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参芪扶正注射液改善化疗副反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化疗常导致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同时可导致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下降等毒副反应,使患者不能坚持化疗,最终影响疗效。所以,如何减轻化疗副反应,是临床医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30例,并与单用化疗30例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40年的临床治疗及近20年的实验研究发现:在放化疗中加服中医药治疗可明显地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同时在中西医结合组中,患者的全身、消化道和血象反应都较单纯放化疗组为轻.患者的体质得到加强,生存质量明显提高.近20年来开展大量的实验研究充分证明,某些中药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护骨骼造血功能,减少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的作用.中医药对化疗产生的局部反应,骨髓抑制,心脏、周围神经毒性都能起到明显防治作用,对消化、泌尿、呼吸系统副反应的防治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针对化疗副作用的研究不断,中医药能够有效地缓解化疗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从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免疫抑制、骨髓抑制以及周围神经毒性4个方面重点分析和综述中医药的临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4.
林培红  何竞 《四川中医》1999,17(9):52-53
化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有效手段之一,于临床中已被普遍采用。然而许多抗癌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呢逆、腹痛、腹泻,严重时病人不能耐受,使治疗难以为继。我们从lop年一lpes年采用针刺配合背俞穴按压控制化疗所致胃肠反应,以配合西医化疗的正常进行,疗效尚满意。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本资料收集经临床、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癌症住院病人0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56.2岁。肺癌刀例(男28冽,女2例),食道癌8例(均为男性),乳腺癌6例(均为女性),恶性淋巴瘤9例…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副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晔  于耀才 《中国针灸》1997,17(6):327-328
4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放化疗组和放化疗组,观察指标为白细胞数与血小板数、NK细胞活性及IL-2活性。结果表明:针刺组白细胞数与血小板数无明显变化,放化疗组白细胞数与血小板数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显著(P<0.01);针刺组NK细胞活性与IL-2活性明显提高,放化疗组NK细胞活性与IL-2活性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显著(PM<0.01);针刺组放、化疗所致消化系与神经系症状明显少于放化疗组。提示针刺可明显改善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及消化系与神经系症状。  相似文献   

6.
疼痛、麻木、肌无力、感觉异常等周围神经病变是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预后。针刺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此类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本文总结不同针刺方法在该病中的临床应用,并从下调离子通道表达水平及功能活性、下调谷氨酸水平、调节蛋白激酶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等方面对针刺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化疗是利用细胞毒类药物抑制和干扰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针对性差,不良反应严重,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使用。中医药在防治化疗毒副反应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兹就近5年来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后,其造血功能、免疫功能、肝肾功能皆出现异常改变。分别针刺足三里、大椎、肾俞穴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实验大鼠的上述损害。对造血功能的针刺效应大椎≥足三里>肾俞;对免疫功能的针刺效应足三里>大椎≥肾俞;对肝肾功能的针刺效应肾俞≥足三里>大椎。联合针刺足三里、大椎、肾俞穴较针刺单一穴位作用强度增加,具有协同作用;针刺尾部非穴位点则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刺防治化疗副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金洪  赵蓉 《针刺研究》1994,19(1):75-78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化疗药的日益更新,骨髓抑制已成为按时足量完成化疗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中医学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认识主要围绕"虚"和"毒"两方面,并以"补虚"和"攻毒"为治疗原则。临床上中药和针灸治疗本病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对其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仍然很大。今后应更多的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开展穴位注射辅助化疗防治骨髓抑制的随机对照盲法研究,以期探索化疗后骨髓抑制相对更加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针灸防治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作者通过对近10年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针灸主要用于防治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疲劳等。其中,针灸防治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试验设计相对完善、结果认可度较高,值得推荐;而针灸防治其他不良反应的临床试验质量不高,疗效亦不确定。因此,今后可应用针灸防治其他不良反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多由风寒袭肺、痰湿阻肺、肺失宣降、肾失摄钠所致,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其疗效也逐渐被肯定。一般在哮喘发作期采用针灸疗法较多,重症需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缓解期多选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针刺防治治疗化疗引起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有关针刺治疗化疗引起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中文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使用软件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个RCT和CCT,共纳入1 458例。与对照组比较,针刺能显著降低化疗引起急性呕吐(RR=0.71,95%CI为0.60~0.84,Z=3.93,P<0.000 1)、24~48 h延迟性呕吐(RR=0.61,95%CI为0.52~0.72,Z=5.96,P<0.000 01)、48~72 h延迟性呕吐(RR=0.80,95%CI为0.71~0.89,Z=3.86,P=0.000 1)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针刺对化疗引起的急性呕吐(RR=1.07,95%CI为1.03~1.11,Z=3.40,P=0.000 7),24~48 h延迟性呕吐(RR=1.12,95%CI为1.07~1.18,Z=4.97,P<0.000 01)以及48~72 h延迟性呕吐(RR=1.09,95%CI为1.03~1.14,Z=3.30,P=0.001)的疗效比较显著。结论:针刺可降低化疗引起急性呕吐和延迟性呕吐的发生率,对化疗引起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近20年来关于针灸疗法对抗原发性肝癌(HCC)的相关文献,共50篇。从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两大角度入手进行概述,在预防、治疗、止痛、改善术后并发症与放化疗毒副反应4个方面做总结,以期了解不同针灸疗法对抗HCC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作以评述和探讨,旨在为针灸防治HCC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整理近年来针灸治疗耳鸣的文献,分别从单纯针刺治疗、电针、头针、灸法、穴位注射、穴位敷贴、温针灸、针药结合、其他疗法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4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刚  李彩霞  王红 《陕西中医》2010,31(11):1514-1515
目的:观察针刺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40例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41例则加用针刺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穴位治疗。结果:治疗组白细胞回升显效率70.7%,优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论:针刺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补益肝肾,扶助正气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瑛  李沛 《西部中医药》2010,23(1):71-73
从针灸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进行了综述,提示在临床运用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可适当配合针灸疗法,从而减少放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的毒副作用,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抗肿瘤药物不断更新,化疗在肿瘤治疗过程的各个阶段不可或缺。然而,化疗药物所致的消化道副反应却是临床治疗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尤其在含有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中更常见,严重的恶心呕吐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因此改善化疗药物所致的消化道副反应,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化疗耐受性具有重大的意义。早期中医治疗化疗药消化道副反应临床研究多为针刺单穴或电针,近年来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因此本研究分别从穴位注射、穴位按压、单纯针刺、灸法、电针等方面将近10年来相关临床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不同针灸方法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研究艾灸、穴位注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的不同作用.方法将6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3组艾灸组(23例),穴注组(22例),西药对照组(18例).在化疗过程中,分别应用艾条灸、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常规西药.观察白细胞总数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艾灸组、穴注组均可提高白细胞总数及免疫球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P<0.01);在提高白细胞总数方面,穴注组优于艾灸组(P<0.05);在提高免疫球蛋白方面,艾灸组优于穴注组(P<0.05).结论艾灸、穴位注射可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不同针灸方法具有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30例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61疗程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其化疗同时服中药的41疗程,停化疗后服中药的20疗程,并取同期同条件不服中药的41疗程作为对照。临床分析比较了化疗的毒性反应和骨髓抑制作用。从化疗中白血球、血小板未变化率及消化道反应、口腔溃疡、发烧重反应的发生率来看,化疗中用药组之疗效比其它二组为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