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濮阳市中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55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56例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5.71%高于对照组7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1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简式量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能取得较佳的近期效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效果较佳,安全性高,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术后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虽然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56.25%(P0.05);且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双动股骨头置换术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进行双动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923.93±96.13)m L、(162.51±35.42)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85.73±3.6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双动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少,但该术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骨水泥型固定,观察组给予生物型固定,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固定术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淮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依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施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施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长,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多,术后下床时间明显较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提升关节功能优良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缩短下床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股骨头置换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92%(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81.25%),两组优良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书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术后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与股骨头置换术比较,手术效果相似,但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股骨头置换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92%(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81.25%),两组优良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书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术后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与股骨头置换术比较,手术效果相似,但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13例分为对照组56例及观察组57例,对照组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优良率观察组84.21%、对照组6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假体材料在老年人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丰顺县中医院收治的75~100岁的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术,随机分成对照组(采用水泥型假体)和观察组(采用生物型假体)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0.00%,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老年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中,采取生物型假体置换,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引流量,缩短术后负重时间,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关节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手术特点,总结手术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其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平均为:(61.5±10.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45.0±49.0)ml,术后住院恢复平均时间为:(14.3±3.2)d,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7.50%。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用于股骨头坏死疾病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优质护理,对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行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1例31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小切口组,以同期行常规后外侧入路全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7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应用助步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随访6个月,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恢复情况相近(P0.05)。结论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损伤小、安全、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归饮联合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立即服用右归饮,择期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术前准备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并检测患者术后血脂水平,比较术后骨质疏松、空骨陷窝及骨小梁密度降低发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骨质疏松、空骨陷窝及骨小梁密度降低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者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发生下肢血栓栓塞和术后感染者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及术后使用右归饮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探讨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将11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55例,分别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住院指标、术后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 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P均<0.05),但术后下床时间、随访期间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P均<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转子间重建联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定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02例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转子间重建)51例与对照组(传统固定术)51例,比较两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6.42±0.48)周、术中出血量(118.29±23.65)mL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arris评分(82.87±6.72)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92 %)低于对照组(21.57 %),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转子间重建方法可有效提高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X线对股骨头治疗前后的密度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痛,减少塌陷的股骨头,并使坏死的股骨头恢复加快,较一般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28例,采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并发症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效果卓著,并发症也较低,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并发症发作概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松原吉林油田医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患者入院日奇偶数,分为观察组(5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对照组(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发作概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作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诊治方式中,可提升其整体治疗效果,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发作概率,帮助其保持较好的恢复状态,使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较正常的行为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佛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比较手术相关指标,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的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从总体治疗效果上来看,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从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上来看,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上,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颇为显著,可优化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