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10例孕妇合理选择剖宫产术,围手术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预防,精心的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90例剖宫产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2.22%、2.22%,明显低于对照组8.88%、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剖宫产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贾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122-124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鼓励早期活动,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田延桃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9)
1 临床资料 2004年到2007年,对1060例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有预防性护理措施,其中6例发生下肢DVT,6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波确诊为小腿深静脉血栓,年龄28~37岁,术后均常规应用止血药物,均为单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患肢疼痛并肿胀3例,另3例仅有患肢胀痛,下床活动时加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肿瘤介入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行肿瘤介入术治疗患者66例纳入研究,入选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06%与对照组发生率相比明显较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9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介入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期间于该院接受剖宫产术的11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22%vs 72.88%)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9%13.56%),疼痛VAS评分[(2.37±0.48)分(3.94±0.73)分]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1.05±1.71)分(15.73±2.56)分]相对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6.51±1.26)d(8.79±1.78)d]相对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治疗和护理,能够减轻产妇的痛苦,减少术后恢复期间的危险因素,维护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推拿在预防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时的作用;方法选择剖官产患者877例,分实验组445例,对照组432例;对照组术后实行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手法推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同期发病率监测,对照组发病率2.1%,实验组发病率0.2%。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手法推拿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外科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为26%;国外报道,DVT的发生率为30%~50%。了解DVT发病的原因及高危因素,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DVT的发生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及预防措施,并与以前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后,治疗336例病人,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剖宫产术后产妇240例,分为2组各120例,对照组予产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产科术后常规护理并服用中药益气活血通脉方。观察2组下肢彩色B超及临床症状判断血栓形成情况。结果:2组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观察组2例,对照组9例;彩色B超检查提示观察组2例均静脉不完全性栓塞,对照组9例中2例静脉完全性栓塞,7例静脉不完全性栓塞。经抗凝、溶栓、辨证内服中药、抬高患肢等综合治疗后痊愈,无出现并发肺静脉栓塞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产妇未发生下肢肿胀、疼痛,对照组发生下肢肿胀、疼痛共4例,提示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和服用益气活血通脉方可有效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观察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及服用益气活血通脉方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临床研究》2015,(30)
目的:研究踝泵运动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剖宫产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踝泵运动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3%和23.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和FIB(纤维蛋白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同术前相比没有差异性;对照组患者术后APTT、PT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踝泵运动护理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3.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及妇产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最有效的方法。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肢体的完全或局部功能丧失而致残。甚至于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人员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使得有更有效的提高和预防效果,应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及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抽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在下肢骨折术后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抽取60例下肢骨折术后行预见性护理的患者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PT(13.05±1.15)s、APTT(33.01±5.21)s低于对照组(13.81±1.21)s、(38.41±7.34)s,实验组PLT(214.51±13.54)×10~9/L高对照组(205.31±12.31)×10~9/L,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降低下肢深静脉效果显著,还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田琪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7):196-196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因为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DVT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我院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对19例股骨骨折术后病人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效果满意,无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双足与保健》2019,(22)
目的主要针对临床上完全性前置胎盘功剖宫产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实施相关的预防以及护理干预措施之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方法主要选择了该院从2017年7月—2018年7月之间所收治的80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分娩产妇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收治时间的先后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对策及护理干预措施;针对两者产妇的相关临床指标、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等几个方面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产妇在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几个方面都要明显短一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产妇在实际的DVT评分后的血栓实际发生率要明显与对照组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面,观察组患者也要明显比对照组的发生率低,在产后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等几个方面,观察组产妇的评分也要明显高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上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在具体采取了预防以及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能够将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控制在最低程度,也能进一步提升产妇术后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32例剖宫产患者术前及术后采取一系列联合护理措施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32例患者除1例术后24h出现下肢肿痛,经溶栓治疗及护理后缓解,其余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后和妇产科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上升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发生率逐渐增高.2003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行剖宫产术2301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是产科中较为常见的分娩方法,常应用于产程迟滞、妊娠胎儿窘迫、胎位不正、多胞胎以及严重妊娠并发症等不适宜自然分娩的孕产妇[1].近年随着不适宜进行阴道自然分娩的孕产妇增多,剖宫产率也随之上升,导致孕产妇并发症发生也越多[2].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非正常凝结,造成血管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