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疼痛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0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给氧体位康复训练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中的疗效。方法:选自本院妇科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対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运用给氧体位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比较术后12h、24h、48h、72h疼痛评分及排气时间、非切口疼痛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12h、24h、48h、72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排气时间和非切口疼痛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氧体位康复训练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中的疗效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非切口疼痛程度,缩短排气时间和疼痛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程青燕  杨惠芬  张巧虹 《新中医》2020,52(23):155-15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 88 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中医护理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各 44 例。对比干预后 2 组术后疼痛、排气时间等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对比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时间、疼痛程度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态度、健康教育、心理引导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医护理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排气,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综合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选取100名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综合护理(艾灸+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比较2组患者VAS评分、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腹胀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腹胀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采用中医康复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腹胀程度,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四孔法胆囊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四孔法胆囊切除术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min)、术中失血量(mL)、肛门排气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切口长度(cm)和切口感染率(%),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术后6,12及24 h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切口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是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是对照组患者术后12 h及24 h疼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切口长度短、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腹腔镜治疗高位直肠癌患者中采取经肛门取标本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阳春市中医院收治的高位直肠癌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经肛门取标本腹腔镜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腔镜手术,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12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经肛门取标本技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而改善预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