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期系统化营养干预对改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孕妇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孕期个体化膳食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该院定期产前检查(产检)并结束分娩的孕妇2 169例,比较营养干预组(干预组)1 079例与对照组1 090例孕妇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1)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孕次及产次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孕妇妊娠结局:干预组剖宫产率、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7.53%vs.49.54%)、(12.88%vs.17.06%)、(10.75%vs.1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9、7.44、20.97,均P0.01)。(3)新生儿结局:新生儿体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352.06±466.49)g vs.(3354.12±422.14)g,t=0.12,P0.05],但干预组低出生体质量儿、巨大儿及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8%vs.4.40%,5.38%vs.8.44%),(8.80%vs.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1、12.42,均P0.01)。结论孕期系统化营养干预,可以降低妊娠合并症发病率,降低剖宫产率,有效改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孕前体重指数正常的单活胎、头位初产妇2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和对照组(n=150),干预组给予体重规划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和定期产检,观察孕13周至分娩前体重指数和体重的变化,并评价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组体重指数变化≥6的发生率为24.0%,对照组为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9,P<0.05),干预组平均增加体重(12.3±1.5kg)显著低于对照组(15.1±2.8kg)(t=4.716,P<0.05),处于最佳体重增加范围;干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高危新生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080、4.785、4.027、4.064、6.023,均P<0.05);两组的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死胎发生率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以对照组为高.结论 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可避免孕期体重指数增加过多,有效降低孕期并发症、巨大儿、剖宫产和高危新生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性化膳食指导和营养管理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的201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04人)和对照组(97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产前检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膳食指导和营养管理。比较两组孕中、晚期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和孕期并发症。结果干预组孕妇孕中、晚期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低于对照组,钙的摄入量高于对照组;孕期增重(13.0±2.1)kg低于对照组的(19.1±3.5)kg;新生儿体重为3.0~3.5kg的占比(70.2%)高于对照组(45.4%);干预组贫血和巨大儿发生率(9.6%和1.9%)低于对照组(24.7%和13.4%),自然分娩率(76.0%)高于对照组(42.3%)。结论个性化膳食指导和营养管理能促使孕妇孕期膳食摄入接近合理,孕期增重较适宜,减少了巨大儿发生率,有利于孕妇以及新生儿健康。  相似文献   

4.
贺杉芝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685-5687
目的:探讨妊娠期体重管理对产妇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12月正常孕周分娩的孕产妇172例,在孕妇初次到医院进行产检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者分为观察组(n=86)和对照组(n=86),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产检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孕妇实施孕期个体化体重管理,比较两组孕妇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在分娩前体重增加为(11.9±2.1)kg,△BMI≥6比例为24.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高危新生儿比例、巨大儿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孕产妇产后出血比例、胎儿宫内窘迫比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期对孕产妇进行体重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孕期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个体化饮食与运动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依从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6月在慈溪市妇幼保健院确诊GDM患者240例,以1∶2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80例予以口头饮食与运动指导,观察组160例予以个体化饮食与运动指导。比较两组孕妇孕期增重情况、孕妇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增加情况、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母婴结局及GDM患者依从性,并于干预前后检测血糖指标、胰岛素分泌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孕期增重、孕妇孕期BMI增加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且观察组血糖指标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FINS、HOMA-I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依从性97.50%高于对照组73.75%(P<0.05)。结论 个体化饮食与运动指导更有助于控制GDM患者孕期增重情况、孕妇孕期BMI增加情况、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血糖指标及胰岛素分泌情况,且能改善母婴不良结局、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妊娠期血糖、体重增长情况与产妇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本院分娩产妇100例临床资料,根据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分为不良结局组、对照组;根据产前空腹血糖(FPG)水平分组,将空腹血糖≥5.1mmol/L设为血糖升高组,<5.1mmol/L设为血糖正常组;根据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版),制定孕妇体重增长标准分为增重不足组、增重正常组、增重过度组。分析不良妊娠影响因素及各指标不同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100例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7.0%;对比,不良结局组FPG水平(6.56±1.22 mmol/L)及GWG(12.52±3.42 kg)均高于对照组(5.44±1.35 mmol/L、10.55±2.89 kg),多因素logistic分析,产妇FPG、GWG异常升高为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均P<0.05);血糖升高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增重过度组巨大儿、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增重不足组和增重正常组,增重不足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增重正常组和增重过度组(均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交界性糖耐量异常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以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分为BGGI病例组(n=371)和正常对照组(n=368),随访并=记录其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情况。结果两组对象间年龄、月收入、分娩孕周和体重增加值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以及大于孕龄儿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交界性糖耐量异常可使胎儿体重过大发生率增加,但其对于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尚无法明确。对交界性糖耐量孕妇可能有必要进行孕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孕妇的分娩结局,探讨孕妇血清甲功检测与新生儿甲功检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江苏盛泽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妊娠合并SCH患者92例。根据是否接受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分为治疗组45例和观察组47例,选择同期就诊的正常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妊娠后胎儿的各项指标;并分析观察组孕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与新生儿脐血TSH、FT4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孕妇羊水过多(17.02%,8/47)、妊娠高血压(27.66%,13/47)、胎膜早破(23.40%,11/47)和剖宫产发生率(27.79%,14/47)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2 714.14±467.25)g、Apgar评分(8.27±1.49)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7.02%,8/47)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率(27.66%,13/47)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血清中的TSH含量与新生儿脐血中的TSH含量呈正相关(r=0.352,P=0.015);孕妇血清中的FT4含量与新生儿脐血中的FT4含量呈负相关(r=-0.408,P=0.004)。结论妊娠合并SCH孕妇如不进行药物干预,则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和治疗孕妇,孕妇血清甲功检测与新生儿甲功检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DOHAD(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理论、采取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进行孕期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0月在门诊定期产检的孕妇9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0人。研究组采用个体化营养治疗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研究组的平均每周体重增量、孕期体重增加总量、超重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人数均与对照组有差异;研究组糖尿病、贫血、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6%、4.4%、2.0%,明显低于对照组(9.1%、17.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个体化营养治疗进行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母婴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孕妇孕妇体质量指数及其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2008年在本院分娩符合标准的孕妇1 897例,根据不同的孕妇体质量指数分为3组,根据孕期体重增大的不同幅度分为3组,比较各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巨大儿发生率、产后出血率、早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 超重组的剖宫产率(36.04% vs 28.03%)、巨大儿发生率(10.41% vs 6.83%)、新生儿窒息率(8.63% vs 2.89%)、早产(5.33% vs 2.09%)、低出生体重(4.82% vs 2.49%)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均P<0.05),消瘦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6.59% vs 2.09%,5.43% vs 2.49%,均P<0.05).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或者增重不足组妊娠结局明显差于增重合适组(P<0.05).增重过多组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约为增重合适组的2倍[OR分别为1.82(95%CI 1.47~2.26),2.34(95%CI 1.43~3.84),2.20(95%CI 1.25~3.86)1.92(95%CI 1.06~3.47),均P<0.05].结论 孕妇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的增幅对分娩结局有影响,孕前保持正常体重、孕期合理营养控制适宜的体重增长有利于取得理想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低血糖生成指数(LGL)膳食干预,观察干预措施对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6月-2016年12月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50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2组,干预组给予低生成血糖指数(GI)膳食并控制每日总能量摄入,对照组只控制每日总能量的摄入。跟踪随访至孕妇分娩,观察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使用胰岛素治疗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干预后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孕周、身长、头围和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干预能够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指导孕期体重控制从而降低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法选择2013年3-10月在武汉市桥口区进行孕期保健的孕13周以上孕妇200名为研究对象,将她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孕妇从孕13周开始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坚持体操训练,同时通过上海营养协会监制的围产营养软件分析得出孕妇膳食营养状况,并根据其孕前体质指数、孕周及体力劳动强度计算每日的总热量,给予孕妇个性化膳食指导等干预控制其体重增长,对照组仅行常规产检,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的孕期体重增长(15.22±1.94)kg低于对照组(17.43±2.09)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新生儿出生体重(3122.5±274.57)g低于对照组(3590±355.6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妊娠并发症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患病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产前检查并进行孕期个性化营养指导和体操训练有助于控制孕期体重,降低妊娠合并症,降低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妇膳食指导和营养管理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早孕建卡并进行常规产检的女性180例,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孕妇于孕妇学校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及孕期管理,管理组孕妇除接受常规宣教外,还自愿到营养门诊进行体成分分析,接受个性化营养管理及膳食指导。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及新生儿体重、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和妊娠结局。结果管理组孕妇孕期总体重增加值和BMI增加值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并发症发生率(7.78%)显著低于对照组(28.89%),管理组巨大儿出生率(2.22%)和剖宫产率(31.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45.56%)(均P0.05)。结论指导孕期合理膳食,进行营养管理,控制体重,可降低巨大儿出生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静然  冯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901-1902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指数和体重过度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关系,为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和高危妊娠提供依据。方法:以体重指数(BM I)为标准分组,分析孕妇体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率,以及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孕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3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明显差异,巨大儿发生率分别是5.8%、6.9%和11.2%,有统计学差异(P<0.05)。孕期增重与新生儿体重成正相关(P<0.05)。肥胖组妊娠糖尿病明显增多,是正常体重组的4倍,肥胖组妊高征明显增加。3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和产钳使用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肥胖组和孕期增重过多者巨大儿、妊娠糖尿病和妊高征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孕前体重指数和体重过度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5.
米锐  李蓉  李波 《中国妇幼保健》2016,(15):3007-3009
目的探讨昆明市产妇孕期营养干预和代谢性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2014年1月-2016年3月接受的营养咨询、常规体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将采用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患有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孕妇,根据是否进行营养干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孕妇采用了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差异,将巨大儿列为代谢性危险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各项指标和巨大儿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256.00±30.00)g,对照组为(3 487.00±35.00)g;研究组巨大儿的发生率为4.57%,孕妇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分别为11.71%和21.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量、FBS含量、TG含量以及CHOL含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0周时体重和是否患有GDM与有无代谢性因素无关(P>0.05)。结论采取营养干预可有效降低高危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通过膳食管理对孕妇的体重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巨大儿的发生风险,该干预值得在孕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价个体化膳食指导在妊娠中的效果和价值,以期筛选一种合理的健康干预方案改善妊娠结局、提高分娩质量等。方法收集本院156例孕妇予以个体化膳食指导作为试验组,另外再选取150例进行常规围产保健且未予以特殊膳食指导的孕妇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取专业人员讲解妊娠基础知识、膳食搭配、胎教知识和分娩知识以及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采取相应个体化膳食指导;对照组则采取常规体检措施,未予以特殊膳食指导;由专人对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予以观察和统计对比。结果试验组妊娠期孕妇体质量增长、妊高症、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及缺铁性贫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为主、其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巨大儿、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膳食指导在妊娠中应用效果满意,能有效控制母婴体质量、降低妊娠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为临床健康干预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高龄孕妇异常心电图变化与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130例妊娠晚期孕妇,按照年龄分组,其中65例(年龄≥35岁)高龄孕妇为观察组,另选取65例(年龄<35岁)适龄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类型;分析两组孕妇妊娠结局与异常心电图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32.31%)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χ2=5.125,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同时观察组心律失常(26.15%)、ST-T改变(12.31%)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9.23%,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92和3.900,均P<0.05);在心律失常类型方面比较,观察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00,P=0.048);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09,P=0.028),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剖宫产率(χ2=4.775,P=0.029)、早产率(χ2=4.188,P=0.041)及新生儿低体重率(χ2=4.306,P=0.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发生心律失常、ST-T改变等异常心电图改变;异常心电图高龄孕妇的剖宫产、早产及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明显增加,临床上需要关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变化,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8.
涂红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658-2660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控制足月新生儿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 120例体重指数(BMI)≥24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观察组接受个体化体重管理。观察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及孕妇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程阻滞、产后大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中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程阻滞、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在3~3.5 kg新生儿其母体上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对孕妇采取孕期体重管理,控制新生儿体重在3~3.5 kg内有利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膳食营养指导对孕产妇体质量增长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该院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的32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意愿,将176例选择接受个体化营养膳食指导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剩余15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仅接受孕期知识宣教以及产科门诊常规孕期检查)。观察并评价两组孕妇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剖宫产),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体质量增长(13.45±1.69)kg,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的(15.26±1.76)kg(P0.05)。观察组增重正常的孕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增重过少和过多的孕妇比例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和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观察组孕妇阴道分娩率为6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67%(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为(3.28±0.66)k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9±0.73)kg(P0.05),同时低出生体质量儿和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个体化膳食营养指导对确保孕产妇体质量合理增长、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和贫血的发生率、提高阴道分娩率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对保证新生儿适宜的出生体质量,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儿和巨大儿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高龄产妇与妊娠合并症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为高龄产妇的母婴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分娩的高龄产妇366人、正常年龄产妇1802人中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 (1)一般情况:高龄产妇和正常年龄产妇民族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P=0.005);高龄产妇的孕前体重[(60.48±9.80)kg vs.(57.00±8.63)kg,t=6.87,P0.001],BMI[(22.92±3.36)kg/m2vs.(21.63±3.01)kg/m2,t=5.12,P0.001]均大于正常年龄产妇,但孕期增重却低于正常年龄产妇[(13.39±4.36)kg vs.(13.97±4.46)kg,t=2.29,P=0.022)〗;高龄产妇组经产妇比例大于正常年龄产妇(55.7%vs.26.2%,χ~2=123.75,P0.001)。(2)妊娠合并症发生情况比较:高龄产妇与正常年龄产妇相比妊娠期糖尿病(21.6%vs.13.0%,χ~2=31.84,P0.001)、子痫前期轻度及重度(16.4%vs.10.9%;4.6%vs.2.0%,χ~2=18.71,P0.001)发病率均较高;调整了民族、学历、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孕次、产次之后高龄产妇与正常年龄产妇相比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调整OR,AOR=2.108,95%CI:1.545~2.875)、轻度(AOR=1.573,95%CI:1.106~2.238)及重度子痫(AOR=2.510,95%CI:1.301~4.845)的危险性均变大。(3)妊娠结局比较:高龄产妇与正常年龄产妇相比早产(16.4%vs.10.2%,χ~2=11.90,P=0.001)、巨大儿(9.6%vs.6.4%,χ~2=4.78,P=0.029)、低出生体重儿(6.0%vs.2.3%,χ~2=14.38,P0.001)、大于胎龄儿(17.8%vs.11.7%,χ~2=10.02,P=0.002)的发生率较高;调整了民族、学历、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孕次、产次之后高龄产妇与正常年龄产妇相比早产(AOR=1.850,95%CI:1.306~2.620)、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儿(AOR=2.833,95%CI:1.558~5.151)和大于胎龄儿(AOR=1.420,95%CI:1.014~1.989)危险性均会增大。(4)分娩方式比较:高龄产妇组剖宫产率高于正常年龄产妇(51.6%vs.41.9%,χ~2=11.74,P=0.001);经产妇中高龄组剖宫产率高于正常年龄组(59.8%vs.51.5%,χ~2=3.97,P=0.046)结论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后高龄产妇较正常年龄产妇发生妊娠合并症的风险会增大,其新生儿体重出现异常的风险也高于正常年龄产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