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TKA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35例。各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疼痛和康复管理、抗感染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中药组再给予口服加味血府逐瘀汤水煎剂;西药组口服利伐沙班10mg,每晚1次;中西医结合组口服中药和利伐沙班。各组均连续服用14天。于术前和术后3、7、14天观察DVT的发生情况、血浆D-二聚体、VAS疼痛评分、运动范围(ROM)、中医证候积分,并观察术后伤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术后3、7、14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术后3天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各组患者术后3、7、14天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14天中西医结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各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14天中西医结合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中药组及西医组(P<0.05)。各组术后14天ROM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术后14天中西医结合组伤口渗出率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肿胀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利伐沙班预防DVT临床疗效确切,且有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抗凝对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行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甲组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腹部皮下注射2次/d预防深静脉血栓,乙组术后应用利伐沙班10 mg口服1次/d预防深静脉血栓,2组患者都于术后12 h开始给药。观察2组患者隐性出血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组髋关节置换隐性失血平均565 mL,膝关节置换隐性失血平均753 mL;乙组髋关节置换隐性失血平均459 mL,膝关节置换隐性失血平均624 mL。2组髋、膝关节置换失血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相比,利伐沙班能减少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隐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应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对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研究时间及对象为2021年1月-2021年10月接诊且行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纳入25例,术后行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照组(纳入25例,术后行常规抗凝治疗),对照分析组间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联合应用利伐沙班及依诺肝素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对照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并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治疗,观察组在该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药物利伐沙班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及KSS评分均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联合应用利伐沙班及依诺肝素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促进患者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祛瘀汤联合利伐沙班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祛瘀汤治疗。比较2组术后DVT发生率,术后下肢周径差、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4 d,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17%,低于对照组14.29%(P<0.05)。术后14 d,2组大腿周径差以及小腿周径差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且术后14 d观察组大腿周径差以及小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2组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以及血小板黏附率各指标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且术后14 d,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以及血小板黏附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2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较术后1 d升高(P<0.05),D-二聚体(D-D)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术后1 d降低(P<0.05);且术后14 d,观察组TT、APTT高于对照组(P<0.05),D-D以及FIB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 (IL-8)、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且术后14 d,观察组血清IL-8、CRP以及TNF-α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瘀汤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DVT的形成,其作用可能与改善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及炎症反应有关,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等英文数据库以及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检索内容为中药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3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 3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RCTs,总例数1796例,试验组899例术后应用中药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897例术后单用利伐沙班。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降低[OR=0. 30,95%CI(0. 21,0. 43),P <0. 00001],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MD=-17. 54,95%CI(-32. 65,-2. 43),P=0. 02],总失血量明显减少[MD=-120. 14,95%CI(-132. 37,-108. 45),P <0. 00001],血浆黏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利伐沙班防治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镇痛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在此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片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DVT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4.44%(P<0.05)。术后7 d、14 d,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D及FIB水平均较术后1 d降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D及FIB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利伐沙班能有效防治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液凝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隔附子饼灸涌泉穴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3例膝关节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6例,脱落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每次10 mg,每日1次;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隔附子饼灸患侧涌泉穴治疗,每次3壮,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用B超检测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情况;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患侧股深静脉血流速度、肢体周径;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情况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且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股深静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PT、APTT、股深静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PLT、Fi...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对隐性失血的影响及不同抗凝药物间的差异。方法将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78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腹部皮下注射2次/d,乙组术后应用利伐沙班10 mg口服1次/d,2组都于术后12 h开始给药。丙组仅应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及足底静脉泵等物理方法治疗。结果 3组患者显性失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前后Hb及Plt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组隐性失血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组乙组丙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甲组、乙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丙组发生率显著高于乙组(P0.05)。3组术后PT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甲组、乙组术后APTT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丙组(P均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相当,但两药均可导致隐性失血量的增加;而利伐沙班的隐性失血量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且为口服给药,患者依从性较高,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9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术后患者采取利伐沙班治疗,可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王浩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21,(13):173-175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长期使用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长期使用华法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凝血指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3、12个月的凝血... 相似文献
17.
《中医正骨》2016,(1)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伊诺肝素钠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初次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02例,男42例、女60例;年龄24~79岁,中位数55岁;全髋置换72例80髋,全膝置换30例33膝。随机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54例,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片抗凝;依诺肝素钠组48例,术后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抗凝。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2组患者失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5天,2组患者实际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33.02±565.31)m L,(1405.13±575.28)m L;t=0.246,P=0.805;(615.28±291.99)m L,(509.28±308.35)m L;t=1.782,P=0.078;(817.74±435.82)m L,(895.85±468.64)m L;t=0.872,P=0.385]。102例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钠用于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抗凝治疗,均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安全性好,两者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18.
《环球中医药》2016,(11)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络方联合利伐沙班片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9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自拟益气活络方内服治疗,15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统计治疗期间及随访3个月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测量治疗前后下肢周径,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监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1)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4%,差异性显著(P0.05);(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下肢大腿周径差和小腿周径差均有所缩小,而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差缩小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差异性显著(P0.05);(3)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各指标改善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4)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炎性细胞因子hs-CRP、IL-6、IL-8、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络方联合利伐沙班片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缩小下肢周径,其机制与药物协同作用改善髋关节术后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发挥抗炎作用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汤联合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9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均进行戒酒、戒烟、控制血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利伐沙班,每次1片,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祛瘀生新汤治疗,每日1剂。术后14 d,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1 d及术后14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及全血高切黏度),凝血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结果:术后14 d,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P0.05)。术后14 d,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及全血高切黏度水平分别为(1.32±0.16)mPa/s、(36.34±3.53)%、(25.34±2.76)%及(2.91±0.28)mP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观察组D-D、FIB、APTT及TT等凝血指标,CRP、IL-8及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瘀生新汤联合利伐沙班可较好的防止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吕婷婷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21,(7):169-170
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联用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中的抗凝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选取天津市河西医院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260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使用计算机进行随机编号后,编号奇数患者与偶数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130例.观察组采取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联用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